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振期血小扳减少的临床处理和分娩结局。方法:抽取我院2005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63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正常分娩孕妇63例分娩时采取的处理方法、分娩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其中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GT)的有41例,占65.08%;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血小板减少(HDCP)的有14例,占22.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8例,占12.30%。在治疗上对GT组不需要特殊处理;HDCP组以皮质激素及输血小板为主;ITP组以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为主。经过及时的救治观察组63例患者中,经阴道分娩32例,剖腹产29例,产后出血2例,剖宫产率46.03%;对照组经阴道分娩34例,剖腹产28例,产后出血1例,剖宫产率44.4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妊振期血小板减少要注意对症治疗,在进行对症治疗时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可以有效保证母儿的安全和健康,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诊断、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9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26例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孕期至少有2次或2次以上血小板计数<10×109/L为极重度血小板减少诊断标准.进行病因诊断,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以下临床处理.(1)孕期在无全身自发性出血情况下,维持血小板计数>20×109/L,血红蛋白>70 g/L;(2)血小板<1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输注血小板;红细胞压积(HCT)<25%,血红蛋白<70 g/L时,输注压积红细胞;(3)剖宫产术前或分娩前维持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计数>30×109/L;(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20~3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用泼尼松或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于上述治疗无效者,若血小板<1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间断输注血小板,无出血倾向者根据孕周严密观察,适时终止妊娠.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因诊断、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1)发病率及发病原因:同期分娩数为9302例,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26例,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0.28%.患者年龄平均29岁.孕前诊断17例,孕期诊断9例.26例患者中,有13例在我院行系统产前检查,初次诊断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时的平均孕周为24周;无系统产前检查的13例,初次诊断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时的平均孕周为32周.26例患者中,2例(8%,2/26)病因诊断不明,24例(92%,24/26)病因诊断明确,其中14例(54%,14/26)为ITP,5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例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临床处理:所有患者均多次应用血制品.14例ITP患者中6例应用了泼尼松+丙种球蛋白治疗,8例仅应用泼尼松治疗.26例患者中有9例(35%,9/26)出现了妊娠并发症,其中6例(6/9)并发子痫前期,2例发生妊娠期糖尿病,1例为弥漫性肺泡出血.26例患者平均分娩孕周为36周,阴道分娩3例,平均出血量为83 ml;23例剖宫产分娩,平均出血量为410 ml.(3)围产儿结局:26例围产儿中,1例胎死宫内,25例活婴,其中12例为早产儿.平均孕龄36周,平均出生体质量2877 g.2例ITP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出现了重度血小板减少.结论 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是ITP,治疗以泼尼松+丙种球蛋白为主;其次是CAA和MDS,以支持疗法为主.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并非终止妊娠的绝对指征,可根据不同病因予相应治疗后,在严密的围产期监测下,注意防治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藏高海拔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病相关因素及母儿结局。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西藏拉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6928例,其中无HDCP组6303例,HDCP组625例(9.0%);HDCP组按病情分为重度HDCP组287例和轻度HDCP组338例,分析影响HDCP发生的因素及母儿结局。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年龄≥35岁)、居住在农牧区、户籍外省、文化程度低、非公职人员、有早产史、未建围产保健卡、孕3个月内未产检、未口服叶酸、多胎妊娠的产妇HDCP发生率明显增高。居住地海拔与HDCP发病无明显相关(P0.05)。(2)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多胎、户籍外省、高龄使HDCP发病风险明显增加。孕3个月内产检和口服叶酸使HDCP发病风险明显降低。(3)HDCP组的剖宫产率、早产、中重度贫血、产后大出血及胎盘早剥发生率均高于非HDCP组。重度HDCP组剖宫产率、早产、产后出血及胎盘早剥发生率均高于轻度HDCP组。(4)共分娩新生儿7017例,包括单胎儿6841例,双胎儿170例,三胎儿6例。HDCP组早产儿、低体重儿、围产儿病死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HDCP组。重度HDCP组早产儿、低体重儿、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轻度HDCP组。结论西藏高海拔地区HDCP发病率高于内地。HDCP明显增加母儿不良预后,尤其对重度HDCP影响更加严重。提高孕3个月内产前检查率和口服叶酸率可以降低HDCP发生率,减轻HDCP病情。对于高龄、户籍外省及多胎产妇的孕产期保健要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93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对母儿的影响、处理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93例G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GT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86.9%。血小板计数(31~50)×109/L 8例,占8.6%;(51~99)×109/L 85例,占91.4%。经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均在分娩前施行冲击治疗;4例在剖宫产时输注血小板。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72例(产科因素剖宫产42例)。产后出血6例。新生儿血小板计数均正常。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母儿预后好,GT在妊娠期不需要治疗,血小板计数<50×109/L者在临近分娩前最好进行激素冲击治疗;GT患者不一定输注血小板。除非伴有临床出血症状,GT孕妇应以产科指征决定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孕妇妊娠期间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以出血为主,贫血及感染风险轻度增加,ITP在整体上并不影响母儿结局,但会使出血的风险增加。本文重点就妊娠合并重度ITP的诊治、对母儿影响及孕期管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指在妊娠期由不同的病因引起的血小板低于正常范围,其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其主要病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关键在于找出病因,进行严密监测,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的输注等,但血小板的输注要十分慎重,对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病人输注血小板为禁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8—2014年间足月分娩的8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一时期血小板计数正常的85例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69例(占81.2%),其中自然分娩58例,剖宫产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0例(占11.7%),其中自然分娩3例,剖宫产7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6例(占7.1%),其中自然分娩2例,剖宫产4例。