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由人体中最大的一种寄生原虫——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引起的一种疾病。该虫致病后主要是在结肠粘膜引起类似结肠阿米巴的一种赐溃疡病,其临床症状颇似痢疾,故有结肠小袋纤毛虫性痢疾之称。早在1857年Malmsten氏在二例痢疾病人粪便中发现此虫,至1863年Stein氏才将其正式命名。至1956年止全世界共有600余例报告。在我国,1910年Mccartney氏报告在重庆查见一例;1914年Wright氏在广东德庆查见三例;刘效良氏在山东烟台报告一例;1933年Andrew氏在汉口查见一例;1947年唐仲璋氏在福建平  相似文献   

2.
<正> 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il Malmst-en.1857)系异毛目、袋形科、小袋属的一种原虫。多寄生于猪的肠道,偶可传染给人,引起慢性痢疾样症状。人体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至今在我省未见报道。1984年明我门诊发现人体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一例,特作报道。患者女,62岁,农民,副业养猪。就诊时诉腹痛、腹泻,伴纳差,恶心20余天,大便呈粘液状,每天4~5次。体检:患者呈慢性病容。肝脾未触及。盲  相似文献   

3.
广东集约化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广东省集约化猪场的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我们于2001年7月至2003年12月,采用粪便检查法抽检了广东省20个代表性集约化猪场的种猪和肉猪共1 906头的粪样.结果发现,场阳性率为100%,各场的感染率为14.2%~72.2%.其中种母猪的感染率为46.8%,种公猪的感染率为50.5%,育肥猪的感染率为49.8%,生长猪的感染率为34.8%,保育猪的感染率为20.1%.本文的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集约化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均很严重,调查结果为猪场制定防制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胃肠疾患的病原学中,痢疾变形虫(Entamoebahistolytica)、结肠小袋织毛虫(Balantidium coli)及肠梨形鞭毛虫(Lamblia intestinalis)时常成为不可争辨的致病因素。而关于其他肠道原虫的作用正在研究中。因此,我们认为实际工作者(检验人员)把注意力  相似文献   

5.
结肠小袋纤毛虫是热带亚热带常见的 1种寄生虫。世界上有许多地区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病。其中以菲律宾、新几内亚、中美洲等地区最为多见。在人感染率高的地方猪的感染率也高。有关结肠小袋纤毛虫的电镜研究不多 ,近年来 ,作者用SEM和TEM对人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作了研究 ,均为对虫体的研究 ,该虫体周身密被纤毛 ,但对纤毛结构和作用的详细观察不够 ,因此作者在这方面进一步地做了工作 ,现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取结肠小袋纤毛虫患者的粪便接种在羊血水培养基内 ,置 2 8℃温箱中培养 4 8h ,经数代转种后 ,取培养液 ,经 10 0 0r/…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90年3月至5月根据全国人体寄生虫病分布调查方案,按其实施细则对格尔木市金峰路及德令哈郊区蓄集乡各525人进行人体寄生虫病调查.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感染率34.67%±2.08%,牧区牧民为35.81%±2.09%(P>0.05)。牧区感染谱为蛔虫(8.19%)、牛绦虫(2.67%)、包虫(0.38%)、蛲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兰氏贾第鞭毛虫、人酵母及5种阿米巴计12种虫.城镇仅为蛔虫(29.33%)、晓虫(2.10%)、鞭虫(3.62%)等7种虫,未查出牛绦虫和包虫.城乡感染谱迥然不同;城镇蛔虫感染率明显高于牧区(P<0.01)。人体寄生虫感染率在城乡、性别和民族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年龄分布曲线在10岁及45岁出现高峰,低  相似文献   

7.
棘头虫病系由猪巨吻棘头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肠道寄生虫病。此病在国外报导甚少,我国以冯氏等(1964)在辽宁省绥中县首次发现此病以来,相继在辽宁省的庄河、新金以及河北、山东又报导了一些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开封地区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尤其是机会性致病原虫和人兽共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甲醛—乙酸乙酯—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该地区门诊和住院病人6093份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检出肠道寄生虫8种,总感染率为1.49%,首次摸清了人环孢子虫感染的流行状况,感染率为0.85%;蓝氏贾第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率次之,分别为0.16%和0.15%;蛔虫、人隐孢子虫和阿米巴原虫感染率均为0.10%,钩虫感染率为0.08%,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为0.02%,混合感染感染率为0.05%。结论开封地区临床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仍应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口腔寄生虫在我国已有多种报导,如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 pulchrum),囊虫(Cysticercosis)及包虫(hydatia)等蠕虫病原。原虫病原报导极少,最近以致被认为是人体“罕见”原虫,如齿龈内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s)及口腔毛滴虫(Trchomonas buccalis或T.tenax)等,虽于50年代有过报导,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些原虫在国外已有许多资料证明了它们的分布是普遍的,尤以齿齦内阿米巴感染率极高,一般人群感染率为50%以上,而口腔病人中竟高达95%。我国口腔医务工作者近年来对顽固的口  相似文献   

