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隐耳是一种先天性耳廓畸形,其耳廓的上半部分埋藏在颞部皮下,能用手牵出,但松手后又可回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埋藏状态不仅无法戴眼镜或口罩,而且也是一种美容缺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扩张“单瓣法”外耳再造在耳廓畸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总结2019年1月—2022年9月武警部队山东省总队医院155例(162耳)耳廓畸形患者,全部采用全扩张“单瓣法”外耳再造。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3年,155例(162耳),其中5例术后出现再造耳术腔血肿,经更换负压引流管或穿刺抽血肿后治愈;5例术后出现软骨支架外露,经局部拉拢缝合、带蒂皮瓣转移或带蒂颞肌筋膜瓣覆盖外露软骨支架局部植皮修复等处理后治愈。全部病例最终均获得满意效果,再造耳廓位置与健耳对称,再造耳廓皮肤颜色正常,耳廓细微结构显示清晰。结论 全扩张“单瓣法”外耳再造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是耳廓畸形患者外耳再造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小耳畸形的扩张器法耳廓再造术的序贯治疗。方法第一期手术行皮肤定量扩张器埋置;第二期扩张皮肤形成耳前扩张皮瓣(A瓣)、耳下扩张皮瓣(B瓣),同时残耳形成残耳皮瓣(C瓣),应用第七、第八或仅第七肋软骨雕刻立体支架进行耳廓再造术,A,B和C"三瓣"从前方、下后方和下方包裹支架,使用耳后筋膜瓣从后方包裹支架,筋膜瓣后方行皮片移植治疗。结果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应用成人"三瓣"技术实施扩张器法耳廓再造73例(78耳)。再造耳廓立体感强、表面结构清晰可见,耳后瘢痕隐藏于颅耳沟中部。结论成人"三瓣法"小耳畸形的扩张器耳廓再造术并发症较少,再造耳廓不仅形态逼真而且耳后瘢痕隐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率约为 0 .0 85‰ ,其中多伴发其它畸形 ,以颌面部多见[1] 。我科于 2 0 0 2年 1月收治 1例小耳畸形伴咽峡畸形及面神经麻痹的患者 ,报告如下。患者 ,女 ,2 1岁 ,出生后发现右侧耳廓小 ,上半部卷曲 ;左侧耳廓仅残留约黄豆大小赘生物 ,无外耳道。双耳听力较差。 1年半前在外院行“右侧全耳再造Ⅰ期手术 ,右侧鼓室成形术” ,术后再造耳廓存活良好 ,右侧听力有所提高。父母非近亲结婚。母怀孕早期有服药史 (具体不详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检查左侧耳廓仅残留约黄豆大小赘生物 ,外耳道骨性闭锁。右侧再造耳廓形态同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期整复术治疗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和外耳道闭锁并存的患者的疗效。方法 :耳廓成形术 :取自体肋软骨作支架 ,患耳颞部超薄皮瓣及皮下组织瓣包裹软骨支架形成再造耳廓。鼓室成形术 :根据鼓室畸形情况作 型或大鼓室 型成形术 ;外耳道再造 :用全厚皮片移植。结果 :术后随访 4~ 6年 ,全部病例外耳道宽畅 ,成形鼓膜完整。语言频率听阈降低均达到应用水平 ;再造耳 11耳成活 ,8耳外形满意。结论 : 期整复术是治疗外耳、中耳畸形和外耳道闭锁并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耳廓矫正系统应用于2-6月龄婴幼儿先天性耳形态畸形的治疗效果,了解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其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8年3月在我院耳鼻咽喉科应用EarWell耳廓矫正系统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耳形态畸形26名2-6月龄患儿31耳耳廓形态畸形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26名2-6月龄患儿31耳耳形态畸形中,有杯状耳3耳,垂耳5耳,隐耳6耳,Stahl’s耳2耳,耳轮畸形9耳,Conchal Crus耳1耳,复合形态畸形5耳;其中5名患儿是双侧耳形态畸形,21名是单侧耳形态畸形。31耳耳形态畸形应用EarWell耳廓矫正系统进行治疗,除其中1例垂耳中途放弃治疗外,另外20名患儿30耳治疗周期2周-8周,可达到3级以上的疗效评定标准,有效率96.77%。结论 2-6个月龄婴幼儿使用矫正装置可有效治疗先天性耳形态畸形,避免后期手术治疗和心理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特点及全耳廓成形及听力重建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统计、整理2005-01-2010-10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8例(62耳)小耳畸形患者的资料,本组患者均为先天性耳廓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听骨链畸形、重度传导性聋。所有患者术前行颞骨CT检查并三维重建,听力学检查。手术分2期进行,一期行耳廓一次成形,外耳道重建,中耳重建手术;二期行耳后植皮,颅耳角再造,对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耳廓成形加外耳道、中耳重建术后再造耳廓外形良好,耳廓和外耳道口位置接近正常,大部分患者术后听力获得改善。结论:对先天性耳廓畸形并外耳道闭锁的患者,术前应精心设计,根据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确定听力重建入路及中耳畸形程度,全耳廓成形及听力重建术后可以同时改善耳廓外形和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的听力、改善仪表、缩短治疗时间的新术式。