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标准心肺复苏术(S-CPR)目前仍为国际公认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治疗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其抢救成功率较低,因而目前又出现了许多改良复苏技术。我院在急诊中心采用了改良插入式腹部反搏心肺复苏术(IAC-CPR),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肺复苏术是指在心搏呼吸骤停、意识丧失的意外情况发生时,迅速而有效地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使其呼吸和循环得以恢复。社区急救是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急救成功的关键是前10分钟,而前10分钟内的急救技术,普通群众通过培训也可以掌握。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急救需要患者家属、社区居民和目击者及时参与,其时效性大于其后的专业抢救。因此,向社会公众推广和普及心肺复苏等相关急救知识,规范社区急救流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心肺复苏术相关急救知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合理有效的心肺复苏术是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关键。为尽快恢复有效心跳,宜予紧急心脏起搏术。我们自2003年1月起至10月止,对发生于本院急诊及住院9例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用经皮胸壁心脏体外起搏抢救,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早期发现猝死,及时给以心肺复苏术和基础生命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猝死病例153例的救治过程。结果本组伴有原发病者123例,伴有原发病者在猝死病例中占有重要地位。抢救成功3例,成功率2.44%。本组无原发病猝死患者30例,抢救成功3例,抢救成功率10%。早期行心肺复苏术及基础生命支持在猝死的救治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统计学分析伴有原发病的猝死与不伴原发病的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视猝死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救治,及时控制原发病,早期行心肺复苏术及基础生命支持,积极贯彻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理念,终止病情发展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瑞丰 《河北医药》1991,13(1):46-47
心肺复苏术是抢救心跳骤停病人的基本措施,能否正确掌握这项技术,是关系列抢救成功的关键。为了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复习有关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谈谈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心前区拳击在复苏术中按一般要求,我们对心脏骤停患者都进行心前区拳击,因拳击能产生5~15瓦秒电能,终止产生异位心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抢救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心肺复苏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技术与治疗.结果:15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抢救成功7例,8例心脏停搏时间超过10 min者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迅速的抢救治疗与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50例院前心肺复苏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 选取50例院前心肺复苏术者且对复苏术者的基础资料、发病时间、复苏开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复苏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50例院前心肺复苏术者复苏成功率与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和除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术能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且分析和规范心肺复苏术是提高急救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院护理部加强了对手术室护士在重大抢救中实现了自身价值的认识,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及时地抢救,使病人转危为安,挽回宝员的生命。1典型病例患者,男,21岁,心脏外伤,因病情危重,来势凶险直超乎术室进行抢救,见病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博呼吸停止。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抢救措施.①立即行心肺复苏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心脏外按压术;人工呼吸。②心脏外伤多伴有血、气胸及失血性休克,多采用外套管外在上下肢粗大静脉穿刺留置,保证复苏药物及时使用和容量的扩充,需在3min内开放3条以卜静脉通道。③手术配…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5):175-17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从2014年1月~12月,共60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采用普通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观察组从2015年1月~2016年8月结束,共80例心跳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抢救平台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实施CPR时间、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1)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观察组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CPR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除颤时间(1.30±1.33)min、气管插管(2.60±2.61)min、静脉输液时间(125.75±28.50)s明显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心肺复苏抢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陆红 《家庭用药》2010,(1):10-10
心肺复苏术(CPR)是一种基本的救生技巧,是指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合并使用,是在患者停止呼吸甚至心跳,心脏失去功能的情况下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重建人工循环”这两项“徒手心肺复苏”容易让普通人学习和接受。是值得全民推广的。施行心肺复苏术应遵循如下步骤:  相似文献   

11.
心肺复苏术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病因也较复杂 ,抢救措施也较成熟 ;但颌面外科的病人需行心肺复苏术并不多见 ,我们自 1986年以来共收治 17例需行心肺复苏的患者 ,及早给予心肺复苏术 ,同时注意脑复苏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选择性早期的综合治疗措施 ,降低了并发症的出现 ,临床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口腔颌面外科病人需行心肺复苏术者 17例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3~ 72岁 ,颌面部感染中毒性心跳骤停 4例 ,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引起呼吸停止 5例 ,冠心病患者术后引起心脏骤停 2例 ,全麻术中气管插管误插食道引起的心脏骤停 2例 ,各种…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术后的病人普遍存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脑水肿等,高压氧对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的治疗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科自2006年8月至今收治了6例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紧急气管插管联合切开洗胃抢救重症有机磷中毒体会。方法全部患者均紧急气管插管建立呼吸通路,行简易气囊辅助呼吸或机械通气;5例心跳呼吸骤停者均及时行心肺复苏术。结果 17例患者经心肺复苏,紧急气管插管多功能呼吸机支持,切开洗胃等综合救治后,其中痊愈12例,2例遗留大脑轻度反应迟钝,3例因48h后仍处于深昏迷。结论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争分夺秒地及时心肺复苏,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支持及尽早切开洗胃,配合内科综合治疗,是成功救治重症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有效,而又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三年间38例心肺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抢救成功与失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抢救成功病例的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失败病例。抢救成功病例的急救措施明显优于失败病例。结论在基层医疗机构及早开展并正确应用心肺复苏术仍然是心肺脑复苏的关键。建立有效的EMS系统并与医院急诊科有效的链接和提高急诊急救人员急救水平是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抢救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心肺复苏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技术。结果 2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抢救成功11例,9例心脏停搏时间超过10min者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迅速的抢救治疗与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余红  向滨 《成都医药》2009,(1):70-7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抢救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心肺复苏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技术与治疗。结果:15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抢救成功7例,8例心脏停搏时间超过10min者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迅速的抢救治疗与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周建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281-282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心肺复苏的临床分析,并总结抢救体会。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前及院内急诊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抢救时间最短30min,最长12h。86例患者中,6例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或注射肾上腺素,30例人工机械辅助呼吸、电击除颤,50例采取胸外心脏按压、使用肾上腺素、呼吸兴奋剂。复苏成功22例,其中有6例电击除颤成功,总成功率为25.58%。死亡64例,死亡率74.41%。其中院前死亡42例(其中途中死亡16例),入院后死亡22例,其中8例抢救有效,循环、呼吸维持2~11 h,终因原发病不能逆转而死亡。结论心肺复苏术是所有急救技术中最基本的救命技术,对患者的成功抢救极其重要,急诊急救医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技术的同时,还要熟悉影响复苏成功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心脏停搏患者75例,进行了心肺复苏术.结果 经过心肺复苏术,75例患者神智清晰,其中50例息者生活能完全自理.结论 严格操作的心肺复苏术对于心脏停搏患者提高复苏概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心脏停搏患者在急诊抢救中行心肺复苏术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急诊室进行心肺复苏的60例心脏停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肺复苏术的成功与否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例。对于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比较,将可能影响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确定。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所需时间相比于参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源性疾病、创伤性疾病致死率较高(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源性疾病、创伤性疾病为影响心肺复苏术成功的独立因素。结论自主循环恢复越快患者的存活率越高,而影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术成功的独立因素就是脑源性疾病、创伤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心脏停搏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心肺复苏术展开规范性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患者50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诊),其中25例为对照组选择我急救中心常规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术展开救治,另25例为观察组,行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展开治疗,对两组患者救治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00%(2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17/25),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对出现心脏停搏的患者,以我中心规范操作的心肺复苏术进行院前急救,使得患者的抢救成功概率有所提高,使得患者生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