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基层医院疫情防控应对管理模式。方法:以江苏省某乡镇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践为基础,深入分析基层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而提出基层医院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应对模式的建议。结果:基层医院的疫情防控尽管采取改造诊疗流程、设置院感督导组、科学动态排班等积极应对措施,但医院感染防控困难、老年患者就医困难、人力资源不足和医院运行压力大等难点问题非常突出,需要加强多方投入、多措并举才能达到有效应对的目的。结论:基层医院应从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储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才、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应急能力培训、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加强和完善疫情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4年全国部分重点大中城市不同等级助产机构产科医生工作负荷情况,为制定妇幼健康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深圳市、武汉市和成都市作为重点监测地区,收集辖区所有助产机构内2014年各季度有关数据,对产科医生助产服务效率、产科医生年人均担负门诊量、产科医生年人均担负住院床日数指标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等级助产机构产科医生的工作负荷情况。结果共监测330家助产机构,公立三级助产机构产科医生助产服务效率和产科医生年人均担负门诊量和产科医生年人均担负住院床日数均最高,30.30%的公立三级助产机构拥有44.84%的产科医生和实际占有53.31%的产科床位日,承担了51.56%产科门诊量和52.25%分娩量。公立二级次之,公立一级及未评和民营相对较低。结论我国大中城市不同等级助产机构中产科医生工作负荷差异较大,公立三级助产机构的产科医生工作负荷最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新冠疫情防控中综合医院发热门诊的运行机制及策略。方法 分析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发热门诊新冠疫情无本土病例的常态化防控期与有本土病例的局部暴发期两种状态的工作特点和管理模式。结果 常态化防控期:严格人员岗前准入,新入职人员需通过特殊岗位资质考试;强化人员日常培训;优化就诊流程,将传染病识别第一关前移至分诊;完善信息化闭环管理,实现了传染病识别、处置提醒、预警和上报等各个环节;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局部暴发期:提出人员抽组和防控物资需求申请、设计扩建发热门诊、培训支援人员、合理安排班次、增设防护监督员、增设24 h保障班。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医院再次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医院感染零发生的成绩。结论 发热门诊是医院传染病防控的前哨,结合平战特点,医院无论在科室建设、人员管理还是硬件建设方面的做法建议固化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院如何开展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工作。方法:分析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引进DRG评价医院医疗质量与服务情况。结果:医院总体运营情况良好,医疗服务发展态势向好,医疗质量稳步提升。结论:良好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和管理工具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发挥公立医院纪委的监督保障执行作用,保障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完成。方法: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纪委围绕医院疫情防控开展的监督实践为例,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和优化建议。结果:通过多部门协作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前中后管理闭环等方式科学、精准、有效实施监督,促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结论:为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落实落细,公立医院纪委应在超前谋划、统筹联动、提升专业素养等方面加强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了解广东省助产技术服务资源现状,为优化资源配置、助产机构分级管理和有效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广东省内所有助产机构类别、助产技术服务级别、产科床位、人力资源及分娩量等情况,分析不同区域、类别和层级机构的资源配置及服务能力现状。结果助产技术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每千常住人口产科床位数0.42张,医护比1∶1.1,助产技术服务能力自评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的分别有1078家(56.7%)、587家(30.9%)和164家(8.6%),未达到一级标准的有73家(3.8%),随着级别的上升每千分娩量医师和护士数下降,医护比在上升;一级和二级助产机构应对分娩量上升的空间较大。结论助产技术服务资源分布不均、不足与过剩并存,应加强对一、二级助产机构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切实促进分级诊疗的落地,系统提升应对全面二孩政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期间,大部分儿童活动区域受到居家限制,这可能会导致学龄前儿童肥胖、近视、龋齿、心理问题发生率及各种病毒感染的概率增加。儿童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儿童时期的健康与成人后的健康息息相关。本文就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龄前儿童相关健康问题现状、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以下建议: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国家应继续强化政策保障,要鼓励托幼机构、社区、医疗系统不断引导学龄前儿童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完善幼儿医疗监控系统和保障服务,进一步加强学龄前儿童新冠肺炎或其他常见疾病的防控工作;督促各级部门落实相关政策,学校要加强家园合作,并将社区纳入其中,建立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的儿童健康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8.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10):1314-1317
目的:探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某儿童医院门诊医疗投诉的具体情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儿童医院门诊服务质量。方法:梳理某儿童医院2020年和2021年受理的1 413例投诉,分析不同年份投诉数量、投诉原因的变化。结果:门诊投诉例数从2020年的578例上升至2021年的835例,门诊投诉率从2020年的2.78?上升至2021年的3.13?。门诊投诉原因中,医疗资源、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所占比例由2020年的32.70%、13.84%和4.50%上升至2021年35.93%、28.38%和5.27%,医患沟通和医院制度所占比例同比下降6.05%、11.57%。结论: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医院更应高度重视门诊投诉,分析总结投诉原因,加强门诊管理,优化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有关防控和诊疗方案,结合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强化内部组织管理,全覆盖培训医护人员规范防护,严格门诊预检筛查,实时管控诊区秩序,加强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并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保证了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及传播。为基层医院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参考和建议。同时,此次疫情也提示基层医疗机构要在今后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防控储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的到来,需要依托"互联网+"作为关键的技术手段,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继续保证医院党建工作的质量.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互联网+"医院党建平台工作需要将党建工作定量化、数字化、系统化、云端化处理.通过分析"互联网+"党建平台的运用实例数据,提出新常态下的"互联网+"医院党建工作应加强人才培养、信息安全和减小碎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某军校开学复课新冠疫情防控做法进行总结,为军队院校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军校开学复课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结果 梳理了3点成功做法:(1)认真落实总部开学复课基本条件要求;(2)扎实做好开学复课阶段疫情防控工作;(3)常抓不懈,科学防控,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总结了4点体会:(1)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开展防控督查对疫情防控及恢复医疗秩序的作用。