10.
1989~1990年度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检测内部和外部送检动物3大类22个品系,2020只,查出寄生虫34种,恒河猴寄生虫感染率平均为37.75%,主要虫种为富氏类圆线虫、结囊线虫、鞭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阿米巴原虫等15种;犬平均为47.53%,主要为耳痒螨、钩口线虫、跳蚤、复孔绦虫、蠕形螨等9种:啮齿类平均为13.01%,主要为鼠癣螨、肉螨、蠕形螨、痒螨、虱、滴虫、膜壳绦虫、蛲虫、球虫等10种。  相似文献   

11.
蓝氏贾第鞭毛虫 (简称贾第虫 )病是由贾第虫引起的肠道原虫病。该病分布遍及全世界[1] 。山东省自周克昌等[2 ] 196 3年报道胆囊贾第虫感染 1例后 ,相继有病例观察及感染调查 (山东寄生虫病防治研究 ,1984 ;1:30、1986 ;3:4 4)。 1987年以来 ,朱育光等[3~ 4 ]开展了山东省首次人体肠道寄生虫虫种与分布调查 ,基本摸清了全省贾第虫病的流行情况。1 感染情况1.1 各地感染率 贾第虫病在山东省流行极其广泛 ,全省共调查 13个地市 ,36个县市区 ,发现 35个有本病流行 ,总感染率为 4 .84 % [4 ] ,1~ 14岁儿童为 7.81% [5] 。各地感染率有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弯曲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中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是引起人类(尤其儿童)急性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仅次于志贺氏菌,近年来日益为国内外医学界重视。猕猴作为实验动物,其弯曲菌感染率的高低将对公共卫生起重要作用。为此,作者按《Bergey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分类法,对上海地区281只不同年龄、性别猕猴肠道弯曲菌进行分离鉴定。现将结果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防治蛲虫病     
蛲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在农村比较多见,患者大多为儿童。本病虽然不危及生命,但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及发育均有影响,因此,搞好蛲虫病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蛲虫病的病原体为蛲虫(俗名寸白虫)。雄虫长2~5毫米,尾端卷曲;雌虫长8~13毫米,尾部尖长。此虫寄居于人的结肠、盲肠  相似文献   

14.
<正> 贾第虫病(Giardasis)是出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所致人体消化道中常见的鞭毛虫病。它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热带、温带多见。世界范围内的检查,感染率为2.4~67.5%,国内部分地区的检查,感染率在0.16~20%之间。在欧美等国多次发生爆发性流行。由于在旅游者中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5.
短膜壳(虫条)虫分布于世界各地,但温带、热带地区较寒带地区多见。国内(包括台湾省)也有报导。我院首次发现该虫病,现报导于下。病例简要:患儿毕××女 4岁乌海市人。患儿于1986年3月30日出现抽搐10余天,意识不清,经当地治疗无效前来我院就诊。于4月23日以病毒性脑炎收入院,门诊曾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大便,镜下5张片均发现1—3/HP 短膜壳(虫条)虫卵。住院后也查出几次。用同样方法检查患儿父母,三次均未查出此虫。又将患儿兄,6岁做同样检  相似文献   

16.
<正> 贾第鞭毛虫(Giardia,贾第虫),是一属常见的肠道原虫,其中有的虫种可致人或动物发生肠道疾病。人体贾第虫病,主要由蓝氏贾第鞭毛虫(G.lamblia)引起。贾第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人群感染率为1%~30%,可引起反复腹泻和导致小肠吸收  相似文献   

17.
棘头虫病Macracanthorhynchiasis是由猪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hirudinaceus PallasI78I寄生于人或猪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此病常见于猪,人体病例甚少,国外仅有四例报导国内从冯兰滨等(1964)在辽宁首次报导两例病人以来,陆续在辽宁的庄河及新金两县发现近二百例病人,最近在山东、河北及广东又有二十余例病人报导。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本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结肠小袋纤毛虫由Molmsten(1857年)发现,它寄生于人和猪的结肠,可引起肠壁病变,产生消化道症状。目前国内外学者一直沿用粪便涂成薄膜经苏木素染色法制作标本。此法操作步骤繁琐、耗时,又浪费染液和试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清远部分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09-2010年在连州、佛冈和清新的居民区(自然村)内外环境捕捉鼠形动物,取鼠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共检查鼠形动物238只,路氏锥虫总感染率为13.87%。连州、佛冈和清新的路氏锥虫感染率分别为18.18%、7.04%、14.71%。共捕获褐家鼠(85.71%)、黄胸鼠(3.78%)、黄毛鼠(7.98%)、板齿鼠(0.84%)、臭鼩鼱(1.68%)5种鼠形动物,褐家鼠的自然感染率为12.75%。不同地区、不同鼠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鼠数路氏锥虫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352、0.916、3.356,P均>0.05)。结论清远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较普遍,褐家鼠是带虫优势鼠种,人群中是否存在可疑病例或隐性感染情况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弓形体病     
弓形体病亦名弓浆虫病(Toxoplasm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全世界约有5亿~10亿人有弓形体感染,在日本居民中感染率约为20~30%,在欧美一些地区人群中32%甚至84%抗体阳性。东南亚、非洲、拉美、苏联等图均有发生。我国最早于1955年在福建于家兔和猫体中分离出了弓形体,嗣后江西、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区相继有病例报告,北京、广东、陕西、云南、台湾等省也发现少数患者或动物宿主。最近北京热带病医学研究所调查了北京地区该病流行情况,经对97名疑似本病及正常人进行了弓形体素试验,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1.3%。自1965年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