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东山区恒牙龋病情况,控制患龋率,为今后龋齿防治工作提出方案。方法:对东山区内所有小学生进行恒牙龋病普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98年-2000年中,1998年患龋率最高,一部分学校接受本院治疗后,1999年各年龄组患龋率及总患龋率、龋均都出现明显下降,2000年较1999年患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近年来,广州市东山区小学生呈下降趋势,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检查后的治疗工作有等加强,学校与医院合作防治龋齿,为一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珠区滨江街小学生龋齿的患病情况,为今后制订辖区内防治龋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辖区内四所小学,由预防保健医生对四所小学2122名在校学生进行龋齿检查。结果总龋患率为19.5%,龋均为0.46,患者龋均为2.3;男女生龋齿患病率、补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龋均和患者龋均均高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加,龋齿患病率逐渐降低(P<0.01)。结论滨江街小学生龋齿患病率较高,补牙率较低,应加强辖区内小学生的龋齿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全面了解三明市梅列区城乡中小学生龋齿状况,为梅列区中小学生牙齿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对梅列区19所学校中小学生龋齿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三明市梅列区中学生龋患率为36.38%,小学生龋患率42.82%,男生龋患率32.15%,女生龋患率49.35%,城市学生龋患率为38.32%,乡镇学生龋患率61.62%。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龋齿患病率高于高年级学生,女生龋齿患病率高于男生,乡镇学生龋齿患病率高于城市学生。结论三明市梅列区应重点加强小学生群体的口腔卫生状况普查及预防控制,特别是乡镇的小学生。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胶南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搞好护齿工作,我院在两办事处于2002年5~6月对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2002年5~6月,我院据胶南市疾病控制中心安排,统一培训、统一标准,对本辖区内小学生进行健康查体,对其中的龋齿情况进行统计。2结果该城区两办事处共有小学16所,小学生3727人,实际查体3713人,查体率99.6%。龋齿患病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1~6年级学生龋患率大体上随着年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1~3年级的龋患率均高于平均龋患率,4~6年级均低于平均龋患率。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引…  相似文献   

5.
韩鸣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68-269
目的了解本地城、乡小学生龋病发病情况,为做好龋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4所小学(城市、农村各两所)5361名学生,对乳牙患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乳牙患龋率城市小学生50.11%、龋均1.31;农村36.16%、龋均0.72;城乡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乳牙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城乡小学生男、女发病率没显著差异;龋齿充填率城市小学生18.28%;农村2.13%。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本地小学生乳牙患龋率、充填率及龋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城、乡小学生患龋率男、女无差异,农村小学生龋齿充填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普洱市区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病情况,更好地开展龋病防治工作,为口腔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各年龄组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所用诊断标准为龋病临床五度分类标准。结果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和龋均随年龄的增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下颌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更为明显。结论预防和治疗龋齿应从儿童开始,应大力加强卫生宣教,积极开展窝沟封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慈溪市横河地区农村7~12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通用的调查龋齿方法,对2918名农村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调查。观察比较患龋率与性别关系,年龄分布、牙位、牙面与第一恒磨牙患龋关系。结果第一恒磨牙女生患龋率远高于男生;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下颌龋病发生率远高于上颌龋病发生率;咬合面龋患率最高。结论第一恒磨牙患病情况符合龋病的一般流行病学特点,需要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吉县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指导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同时为防治口腔疾病提供基线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吉县城关幼儿园及两所民办幼儿园751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患龋率为23.83%,受检者龋均为0.487,龋齿充填率为4.9%;牙龈炎发病率为22.8%;龋均和患龋率城乡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均明显低于女性(P〈0.05),龋齿充填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儿童刷牙与龋病、牙龈炎发病率无显著差异。牙咬合畸形率为37.9%,舌系带过短率为5.48%。结论调查说明我县儿童龋均及患病率相对较低,但龋齿充填率也很低,同时口腔卫生状况不良,牙龈炎盛行,提示应积极开展牙病防治,保护乳牙。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随州市曾都区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为制定儿童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随州市曾都区1070名3~6岁儿童进行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070名受检儿童705人患龋,患龋率65.9%;患龋牙数2579颗,受检者龋均2.41;患龋率随年龄升高,男、女之间患龋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和龋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儿童龋齿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幼教机构应积极主动配合医疗保健机构做好龋齿防治工作,降低龋齿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集安市小学生龋齿发生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龋齿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集安市实验小学、东方红小学在校学生进行龋齿调查并分析患病情况.