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通过对水面舰艇舱室空气组分调查、动物实验和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制定了舰艇舱室中常见的15种空气组分的卫生标准。本标准对舱室空气质量实行分级管理,设有战斗岗位的工作舱室实行容许浓度卫生标准;居住和休息舱室实行舒适浓度卫生标准。本标准的制定将为改善舰艇舱室空气质量,舱室空气净化和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保障舰艇磁场作业人员的健康 ,为水面舰艇设计、建造与验收及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在大量的扫雷舰艇磁场卫生学调查和模拟舰艇磁场环境的动物效应实验基础上 ,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 ,研究制定了本标准。结果 :标准规定了水面舰艇舱室中电磁扫雷具和其它强磁场设备产生的恒定磁场或频率在 0 .2Hz以下的极低频交变磁场对舰艇人员全身作用的安全限值。生活舱与一般工作舱的最大允许磁感应强度分别为 5mT和 7mT ,允许暴露时间均为 8h·d- 1,每周 5d ,连续不超过 4周。强磁场设备舱及各舱室或部位均有规定。结论 :本标准适用于扫雷舰艇和其它水面舰艇舱室磁场环境的卫生学评价与监督以及人员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3.
为检测打磨除锈前后舰艇舱室空气呼吸性粉尘及微生物污染状况,对舰艇舱室打磨除锈现场采用FCC-25型防爆粉尘采样器采样,并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以LWC-1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并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打磨除锈后,舰艇舱室呼吸性粉尘浓度高于卫生标准,打磨除锈前舱室内菌落总数符合适居标准,但打磨除锈后舱室内空气微生物含量上升(P0.05),有致病风险。提示打磨除锈易造成舰艇舱室内空气呼吸性粉尘及微生物污染,需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潜艇下潜后,舱室成为密闭状态。水面舰艇舱室也很狭小,当战斗或训练关闭所有水密门时,也几乎成为密闭状态。舱室内,人体代谢,食品烹调,设备运转,油料、涂料挥发,产生出种类繁多的有害气体,有损水兵健康,也影响着作战任务的完成。因此,消除有害气体这个潜艇内的“敌人”,防治它对人体的毒害,就成为现代海军装备研究和海军军事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大范围的舰艇环境病媒生物本底调查研究,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性建议。方法在北海、东海及南海2个区域设调查点,监测当地气温在20~25℃之间时舰艇上的病媒生物侵害情况。结果水面舰艇主要病媒生物种类为蟑螂与鼠类,侵害率分别高达74.45%与66.15%;其次为蚊、蝇,侵害率分别为27.54%和57.73%;鼠类体表寄生蚤与寄生革螨侵害率分别为43.1%和27.06%;舱室尘螨孳生较为普遍,达到83.2%。潜艇环境只捕获到蟑螂与尘螨,侵害率分别为11.11%和50.39%。舰艇病媒生物侵害有显著的地域性,呈从北到南增强的趋势,而且随服役年限增加,鼠类与蟑螂侵害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水面舰艇病媒生物侵害严重,特别是鼠类体表寄生虫及其传播的疾病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舰艇空间环境中空气细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探索舰艇环境空气中可能性危害因素,为舱室空气细菌监测和艇员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平皿沉降法对舱室内空气细菌进行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革兰氏染色后镜检,使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检测系统进行细菌种类和耐药性鉴定。MALDI-TOF质谱技术进行补充鉴定。结果舰艇舱室空气中分离出细菌41株(革兰氏阳性菌40株,共5属11种;革兰氏阴性菌1株,1属1种)和真菌8株(2属2种)。优势菌种为藤黄微球菌、头状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杂色曲霉菌。耐药性检测表明舱室空气中存在耐药性菌株。结论初步了解了该类型舰艇部分舱室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及药敏情况,这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舰艇环境对舰员心理功能和神经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封闭型舰艇环境对舰员心理功能和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机化神经行为评价系统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封闭型水面舰艇舰员进行了测试,并以开放型水面舰艇舰员为对照。结果 封闭型舰艇人员符号译码成绩明显低于开放型舰艇人员,并出现类似“空调病”的症状。结论封闭型舰艇环境能危害舰员的心理健康,负离子浓度低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应改进通风。  相似文献   

8.