产后出血GT组4例(5.7%),ITP组4例(40.0%),其他病因组2例(33.3%)。对照组自然分娩70例,剖宫产15例,产后出血1例(1.2%)。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分娩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原发病的情况及产科因素。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胎儿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 bocytopeinc purpura,ITP)对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的影响。 方法 以 39例妊娠合并 ITP孕妇 (ITP组 )为对象 ,检测胎儿脐血 (2 0例 )及出生时脐血 (39例 )的血小板含量。以 5 7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析妊娠合并 ITP时胎儿血小板的变化及其母儿血小板的相关性。 结果 胎儿脐血与出生时脐血血小板呈高度正相关(r=0 .92 6 ,P<0 .0 1) ,分娩过程与分娩方式并不改变胎儿血小板含量 ;合并 ITP的孕妇 ,胎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 (2 8.2 % )明显高于正常孕妇 (1.8% ) (P<0 .0 1) ;母儿血小板无显著相关性 (r=0 .387,P>0 .0 5 )。 结论  (1)妊娠合并 ITP常常导致胎儿血小板减少 ,发生率为 2 8.2 % ;(2 )母儿血小板无显著相关性 ,母亲血小板多少不能反映胎儿血小板状况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和围产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6 1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 1例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治疗方法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与成分输血等。早产 15例 ,阴道分娩 10例 ,剖宫产 5 1例。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处理的重点是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 ,加强监护 ,适时提升血小板数 ,防止分娩期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T)的临床特点与围生期处理。方法:对10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108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占94例(87.9%),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3例(2.8%),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2例(1.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例(4.6%),其他病因2例(1.8%)。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阴道分娩9例,剖宫产93例,产后出血8例,死亡1例。结论:PAT是PT的最主要病因,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输注是治疗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手术指征而决定,大部分以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T)的临床特点与围生期处理。方法:对10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108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占94例(87.9%),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3例(2.8%),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2例(1.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例(4.6%),其他病因2例(1.8%)。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阴道分娩9例,剖宫产93例,产后出血8例,死亡1例。结论:PAT是PT的最主要病因,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输注是治疗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手术指征而决定,大部分以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患者血小板水平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3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入围产期患者61例,根据妊娠期血小板计数(PLT)最低值分为两组:10×10~9/L组和(10~30)×10~9/L组,分析不同PLT水平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73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占76. 71%,其次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占9. 59%。进入围产期患者中位分娩孕周37周,剖宫产率55. 74%,产后出血发生率14. 75%;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702 g,新生儿血小板减少7例。PLT 10×10~9/L组患者中位分娩孕周36周,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P=0. 01),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P=0. 04)。对患者分娩前PLT与产后出血量作相关分析,发现患者分娩前PLT与产后出血量呈负相关(r=-0. 32,P=0. 01)。分别对患者孕期最低PLT及分娩前PLT与新生儿PLT作相关分析,发现该两因素与新生儿PLT均无相关性(r=0. 29,P=0. 54; r=0. 18,P=0. 10)。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尽早明确病因,提升血小板水平,可降低产后出血风险,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诊断、处理及新生儿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passive immune thrombocytopenia,PIT)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01年8月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ITP孕妇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ITP40例,发生率为3.4‰。其中妊娠合并妊高征7例,产后出血6例,早产5例,妊娠期糖尿病3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孕产妇死亡1例。阴道分娩13例,剖宫产27例。新生儿PIT9例,占28.1%,其中3例为重度PIT,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围产儿死亡2例。新生儿PIT的发生与母体血小板计数、母体治疗情况及PAIg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妊娠合并ITP母儿预后较好,新生儿重度PIT发生率较低,颅内出血较少见。新生儿PIT的发生与母体治疗、母体血小板计数及PAIg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PT)的病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PT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PT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PAT)、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及妊高征 /先兆子痫 /HELLP综合征。对血小板计数 <5 0× 10 9/L者在分娩前后应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 ,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产后出血率为 14 .2 8% ,产后出血量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 ,未发现新生儿出血。PAT患者在分娩后 2月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结论 :PAT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 ,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除了针对病因治疗外 ,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学诊断依据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00年1月到2010年1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孕妇,纳入标准以血小板减少为妊娠期首发临床症状,妊娠期有两次或以上血小板计数< 100×109/L,其中资料完整、具有明确随访结局和病因学诊断的159例纳入本研究.