结果 调查7~ 12岁学生1944人,龋患学生1277人,总龋患率为65.69%,乳牙龋齿率为58.28%,恒牙龋齿率为11,99%.结论 乳龋患率男性高于女性,在7~9岁达高峰,以后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下降;恒龋患率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总龋患率在9岁以前与乳龋患率相一致,12岁以后总龋患率基本由恒龋患率所替代.口腔行为良好的学生龋患率明显低于口腔卫生行为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黄梅  杨国旗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42-2444
目的了解赤水市市中片区在校中学生的视力、龋齿患病状况和感染结核病菌情况。方法 2008~2012年对贵州省赤水市3所中学[赤水市第一中学(赤水一中)、赤水市第三中学(赤水三中)和赤水市文化中学(文化中学)]在校学生(共24 612人次)进行视力不良、龋齿患病状况监测,并对文化中学初一学生开展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结果3所中学共监测学生24 508人次,实际监测率达99.58%(24 508/24 612);PPD试验筛查2 173人,筛查率为99.95%。3所中学学生视力不良总患病率为36.48%,赤水一中视力不良患病率(42.32%)显著高于赤水三中和文化中学(32.94%、3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53、171.265,P〈0.001);3所中学学生龋齿总患病率为15.03%,赤水三中龋齿患病率(19.05%)显著高于赤水一中和文化中学(13.92%、1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284、87.072,P〈0.001)。2010~2012年3所中学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略有增长,龋齿患病率呈现显著增长趋势。3年PPD试验总阳性率为12.61%,总强阳性率为5.80%,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1年和2012年强阳性率(6.54%、8.97%)显著高于2010年(1.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594、34.660,P〈0.001)。结论学生视力不良、龋齿患病率、PPD试验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学生视力的定期监测和PPD筛查,大力开展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和口腔卫生习惯,对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莲莲  李长春△ 《天津医药》2016,44(9):1169-1171
目的 调查滨海新区适龄儿童氟斑牙与窝沟龋的患病情况, 探讨氟斑牙与窝沟龋的关系, 为氟斑牙与窝沟龋的防治提出指导意见。 方法 参考《WHO 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四版), 并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 3 778 名 7~ 9 岁教育水平相近的儿童进行氟斑牙与窝沟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样本中氟牙症发生率<10%, 社区氟牙症指数(CFI) 为 0.075。 男学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是 15.57%、0.46, 而女学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是 17.41%、0.58。 男女间第一恒磨牙患龋率(χ2=2.345, P> 0.05)和龋均无差异。 不同年级组患龋率(χ2=172.576,P< 0.05)和龋均有差异,两者均随年级的增长而上升。 结论 天津市经过多年改水降氟工程之后, 在本地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及氟斑牙指数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患龋率可能与第一恒磨牙的萌出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辽宁省抚顺县小学生蛔虫感染情况,及时掌握蛔虫病的流行动态,为防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用直接涂片法和改良加藤法对该县8所小学校926例学生进行蛔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926例小学生中,蛔虫感染19例,感染率为2.05%,各年龄组蛔虫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26,P < 0.05);不同性别小学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19,P > 0.05);3所小学校学生蛔虫的感染率明显高于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结论 抚顺市抚顺县小学生蛔虫感染率较1991年已明显下降.九年一贯制学校蛔虫感染率降至较低的水平,但个别小学校,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蛔虫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诸城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和细则》的要求,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诸城市城区28601名中小学生进行检测。结果 2010年诸城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7.17%,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1.59%)明显高于男生(5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24,P<0.01)。各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均随年级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6.03,P<0.01)。各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程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3.29,P<0.01),男、女生视力不良程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8,P<0.01)。结论诸城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级的增加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需多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开江县农村已婚妇女外阴炎患病情况,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开江县20个乡镇农村已婚妇女11798人外阴炎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县外阴炎患病率为1.83%,边远山区患病率显著高于平坝地区(χ2=120.56,P<0.01),年龄45~70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长而逐渐增高(χ2=261.84,P<0.01),文盲和小学患病率显著高于初中以上文化(χ2=44.08,P<0.01),生育次数愈多患病率就愈高(χ2=16.02,P<0.01)。