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效应及安全性。方法择期上肢骨折手术患者54例随机分成0.125%罗哌卡因镇痛组(R组),0.125%罗哌卡因+0.5μg.mL-1舒芬太尼镇痛组(S1组)和0.125%罗哌卡因+1.0μg.mL-1舒芬太尼镇痛组(S2组)。手术结束前15min接上自控镇痛泵。参数设定:背景剂量4mL.h-1,自控给药量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术后0、4、8、12、24h观察VAS疼痛和满意度评分,观察术后上肢运动和感觉情况。结果术后R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S1组和S2组,其镇痛效果和满意度明显不如S1组和S2组,S2组略强于S1组。术后R组和S2组上肢感觉阻滞多于S1组,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不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罗哌卡因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拟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产妇给予0.075%罗哌卡因、B组给予0.1%罗哌卡因、C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D组给予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四组给药后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给药后6、12、24及48 h,B、C及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D组术后4~24 h运动障碍评分显著高于A、B及C组(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及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临床疗效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影响。方法 84例单侧髋部骨折,拟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男女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T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C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案,T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PCEA)镇痛方案。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维持期间镇痛药物补救剂量以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T组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术后6 h、12 h、24 h、48 h VAS评分、镇痛药补救剂量均显著降低(P<0.05),镇痛期间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PCEA镇痛方式能显著缩短早期离床活动时间,其原因可能与PCEA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降低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下肢手术且术后自控镇痛的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0.75μg/ml舒芬太尼和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对照组患者给予0.05mg/ml芬太尼和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段VAS评分、48h内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A)按压次数、48h内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药总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8、16、24、48h观察组患者平均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48h内PCA按压次数和48h内PCEA用药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镇痛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姚景  金光辉 《海峡药学》2009,21(8):127-128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未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相同浓度罗哌卡因作比较。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按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R组(0.15%罗哌卡因组)和S组(0.15%罗哌卡因+0.5μg·mL^-1舒芬太尼)。手术结束时开启镇痛泵,参数设定:背景剂量4mL/h,自控给药量0.5mE/次,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术后4h、8h、12h、24h、48h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用Bromage评分观察术后下肢运动情况,观察并记录术后各时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h、8h、12h、24h、48hS组的VAS评分明显低千R组,S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R组;术后两组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罗哌卡因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子宫全切除术后施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镇痛泵药物为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观察组镇痛泵药物为地佐辛、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VAS评分、舒适程度BCS评分、不良反应率。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VAS评分明显更低,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BCS评分明显更高,P0.05;(3)与对照组(36%)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明显更低,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与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吗啡应用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PCEA)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并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镇痛泵配方: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0.05mg/ml吗啡+0.05mg/ml氟哌利多的混合液;试验组镇痛泵配方: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0.5ug/ml舒芬太尼+氟哌利多0.05mg/ml的混合液。负荷剂量6ml,维持剂量2ml/h。观察术后4、8、16、24、48h的镇静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4、8、16、24、48h,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吗啡和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更小,更适合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和对照组(罗哌卡因+芬太尼)各78例。对比两组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瘙痒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评分和嗜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20~24 h和术毕~48 h镇痛药液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段镇痛药液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48 h实际PC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对术后镇痛的影响,以丰富临床麻醉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7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吗啡镇痛,观察组则使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予以镇痛。经镇痛后,统计两组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并进行对比。结果经镇痛后,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术后24 h以及术后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镇痛具有较好的镇痛疗效,使VAS评分显著降低,且更加的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部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0.0004%芬太尼+0.2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B组20例:0.0004%舒芬太尼+0.2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观察两组不同时段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同时记录两组PCA按压次数与1分钟肠蠕动次数.在麻醉前及术后48 h静脉采血测定剖宫产患者血浆泌乳素(PRL).结果:术后8 h、16 h的VAS评分B组低于A组;术后24h B组VAS评分较A组明显降低;术后8 h、16h、24 h的镇痛药用量B组低于A组;术后8 h、16 h的实际PCA按压次数B组低于A组,术后24 h分钟肠蠕动次数B组多于A组.术前、术后48h测定的血浆泌乳素(PRL)B组高于A组.结论:0.0004%舒芬太尼复合0.25%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富产术后PCEA组中较A组的镇痛效果更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术后PRL的分泌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李淑萍  胡淑娜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91-1792,1794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病(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0.2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行术后PCEA,即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3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每次1 mL),锁定时间20 min.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观察三组各时间点镇痛药的用量、PCA的实际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以及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总体镇痛效果满意,生命体征稳定.术后各时间点VAS、镇痛药消耗量、PCA实际按压次数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0.4 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行PCEA,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下肢骨折术后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下肢骨折术的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布托啡诺镇痛,B组采用舒芬太尼镇痛,C组采用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镇痛,观察3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8、12、24h的VAS、Ramsay评分,C组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0.125%罗哌卡因和0.1%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择期行TURP术的患者56例,ASA分级Ⅰ~Ⅲ。