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巧 《河北医药》2012,(3):425-426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2型糖尿病(T2DM)和糖调节受损(IGR)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加,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其增加速度更快。IGR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资料显示有部分糖尿病(DM)和IGR患者因得不到及时诊断而耽误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是确定糖耐量减低(IGT)的惟一方法,可以提高T2DM和IGR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辜建伟  李芸  辜小琴  杨云凤  柳弥  吴碧华  刘菊华   《天津医药》2020,48(10):1001-1005
摘要: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糖尿病(DM)患者外周动脉硬化、10年心血管风险评分及危险分层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的DM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分为DMHp+和DMHp-组。收集2组患者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史,体检当日血压、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评估外周动脉僵硬度,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及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简易评估模型计算2组人群10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结果 (1)共纳入研究6 767例,其中DMHp+组2 789例,DMHp-组3 978例。DMHp+组年龄、男性比例、血压、FBG、HbA1c高于DMHp-组(P<0.05),BMI、HDL-C低于DMHp-组(P<0.05)。(2)与DMHp-组相比,DMHp+组baPWV值显著增加(P<0.01),DMHp+组动脉僵硬度重度增加比例高于DMHp-组,动脉僵硬度正常、轻度及中度增加比例低于DMHp-组。(3)DMHp+组Framingham评分及ICVD评分均显著高于DMHp-组(P<0.05)。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层中,DMHp+组Framingham评分及ICVD评分高危比例均高于DMHp-组(P<0.01)。结论 Hp感染可促进DM人群的外周动脉硬化,增加其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妊娠中期孕妇的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集糖尿病筛查的妊娠中期孕妇510例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诊断为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血糖异常患者11例(52.38%),口服葡萄糖1 h后血糖异常患者17例(80.95%),口服葡萄糖2 h后血糖异常患者15例(71.43%)。结论妊娠中期孕妇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结合孕妇口服葡萄糖1 h和2 h的血糖水平即可作出糖尿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高赟  田浩明 《药品评价》2009,6(11):427-430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是血糖高于正常水平,但是还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高血糖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regulation,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葡萄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或IFG合并IGT。根据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若空腹血糖6.1~7.0mmol/L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h血糖〈7.8mmol/L,则为IFG;若空腹血糖〈6.1mmoUL且OGTT后2h血糖7.8~11.1mmol/L,则为IGT。  相似文献   

5.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异常,约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80%~90%,包括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即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一项血糖异常]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即孕期OGTT≥2项血糖异常)。随肥胖人数不断增加,GDM发病率逐年增加,大约14%的美国孕妇发生GDM,这一比率还可能进一步增大。2007年中华医学会产科分会进行了全国妊娠糖尿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GDM平均患病率6.6%。我院妊娠糖尿病患病率接近10%。  相似文献   

6.
李洪梅 《药品评价》2010,(13):37-37
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已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损害(IGT)。后者系指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特殊代谢状态。其诊断标准为在口服75g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中,2h血浆糖在7.8~11.0mmol/L。目前一般认为IFG和IGT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使用天然的药物资源作为主要的葡萄糖耐量的改善药(治疗和调整血糖水平能力),以获得卓越糖耐量性能和高度安全的糖耐量改善药。但迄今尚不知道有高血压时改善糖耐量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高脂喂养法建立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丽萍  吴晶  王建青  王颖玉  张茜  洪浩 《安徽医药》2009,13(10):1171-1173
目的建立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6周后分别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耐量试验,并测定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含量,求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周后喂以高脂饲料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n=15),6周后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明显异常,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n=15),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下降(P〈0.01,n=15),但空腹血糖、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无显著改变(P〈0.05,n=8)。结论高脂饲料喂养大鼠6周可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对糖尿病患者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0例自愿行葡萄糖耐量试验(GTT)患者临床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超过正常值,服糖后更高.结论 对患者则应以FPG≥7.0 mmol/L(126 mg/dl)和(或)PPG≥10 mmol/L(180 mg/dl)时,按糖尿病对待或给予糖尿病医学指导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查阅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人选病例为OGTT确诊的60例2型糖尿病病人为观察组,60例正常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氢化酶法检测血糖,硼酸盐亲和层析高压液相分离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研究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及观察组中糖化血红蛋白与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bAlc、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7.62±1.65)%、(9.04±0.27)mmol/L、(17.25±0.56)mmol/L,与对照组HbAlc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4.86±0.58)%、(4.26±0.32)mmol/L、(5.36±0.86)mmol/L相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且观察组中葡萄糖耐量试验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两种方法测定的HbAlc均非常显著高于正常体检人员,且葡萄糖耐量试验与糖化血红蛋白均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程诚  吴继雄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301-230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硬化血管病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仅表现为动脉弹性、顺应性减退,僵硬度增加,并先于疾病临床症状出现,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评估动脉血管功能变化的简捷、有效、经济的非侵入性指标,在临床上预测心血管疾病危险发生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叶蛇葡萄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叶蛇葡萄提取物蛇葡萄素(ampelopsin)、杨梅素(myricetin)、杨梅苷(myricetrin)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方法:建立改良的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G-2K1C)。