本院同期分娩总数为16 562例,发生率为0.96%.对15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妊娠期发病时间、血小板计数变化、相关检查、母儿围产期情况进行分析,产后进行随访.结果 (1)病因诊断:159例患者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学诊断结果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 101例(63.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43例(27.0%),血液系统疾病9例[5.7%,巨幼细胞性贫血(MA)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3例],免疫系统疾病6例[3.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例、抗磷脂综合征(APS)2例、Evans综合征1例].(2)母儿围产期情况:159例患者中,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1例(13.2%),糖代谢异常13例(8.2%),贫血44例(27.7%),早产18例(11.3%);妊娠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29例(18.2%).终止妊娠平均孕38周.阴道分娩55例(34.6%),剖宫产104例(65.4%).产后出血34例(21.4%),产褥感染2例(1.3%),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总数160例(1例双胎),分娩活产儿157例,胎死宫内3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例,胎儿生长受限4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小6例,无颅内出血发生.(3)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时间:159例患者中,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出现血小板减少者分别为29例(18.2%)、67例(42.1%)、63例(39.6%).GT与1TP在发病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趋向于妊娠中、晚期发病,ITP趋向于妊娠早、中期发病.(4)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妊娠期血小板最低程度在(51 ~ 100)×109/L、(31 ~50)×109/L、( 10~ 30)×109/L、<10×109/L范围内者分别为75例(47.2%)、39例(24.5%)、31例(19.5%)、14例(8.8%).GT与ITP在血小板降低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合并妊娠期贫血的情况:159例患病者中合并妊娠期贫血者共44例(27.7%),其中GT 10例(9.9%,10/101),ITP 25例(58.1%,25/43),血液系统疾病5例(5/9),免疫系统疾病(Evans综合征)1例(1/6).GT与ITP在合并贫血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产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对159例患者从产后开始至10年进行了随访,产后1周内、6周内、半年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者分别为66例(41.5%)、43例(27.0%)、17例(10.7%),半年以上未恢复者33例(45.7%).结论 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为GT,其次为ITP,两者妊娠期发病时间、血小板计数降低的程度、合并贫血及产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均有所不同;少见病因包括部分免疫及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应重视通过相关检查进行病因学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 993~ 2 0 0 3年间 7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 ,72 3%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 (gestationalthrombocytopenia ,GT) ,1 4 5 %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占 9 2 %。其中GT组不需要特别处理 ,PIH组以皮质激素及输血小板为主 ,ITP组以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 (IVIG)为主。血小板低于 2 0× 1 0 9/L时输注血小板。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 ,应依据不同病情进行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功能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or-dercomplicatingpregnancy,HDCP)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设立正常非孕组(40例)、正常妊娠组(40例)和HDCP组(共60例,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前期和重度子前期分别为25、20和15例),以流式细胞数测定血小板总数,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小板颗粒膜旦白(GMP-140)、ELISA法测定血栓烷B2(TXB2)、β-血小板球旦白(β-TG)、测量血小板黏附率(PAdT)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结果(1)正常非孕组、正常妊娠组、HDCP组血小板数分别为(206±48)×109/L、(204±52)×109/L和(168±51)×109/L,HDCP组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2)正常妊娠组与正常非孕组GMP-140分别为(12.2±3.8)μg/L、(7.9±2.8)μg/L,TXB2分别为(80.0±39.6)ng/L、(73.6±40.8)ng/L,β-TG分别为(18.5±9.8)μg/L、(16.3±9.5)μg/L,正常妊娠组各指标均较正常非孕组明显升高(P<0.05);而HDCP组GMP-140、TXB2和β-TG分别为(25.1±3.8)μg/L、(107.6±32.8)ng/L和(23.9±9.2)μg/L,较正常非孕组和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P<0.01);(3)正常非孕组、正常妊娠组、HDCP组血小板黏附率(PAdT)分别为(18±9)%、(20±8)%和(30±10)%,血小板聚集率(PagT)分别为(28±10)%、(29±10)%和(40±12)%,HDCP组高于正常非孕组和正常妊娠组(P<0.01),并随病情加重而呈增高趋势。结论血小板的活化、黏附、聚集功能的改变可能参与了HDCP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63例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血小板减少症(PAT)占80.95%,特发性血小板紫癜(ITP)占7.94%,妊娠高血压疾病(PIH)占9.52%。根据不同病因,给予强的松或者地塞米松、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或全血等措施治疗。正常阴道分娩者约73.02%,剖宫产约占26.98%,产妇及新生儿均未发生大出血。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要积极寻找病因,根据不同病因治疗,患者及新生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3年我院产科收治的34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以妊娠期血小板减少(GT)最常见,占66.48%。106例患者孕期接受骨髓穿刺检查,无一例不良反应。78例患者接受不同方式的药物治疗,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显著;132例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349例患者中引产11例,338例患者分娩。分娩方式与血小板计数有关,254例剖宫产,84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6%。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以GT最为常见。治疗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输注血小板。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1995-2005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AT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输注血小板只用于血小板<50×109/L,且有明显出血倾向,或紧急手术前。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以及病情的缓急状况,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