结论边远山区、45岁以上、文化水平低的人群是外阴炎防治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建省宁德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儿童VI腔预防保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依据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采取等容量、多阶段的分层抽样方法,抽取720名宁德市5岁年龄组儿童,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乳牙牙冠龋病情况。同时对所有被查儿童家长就儿童的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和就医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宁德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9.86%,龋均5.25个,龋齿充填率为2.08%。患龋率在城乡、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牙充填率城市高于农村,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儿童龋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结论应加强儿童乳牙龋的预防工作,增强口腔健康教育,控制儿童龋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内蒙古5岁儿童的乳牙龋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儿童乳牙龋病的防治及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采取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城乡5岁儿童共660名进行龋病情况调查,同时随机对受检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3.0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5岁儿童患龋率为70%,龋均3.59。患龋率农村略高于城市,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之间乳牙患龋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龋均农村高于城市(P<0.05),男女之间乳牙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的刷牙习惯、定期口腔保健检查、含氟牙膏的使用均能降低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果、奶酪、奶茶、碳酸饮料等含糖较高的食物与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生有相关性;一日多餐(含糖)儿童患龋危险性明显高于一日三餐者,且与加餐次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奶、酸奶与儿童龋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可明显降低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蒙古自治区5岁儿童患龋率、龋均仍都高于我国平均水平,所以仍应大力贯彻实施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综合干预试点工作,广泛普及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改善我自治区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礼文 《上海医药》2013,(22):47-49
目的:探索学龄期儿童口腔健康教育防治龋病的效果。方法:将257名小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8人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129人仅给予口腔卫生宣传。结果:干预后,儿童及其家长口腔卫生认知明显提高,实验组龋病患病率为4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9.07%;实验组龋齿充填率(60.87%)也较对照组(50.73%)高。结论:口腔健康教育可以全面降低学龄儿童龋病患病率,改善学龄儿童口腔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及口腔卫生习惯与儿童龋齿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社区门诊和窝沟封闭的165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及家长进行口腔卫生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卫生知识、卫生习惯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的态度。结果:165名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合格率为46.10%,患龋率为52.12%,龋均为3.12只。具有良好口腔卫生知识和习惯的学生患龋率低,家长的文化程度与日常督促与患龋率有关。结论: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加大对家长口腔健康教育的力度,是预防儿童龋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广东省汕尾地区619岁在校学生的患龋率、龋均及龋失补构成比,为汕尾地区龋病预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汕尾城区共纳入7所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1所职高),海丰县共纳入5所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2021年10月10日至10月16日,共对5 110名619岁在校学生(男生2 620人,女生2 470人)进行龋病检查及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69岁组乳牙患龋率高达88.54%,龋均为(4.79±3.47),且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9岁、1012岁、1315岁及1619岁组恒牙患龋率分别为10.13%、41.41%、61.56%和65.98%,龋均分别为(0.16±0.55)、(0.85±1.30)、(1.77±2.16)和(2.29±2.24);由此可见,恒牙患龋率及龋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各年龄组女生患龋率及龋均均显著高于男生(均P<0.05)。69岁及1012岁组乳牙龋的充填构成比极低,仅为1.22%和2.76%。69岁、1012岁、1315岁及1619岁组恒牙龋的充填构成比分别为18.03%、29.90%、38.01%和47.86%,提示恒牙龋的充填构成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汕尾地区6~12岁学生乳牙及619岁学生恒牙患龋率和龋均较高,而充填构成比较低,需增加该地口腔卫生公共资源,采取合理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学生患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