目的跟踪监测全封闭作业舱室空气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及粒径分布变化,为控制密闭舱室空气污染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安德森CA6型撞击式空气采样仪,对舱室细菌气溶胶进行定量富集、粒径大小的分析,采用质谱鉴定的方法进行菌谱构成分析。结果 (1)50%~74%的舱室微生物气溶胶颗粒粒径大小在0.65~4.70μm,航后与航前相比,不同舱室以及不同级平板的菌落数都在增加。(2)航行后较航行前不同粒径空气微生物的主要生物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安德森3~6级航前采样菌属种类为9种,航后菌属种类上升至23种。结论所调查环境均处于相对较低的空气微生物污染水平,将粒径和某些条件致病菌一并作为评价因素,仍存在健康安全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远航执行任务某编队某种类型舰艇微环境和空气有害物质情况,为建立舰艇空气有害物质监测技术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多参数空气质量监测仪进行温湿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空气颗粒物(PM10)、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浓度检测,使用平皿沉降法进行空气细菌浓度检测。结果该舰艇空气温度19.8~25.8℃,湿度49.7%~74.2%,二氧化碳0.0400%~0.0777%,PM10浓度0~0.084 mg/m~3,甲醛0.01~0.31 mg/m~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0~44 mg/m~3和空气细菌浓度0~9 cfu/皿。结论对舰艇舱室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分析,利于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了解舰艇舱室微环境和有害物质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水面舰艇士兵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抽查的480名水面舰艇士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进行评估.将SCL-90和EPQ测验结果与军队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水面舰艇士兵的SCL-90各项因子分均极显著低于军队常模(P<0.01);②水面舰艇士兵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躯体化相对突出;③水面舰艇士兵反映内外向性格维度的E分显著高于军队常模(P<0.05),反映情绪稳定性的N分显著低于军队常模(P<0.05);反映精神质维度的P分和反映心理掩饰的L分与军队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水面舰艇士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应继续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舰员对舰艇舱室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为今后改善空气品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海军某舰舰员80名,采用"室内空气品质主观评价调查表"对该舰舰员进行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调查。结果舰员对舱室工作环境普遍评价较差,其中对空气品质评价为"较差"或者"很差"的占62.8%,舰员对舱室内空气的不接受率为74.1%,不满意率达到80.5%,在所调查的症状中,舱室内舰员发生率普遍较高,多数均在30%以上。结论舰员对舰艇舱室内空气品质主观评价普遍较差,并且影响着舰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海军某水面舰艇部队官兵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基本情况,为决策部门合理分配部队卫生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某水面舰艇部队共调查官兵1 350名,采用SPSS 10.0进行分析。结果水面舰艇部队官兵医疗服务需要量大,两周自报患病率47.7%、半年慢性病患病率15.6%、患病未就诊率42.1%。门诊服务主要集中在舰艇医务室,占61.5%,支队医院占12.0%、地方医院占14.7%。在愿意选择的医疗机构中,地方医院占到42.9%。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含外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水面舰艇部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结论水面舰艇部队官兵医疗服务需要量大,但利用有待提高。建议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部队官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卫生管理机构应加大对基层重点保障部门的投入,更好地满足基层官兵的医疗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13.
