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外泌体在低氧条件下增强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超速离 心法提取常氧和低氧条件 BMSCs 外泌体;分别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CCK–8 法检测细胞活性,Traswell 检测细胞迁移情况,成管试验检测 HUVECs 成血管情况,同时利用 Westernblot 检测血管生成关键蛋白低氧诱导因子 –1a (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低氧条件下 BMSCs 释放的外泌体能促进 HUVECs 的增殖、 迁移和血管生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管相关蛋白 HIF–1a、VEGF 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同时磷酸化 c–Jun 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表达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低 氧条件下 BMSCs 来源外泌体通过激活 HIF–1α/VEGF/JNK 通路促进血管生成,为血管生成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究乏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L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非小细胞 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检测病灶中的 HIF–1α 和 PD–L1 水平,并进行 3 年的追踪随访,观察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HIF–1α 阳性患者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高于阴性患者,且 PD–L1 阳性患者的 LMVD 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 3 年,100 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 40.00 %;其中 HIF–1α 阳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 (75.00 %)高于阴性的淋巴结转移率(16.67 %),PD–L1 阳性的淋巴结转移率(71.79 %)高于阴性的淋巴结转移率 (19.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 HIF–1α 表达、PD–L1 表达均与 LMVD 呈正相关(P < 0.05); 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肿瘤部位、肿瘤分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 PD–L1 阳性表达、HIF–1α 阳性表达、肿瘤 Ⅱ 期和 LMVD 高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 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PD–L1 高表达、HIF–1α 高表达和 LMVD 高水平均是淋巴结水平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HIF–1α、PD–L1 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关系密切,两者的阳性表达可促进非小细胞肺 癌患者淋巴管的新生和淋巴结转移,可作为早期预测和治疗的靶点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SGA)矮小症患儿应用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6 月在南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诊疗的 62 例 SGA 矮小症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 观察组,各 31 例,对照组采用低剂量(0.15 IU·kg-1 ·d-1)rhGH 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剂量(0.2 IU·kg-1 ·d-1)rhGH 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恢复情况、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3) 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评估不良发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 1 年后,观察组患儿生长速率(GR)、预测成年身高(PAH)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6 个月和治疗 1 年后,两组患儿的 IGF–1、IGF–Bp3 水平均较 治疗前有所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 IGF–1、IGF–Bp3 水平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 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13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6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应用 高剂量 rhGH 治疗 SGA 矮小症患儿能够显著提高其生长速率及身体素质,并尽可能促进其血清 IGF–1、IGF–Bp3 指标达到 各年龄段相关标准,保障患儿正常发育,且不会增加不良发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研究瘦素对低氧状态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 核因子 –κB (NF–κB)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 ASMCs,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低氧组,瘦素+ 低氧组(L200 组),瘦素+低氧+ HIF–1α 抑制剂组(2ME2 组),瘦素+低氧+ NF–κB 抑制剂组(PDTC 组),瘦 素+低氧+ HIF–1α 抑制剂+ NF–κB 抑制剂组(2ME2 + PDTC 组)。各组均孵育 24 h 后用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率, 用 Western blot 法及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测定 HIF–1α、NF–κB 的蛋白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L200 组与低氧组相比,HIF–1α、NF–κB 的蛋白及 mRNA 表达增加;2ME2、PDTC、2ME2 + PDTC 组与 L200 相比,HIF–1α、NF–κB 的蛋白及 mRNA 表达降低,2ME2 + PDTC 组降低均最为显著,差异均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1)。L200 组与低氧组相比细胞增殖显著升高;2ME2、PDTC、2ME2 + PDTC 组与 L200 相比 细胞增殖降低,2ME2 + PDTC 组降低更为显著;2ME2 + PDTC 组与低氧组相比细胞增殖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1)。结论:瘦素通过部分活化 HIF–1α/NF–κB 的表达而促进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对气道重塑的 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50 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5 例。对照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 行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特异性核基 质蛋白 –1(BLCA–1)、细胞角质蛋白 19 片段(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6、 IL–8 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留置导尿管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可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尿液肿瘤标志物,减轻炎症程度,缩短疗程, 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给予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患者身痛逐瘀汤治疗的效果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 2(BMP–2)、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 1(IGF–1)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6 月收治的 76 例肱骨 髁上髁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8 例,分别给予手术治疗、手术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患者 BMP–2、IGF–1 水平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 6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 BMP–2、IGF–1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 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给予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患 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提升 BMP–2、IGF–1 水平,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研究 β– 榄香烯通过介导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对人行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 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 ESD 术后食管肉芽组织中提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不 同浓度 β– 榄香烯观察组(160 μmol·L-1 、320 μmol·L-1 、480 μmol·L-1 、640 μmol·L-1 的 β– 榄香烯处理的 ESD 成 纤维细胞),给药 0、24 h、48 h、72 h 后,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 测成纤维细胞凋亡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和 480 μmol·L-1 β– 榄香烯观察组 HIF–1α 的表达水平。结果:β– 榄香烯浓度增加可减缓成纤维细胞增殖,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随着 β– 榄香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HIF–1α 表达 水平随着 β– 榄香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用 HIF–1α 过表达质粒转染的成纤维细胞中的 HIF–1α 水平显著升高,通过 480 μmol·L-1 β– 榄香烯处理可逆转升高。