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14只羊的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术的动物实验,经解剖证实,在术后第5~7天即产生大网膜与脑的粘连和血管吻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吻合血管进一步建立。认为由于大网膜本身解剖与生理特点,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可行的,移植成功率可能较游离移植者高,可弥补颅外-内动脉吻合术的不足。术中注意勿扭曲挤压大网膜,皮下隧道要有足够的宽度。  相似文献   

2.
(以笔画顺序排列) 四画以下儿宜婴儿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4例小结5:286 儿童生长性颅骨骨折3例报告3:16了 小儿颅脑损伤致局限性脑水肿3例报告1:62大网膜移植带蒂大网膜脑移植8例并发症分析 3:146 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术对博莱霉素在动物脑内分布 影响的实验研究3:142 游离大网膜动脉吻接甲状腺上动脉—大脑中动脉 治疗儿童闭塞性脑血管病l例报告3:177 引大网膜至脑部治疗脑缺血—实验资料及初步临 床应用之回顾2:肠书讯书讯2:封二1,213,183无痛症无痛儿1例报告1:28 同胞姐弟无痛症报告1:34反射CUT反射和Babinski反射的观察比较妇 232 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 我院2006-01~2007-06开展应用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抢救治疗急性脊椎损伤性截瘫19例,我们根据大网膜的特殊生理功能,将大网膜移植于受伤脊髓表面,使其形成侧支循环,从而解决外伤后脊髓的缺血缺氧问题,有利神经功能恢复.结果 经6~8个月随访,除2例手术中发现脊髓部分横断病例,经长期恢复感觉平面下降,大小便自控,但肌力恢复较差.其他病例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恢复方面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正确的护理工作在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使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微创术穿刺血肿冲洗引流2~3d后,血肿完全或大部分清除,脑受压消失。结论微创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更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带蒂大网膜移植于兔损伤的脊髓,观察脊髓组织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的改变,并观察脊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实验显示大网膜脊髓移植可以早期吸收脊髓损伤后异常升高的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大网膜移植组动物运动功能恢复显著优于损伤组。作者认为大网膜的吸收功能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6年7月收治1例婴幼儿双侧巨大慢性硬膜下血肿,经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治愈,现报告如下。 患儿 男性,18个月,因头颅逐渐增大,伴智力障碍8个月入院。8个月前,患儿由床上跌下,当时无昏迷,亦无抽搐及呕吐。伤后,头颅逐渐增大,智力发育差,语言障碍,进食欠佳,消瘦。检查:神志萎靡,反应迟钝,只能简单单字发音。头大,呈方型,头围57cm,前囟隆起,2×3cm,并可触及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膝胸卧位是否是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6例经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因素进行分析,如年龄、性别、出血倾向、术后颅内积气、术后颅内积液、术后是否遵医嘱坚持采用膝胸卧位。对以上因素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9.5%。术后复发与术后是否遵医嘱坚持采用改良膝胸卧位有关(P0.05),而年龄、性别、酗酒、出血倾向、术后颅内积气、术后颅内积液等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其与血肿的术后复发相关。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遵医嘱坚持采用膝胸卧位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双针穿刺治疗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30例经皮双针穿刺引流治疗老年患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经CT检查确诊,都行经皮双针穿刺引流术。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l~3d复查CT,血肿腔缩小90%以上,除10例有颅内积气外,未见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和其它并发症。术后3~7d拔针,穿刺点一期愈合,痊愈出院,随访6-24月未见复发。结论 经皮双针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微创、简单、高效和并发症少的方法,但穿刺针需要作改进。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术(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行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术,经2~6个月随访,除1例左大脑及椎动脉病变无效外,5例临床改善。介绍大网膜血管分布,发现尚存在第6型,认为 Alday 等大网膜法,较适宜颅内移植,指出术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常见,约占颅内血肿的10%,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最佳方法是钻孔引流术(BHID)。我院1992-2004年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225例,疗效满意。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钻孔引流术治疗的9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3例,颅内血肿4例,张力性气颅3例,精神障碍6例,癫痫发作4例。血肿复发5例。结论头颅CT平扫是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对于有症状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并积极防治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验证大网膜是否对脊髓损伤有修复作用。方法:本车实验采用SD雌性大白鼠20只,分实验、对照两组。在同等条件及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下造成截瘫。