方法 :采用一次性整复术 ,即全麻或局麻下作“Z”形切口 ,将残耳作为 A瓣 ,耳后皮作为 B瓣 ,乳突骨膜作成蒂在前方的 C瓣 ,完成外耳道及鼓室成形术后将 C瓣翻入腔的前壁 ,A瓣改作新耳的下半部 ,B瓣包裹硅胶支架作成新耳的上半部 ,乳突腔裸面用半厚游离皮衬贴 ,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 2周。结果 :用此法治疗 2例 ,分别随访 3年及 1年 ,均获良好的形态及听力效果。结论 :一次性整复术整复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省时、省钱、痛苦小、效果佳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超指南适应证(3月龄内、耳廓形态畸形)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者矫形器矫治的效果,尝试拓展耳廓矫形器适应证。方法 先天性耳廓畸形26例(35耳),年龄3月~8岁,男12例(18耳),女14例(17耳),形态畸形24例(33耳),结构畸形2例(2耳)。其中包括术后2例(3耳):形态畸形(招风耳)1例(2耳),结构畸形(小耳畸形)1例(1耳)。均采用EarWell耳廓矫正器治疗,效果与家属满意度采用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矫正指南标准,效果分显效或治愈、有效、无效3个等级,家属满意度分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结果 3月~8岁的26例(35耳)总有效率77.1%(27/35),显效或治愈率为31.4%(11/35)。其中≥1岁患者矫治总有效率61.5%(8/13),结构畸形2例均有效;术后矫治2例,年龄≥6岁,均有效。家属满意与很满意共68.6%(24/35)。结论 耳廓矫形器矫治对先天性耳廓畸形超指南适应证仍有效,包括时间窗3月~8岁(尤其≥1岁者)、结构畸形(小耳畸形)及≥6岁术后辅助塑形都有效。因此,在临床对超指南的此类患者条件允许时可以考虑尝试,拓展了耳廓矫形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耳模矫形器矫正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的疗效.方法 使用耳模矫形器对61例(85耳,年龄3天~9岁)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进行矫正,其中,垂耳21耳、猿耳8耳、隐耳5耳、复合畸形耳23耳、杯状耳2耳、耳轮畸形10耳、环缩耳14耳,另外2耳属于结构畸形M arx分型中的Ⅰ度耳廓结构畸形,按初始矫正天龄将对象分为三组:≤7...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耳畸形71耳临床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诊治先天性耳畸形71耳的体会,认为术前应有影像诊断和听力检查,以了解与确定耳部发育与畸形情况。术腔宜有带蒂颞筋膜与突骨膜移植再覆替氏皮片,外耳道口段一定要用全厚或带蒂皮片,耳廓成形宜于成年后分期进行,听骨重建以自体听骨或乳突骨片为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耳模矫治器治疗西北地区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的矫治效果, 以期推广临床应用。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使用EarWell耳模矫治器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 定期随访, 矫治前后对比照片由耳科医师及患儿家长共同评价疗效。结果收集57例(91耳)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 先天性耳廓结构畸形6耳(6.59%), 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85耳(93.41%)。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中环缩耳24耳(28.23%)、招风耳12耳(14.12%)和Stahl’’s耳11耳(12.94%)最常见。开始治疗时间为出生3~98 d, 治疗疗程4~10周,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EarWell耳模矫治器治疗总有效率耳科医师评估为95.6%, 患儿家属评估为97.8%(结果为优或良)。按开始治疗年龄分层评价疗效, 开始治疗年龄<2周、2~6周、>6周耳科医师评估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6.08%和50%。结论采用EarWell耳模矫治器治疗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疗效显著, 尤其耳廓形态畸形, 成功率高, 疗效取决于耳廓畸形严重程度及开始矫治时间。因此, 此种非手术治疗纠正患儿先天性耳形态畸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儿20例,患儿均为单侧耳畸形,年龄6.5~15岁,平均年龄8.7岁。一期手术首先处理残耳,分离耳后乳突区形成囊腔,同时行耳垂转位。取患耳对侧的肋软骨雕刻成耳廓支架,在传统雕刻的基础上,同时雕刻出耳屏,将耳屏处的基底垫高,尽可能的加深耳舟、三角窝,耳屏、耳屏间切迹的深度,在修剪耳轮时,将耳轮脚的前端尽可能垫高,尖端留置的更长,以凸显耳轮脚的深度。将耳廓支架埋置于耳后囊腔内;二期手术行"立耳",颅耳角成形;三期手术行耳甲腔成形。结果 20例再造耳一期手术出现血肿1例,二期手术出现感染1例,支架外露1例,通过局部处理均恢复,并继续进行下一期手术。所有患儿三期手术术后随访3~9个月,再造耳双耳对称性佳,耳轮脚、耳屏处形态佳,颅耳沟加深,耳垂与耳廓下部接合处的线条流畅,再造耳总体外观满意。