方法:医院设立了疫情防控督查组,对院内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展开全面持续的督查。结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督查充分落实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在维持疫情防控态势的同时,结合当前医院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及时调整督查职责、督查内容、督查形式、督查时间、督查部门等,定期开展督查工作。医院的日门诊量持续增加,从2月份的1 995人/日上升至7月份的5 489人/日,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4.1%;另外,月手术台次也持续上升,从2月份的1 399台次,上升至7月份的4 921台次,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8.5%。结论:疫情防控督查在满足新冠肺炎防控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恢复医疗秩序,解决疫情防控与正常医疗秩序之间的矛盾,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长沙市助产机构产科服务能力,为政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产科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11—12月采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设计《长沙市助产机构产科服务能力情况调查表》,收集2019年长沙市助产机构产科服务能力数据,2016—2019年机构活产数从湖南省妇幼卫生信息直报管理系统中获取。 结果 2019年长沙市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共74家,以公立医院为主(33.78%),其次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1.08%)和民营医院(22.97%)。全市共有产科床位2 790张,其中床位利用率最高的是妇幼保健机构(58.94),较低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65)和其他医疗机构(包括部队医院和职工医院)(4.24)。全市共有产科医师966人,其中服务效率最高的是妇幼保健机构(192.06),较低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27)和其他医疗机构(包括部队医院和职工医院)(8.31)。全市共有助产士739人,其中服务效率最高的是妇幼保健机构(233.74),较低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69)和其他医疗机构(包括部队医院和职工医院)(8.31)。 结论 各类助产机构、各区域间产科床位利用情况不均衡,助产人员配置待进一步优化;建议通过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科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区域性信息化建设、保证危重孕产妇救治床位等措施,在缓解医疗资源供求矛盾的同时,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某基层综合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早期发热门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应采取的流程管理措施、对发热门诊工作流程的优化和改进,指出目前基层综合医院发热门诊设置存在的缺陷,建议尽快落实发热门诊的标准化建设方案,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疫情防控能力的培养。较为健全的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可使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依法规范我市助产技术服务市场,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我们于2006年4月12~18日,组织市直单位妇产科医疗骨干,分成3个组,依据《江苏省助产技术评审细则》标准,采取听汇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理论与实践操作考核等方式,分别从机构设置、技术要求、人员配备、房屋设置、质量管理等几方面,对全市具备助产技术执业资格的47家中的45家助产技术服务单位(2家因交通原因未能检查)进行服务质量检查.结果12家合格,26家基本合格,7家要求整改.  相似文献   

16.
发热门诊是对发热患者进行排查和治疗的首要阵地,是防控传染病的第一关卡,国家和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继出台文件要求各地规范建设发热门诊.张家港市通过统筹整体规划,对全市8家发热门诊进行新建和改建,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建造形式,完善各项设备设施和流程布局,在半年时间内区域所有发热门诊都达到流程分区合理,设备设施完善,发热患者闭环就诊,所有检查和治疗与其他区域或人群不交叉.实现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发热门诊建设满足县域群众服务需求的同时进行资源整合共享,真正体现"平时服务、战时防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成都市剖宫产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分布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措施。方法分析成都市2011年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助产技术服务模式,分娩费用支付情况及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剖宫产率情况,找出影响剖宫产率因素,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医疗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卫生行政管理欠缺均可以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结论控制剖宫产率工作是一项综合工作,建议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落实管理措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开展人性化助产服务模式和进行经济引导等综合措施共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鄂立志  陈宏博 《上海预防医学》2022,34(12):1192-119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俄两国政府强化责任担当,落实边境管控措施,两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良好成果。在疫情防控工作转为常态化后,境外输入仍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中俄疫情防控工作不容忽视。加强中俄疫情防控合作需要从机制建设入手,本文从构建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卫生部门会晤会谈机制、疫情信息互通机制、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加强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机制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中医医院门诊运行情况,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在做好防控工作时如何推进门诊诊疗服务.方法:对2019年、2020年医院门诊同期就诊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受新冠疫情影响,疫情前期医院门诊就诊人次大幅减少,随着疫情进一步控制,医院门诊就诊人次逐渐恢复正常;不同年龄段患者门诊就诊情况在疫情不同等级下呈现不同变化趋势;门诊就诊预约率提高,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预约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公立医院应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门诊服务,通过调整排班、加强预约渠道等方式合理分流门诊患者.  相似文献   

20.
李瑞恒  周杨绘 《中国校医》2022,36(5):392-393+398
目前国内新冠疫情已从超常规应急防控阶段转变为常态化防控阶段,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逐步落地,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取得实效,学校常见传染病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可是,由于不同地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学校在软硬件条件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多病共防传染病防控体制机制及具体措施落实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通过对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多病共防重点工作的梳理,总结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为进一步推进新冠肺炎常态防控背景下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