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锌含量变化与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57例2型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患者、64例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及50例健康者的外周全血锌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外周全血锌含量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及健康者(P<0.05).结论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锌元素含量并及时补充锌元素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FIB及Lp(a)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及无微血管病变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D-二聚体、FIB及Lp(a),分析它们在各组人群之间有何不同.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无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D-二聚体、FIB及Lp(a)的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 3、CD 4、CD 8)和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免疫荧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患者30例和无微血管病变30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水平,并与体检健康者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组CD 3(58.82±11.70)、NK(14.41±6.49)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CD 3(65.81±6.54)、NK(22.40±8.13)细胞,p<0.01;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和无微血管病变者CD 3、CD 4、CD 8T细胞、CD 4/CD 8T细胞比值和NK细胞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存在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改变,提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不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素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血管病变提供依据,并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方法 以血清内皮素作为微血管病变的标示物。采用放免法测定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130例)和无微血管病变组(90例)血清内皮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者血清内皮素水平均较无微血管病变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内皮素水平升高,可作为监测微血管病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而微血管病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D-二聚体(DD)的变化,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合并微血管病变者70例;B组为无微血管病变者65例;同时选取8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α-L-岩藻糖苷酶,分析它们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有何不同。结果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α-L-岩藻糖苷酶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无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α-L-岩藻糖苷酶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诊疗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林榕  唐彬  郑永雄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1185-1186
目的 :评估 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应用馒头餐———胰岛素释放试验对 172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有微血管病变 98例 ,无微血管病变 74例进行血糖、胰岛素测定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AI)、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 (HBCI)、β细胞功能评定指数 (MBCI) ,并进行了比较。结果 :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各时相血糖值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值均 <0 0 0 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各时相胰岛素值均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值均 <0 0 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胰岛素分泌指数(HBCI、MBCI)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值均 <0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呈显著正相关 ,与胰岛素分泌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严重的持续性高血糖。糖尿病病程的延长 ,严重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而微血管病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D-二聚体(DD)的变化,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在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有微血管病变者42例,无微血管病变者34例)及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较无微血管病变组其表达亦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微血管病变者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糖尿病患者体内高水平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参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血糖控制指标。 方法:回顾性分析8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并微血管病变及无微血管病变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 结果: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15.44±5.31)mmol/L和(14.27±4.53)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11.2±1.8)%和(9.8±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呈显著性正相关,是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骨密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型糖尿病(T2DM)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均在逐年增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T2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笔者将T2DM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T2DM未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与健康人进行比较,以探讨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否对T2DM者BMD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CD62P及CD63在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有微血管病变者42例,无微血管病变者34例)及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活化血小板标志物CD62P及CD63的表达。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CD62P及CD63表达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较无微血管病变组其表达亦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微血管病变者活化血小板表达明显增高,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活化血小板的高表达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3.
纤溶和凝血功能变化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功能变化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纤维蛋白原(Fg)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结果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浆PAI-1和Fg水平高于小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浆PAI-1和Fg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的高凝及低纤溶状态,在发生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后更为明显,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PAI-1和Fg水平,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糖尿病患者以2型为主,2型糖尿病可并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相对特异性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视网膜微血管血流改变及视网膜缺血缺氧密切相关[1].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与糖尿病组比较:病程、HbA 1c、TG、LDL-C、ACR、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以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及微血管基膜增厚为主要特点,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肾衰竭和眼失明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参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微血管病变风险有重要临床意义[1,2]。本文旨在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 C(Cys C)、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84例,依据是否伴有微血管病变分为观察组44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和对照组40例(单纯2型糖尿病)。所有患者均采取凝血四项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凝血四项指数(PT、APTT、TT、FIB)、C肽、HOMA-IR水平。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结果同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FPG、2 h PG、HbA1c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HOMA-IR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呈正相关(OR=1.338、1.540),C肽呈负相关(P<0.05)。结论FIB、HOMA-IR的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或病情加重,对临床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血糖控制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8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并微血管病变及无微血管病变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15.44&;#177;5.3l)mmol/L和(14.27&;#177;4.53)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11.2&;#177;1.8)%和(9.8&;#177;1.4)%]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呈显著性正相关,是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一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约出现于54%的l型糖尿病和45%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造成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的重要危险因素。前列地尔(Lipo PGE1)具有改善微循环及病变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起到治疗作用。牛痘疫苗接  相似文献   

20.
邓永贵  曾静波  苏胜偶 《临床荟萃》2005,20(21):1224-1225
对氧磷脂酶(PON-1)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高密度脂蛋白(HDL)相关性酶,它与HDL的载脂蛋白A-1紧密结合,能保护低密度脂蛋白(LDL)免受氧化修饰,降低体内氧化LDL的水平[1],减小氧化LDL中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溶血磷脂的量[2].目前已知氧化LDL不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还可致微血管病变(肾小球病变)[3,4].据此可以推测PON-1活性下降,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一些实验结果发现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体内氧化LDL明显增多,PON活性明显降低[3].本实验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PON-1的活性,来探讨PON-1的活性变化与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以期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