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6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下切除患者的术前病情评估、治疗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8例Ⅰ期和22例Ⅱ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3例Ⅱ期和3例Ⅲ期患者行鼻内镜加Caldwell-Luc术.手术效果良好,随访2~7年,共有2例复发,无恶变患者.结论 术前行鼻内镜、CT、MRI检查,可以确定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经鼻内镜可以彻底切除Ⅰ、Ⅱ、Ⅲ期病变;Ⅳ期病变仍需传统鼻侧切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纯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鼻腔鼻寞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独立完成切除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36个月,10例(25%)复发,其中6例在门诊局麻下,4例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完全切除复发病灶.结论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Krouse分期T1~T3期病变,可首选鼻内镜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7年6月该科23例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完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均一次完成肿瘤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4~36个月,其中3例复发,复发率为13%。结论鼻内镜手术完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有效、微创。对病变范围广泛,手术难度大的病例,鼻内镜下联合其他径路治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对鼻腔鼻窦外伤后继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外伤后继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2-2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效,外伤是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病的重要刺激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鼻内镜下手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收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50例,50例患者均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结合患者病变情况以及分期情况对鼻内镜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手术范围进行选择,术后对患者实施随访,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50例患者均经鼻内镜直视实施肿瘤切除,无患者出现眶内、颅内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术后实施随访,显示有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0%。结论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创伤性较小,出血量低,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7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参考Krouse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标准对7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分期,根据分期行单纯鼻内镜手术、鼻内镜联合柯-陆进路手术、鼻侧切开术。术后随访6~36个月,比较复发率。结果:临床分期相同的患者三种术式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复发率11.84%(9/76)。结论:应充分认识该疾病,完善术前检查,根据Krouse分期选择合适的术式。术后复发与病变范围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下切除患者的术前病情评估、治疗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10例Ⅰ期和28例Ⅱ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5例Ⅱ期和5例Ⅲ期患者行鼻内镜加Caldwell-Luc术。手术效果良好,随访3~8年,共有3例复发,无恶变患者。结论术前行鼻内镜、CT、MRI检查,可以确定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经鼻内镜可以彻底切除Ⅰ、Ⅱ、Ⅲ期病变;Ⅳ期病变仍需传统鼻侧切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间收治的49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切除手术.结果 随访9~12个月发现,本组49例患者中,46例患者手术成功切除病变组织,手术成功率为93.9%,3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6.1%,行二次手术治疗后随访1年,治疗效果良好,未见二次复发.术后2例患者鼻梁有轻微歪斜,并发症发生率为4.1%.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损伤小,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手术前要严格根据肿瘤来源和范围实施合理的手术方案,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施行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本组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手术3个月后定期鼻内镜检查,每3~6个月1次,随访12~52个月,平均28个月.23例患者中治愈20例(87.0%),复发3例(13.0%),其中2例经再次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另外1例癌变后死亡.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具有疗效满意、复发率低、面部不留瘢痕、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安伟  王世飞  邓建华 《广东医学》2006,27(8):1217-1218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鼻内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鼻内镜手术34例,鼻内镜+柯陆氏手术8例。结果42例患者经过鼻内镜随访12。54个月,治愈38例(90.1%),4例复发(9.9%),复发者中1例癌变后死亡。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鼻内镜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早期及中期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5年4月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鼻腔鼻窦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于局麻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切割吸引器切除瘤体,开放病变鼻窦,清除窦内瘤体及分泌物,肿瘤基底部及可疑病变处辅以射频治疗,病变部分累及上颌窦者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广泛累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式手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26例患者复发2例,治愈率92.2%。结论根据症状、体征、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CT检查可确定肿瘤范围帮助选择术式;辅以射频处理术野的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利于彻底切除肿瘤,广泛累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式手术均可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可作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鼻一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下各种手术径路的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2007年1月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7例鼻内镜下经3种不同手术径路治疗的复发性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内镜单纯鼻内径路手术6例,鼻内镜辅助柯-陆径路手术10例,鼻内镜辅助鼻侧切开径路手术1例。结果:随访21~105个月,2例术后复发(11.8%),均为鼻内镜单纯鼻内径路手术组,鼻内镜辅助柯-陆径路手术组和鼻内镜辅助鼻侧切开径路手术组未见1例复发。结论:鼻内镜辅助鼻外径路手术可能是治疗复发性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骨内侧壁切除联合经鼻泪道置管,在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鼻内镜下上颌骨内侧壁切除联合经鼻泪道置管治疗32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切除上颌骨内侧壁,彻底切除上颌窦肿瘤,经鼻泪道置入硅胶管,术后长期随访。结果32例患者均为Krouse分期T3期,全部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5个月,术腔上皮化良好,2例复发,复发率为6.3%,局部清除后随访未再复发,患者均无溢泪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上颌骨内侧壁切除是治疗Krouse分期T3期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良好术式,术中联合经鼻泪道置管可以预防泪道狭窄。  相似文献   

14.