结论:β– 榄香烯通过介导 HIF–1α 水平,减弱人食管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 加速成纤维细胞凋亡来抑制食管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120 例,其中初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79 例,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41 例,并选取怀集县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 20 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研究对象血清以及细胞中 VEGF 水平。 结果: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血清 VEGF 水平高于初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以及对照组,而初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细胞中的 VEGF 表达高于初始急性髓系白血 病患者以及对照组,而初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白细胞增殖 以及迁移过程中,VEGF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复发患者 VEGF 水平高于初始患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亮丙瑞林微球蛋白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 2019 年 12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132 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6 例。 对照组直接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于术前 3 个月及术后给予亮丙瑞林微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 血清激素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 %)高于对照组(78.79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促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 激素(HCG)、LH/FSH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内皮生长因子(VE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 %)与对照组(6.0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亮丙瑞 林微球蛋白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可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 hs–CRP、VEGF、IGF–1 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 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蜂毒肽作用于大鼠C6胶质瘤细胞后,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及重组蜂毒肽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重组蜂毒肽(20,50,80 mg·L-1),采用MTT法于24,48,72 h分别测定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重组蜂毒肽作用72 h后C6胶质瘤细胞VEGF,Flt-1,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重组蜂毒肽作用于细胞24 h后,细胞生长情况无明显变化,但48,72 h后,低、中、高浓度治疗组的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长抑制率增高(P<0.01或P<0.05);同时中、高浓度重组蜂毒肽作用72 h后,胶质瘤细胞的VEGF,Flt-1,MMP-9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结论: 重组蜂毒肽对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和VEGF,Flt-1,MMP-9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重组蜂毒肽可能通过抑制VEGF,Flt-1,MMP-9的表达来抑制胶质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研究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胃溃疡患者内皮素 –1(ET–1)、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 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前列腺素 E2(PGE2)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 78 例胃溃疡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39 例。对照组 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行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临床症状消失 时间、治疗前后血清 ET–1、HMGB1、MMP–9、ERK1/2、PGE2 水平和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率为 97.44 %, 高于对照组的 79.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反酸、嗳气、腹胀、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 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 ET–1、HMGB1、MMP–9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 ERK1/2、PGE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可提高 溃疡愈合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者血清 ET–1、HMGB1、MMP–9、ERK1/2、PGE2 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探讨清毒理肺汤佐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临床指标的影响。 方法:回顾 性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78 例 NSCLC 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 察组,各 39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清毒理肺汤佐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后中医主症、次症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因子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 后两组患者主症、次症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症、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 –2(COX–2)、角蛋白 19 片段抗原(CYFRA21–1)、 糖类抗原 19–9(CA19–9)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 VEGF、COX–2、CYFRA21–1、CA19–9 水平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IL–2)、IL–4、IL–10、干扰素 –γ (IFN–γ)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 IL–2、IL–4、IL–10、IFN–γ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血小板降低、白细胞降低、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均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清毒理肺汤佐治 NSCLC,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减轻免疫功能减低程度,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联合厄洛替尼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790M 基因突变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 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 2019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就诊于德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的 EGFR–T790M 突变 NSCLC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采用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采用厄洛替尼联合奥希替尼治疗。观察两组 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和治疗有效率、评估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25(CA125)和细胞角蛋白片段 19 (CY–FRA21–1)的表达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Y–FRA21–1、CEA、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奥希替尼联合厄洛替尼治疗 EGFR–T790M 突变 NSCLC 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结肠癌 HT29 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3 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行结肠癌治疗的 100 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运用 mFOLFOX6 方 案治疗的 50 例纳入对照组,另 50 例在 mFOLFOX6 方案治疗的中后期联合使用苦参碱治疗的纳入观察组。