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群组管理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选取本社区于2015年6月后所收纳的慢性病管理中的居民为研究对象500例,均为自愿报名参加本次项目,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实验组患者的病情观察采用群组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三级管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变化,1年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值及体重指数变化。结果:实施群组管理后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变化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值、体重指数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用群组管理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管理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值以及体重指标,能够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提升公共卫生资源利用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何卓萍 《吉林医学》2014,(23):5305-5306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慢性病患者500例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应用群组管理模式来管理观察组患者的慢性病,应用三级管理模式来管理对照组的慢性病,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与血压变化值。结果: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指数与血压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组管理模式应用于社区慢性病管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降低慢性病患者的体重指数和血压,提高公共卫生资源利用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我中心收治的6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三级管理,研究组行群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管理前及管理6个月后血压变化,并使用焦虑、抑郁评分对其变化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群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其血压及焦虑抑郁情况,该管理模式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谭新姣 《吉林医学》2010,31(21):3525-3526
目的:评价河源市某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的疗效观察。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设计,将600名参加该研究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0名,对照组300名。试验组接受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高血压患者的三级管理和药物的干预。观察时间为12个月,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依从性、生活方式和高血压控制方面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在12个月后在依从性方面改变明显提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平均比对照组多降低收缩12.9mmHg(1mmHg=0.1333kPa),多降低舒张压7.8mmHg(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较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在改善依从性、生活方式和高血压控制方面的等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管理的社区100例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为100例老年居民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方案实施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慢性病发生率0.83%低于对照组的15.83%,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数值、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有效降低了老年慢性病发病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社区随访与门诊评估相结合用于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2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管理模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社区随访与门诊评估,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临床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管理后的FPG、P2hPG、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管理前,且观察组的下降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管理后的按医嘱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人数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随访与门诊评估相结合用于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升其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健康检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社区健康护理、随访门诊的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全程优质护理,完善患者信息并展开相应的健康教育等干预手段进行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腰围、尿微量白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戒烟、戒酒、进行体育锻炼、减少盐摄入量、减少油摄入量、自行血压检测和遵循医嘱服药患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管理中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通对社区糖尿病实施群组管理的综合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社区2011年6月-2013年6月的15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干预组患者采取群组管理模式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糖尿病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总结出以群组管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对社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在社区实行群组管理,患者能够及时纠正自身错误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以群组管理为主的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模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杨利 《中国乡村医生》2023,(23):146-148
目的:分析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凯里市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血压、血糖、血脂指标、体重指数、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管理依从性评分。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科学锻炼率、科学服药率、监测血压率、规律复查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健康管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应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优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体重指数,改善血脂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管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群组干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探索高血压管理新模式.方法 2011年1月始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400例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0例.干预组接受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高血压三级管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自我效能(症状效能、疾病效能、体锻效能)评价、社会支持、应对技能、健康状况(健康自评、精力、情绪低落、健康担忧)等指标以及血压、血脂、腰臀比、体重指数等生物学指标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人口学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在自我效能、健康状况的变化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症状效能、疾病效能和体锻效能分别比对照组多增加了0.54分、0.52分和1.30分(P<0.05).健康自评、情绪低落和健康担忧分别比对照组多下降0.41分、1.76分和0.17分(均P<0.05).干预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比对照组分别多下降了5 mmHg(1 mmHg=0.133 kPa )和2 mmHg,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多下降0.24 mmol/L;而体重指数、腰臀比等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较常规的三级管理模式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健康状况及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北京市朝阳区将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4例规律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管理组与优质管理组,各42例。常规管理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优质管理组在常规管理组基础上采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疾病控制情况、知信行的效果及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优质管理组疾病总控制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优质管理组患者知识层面、态度层面、行为层面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优质管理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可全方位调节患者血糖指标,提高患者知信行评估分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研究。方法收集我社区慢性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自我管理能力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前后应用SUPPH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进行评分,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管理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研究组管理后SUPPH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加快疾病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社区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实施1年后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状况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223名自愿参加该研究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糖尿病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糖尿病三级管理模式。然后比较110名干预组和113名对照组患者在项目实施1年之后健康状况及血糖控制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基线水平相近(6.78±1.4)%,随访1年后,干预组的HbA1c水平大致保持(6.85±1.42)%,而对照组则有明显上升(7.37±1.49)%,并且干预组相比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糖尿病知识、健康问题的辨别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干预组1年内在慢病自我管理多个方面的变化值(糖尿病自我管理信心、指标监测、应付症状等),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群组看病管理模式较传统的糖尿病三级管理在改善健康状况、降低血糖、提高血糖控制率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斜土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居住在上海市斜土社区的36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群组干预管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在部分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继康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值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效果好于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间居住在本社区的慢性病管理人员中抽取6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而研究组的患者则采用疾病细节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不同的管理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脂等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本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疾病细节管理很大程度的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血压及血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社区2009年5月~2010年8月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疾病知晓度、降压效果、生活方式改善等。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降压效果好,疾病知晓度高、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的患者较多。结论:在社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管理,能增强居民对疾病知晓度,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健康加油站"管理模式对社区血脂异常人群健康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六榕街社区血脂异常者582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进行15个月规范的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管理,比较两组的行为生活方式改变、健康知识的掌握、生理指标的变化及慢性病治疗率、控制达标率。结果:干预组管理后健康知识掌握、健康行为形成的人数明显增多,不良生活习惯明显减少(P<0.05);生理指标检测结果均较干预管理前有明显改变(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治疗率、控制达标率较干预管理前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健康加油站"管理模式通过社区综合管理措施可提高社区群众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达标率,对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生理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严旭  汤琳璇  叶子怡 《中国乡村医生》2023,(11):125-127+130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金华市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管理,观察组实施社区慢性病管理,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情况、血压水平、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干预前,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干预后,两组治疗依从性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干预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改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对比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对护理人员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收缩压(122.36±28.19)mm Hg,平均舒张压(81.36±9.18)mm Hg,均优于对照组的(174.95±37.55)mm Hg、(105.25±11.36)mm Hg(P<0.05).观察组患者规律用药、饮食控制、运动、血压监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采用老年人高血压"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6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2例,对照组31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高血压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通过慢性病关爱家园建立平台,从患者、志愿者、全科医生、专家4个方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自我管理、心理干预、知己健康管理和群组干预等管理措施,两组患者以4年为限,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血压值、规范管理率、控制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通过4年的干预,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值明显比干预前下降(P0.05),高血压规范管理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P0.05),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血压平均值、管理率、血压控制率、满意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老年人高血压"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的控制,下降起到明显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各工作人员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