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热疗法在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冬兰  孙学琴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2009-2010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P)能有效地使严重屈膝畸形关节病患者解除痛苦,纠正重度屈膝畸形,改善关节功能.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美的术后康复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1],而严重屈膝畸形关节病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几乎100%伴随疼痛.  相似文献   

2.
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主要用于治疗因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出现膝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患者[1]。目前TKA被认为是治疗严重或终末期膝关节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2],其目的在于改善膝关节功能状态、矫正关节畸形、解除关节疼痛,进而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关节活动能力得到提高[3]。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临床关注点多聚焦于TKA手术本身成功与否以及患者的术后功能锻炼[4-5],而对于术前肢体功能锻炼关注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术后行系统性康复锻炼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应用系统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变化[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评分(ROM)],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周的近期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远期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VAS、HSS及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HSS及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周,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为62.5%(P=0.072);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8%远高于对照组的72.9%(P 0.05)。结论系统性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膝关节股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及主动活动度,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对患者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各类严重膝关节病变的主要方法[1],TKA术中要进行大面积的截骨,手术创面大,失血量多。因此,充气式止血带在TKA术中被广泛使用,它不仅能减少术中的失血量,同时也能为手术操作提供清晰的视野。但是,使用止血带后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则给病人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术后扎止血带处早期疼痛严重影响病人术后膝关节康复锻炼。有研究证实,减少术中止血带使用的时间能有效减轻术后病人的疼痛,使病人早期恢复功能锻炼[2,3]。减小压力是否可以减轻术后疼痛目前还没有详细报道,本文对于TKA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磁珠耳穴贴压对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磁珠耳穴贴压止痛。观察术后4周内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中的疼痛强度、依从性、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功能锻炼中疼痛强度低于对照组,两组不同时段疼痛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81.25%患者锻炼依从性好,对照组45.83%患者依从性好,x2=12.99,P<0.01。术后28d,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02.5±9.83)度,对照组平均(89.6±8.64)度,t=2.54,P<0.05。结论磁珠耳穴贴压能缓解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疼痛,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术后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他们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和生活质量,另外,会导致机体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等并发症增加,延缓康复[1-2],笔者总结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近年来比较广泛流行的一种骨科手术,能重建膝关节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疼痛是这种膝关节手术后重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仅有约50%的患者得到了最合适及更好的疼痛控制,其余患者术后早期都会经历较为剧烈的疼痛~[1]。由于疼痛患者难以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更易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关节僵硬等不良反应。笔者对TKA术后疼痛护理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改善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8.
陈红云  陈丽宜  贾晗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621-2622
目的:研究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10月在我院行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5例,术后行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25例,术后应用CPM机按常规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记录术后第1、3、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关节屈伸活动度,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9个月的随访.术后第1天,两组VAS疼痛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两组VAS疼痛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主动功能锻炼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锻炼中的作用。方法:将9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术后是否使用疼痛管理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等指标,确定疼痛管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锻炼中的作用。结果:术后第7、14天,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术后第3、7、14天,观察组功能锻炼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可使患者尽早减轻疼痛,有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多模式超前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康复锻炼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引文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MedLine英文数据库,获得国内外关于多模式超前镇痛对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康复训练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72h内疼痛VAS评分比对照组低[SMD=-2.31,95%CI(-3.14,-1.49),P0.01],试验组术后3d、6个月病人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WMD=11.22,95%CI(10.75,11.69),P0.01;WMD=15.60,95%CI(12.51,18.68),P0.01],试验组术后6个月病人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对照组病人改善明显[WMD=15.62,95%CI(13.63,17.61),P0.01]。[结论]多模式超前镇痛可缓解膝关节置换病人的术后疼痛,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指通过人工假体替换膝关节,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致疼痛、畸形、活动障碍的一种广泛且有效的手术方法[1]。膝关节周围神经分布广,且手术中需要截骨、广泛剥离软组织等原因,所以TKA术后中重度疼痛较普遍,且疼痛高峰主要集中在术后3天内[2,3]。如不能有效控制疼痛,部分患者存在慢性疼痛[4]。强烈的疼痛阻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早期有效介入,延迟患者的下床时间,影响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增加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12.
收集2005年1月~2012年9月在我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患者术后3、6、12、24个月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评分及总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24个月疼痛、功能评分分别与与术3个月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2.14%,85.71%,83.93%,82.69%。52例患者随访24个月时未发现严重假体断裂、膝内外翻畸形、髌骨脱位、髌腱断裂等现象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膝关节功能、术前膝关节疼痛、术后患膝关节功能锻炼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前的膝关节功能差、术前膝关节重度疼痛、术后早期未进行患膝关节功能锻炼等是影响患膝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图谱法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疼痛、肿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择期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图谱法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肿胀评分及膝关节功能量表(AKS)评分和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AKS高于对照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图谱法康复锻炼,可有效缓解肢体疼痛和肿胀,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周围骨折或膝部韧带损伤术后如缺乏早期康复训练,可导致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1-2],关节松动治疗在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3],但患者常因恐惧被动运动时疼痛而影响治疗进展.基于上述背景,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联合采用康复训练及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周围骨折或膝部韧带损伤术后如缺乏早期康复训练,可导致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1-2],关节松动治疗在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3],但患者常因恐惧被动运动时疼痛而影响治疗进展.基于上述背景,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联合采用康复训练及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术后接受功能锻炼,研究组47例术后接受中医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对比两组膝关节恢复质量、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毕关节活动度、屈曲度、股四头肌肌力以及静息状态、运动状态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2个月关节活动度、屈曲度、股四头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静息状态、运动状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低于对照组的27.66%,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期配合功能锻炼的同时联合中医推拿,可以提升膝关节的恢复质量,缓解术后疼痛,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ICU内常见感染部位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PM)功能锻炼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髌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CPM组和对照组各30例,CPM组术后早期接受CPM功能锻炼,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锻炼.于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CPM组和对照组膝关节优良率分别为96.7%和63.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PM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髌骨骨折术后关节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陈小丽 《护理与康复》2014,13(6):613-614
<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成为晚期膝关节病患者解决病痛的一项新技术[1]。冰袋冰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中极其重要,术后早期使用冰敷可以减轻关节腔内出血、肿胀、疼痛,康复锻炼期使用具有消肿止痛作用[2],从而提高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增强患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本院原为全膝关节术后患者冰敷时选用市售冰袋外包裹毛巾或棉布置于患处,这样冰袋融化后容易漏水,污染床单,且患肢稍动冰袋就会脱掉,极为不便。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冰敷及石蜡疗法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功能康复训练中采取局部冰敷与石蜡疗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能完成功能康复训练计划,无一例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4d膝关节屈曲度均大于110°;随访1个月~3个月,膝关节疼痛均明显缓解,矫正畸形、上下楼梯及正常行走功能均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局部冰敷与石蜡疗法能减轻病人疼痛,使病人从被动锻炼转向主动锻炼,促进了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早期持续被动锻炼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PM)功能锻炼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髌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CPM组和对照组各30例,CPM组术后早期接受CPM功能锻炼,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锻炼.于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CPM组和对照组膝关节优良率分别为96.7%和63.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PM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髌骨骨折术后关节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