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应用姜黄素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1 至 2019 年 6 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 的 80 例肝癌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导管动脉化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础上加用姜黄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肝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5.00 %,高 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有所增高,观察组患者 ALT、 AST 显著低于对照组,ALB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姜黄素对于肝癌患者的疗效较优。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肝癌导管肝动脉栓塞及与化疗栓塞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广州市第 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52 例,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n = 25)与观察组(n = 27)。对照组接受导管 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组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有效率与疾 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 Child–Pugh 分级 C 级患者术后 1 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术后 1 年生存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导管肝动脉栓塞,可延长危重患者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研究健脾疏肝消瘤汤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7 月在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60 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疏肝消瘤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 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红 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 者 CD3+、CD4+、CD8+、CD4+ /CD8+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CD3+、CD4+、 CD4+ /CD8+ 水平均升高,CD8+ 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患者 CD3+、CD4+、CD4+ /CD8+ 水平高于对照组,CD8+ 水平低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健脾疏肝消瘤汤治疗,可促进肝功能及免疫 功能的恢复,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讨鼻出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手术和鼻内镜下电凝止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 纳入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 期间于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 60 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n = 30)和对照组 (n = 30)。观察组行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处理,对照组行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复发率和视觉 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采用鼻内镜电凝的止血效果 比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更为明显,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能得到提升,疼痛评分降低。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消融术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较大体积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100 例接受 TACE 治疗较大体积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微创方法不同,分为 微波消融(MWA)组 48 例和射频消融(RFA)组 52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坏死率和近期疗效,2 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 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RFA 组的完全坏死率显著高于 MW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RFA 组的总有效率高于 MW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总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RFA 组的 AFP、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均明显低于 MWA 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RFA 联合 TACE 治疗较大体积肝癌的临床疗效优于 MWA,且 MWA 联合 TACE 治疗对患 者肝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后对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联勤保障部队第 989 医院收治的 138 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随机数 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69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熊 去氧胆酸。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的变化以及妊娠结局。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 (TBA)、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分娩大出血、新生儿窒息或窘迫、羊水污染的发生率均低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终止妊娠时孕周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终止妊娠时新生儿 体质量重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肝功能 的改善效果较好,且联合用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优于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及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甲胎蛋白、血清总胆 红素等指标影响等,收集临床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为后续临床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洛阳市中医院 2017 年 11 月至 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经皮经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观察两组患者肿瘤控制总有效率、生存率以 及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甲胎蛋白(AFP)、总胆红素(TBIL)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AFP、ALT、TBI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AFP、ALT、TBI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4.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随访初期 6 个月两组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 > 0.05);随着时间推移,观察组患者在 12 个月、18 个月 及 24 个月后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介入治疗中晚期 PHC 可以帮助患者有 效降低 ALT、AFP、TBIL 值,同时提升疗效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介入溶栓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9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选择介入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 例,未行选择介入栓塞 治疗而行常规溶栓治疗)与观察组(48 例,行选择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血管再 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 7 d 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选择介 入溶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分析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中使用介入栓塞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组,每组 30 例患者,对照组开展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介入栓塞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半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将介入栓塞化疗用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可提升其治疗效果及半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隐匿性脑血管畸形(OVMS)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收治的 72 例 OVMS 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36 例。对照组给予切除畸形血管手术治 疗,观察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2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 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 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5.56 %,低于对照组的 30.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 OVMS 出血的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探讨奥沙利铂介入方案在早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 州市第一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早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 塞术(TACE)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在 TACE 的基础上行吡柔比星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 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奥沙利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8.33 %,高于对照组的 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于早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行 TACE 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吡柔比星与奥沙利铂介入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且不会增加不良 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肝功能检测对肝功能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 广州开发区医院诊治的 46 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行正常体检的 40 例健康者,将其例为对照组。 均行免疫球蛋白及肝功能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 白 M(IgM)、免疫球蛋白 A(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γ– 谷氨酰基转肽酶(GGT)、 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及时对肝功能衰 竭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肝功能检测,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术后重症呃逆予以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至开封市传染病医院肝病 科接受介入术治疗的肝癌患者 70 例展开研究,入组起止时间为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 照组与观察组,各 35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指导,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 上联合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分析不同方案呃逆症状、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结果:观察组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4.29 %(33/35),高于对照组的 74.29 %(2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后两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焦虑评分、 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肝癌介入术后发生重症呃逆予以针刺联合治 疗,较常规西药治疗更为有效,可改善呃逆症状,提高治疗有效性,缓解焦虑情绪,并降低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预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观察在实施超声下引流术治疗的基础上,对肝脓肿患者联合实施柴胡清肝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一医院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64 例肝脓肿患者,采用盲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 观察组,各 3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下引流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胡清肝汤治疗,观察和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 总有效率为 96.88 %,高于对照组的 78.1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拔管时间、 脓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 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 –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6.25 %,低于对照组的 1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实施超声下引流术治疗的同时,对肝脓肿患者联合柴胡清肝汤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 者肝功能,且并发症少,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防风通圣散对原发性肝癌和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介入化疗栓塞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肝癌和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并发生栓塞后综合征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防风通圣散)和对照组(酒精擦浴+冰袋物理降温),每组36例;治疗组服用防风通圣散汤剂,对照组予以酒精擦浴联合冰袋物理降温,2组疗程均7 d。期间,观察2组患者发热、卡式评分、肝区疼痛、恶心、呕吐、便秘和肝功能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发热情况明显改善,体温明显降低(P<0.05),发热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提示防风通圣散能明显改善介入化疗栓塞后综合征患者体温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卡氏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疼痛情况明显缓解,疼痛时间明显缩短(P<0.05);此外,防风通圣散治疗后患者恶心、呕吐、便秘程度明显减轻(P<0.05),恶心、呕吐、便秘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提示防风通圣散能明显改善介入化疗栓塞后综合征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结论 防风通圣散对原发性肝癌和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介入化疗栓塞后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观察研究于高龄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期间应用超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治疗所获得的效果。 方法:选择广 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7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收治的高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 64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表法将所选对象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2 例。两组患者在入院以后均接受神经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发病 48 h 以后采取神经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于发病 24 h 以内接受神经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 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3.1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1.8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NIHSS 评分低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胱抑素 C(Cys 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内皮素 –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 结论:高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接受超早期行神经介入栓塞治疗可以降低对脑部组织产生的损伤程度, 不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行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 2019 年 8 月至 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CHB患者,采用“硬币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阿德福韦治疗)和观察组(40例,恩替卡韦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前的肝功能、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用药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均更低,总有效率更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恩替卡韦治疗 CHB 患者的疗效好,可改善其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对肝血管瘤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微波消融术的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研究对象均为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 40 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单双号 分组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0 例。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施以 CT 引 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0.00 %,较对照组的 50.00 % 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治 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20.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6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利用 CT 引导下 微波消融术对肝血管瘤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探究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 方法: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 910 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成观 察组(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和对照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各 4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疾病 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高于对照组 7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2.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动脉 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相比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能更有效地提升患者临床疗效、生活 质量,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新乡市传染病医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收治的 100 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每组 50 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肝动脉介入 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西药对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方案上, 给予患者口服健脾补气中药汤剂。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术后当天和术后第 30 天的免疫球蛋白(Ig) 和血清干扰素 –γ(IFN–γ)水平。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00 %)明显比对照组(20.00 %)更高,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6.00 %)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3)术后第 30 天,两组患者的 IgM、IgA、IgG 较术后当天明显升高,INF–γ 水平较术后当天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 IgM、IgA、IgG 高于对照组更高,INF–γ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可 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