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据日本、美国等学者统计,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的发病率为25%,发生肝硬化的概率较低,发展进程相对较慢,约1.5%~8.0%的病人可进展为肝硬化。所以说,远离酒精就是远离脂肪肝,就是远离肝癌。  相似文献   

2.
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世林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35-136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超重和肥胖之间的相关性,为指导群众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MI)将2007年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54例分为肥胖组(BMI≥28)、超重组(24≤BMI〈28)和正常组(BMI〈24),依据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全面体检,对脂肪肝与体重指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在1254例体检者中,脂肪肝检出率为13.49%,其中肥胖组检出率为43.30%;超重组检出率为24.55%;正常组检出率为3.92%。结论:肥胖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因素,控制体重是防止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男性脂肪肝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男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脂肪肝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健康体检者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血糖、血脂等的测定,并用B超进行脂肪肝的诊断。结果 1762名男性健康体检者脂肪肝患病率为12.5%,患病年龄最小21岁,最大76岁;在30~39岁和40~49岁两个年龄段脂肪肝发生率较高;肥胖和超重者中,脂肪肝的发生率为81.2%和27.8%,显著高于正常体重者(P〈0.01);有高脂血症的体检者的患病率最高,达33.1%;而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的体检者的患病率分别为24.3%和13.7%。结论 男性脂肪肝的发生与年龄、体重、血压、血糖及血脂等均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等调整.脂肪肝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正面临的一个新的健康问题。欧美国家脂肪肝的发病率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上升到目前的20%。脂肪肝在以前曾被认为是良性疾病,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肪肝可以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分别有报道称酒精性脂肪肝病(AFLD)、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有逐步从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的趋势。故脂肪肝.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目前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 对37例确诊为局灶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声像图表现,将局灶脂肪肝分为三型。Ⅰ型为非均质浸润型21例占56.8%;Ⅱ型叶段浸润型11例占29.3%;Ⅲ型为局限浸润型5例占13.5%。结论 超声能把握声像图表现,判断局灶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作出超声诊断,对非均质浸润与局限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鉴别。脂肪肝与肝占位的鉴别,前者无占位效应,血管通行正常,对周围结构无推移、挤压现象。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早期没有临床症状,往往是体检B超或行CT检查时才被发现,正是因为其具有隐蔽性,所以难以得到患者的重视。如在初期不加以重视,10%~20%的单纯性脂肪肝会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其中的15%~25%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不同年龄人群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郑州市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日本Alka—SSD650型B超诊断仪对5460例不同年龄组作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脂肪肝群体患病率为13.0%,年龄分布以50岁一组发病率最高,为14.3%。各年龄组间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流行病学的调查看,脂肪肝患病率的增长以中青年人为甚,应提醒人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46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临床资料、病史经过等按证候特点,辨证分型归类总结,指导临床对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中医诊治实践。结果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特前3位依次为痰湿困脾(39.13%),瘀浊阻络(23.91%),脾虚湿盛(19.57%)。结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中医证候特点各异,有着不同的临床特征,进行中医证候特点分析有利于统一辨证分型标准,更好的开展疾病的诊断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9.
蔡爱花 《北方药学》2014,(1):118-118
目的:探究脂肪肝超声诊断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240例患者,对其超声图像分析研究,从而观察超声诊断脂肪肝呈现影像学的表现与胆囊结石的联系。结果:本组240例患者中,脂肪肝患者62例,患病率为26.7%;胆囊结石患者21例,患病率为8.75%。本组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依据超声诊断的结果将受检者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两组在胆囊结石患病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胆囊结石的发生与脂肪肝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加强对脂肪肝的防治有利于降低胆囊结石的患病率。行超声检查操作方便易行、准确率高、安全可靠,是诊断胆囊结石及脂肪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健康体检者354名体重指数与脂肪肝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根据BMI判断标准与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标准,对检出的脂肪肝患者与其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354名被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55例,检出率15.54%,其中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脂肪肝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BMI≥25者检出率51.95%,18≤BMI〈25者检出率5.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分布与脂肪肝检出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68,P〈0.01)。结论:脂肪肝与BMI之间呈正相关,控制体重是防止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是肝脏脂肪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与酗酒、肥胖、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及一些药物应用有关。脂肪肝可分为2大类,酒精性脂肪肝病(AFLD,仅占7.2%)与饮酒有关,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占72.8%)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疱性脂肪变性为病理特征,与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12.