内窥镜手术与鼻侧切开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和鼻侧切开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优缺点和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其中16例有前期手术史。23例行鼻内窥镜手术,其中10例行鼻腔、唇龈沟径路内窥镜手术;63例行鼻侧切开术。全部病例随访11个月至3年不等,平均23个月。术后复发率数据经SPSS10.0软件包统计处理。结果:内窥镜手术和鼻侧切开术都可以切除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前者可在术中提供良好的视野,并保存重要的解剖结构,面部无瘢痕;鼻侧切开术术后面部遗留瘢痕或畸形。随访显示:鼻侧切开术组术后复发率9.5%,内窥镜手术组术后复发率13%,两组术后复发率对照分析显示,其差别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切除鼻腔内翻性乳头瘤的复发率与鼻侧切开术相仿,且符合美容要求,所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对1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结果:随访1~4.5年,仅1例复发。结论: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多视角、清晰度高、损伤小、不毁容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侯宪保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482-1483
目的:探讨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1~5年的随访,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治愈30例,治愈率为88.2%,复发4例,复发率为11.8%。结论:鼻内镜下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能清晰看到手术视野,确保手术精确地完成,使肿瘤复发率低、患者创伤小,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对1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施行鼻内窥镜手术。结果:随访2~4年,仅1例复发,余者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窥镜有多视角、清晰度高、损伤小、不毁容等优点,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鼻内镜手术的进路选择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116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SNI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其中64例行单纯鼻内镜术(A组),48例行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手术(B组),4例行鼻内镜联合鼻外进路术(C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3组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1289个月,共14例(12.1%)患者复发,其中A组10例,B组3例,C组1例。总复发率A组(15.6%)显著高于B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定为Ⅲ级患者的复发率A组为53.8%(7/13),B组为4.1%(1/24),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SNIP疗效显著,大部分均可经单纯鼻内镜手术治愈,对于肿瘤累及额窦以及颌窦且病变广泛的Ⅲ89个月,共14例(12.1%)患者复发,其中A组10例,B组3例,C组1例。总复发率A组(15.6%)显著高于B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定为Ⅲ级患者的复发率A组为53.8%(7/13),B组为4.1%(1/24),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SNIP疗效显著,大部分均可经单纯鼻内镜手术治愈,对于肿瘤累及额窦以及颌窦且病变广泛的Ⅲ级患者,建议应用联合进路方式治疗,以减少手术盲区,从而减少肿瘤残留,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王震  任丽华  陈伟东 《河北医学》2009,15(12):1428-1430
目的:探讨鼻内镜技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在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其Ⅱ级25例,均为鼻腔外侧壁侵犯部分上颌窦及前后组筛窦。1例为Ⅳ级病变,有前期手术史,鼻腔后段广泛菜花样肿物,坠至鼻咽部并侵犯腭部骨质穿孔,约有1cm直径菜花样肿物突出至口腔。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3年,其中Ⅱ级25例均无复发,术腔上皮化良好,1例Ⅳ级病变局部有复发,微波热凝后无复发,遗留软硬腭交界处穿孔,直径约2cm,19个月后随访肿瘤无复发,做二期修复腭部穿孔。结论:经鼻内镜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较好地保存鼻腔的重要结构,尤其是对于Ⅰ级和Ⅱ级病变,符合微创手术原则,手术历时短,术中出血少、是彻底切除肿瘤的较好方法,对于病变较广泛的可以采用联合进路彻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