运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两组患者 B 细胞淋巴瘤 –2 抗凋亡蛋白(Bcl–2)、Bcl–2 相关蛋白 X(Bax)、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ase–3) 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以分析苦参碱对 HT29 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比较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 19–9(CA19–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 Bcl–2、EGF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ax 和 Caspase–3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 CEA、CA19–9 及 VEGF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苦参碱具有一定的 抗肿瘤作用,其可以抑制结肠癌 HT29 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通过调节 Bcl–2/Bax、EGFR 和 Caspase–3 等相关信号 通路来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不同证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差异与中医症候的分析。方法:选取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 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接收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80 例作为观察组,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选取同期 体检的健康体检者 20 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分别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各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3(NLRP3)、NLRP3–2、NLRP3–3、NLRP3–4、NLRP3–5 基因 mRNA 的表达状况,分 析各组基因 mRNA 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中医症候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NLRP3 基因 mRNA 的表达水平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 NLRP3–2、3–3、3–4 基因 mRNA 的表达水平及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均比 对照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中瘀热阻滞证和湿热蕴结证患者的 NLRP3–2、3–3、3–4 基 因 mRNA、IL–6 的表达水平均比肝肾阴虚证和痰浊阻滞证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证型患者的 NLRP3 基因 mRNA 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NLRP3–2、NLRP3–3、NLRP3–4、NLRP3–5 基因 mRNA 的表达会调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反应,可能与瘀热阻滞证和湿热蕴结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分析 HbA1c、C–P 检测对 2 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意义。 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 至 2019 年 11 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治疗的 2 型糖尿病并发 DPN 患者 82 例(A 组)和单纯 2 型糖尿病患者 80 例(B 组), 再选取同期在本院行体检的健康者 80 名(对照组),均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C 肽(C–P)水平检测,比较各组 HbA1c、空腹 C–P 和餐后 2 h C–P 水平,分析 HbA1c、C–P 水平与 DPN 之间的关系。 结果:A 组的 HbA1c 水平最高,其 次为 B 组,对照组最低;在空腹 C–P 水平及餐后 2 h C–P 水平方面,均为 A 组最低,其次为 B 组,对照组最高,组间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HbA1c 水平偏高、C–P 水平偏低是发生 2 型糖尿病及 DPN 的危险因素。 结论:临床上通过检测患者 HbA1c、C–P 水平,能够对 2 型糖尿病并发 DPN 患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究 BCD 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和 VAD 方案(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对血 M 蛋白、β2 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52 例初诊 MM 患 者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根 据 治 疗 方 法 分 为 VAD 组(22 例)和 BCD 组 (30 例)。比较两组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 M 蛋白、β2 微球蛋白(β2–MG)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 结果:BCD 组患者的总缓解率(ORR)为 86.67 %,高于 VAD 组的 59.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 M 蛋白、β2–MG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 BCD 组低于 VAD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 BCD 组高于 VAD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CD 方案治 疗 MM 患者综合价值优于 VAD 方案,它可以降低血液中的 M 蛋白、β2–MG 水平,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茂玄  罗洁  王东亮  王凤山 《中草药》2014,45(3):380-385
目的 研究复方阿胶浆(FEJ)对肾性贫血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腺嘌呤制备肾性贫血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动物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FEJ低、中、高剂量(3、6、12 mL/kg)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200 U/kg)阳性对照组;连续给药24 d后,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红细胞压积(Hct)和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E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量以及红细胞脆性;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皮质EPO和骨髓单个核细胞EPO受体(EPO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中、高剂量FEJ均可显著升高外周血RBC、Hb、Hct水平,显著降低BUN、Scr的量,显著升高血清SOD、GSH和GSH-Px的量(P<0.05),同时有升高血清EPO水平的趋势;低、中、高剂量FEJ均可以显著降低红细胞脆性(P<0.05);中、高剂量FEJ能够明显改善肾脏组织病理状态,同时显著上调肾皮质EPO和骨髓单个核细胞EPOR mRNA水平(P<0.05)。结论 FEJ能够在整体上有效治疗肾性贫血大鼠,其发挥治疗作用可能的机制为增强体内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功能,延缓肾脏病变的进程,降低红细胞脆性;上调肾皮质EPO mRNA和骨髓单个核细胞EPOR mRNA的水平,促进体内EPO的表达,增强骨髓红系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观察生金抑瘤饮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 方法:选取潍坊市中医院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16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8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金抑瘤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 VEGF 表达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缓解率为 87.50 %,高于对照 组的 6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和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和血清癌胚抗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VEG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VEGF 水平低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生金抑瘤饮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自 身免疫功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UCMSCs–EXO)移植调控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Smad 通路对急性肝衰竭模型肝细胞凋亡和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成年 SD 大鼠,随机分组给药后制 备含药血清。取健康 SD 大鼠随机分为联合给药组、外泌体对照组、中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均进 行造模成功后并给药处理,对大鼠肝功能指标进行测定。肝卵圆细胞和原代肝细胞培养后分别加入不同的含药血清,孵育 后诱导细胞凋亡。凋亡诱导结束后,细胞计数试剂盒 –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 荧光法检测凋亡肝细胞 TGF–β1 表达,Western blot 法对细胞中 Smad2/3 磷酸化(P–Smad2/3)、Smad7、TGF–β Ⅱ 型受体磷 酸化(P–TβRⅡ)和 TGF–β1 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联合给药组、外泌体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大鼠的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大鼠(P < 0.05),且联合给药组大鼠的 AST 和 ALT 水平低于外泌体对照组、 中药对照组大鼠(P < 0.05);联合给药组细胞活性高于外泌体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P < 0.05);联合给药组凋亡细胞少 于外泌体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P < 0.05);联合给药组的 TGF–β1 表达低于外泌体对照组、中药对照组细胞(P < 0.05); 联合给药组 P–TβRⅡ、P–Smad2/3、TGF–β1 蛋白表达低于外泌体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Smad7 蛋白表达高于外泌体对照组 和中药对照组(P < 0.05)。 结论:中药补肾活血解毒方结合 UCMSCs–EXO 能够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并且能够通 过调控 TGF–β1/Smad 通路抑制急性肝衰竭模型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