结论 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可更凸显耳屏、耳轮脚、三角窝及耳垂等部位的细微结构,更能呈现出再造耳的立体感,该方法可为先天性小耳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耳畸形可涉及外耳(耳廓)、中耳和内耳,可单独发生或联合出现,是耳科常见的出生缺陷,本期讨论的重点是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源于第、鳃弓及第鳃沟发育不良,临床主要表现为耳廓畸形影响容貌;外耳道狭窄或闭锁、中耳及听骨链发育不良或畸形引起传导性聋影响听觉及言语发育。部分患者是综合征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10岁。右耳先天性耳廓呈杯状小耳畸形,于1999年9月求治入我院。患儿全身情况良好。专科检查:右耳廓短小严重畸形,耳轮紧缩,耳轮脚下移,耳轮软骨向下卷曲呈杯状,对耳论的上下脚缺如;耳廓上方有一条状软骨突起紧贴颞侧;耳屏处有副耳赘生。双外耳道及鼓膜未见异常,纯音测听双耳听力正常;乳突X线片双乳突气化型。诊断;单纯右耳廓先天畸形。右耳廓成形术方法:手术在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下进行,依右耳先天畸形条件,决定先以卷曲的耳轮脚为轴作“Z”字改形转移,将耳轮脚分离提高,用升高之皮瓣连接并包裹高出的异位…  相似文献   

16.
“双瓣”技术在耳廓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瓣”技术在耳廓再造中的应用。方法:第1期手术行皮肤定量扩张器埋置,注水治疗完毕后维持扩张1个月。第2期设计扩张的耳前皮瓣和未扩张的筋膜瓣,应用“双瓣”技术进行耳廓再造术。于2004~01—2008—12共应用扩张的耳前皮瓣和未扩张的耳后筋膜瓣的“双瓣”技术实施耳廓再造1427只。结果:扩张的耳前皮瓣能够清晰显现再造耳廓表面细微结构;未扩张的耳后筋膜瓣形成良好的颅耳沟,再造耳廓立体感强。结论:“双瓣”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再造耳廓不仅形态逼真而且具有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Ⅱ期法耳廓再造的方法并总结6年来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对146例(155耳)小耳畸形患者行耳廓再造术,手术分Ⅱ期进行。Ⅰ期:采用“U”形切口,切除残耳,在耳后分离合适的腔隙,置入肋软骨耳支架,耳垂向后转位衔接于再造的耳廓下方。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掀起耳廓,耳后置入软骨块,颞浅筋膜瓣转移覆盖后行中厚皮片移植术。结果 146例患者中141例(150耳)Ⅰ期术后恢复顺利,伤口愈合良好;5例(5耳)Ⅰ期术后4~6d出现皮瓣尖端坏死,范围约1.0 cm×1.5 cm,经换药后痊愈,未出现软骨外露、感染等;139例(147耳)Ⅱ期术后耳后移植皮片成活良好,7例(8耳)Ⅱ期术后出现耳后移植皮片部分成活不良,换药1周后愈合。146例患者随访94例(97耳),失访52例(58耳),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至2年,随访病例均无感染、软骨吸收等并发症,再造耳廓结构清晰,耳颅角稳定。结论 改良Ⅱ期法耳廓再造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是耳廓再造的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外耳畸形与中耳畸形的关系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2例(62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48耳采用经鼓窦乳突径路,14耳采用直入式径路。观察术中所见与外耳畸形的关系。结果:在轻度耳廓畸形者中,鼓室及其内部结构畸形较轻;而在中、重度耳廓畸形者中,中耳畸形情况较严重。术后3个月时平均语频听阈提高15~30dB者占53.2%;提高30dB以上者为40.3%。术后3年则分别为59.7%和25.8%。结论:中耳畸形与耳廓畸形程度相关。治疗效果及畸形程度与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畸形小耳的残耳组织在耳廓再造成型术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对2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耳廓再造术治疗,分析内容包括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结果2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均顺利完成耳廓再造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00%,其中1例(3.45%)出现组织皮瓣坏死及血运障碍,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利用残耳组织实施耳廓再造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个体化耳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高分辨率CT获取小耳畸形患者的颞骨断层图像,用mimics软件镜像重建患侧耳结构,用3-matic软件设计出3-D耳模,利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和硅胶复模技术铸造出镜像耳硅胶耳廓模型与3-D硅胶耳模,前者用于患侧耳耳廓雕刻的模板,后者用于辅助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耳屏、对耳屏等耳廓亚结构的雕刻及颅耳角角度的维持。对比耳廓重建前后耳廓的大小、形态及耳廓表面解剖结构。结果再造耳颅耳角适中,耳廓解剖亚结构清晰,重建的耳廓形态逼真。结论 3-D打印技术的应用能优化个体化耳廓再造,为耳廓重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