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蛇葡萄素组、杨梅素组、杨梅苷组和复方罗布麻片Ⅰ组。采用收缩压及舒张压两个指标进行考察。结果:蛇葡萄素组、杨梅素组、杨梅苷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极显著性(P〈0.01),表明蛇葡萄素、杨梅素、杨梅苷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与复方罗布麻片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它们的降压效果与阳性药物复方罗布麻片Ⅰ无显著差异。结论:从大叶蛇葡萄分离得到的蛇葡萄素、杨梅素、杨梅苷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为该药用植物的降压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药物干预治疗葡萄糖耐量异常的循证医学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糖耐量异常是由正常糖代谢发展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葡萄糖耐量异常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阿卡波糖对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68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为IGT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阿卡波糖,观察2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冠心病的发病率为9.30%,对照组冠心病的发病率为21.9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卡波糖对IGT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肥胖对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水平、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513例健康住院体检的中老年男性,通过检测体重指数(BMI)分为两组:BMI〉/25为肥胖组,234例;BMI〈25组为非肥胖组,279例。全部人员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1h(PG1h)、2h血糖(PG2h)、空腹胰岛素(FRI)及餐后1h(Ins-1h)、2h胰岛素水平(Ins-2h),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及纤维蛋白原(FDP)含量,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MI/〉25肥胖组的FPG、PG1H、PG2H及FRI、FRI1H、FR12H、血TG水平、血FDP均高于BMI〈25非肥胖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而血APOA-I水平低于BMI〈25非肥胖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肥胖影响糖耐量、血胰岛素、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降低BMI(体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以提醒医生更加关注糖代谢状态,全面制订诊、治方案,改善预后。方法选取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610例,记录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测随机血糖、空腹血糖,对未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空腹和餐后2h血糖,以判断糖代谢情况。结果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中发现糖代谢异常409例(67.1%),其中糖尿病203例(33.4%),糖调节受损206例(33.7%),正常糖耐量201例(32.9%),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靠空腹血糖,则有58.1%糖代谢异常患者和15.8%糖尿病患者被漏诊。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大多合并糖代谢异常,通过OGTT试验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这些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有利于我们下一步制订更合理的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的脑梗死患者颅内大血管的病变情况,分析糖耐量异常的脑梗死患者颅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42例,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n=47例)、糖耐量异常组(IGT组,n=49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组(DM组,n=46例)。对非急性期的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颅多普勒彩超测定颅内动脉各项指标。结果 DM组及IGT组的血管狭窄率、动脉粥样硬化率及血管闭塞率明显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M组血管痉挛率低于NGT组和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T组与IGT组无显著差异(P〉0.05)。DM组及IGT组PI值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M组与I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的RI值高于NGT组及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T组与NGT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脑动脉PI和RI值患侧与健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要常规做OGTT试验,以提高糖耐量异常的检出率,早期干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超声射频信号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估高血压、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和糖耐量异常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动脉管壁弹性变化。方法分别获取观察对象(高血压123例、高血脂20例、短暂性脑缺血21例、糖耐量异常36例)的颈总动脉IMT和血管僵硬度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高血压组、高血脂组、短暂性脑缺血组和糖耐量异常组的IMT[分别为(785.12±114.72)μm、(757.89±86.24)μm、(785.67±143.43)μm、(790.12±163.06)μm];管壁顺应性系数(CC)[分别为(1.01±0.28)mm^2/kPa、(0.96±0.24)mm^2/kPa、(1.01±0.22)mm^2/kPa、(1.02±0.30)mm^2/kPa];B系数[分别为(12.59±0.85)、(12.28±1.08)、(12.59±0.87)、(12.60±1.15)],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分别为(546.30±119.34)μm、(1.29±0.26)mm^2/kPa、(6.80±0.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声QIMT及QAS能够实时、准确检测颈总动脉IMT和血管弹性的变化,可作为发现动脉硬化早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田浩明 《药品评价》2009,6(11):425-425,430
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或二者并存。IFG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IGT则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IFG主要是由于肝脏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基础胰岛素水平不足,导致基础状态下肝糖输出相对增加;而IGT则提示同时存在外周胰岛素抵抗,以及早、晚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导致餐后血糖利用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予以药物二甲双胍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前瞻性观察(1年)IGT患者的血糖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方法:对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生活方式治疗组(A组)和二甲双胍药物(250 mg,每日3次)联合生活方式治疗组(B组)治疗1年,1年后复测葡萄糖耐量试验和颈总动脉IMT。结果:在基础状态时,两组的血糖和颈总动脉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B组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7.9±1.2)(、8.7±1.4)mmol/L,P=0.002],B组IMT的增加值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0.001±0.010)、(0.007±0.014)mm,P=0.042]。结论:二甲双胍治疗明显改善IGT患者的餐后血糖,并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