周胜招 《江西医药》2013,(12):1291-1293
目的探讨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特征分析对比,综合评价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过超声诊断,按照程度轻重,本组患者总共分为3种情况,重度、中度和轻度,其中,重度脂肪肝有5例,占10%;中度脂肪肝15例,占30%;轻度脂肪肝30例,占60%。结论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分度明确、准确率高、无创伤、可重复,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强,是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职称职业人群高血脂、脂肪肝患病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控制高血脂、脂肪肝的方法。方法:对1514例高职称职业人群血清生化检查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人群中,高血脂471例(31.11%),脂肪肝432例(28.53%),其中,高血脂并脂肪肝358例,正常血脂74例(7.10%),高血脂者明显高于血脂正常者。结论:该人群高血脂及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且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防治高血脂、脂肪肝是该人群保健的重点。对血脂异常者应做血脂监测,加强健康教育,传授该类疾病的防治知识,以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减少及防止高血脂、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对5000例来本院体检的不同职业的人员进行脂肪肝及相关因素调查,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及肝功能等指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TC、TG、FBG、UA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分别为38.8%、52.1%、35.2%和53.6%,明显高于正常TC、TG、FBG、UA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分别为19.0%、11.7%、18.6%、15.0%。结论 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内报道2型糖尿病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为46%,国外报道为25%~75%。研究发现改善胰岛素抵抗可逆转动物肝脂肪浸润,口服罗格列酮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的症状。2008年3月到2008年11月我们应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SH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健康体检人员脂肪肝的超声诊断与血脂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员脂肪肝的声像图特征与血脂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530例健康体检人员行超声检查诊断并检测其血脂水平,检出306例脂肪肝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共检出脂肪肝患者306例,约占体检人数的57.7%,306例脂肪肝患者中Ⅰ型脂肪肝患者112例,Ⅱ型104例,Ⅲ型83例,Ⅳ型7例,血脂检测水平总胆固醇增高110例,三酰甘油增高136例,224例无脂肪肝者血脂检测均属正常范围,脂肪肝组血脂明显高于无脂肪肝组。结论脂肪肝患者大都伴有高血脂症,主要为三酰甘油增高。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及其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当肝脏对脂肪合成能力增加和/或转运入血的能力下降时,脂类物质(主要为三酰甘油)在肝内蓄积过多,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5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时,即为脂肪肝。其最常见原因为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其次为营养失调、药物中毒、妊娠、遗传等。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占到平均人口的10%,在肥胖、嗜酒和糖尿病患者群中可高达50%~60%;其中约25%的患者发生肝纤维化,1.5%-8.0%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阻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至2010年收治的15例妊娠期孕妇患急性脂肪肝的临床特点,并与20例无任何并发症的妊娠期的孕妇临床特点作比较,同时15例妊娠期患急性脂肪肝孕妇按是否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分成DIC组和无DIC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特点。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新生胎儿窘迫率为43.75%,死胎率为25%,新生儿死亡率为31.2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且DIC组出血率和肾功能衰竭率显著高于非DIC组(P〈0.05)。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极大威胁着母婴的健康,应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优生优育,避免孕妇出现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为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使用日本SSA-340型线阵式彩色B超仪,探头频率3.5MHZ,常规探查肝脏、胆囊,做多切面多方位观察,根据肝脏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管走行及显示清晰度等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判断,作出脂肪肝的超声诊断。结果80例经超声诊断位脂肪肝的患者中轻度为60例,中度为5例,重度为15例。发现胆囊结石28例,占35%,其中跟踪随访了17例做了胆囊切除术,手术证实了有脂肪与胆囊结石的存在。结论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且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加强对脂肪肝的预防可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超声检查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可重复检查,是预防脂肪肝及胆囊结石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内蓄积过多。正常人肝脏内脂类约占肝脏总重量的4-10%;中度为10-25%;重度则超过25-50%。少数患可因之发生脂肪性肝炎,甚至脂肪性肝硬化,因此对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