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凝血、纤溶功能研究进展与颅脑损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颅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与凝血、纤溶功能异常程度密切相关。颅脑损伤后 ,大量的凝血活酶激酶释放入血 ,激活凝血系统 ,往往导致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由于血小板的异常积聚 ,可使脑皮层基底节、白质内以及脑干等处小血管发生微血栓 ,随后又因纤维蛋白溶解而引起继发出血 ,更加重了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随着近年来凝血、纤溶机制研究的进展 ,为探讨颅脑损伤后凝血、纤溶功能的改变规律提供新途径。一、TF、TFPI与凝血功能根据近年来尤其是组织因子 (tissuefactor,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  相似文献   

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下简称DIC)是促凝因素导致机体血管内广泛地发生凝血,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出血综合征。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作为重要的中间病理环节存在于许多疾病。由于广泛凝血与继发纤溶造成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因而出现凝血障碍,故又名消耗性凝血病态。DIC几乎与临床各科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故日益受人重视。  相似文献   

3.
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及血小板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特别是血管紧张素Ⅱ可影响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及血小板。这对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尿毒症患者存在着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出血倾向和血液高凝两个方面。现尿毒症患者血液高凝即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这主要与凝血系统功能异常、纤溶活性异常、血小板活性异常等多方面因素相关。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凝血过程发生时血小板、红细胞膜表面所表达的磷脂酰丝氨酸(PS)  相似文献   

5.
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及血小板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特别是血管紧张素Ⅱ可影响纤溶系统,凝血系统及血小板。这对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血栓相关的血液学指标及其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Virchow将血液淤积、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作为血栓发生的三联征。血栓形成是血管壁 (包括内皮细胞 )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瀑布反应与抗凝、纤溶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凝血、抗凝、血栓 ,纤溶、抗纤溶之间存在相互激活和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反应。正常情况下体内促栓与抗栓处于动态平衡 ,维持血液在血管内呈流动状态 ,一旦这种平衡破坏 ,就会引起血栓形成或出血。涉及凝血、纤溶的检查包括抗凝和纤溶活性的监测 ,凝血、纤溶物质抗原和活性的检测 ,和与凝血、纤溶有关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三个层次。监测或检测指标应根据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出凝血功能异常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特征。肿瘤细胞释放促血管生成因子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并诱导血小板活化和增多,均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肿瘤患者常表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缩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增高,呈现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的同时,纤溶系统激活,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升高,两者是纤溶系统常用标志物,计算FDP/D-二聚体比值,可提高诊断血栓或出血的准确率。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表面标志物等新型出凝血标志物,可用于评估血小板活化状况。在肿瘤高凝状态和纤溶过程中,血栓新4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 P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相似文献   

8.
正常机体的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之间,处于动态平衡,血管内皮及血小板等也参与其中,从而保证机体的止血和血流通畅,即既不出血,也不形成血栓。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高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液粘稠度、动脉粥样硬化、房颤、心脏瓣膜病变等因素,使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完整性破坏,血管的外、内源性凝血途径被激活,以及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反应增加,  相似文献   

9.
心脑血管疾病与血小板,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关系密切。研究对血小板,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意义,运动可使血小板激活,同时可使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同不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对三者不同的影响,本文对近几年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扼要说明运动对血小板,凝血及纤溶系统影响的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新认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全身微血管内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弥漫性微血栓,造成重要脏器功能受损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大量消耗以及继发性纤溶的发生,导致低凝状态,引起出血〔1〕。1机体正常的天然抗凝系...  相似文献   

11.
邓桂姣 《家庭护士》2009,7(16):1453-145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综合征)[1].在微循环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纤溶)过程加强,导致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贫血等临床表现的出现.加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引起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微血管内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多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性降低,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亢进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一出血综合征。DIC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无“金标准”且治疗个体化差异较大,因此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引起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微血管内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多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性降低,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亢进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常见并发症。APL最大的特征是威胁生命的出血。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白血病性早幼粒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引起促凝活性增强和高纤溶状态,原发性纤溶在APL患者的出血中起一定作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APL可显著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率及出血死亡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产科DIC的病因及诊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科领域的DIC是由多种产科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 ,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继发纤溶亢进 ,引起全身出血的一组综合征 ,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产科DIC是许多产科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的中间环节 ,其结果导致广泛出血、溶血 ,组织细胞缺血、坏死 ,多脏器功能障碍 ,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产科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妊娠期孕妇血液红细胞增加 >血浆增加量 ,致使红细胞压积、血液黏滞度下降 ;凝血因子增加 ,血小板数正常或减少 ,其黏附性及活性增加 ;纤溶酶原增多 ,活性降低 ,上述变化致孕妇血液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出血、止血、血栓与纤溶系统检测的发展,凝血指标及血栓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正常人体具有复杂而完整的止血机制,主要依赖于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质量和数量,血浆凝血因子活性以及健康的神经体液调节等。机体中涉及到止血功能的物质包括血管、血小板、血浆  相似文献   

17.
正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因为产科多种致病因素如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等激活了机体内凝血系统,导致广泛性微血管血栓的形成,体内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掉,并继发性地引起纤溶亢进,从而引起临床上广泛性出血的一组综合征[1]。而羊水栓塞引起的DIC病情最为凶险,发展迅速,患者死亡率高,临床上遇到此类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治  相似文献   

1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常见并发症。APL最大的特征是威胁生命的出血。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白血病性早幼粒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引起促凝活性增强和高纤溶状态,原发性纤溶在APL患者的出血中起一定作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APL可显著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率及出血死亡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细胞是衬贴于血管内腔面的单层扁皮细胞,不仅具有分隔血液与间质组织的屏障功能,还通过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维持凝血与纤溶的平衡以及抑制炎性细胞的黏附与聚集。  相似文献   

20.
张熊 《浙江临床医学》2012,14(3):302-30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的凝血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很多,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所以DIC的诊断尤其重要.大部分凝血因子产生于肝脏,重症肝炎患者凝血因子生成减少,止血凝血功能紊乱,出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继发DIc等也很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