随机分成罗哌卡因镇痛组(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镇痛组(L组)。两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术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R组配方为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L组配方为0.1%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记录患者术前一般状况、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使用、患者恢复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动时VAS评分均高于同一时点安静时评分(P<0.05)。两组患者镇痛泵使用情况及术后静注吗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恢复和对镇痛的整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术后应用0.125%罗哌卡因或0.1%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行硬膜外镇痛均能获得满意效果,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硬膜外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为A,B 和C 3组各20例。A组:0.25%罗哌卡因150 ml;B组:0.15%罗哌卡因150 ml;C组:右美托咪定1.0 mg/kg+0.15%罗哌卡因150 ml。观察患者术后4、12、24、48 h VAS镇痛、镇静以及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记录术后24 h运动阻滞程度和术后恶心、呕吐、尿储留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 h组间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24和48 h A组和C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运动阻滞程度评分A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0.15%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疗效好,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局麻药引起的下肢神经麻木,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评估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对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对CRP、IL-6水平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75μg+氟比洛芬酯100 mg+0.9%氯化钠溶液+昂丹司琼8 mg;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150μg+0.9%氯化钠溶液+昂丹司琼8 mg。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的使用总量、中位PCIA的按压次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CRP和IL-6水平,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的使用总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CRP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对腹部手术后PCIA效果较好,能减少患者舒芬太尼的使用量,保证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的影响,减轻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超前镇痛对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行妇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C组和S组,每组40例。两组的麻醉镇痛方法分别为:C组0.5%罗哌卡因3ml腰麻,硬膜外首次剂量为舒芬太尼7.5μg稀释成3ml;S组0.5%罗哌卡因3ml+舒芬太尼2.5gg/ml腰麻,硬膜外首次剂量为生理盐水3ml。镇痛泵的配制均为: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背景剂量2ml/h,单次给药剂量为2ml,锁定时间为30min。观察并记录镇痛效果、镇痛药的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与s组相比VAS评分高和BCS评级低,S组在术后4、8、12、24h的疼痛客观评分较C组低,C组PCEA期间的硬外总进药量(120.47±10.58)ml vs.(104.15±7.83)m1]比s组大,C组患者DI/D2比值大于5的比例(17.5%vs.5.O%)高于S组,S组不良反应少于C组。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超前镇痛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硬膜外镇痛药的需求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且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根椐术后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予布托啡诺6mg+罗哌卡因75mg;Ⅱ组予罗哌卡因225mg+芬太尼0.4mg,每组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到200ml,背景剂量3ml/h,自控镇痛(PCA)2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观察4、12、24和48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患者平静时的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统计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各时间点MAP、HR及Sp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低于Ⅱ组的16.7%(P<0.05);Ⅰ组镇痛治疗总体满意率高于Ⅱ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术后PCEA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患者术后总体满意率高,可作为临床PCEA的一种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罗哌卡因在治疗上肢尺桡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2年80例上肢尺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记录在臂丛神经阻滞前、切皮、手术后10min、手术结束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02)和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切皮时和术后10min时Ramsay评分为2~4分的总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刻MAP、HR稳定性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呼吸抑制8例,恶心、呕吐5例,头晕3例,烦躁不安2例;观察组出现头晕4例,恶心、呕吐3例,无呼吸抑制以及躁动不安发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治疗上次尺桡骨骨折手术中,效果更好,并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l盘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蓉蓉  徐兴国  黄新冲 《天津医药》2019,47(11):1151-1156
目的 探究股骨手术围术期应用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罗哌卡因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 6月—2019年 3月我院行股骨手术治疗的 102例患者根据围术期镇痛方法不同分为 Dex组和对照组。Dex组 55例,全麻前行 Dex联合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 FICB;对照组 47例,全麻前仅给予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 FICB,记录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Ramsay镇静评分评定镇痛、镇静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Dex组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0.68±0.17)vs(. 0.79±0.19)mg,P<0.01]。Dex组麻醉诱导前,术后 6、12、24 h患肢制动下、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下的疼痛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且 Dex 组术后 12、24、72 h 时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消耗量[(11.10±1.93)、(25.15±5.62)、(60.56±8.65)μg]低于对照组[(14.34±2.67)、(31.64±7.12)、(92.49±13.83)μg,均 P<0.05]。2组围术期各时点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有多种不良反应出现,但发生率均较低,其中 Dex组口干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6.36% vs.4.26%,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手术围术期应用超声引导下 Dex联合罗哌卡因行 FICB可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术中、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且不影响镇静效果,安全性较好,但需注意术后口干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MMA)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2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MMA 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C组不给镇痛,Ⅰ组仅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经静脉)和舒芬太尼(经硬膜外),Ⅱ组术后给药,Ⅲ组术前和术后均给药。记录术后6、12、24 h VAS评分和术前、术后24、72 h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CD25+比例、NK细胞(CD3-CD16+CD56+)比例。结果 MMA Ⅰ组、MMA Ⅱ组、MMAⅢ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MMA Ⅲ组术后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MMA Ⅰ组、MMA Ⅱ组(P<0.05)。MMAⅠ组、MMAⅡ组、MMAⅢ组术后24、72 h 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MMAⅠ组、MMA Ⅱ组显著高于MMA Ⅲ组(P<0.05);术后24、72 h MMA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IL-6和TNF-α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MMA Ⅰ组和MMA Ⅲ组CD4+/CD8+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MMA Ⅲ组NK细胞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血清IL-6、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NK细胞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术后72 h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免疫细胞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MMA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