3种灭蟑法对舰艇舱室灭蟑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彻底杀灭舰艇蟑螂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某军港 33艘舰艇为实验对象 ,根据《海军创建和巩固无“四害”军港实施方案》、国家爱卫会《灭鼠、蚊、蝇、蟑螂现场考核办法》 ,对喷雾灭蟑、药饵灭蟑、热烟雾熏舱灭蟑 3种方法 ,进行灭蟑效果比较。结果用热烟雾熏舱法灭蟑 ,舰艇舱室蟑螂成虫、若虫侵害率从灭蟑前的 85 %下降到灭蟑后的 2 % ;药饵灭蟑与喷雾灭蟑后 ,舰艇舱室蟑螂成虫、若虫侵害率均≥ 6 0 % ,热烟雾熏舱法灭蟑效果明显优于另 2种灭蟑法 (P <0 .0 1)。结论热烟雾熏舱灭蟑法能有效地杀灭舰艇蟑螂 ,建议作为舰艇灭蟑的主要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91年10月对海军某水面舰艇部队艇员进行了吸烟状况调查,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方法对象为海军某水面舰艇部队海勤人员。采取填写吸烟状况调查表的方式。共收回有效答卷2118份,吸烟者为  相似文献   

15.
密闭舱室微环境缺氧动物实验及调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标准大气压下密闭舱室中常氧和缺氧时狗的部分生理指标检测,初步判断出氧浓度对狗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机能的重要影响,进而确定微环境调控系统对改善装甲车辆、舰艇、飞机等驾乘舱(相对密闭舱室)内人员生理功能的重要意义。设计了密闭舱室条件下的微环境调控系统,主要以89C51单片机、氧及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变送器为核心,功能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自动实时监测与反馈控制调节。  相似文献   

16.
舰艇事故中约80%为化学事故。舱室弥漫高浓度有毒化合物时,约1/3人员受罹,其中20~30%需进行急救。舰艇失火是引起化学事故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聚氯乙烯和纤维素燃着后约分别产生75和175种有毒化合物。包括有剧毒化合物(光气,有机磷化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舰艇人员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舰艇环境下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舰艇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某舰艇158名服役人员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使用SPSS19.0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舰艇人员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普通感冒160.76%(254/158);慢性咽炎75.32%(119/158);急性扁桃体炎22.78%(36/158)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3.80%(6/158),年龄与急性扁桃体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r=0.138,P=0.042);舰艇服役时间与慢性咽炎(r=0.202,P=0.005)和急性扁桃体炎(r=0.135,P=0.045)的发病率正相关;年执行任务时间与急性扁桃体炎(r=0.159,P=0.023)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r=0.142,P=0.037)的发病率正相关;居住在风机通风舱室人员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居住在自然通风舱室的人员(χ2=12.105,P=0.002)。结论舰艇服役人员呼吸道传染病以普通感冒、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发病率较高。年龄、舰艇服役时间、每年执行任务时间、居住环境的通风方式是舰艇人员常见呼吸道系统疾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水兵的脚癣     
当舰艇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空中的烈日暴晒着甲板,舱内轮机辐射出热量,锅炉和灶间蒸腾着热气……狭小而通风又差的舰艇舱室温度高,湿度大时,便给霉菌的生长造成了适合条件。另外,由于舰艇(特别是潜艇)生活用水受到限制,水兵不能及时洗澡、洗脚,洗鞋袜就更加困难,于是,脚癣就易于在水兵中传播蔓延开来。据统计,约有半数人在上舰艇后一年内染上脚癣 脚癣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又臭又痒,令人痛苦。  相似文献   

19.
海上作战过程中,气候多变,条件恶劣,加之战斗激烈,舰艇上的人员极易受伤。而舰艇的结构复杂,舱室多、人员多而且相对分散,人员不易定位,给海上医疗救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及时准确的掌握救护信息,了解人员的受伤情况和位置是海上救护的关键,我军现有舰艇上都没有配置医疗救护的通讯网络,这就需要在舰艇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通讯救护网络并将至统一于全军综合信息库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水面舰艇艇员的睡眠状况,为改善艇员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海军某水面舰艇部分艇员进行睡眠状况调查.结果 舰艇艇员PSQI总均分为(5.06±3.36),19.9%的艇员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主观睡眠质量较差、入睡时间延长、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