实验组施行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照组截瘫后不作任何处理,动物饲养存活3~8周后进行辣根过氧化酶逆行追踪法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红核内标记细胞总数为1846个,对照组为556个。P值<0.05,提示差别显。结论: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红核脊髓束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从形态学的角度进一步肯定了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CT引导定位,采用适当长度(约20mm)YL-I型颅内血肿穿刺针,钻孔冲洗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并闭式引流。结果72例患者共行经颅穿刺术78部位次;术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意识障碍和偏瘫症状好转,术后复查CT,硬膜下血肿全部清除53例,硬膜下腔残留低密度少量积液19例,其中6例表现为脑脊液引流症状,经治疗后痊愈,未发生张力性气颅、颅内血肿、颅内感染和癫痫发作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血肿复发病例。结论CT引导下经颅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便,创伤较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4.
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颅内血肿较为常见的一种,约占各种颅内血肿的10%,在硬膜下血肿中占25%.常见于老年人及小儿,以老年男性多见.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钻孔引流术或在全麻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及包膜切除术[1].我院自2000年开始应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3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颅内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右侧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合并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按传统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方式,行右侧颞部钻孔引流,术后3周血肿复发;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蛛网膜囊肿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0个月,血肿无复发。结论 对于蛛网膜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明显临床症状者需手术治疗,对于单纯硬膜下血肿,可行钻孔引流术;若合并囊内出血,建议开颅手术,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6.
钻颅单纯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慢性硬膜下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10%及硬膜下血肿的25%,治疗方法简单,大多首选钻颅冲洗引流术^[1-4],也有主张选用单纯引流术^[5]。鉴于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病理生理的不断认识和引流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笔于2001年7月-2003年6月采用钻颅单纯冲洗术治疗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探讨不用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治疗难治性颅内蛛网膜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4年10月始,我们对6例处理困难的颅内蛛网膜囊肿,采用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 男,25岁。因头痛、视物不清1个月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双眼底视乳头水肿,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CT 扫描示左额颞顶区大片状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区,大小约7cm×7cm×4.5cm。诊断:蛛网膜囊肿。1984年10月11日全麻下行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验证大网膜是否对脊髓损伤有修复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SD雌性大白鼠20只,分实验、对照两组。在同等条件及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下造成截瘫。实验组施行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照组截瘫后不作任何处理。动物饲养存活3~8周后进行辣根过氧化酶逆行追踪法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红核内标记细胞总数为1846个,对照组为556个。P值<0.05,提示差别显著。结论: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红核脊髓束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从形态学的角度进一步肯定了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为受伤3W后出现硬膜下的血肿,是中老年患者轻微颅脑损伤后最为常见的颅内病变。约占颅内血肿的10%,起病隐匿,且临床表现无特征。虽然CSDH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单孔钻颅闭式引流方法简单,操作容易,已成为神经外科医师普遍采用的方法。我们近3年来采用单孔钻颅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严重颅前窝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1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严重颅前窝骨折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24例;手术治疗27例,术中采用带蒂的骨膜瓣或者颞肌筋膜及人工硬膜,进行颅底修补及重建。结果 保守治疗24例中,出现脑脊液漏8例,其中合并颅内感染1例;手术治疗27例中,出现脑脊液漏2例,无颅内感染。结论 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严重颅前窝骨折应积极带蒂骨膜或颞肌筋膜整块反转修复颅前窝的硬膜,可有效防治脑膜脑膨出及脑脊液漏,避免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