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医药专论"近期将推出"原发性头痛的临床治疗"专题。偏头痛被公认为是一种家族高聚集性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等诸多问题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基础和临床、西医和中医的深入结合,进一步明确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探索临床有效的乃至根治偏头痛的治疗手段是研究的最终目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王晓平主任对偏头痛临床现状的一些思考综述偏头痛的中国现代史、中国人群的偏头痛患病率及难治性偏头痛的局部注射治疗。紧张型头痛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病率高,临床表现非特异,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被公认为一种家族高聚集性神经系统疾病。基础和临床、西医和中医的深入结合,进一步明确偏头痛的根本发病机制、探索临床的有效乃至根治偏头痛治疗手段是研究的最终目标。本文综述偏头痛的中国现代史,中国人群偏头痛的患病率及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偏头痛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尼莫西平在治疗各种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1年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偏头痛患者,同时设置了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每组分为典型偏头痛、普型偏头痛、丛集型偏头痛三种。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6%,典型偏头痛有效率为93.3%,普通型偏头痛有效率为83.3%,丛集型偏头痛有效率为80%,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在治疗偏头痛特别是典型偏头痛上显示了优越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和中药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方法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针灸和中药治疗,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治疗周期,进行3个治疗周期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偏头痛症状有较大的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中药联合进行偏头痛治疗的效果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效果突出,是临床中治疗偏头痛的比较好的方法,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郁萱  王慧敏  高慧 《齐鲁药事》2002,21(4):24-25
偏头痛(Migraine,M),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抗偏头痛药物药理学的研究不断有新的进展,但偏头痛的发病机理仍无统一理论,临床治疗方法各异.本文拟介绍一些偏头痛的药物治疗方法,侧重阐述临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西医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讲6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西药西比灵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30例患者在采用西药西比灵基础上再加上中药汤药进行治疗,把二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9.7%、90.5%,将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比较,结果发现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即P<0.05。结论中药与西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比单用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优,是治疗偏头痛疾病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系临床常见病,多缠绵难愈,作者临床运用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同时临床中与纯西药治疗效果相对比,经临床验证,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MI)是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常见类型,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针灸科的临床主要适应症。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疗效,其中以"太阳透率谷"治法的效果显著。本文试从透穴部位的解剖学形态方面探讨其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雷旻 《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1):670-673
目的分析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患者的流行病学,并观察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疗效。方法根据我院儿科儿童和青少年期偏头痛患者(n=200)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史、辅助检查、偏头痛及其可能发病诱因的相关问卷,分析偏头痛的分型、临床特征及可能的诱因,并以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价氟桂利嗪(一日1次10 mg)睡前服用治疗8周的疗效。结果 200例入选患者按偏头痛分型依次为:无先兆性偏头痛112例(56.0%),有先兆性偏头痛患者43例(21.5%),周期性综合征26例(13.0%),视网膜偏头痛11例(5.5%),其他类型患者8例(4.0%)。学习紧张(42.0%)和人际关系不睦(约28.0%)等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患者接受氟桂利嗪治疗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显著(P〈0.01)。结论偏头痛分型、临床特征及诱因等某些特性有助于临床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鉴别诊断,且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针刺少阳经穴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针刺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提炼和阐释,进一步证实针刺少阳经穴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偏头痛疗效,以便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观察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8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显微管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方法对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偏头痛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对于偏头痛患者而言,显微管减压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偏头痛症状,而且见效比较快。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对近年来预防及治疗偏头痛药物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偏头痛的疗程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HBO合并药物治疗偏头痛,观察头痛缓解率及治疗疗程。结果HBO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BO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对顽固性偏头痛可适当延长疗程。  相似文献   

14.
简述近10年来中医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方法、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针灸的优势和特点、国外对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看法,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归纳出最安全、有效的针灸方法,展望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未来,认为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是疾病自身客观规律的体现。分期并特别重视缓解期的辨证治疗是临床的需要,也是正确合理应用中医辨证的具体体现。根据偏头痛的发病特点和病理机制,在中医体质理论的指导下制定有别于偏头痛以外人群的体质干预即偏头痛缓解期中医药干预的具体措施十分必要。体质辨识在偏头痛缓解期中医辨证治疗中的运用是体质辨识从普遍人群的干预到特殊疾病治疗的积极尝试,运用体质辨识理论对偏头痛缓解期进行中医药干预无疑是对偏头痛的分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偏头痛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独应用氟桂利嗪治疗组)30例与观察组(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治疗组)30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偏头痛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桂利嗪与布洛芬联合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良好,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15例在西比灵治疗的基础上只服用西药西比灵,治疗组115例加用中药汤剂辩证治疗,疗程结束后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8%和92.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能有效抑制大脑皮质外周血管扩张,抑制脑动脉痉挛,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是治疗偏头痛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8.
胞二磷胆碱穴位注射治疗急性偏头痛32例韩亚梅,朱艳梅(河南省沈丘县医院沈丘县466300)急性偏头痛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急,易反复,不易根治,因此,寻找急性偏头痛的有效治疗药物及方法十分必要。我们选用胞二磷胆碱穴位注射治疗急性偏头痛32例,经临床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1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6例,将治疗组用针灸方法治疗偏头痛与对照组卡马西平治疗偏头痛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52例(60.47%),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显效34例(39.53%),总有效率68.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针灸治疗偏头痛,使用安全,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临床治疗偏头痛传统采用β受体阻滞剂,麦角制剂及三环类抗抑郁药三类。本文将近年临床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的非传统药物简述如下:1钙离子拮抗剂钙拮抗剂阻断平滑肌的动作电位和缓慢钙内流,使收缩痉挛的脑血管扩张,防止偏头痛发作。1.1 氟苯桂嗪:该药可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男女无差别,年轻人效果更好,在用药3个月内疗效更持久。该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