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连晓峰 《临床医学》2013,33(1):31-32
目的探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进行长期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为本组观察病例。结果对60例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撤机成功生存组39例,生存率65.00%;撤机失败死亡组21例,死亡率35.00%。结论年龄、气管切开、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等机械通气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形成直接的影响,是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积极防止,避免发生及减少损害,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b>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b>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b>共调查该院59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VAP患者56例,VAP的发生率为9.49%,VAP的千日感染率为5.7例/1 000通气日。经多因素分析得出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长期卧床等因素为影响机械通气患者VAP的独立因素。在手术室内由麻醉师实施气管插管操作更有利于患者VAP的防控。结论 <\b>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获得VAP的危险因素较多,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加强消毒隔离等基础护理措施是有效控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VAP发生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使用呼吸机的老年患者398例,发生VAP102例,VAP发生率为25.63%。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慢性肺疾病病史、昏迷、机械通气时间≥7 d、误吸物、应用糖皮质激素≥7 d及脱机失败后再次行气管插管等因素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的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复杂,应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明确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而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老年患者VAP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结果 调查的198例在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中,有64例诊断罹患VAP,VAP的感染率为32.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APACHE-Ⅱ得分>15分、反流误吸、机械通气时间>5 d、口腔卫生差、抗菌药使用时间>7 d以及留置胃管等是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OR>1,P<0.05);从64名罹患VAP患者的痰培养液中,共分离培养出8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68.29%。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VAP的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较多,革兰阴性菌的比例较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以便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对198例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前瞻性病例检测,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监护病房发生VAP的主要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58.8%,革兰氏阳性杆菌占29.8%,真菌占11.4%;VAP患者感染发生率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而有增加的趋势。结论机械通气、病房环境、患者及医务人员因素、侵入性操作、应用抗酸剂、滥用抗生素等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VAP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患者发生VAP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切断VAP感染途径和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治疗患者7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查阅病例资料,统计并记录入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插管方式、气管切开、使用抑酸剂、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是否使用激素及留置胃管,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组的76例呼吸机治疗患者中2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7. 63%。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急诊重症监视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性别、基础疾病、插管方式、使用抑酸剂无相关性(P 0. 05),急诊重症监视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年龄≥50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7 d、入住ICU时间≥7 d、使用激素、留置胃管≥2 d具有相关性(P 0. 05)。结论急诊重症监视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且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何静 《现代护理》2007,13(3):683-684
有创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中用于抢救种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和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机械通气可以协助或代替机体进行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功耗,为抢救治疗赢得时机,因此其在危重病抢救中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但在有创机械通气时也常常出现一些并发症,严重的可致患者死亡,在这些并发症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为常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在使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由于它的病死率高,明显延长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作为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已得到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实施机械通气时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改善预后,关键是确定VAP的病原菌,以指导抗菌药的合理应用。为有效治疗VAP,明确感染菌群的流行分布及耐药特点,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我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VAP的细菌学分布、耐药状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创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中用于抢救种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和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机械通气可以协助或代替机体进行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功耗,为抢救治疗赢得时机,因此其在危重病抢救中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但在有创机械通气时也常常出现一些并发症,严重的可致患者死亡,在这些并发症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为常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在使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由于它的病死率高,明显延长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受到危重病急救医学界的广泛重视[1]…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随着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已成为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VAP不仅造成脱机困难,而且使患者住院费用和病死率显著增加,是院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以求得更为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33-3534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3月~2014年3月插管行机械通气≥48h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组25例和非VAP组55例,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通气时长、胃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合并慢性疾病、留置胃管、意识状况等临床资料,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性因素。结果 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长>5d、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合并慢性疾病、留置胃管、意识障碍,且VAP的病死率高于非V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应根据不同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胃黏膜保护剂的使用等,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铜鲍曼不动杆菌(Ab)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分布、耐药趋势、感染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近3年Ab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分布,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与同期环境监测结果对比分析Ab感染的感染因素。结果 Ab所感染的重症监护患者(≥65岁)3年中比率均超过了75%,多重耐药的Ab比率不断上升,免疫功能低下、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等已成为了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呼吸机型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Ab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Ab是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主要感染菌,控制Ab感染既要重视防,减少其侵入的机会,做好院感控制工作;又要重视治,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Ab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3-05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7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水平、营养方式、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再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使用镇静剂、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气管切开、血清白蛋白≤30g/L、机械通气时间≥7d,APACHEⅡ评分≥20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应加强营养,尽量避免气管切开,尽早脱机,尽量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250例机械通气患者,对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意识障碍、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白蛋白含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有意识障碍、高APACHEⅡ评分以及可能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要引起重视,及早地进行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性治疗以及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ICU行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6例患者,使用呼吸机3 d~1个月;其中25例完全脱机且无并发症,5例植物人完全脱机,余26例无一例死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合理正确的人工气道护理对ICU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23-925
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29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感染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无耐药性,对青霉素、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气管切开、身体抵抗力差、深静脉导管、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特点显著,且独立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治,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患者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其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以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9例VAP患者为对象进行VAP感染因素研究。结果本次调查的29例VAP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均超过48 h,在179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发生率为16.2%。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格拉斯评分9在VAP患者死亡因素中具有统计学意义。从VAP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革兰阴性菌占感染菌总数的84.2%,多重耐药菌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高达60%。结果该医院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VAP发生率较高,高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ICU内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发现,年龄、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有糖尿病病史,有意识障碍,有创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长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使用综合防护方法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04—2017-05期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107例患者资料,对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收集整理,并在ICU病房机械通气48 h后均采集痰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根据患者是否为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组间比较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7例患者中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者占比59.81%,共分离出菌株69株,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菌为主。与对照组发酵菌感染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气管切开、ICU住院≥7 d、呼吸机使用≥7 d、院内感染时间≥7 d、经验性用药、合并慢阻肺、碳青霉烯类应用,与多重非发酵菌感染呈正相关(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十分常见,临床需提高重视,加强对高危因素的控制,尽可能降低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谵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本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调查本组患者基本资料,总结谵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有28例发生谵妄,占32.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家庭成员缺失、APACHEⅡ评分≥10分及机械通气时间 6 h是影响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医护人员应针对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是高龄患者的精神状态监测,改善ICU病房环境,及时发现并疏导患者负面情绪,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预防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