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观察损伤胶囊联合依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我院制剂损伤胶囊口服配合依降钙素肌注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依降钙素肌注,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不少于1年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活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L2~4)骨密度值(BMD);行腰/胸椎正侧位检查,观察两组骨折发生率。定期对患者随访,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腰背部疼痛及功能障碍均缓解,但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指数均高于观察组(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T值分别为(-2.01±0.680)、(-2.24±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发生率为对照组22.3%、观察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胶囊联合依降钙素可有效减轻因骨质疏松进行性加重导致的腰背痛、提高骨密度,同时损伤胶囊可降低早期骨折的发生率,预防骨质疏松骨折,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在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残余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60例,依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于术毕观察患者期间寻找腰背部痛点进行小针刀治疗.术前术后通过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JOA下腰痛评分来评估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通过随访术后3天,术后1月、术后6月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组术后3天、术后1月,术后6月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来观察小针刀疗法预防PKP术后残余痛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术后3天、术后1月、术后6月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术后1月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能减轻椎体成形术后早期的腰背部残余痛,可巩固提升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味八珍汤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加味八珍汤+常规西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49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PRI、VAS、PPI评分及总分、ODI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升高,椎体骨密度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八珍汤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腰背功能和椎体骨密度,对远期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706-5707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应用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降钙素治疗。治疗前、用药3个月后,应用双能量骨密度仪测量两组患者骨密度值;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3个月的治疗,治疗期间未发生再骨折情况。治疗前两组骨密度、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增加骨密度,缓解机体疼痛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体成型术(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具有明确手术指征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椎体成型术(PVP)+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仅行椎体成型术。观察术后6个月、1年的骨密度(BMD)、疼痛可视量表评分(VAS评分)、腰椎JOA评分以及术后1年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BMD、VAS、JOA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内骨质疏松性再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使用椎体成型术联合唑来治疗,能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对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ODI值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取抗骨质疏松治疗、系统腰背肌锻炼和健康教育等长期全程护理,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干预,并定期随访。结果:观察组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值)、腰背肌力、疼痛加重次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进行长期全程护理干预可以缓解腰背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用PKP治疗后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为术后基础治疗再添加补肾活血方内服,对照组为术后基础治疗。两组分别于术前、治疗后1个月与6个月观察并收集VAS评分、ODI评分及骨密度(BMD)。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未见明显病椎再次塌陷,术前与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明显(P<0.05),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同组比较术前与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BMD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比较治疗一个月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患者配合补肾活血汤治疗,可改善术后疼痛与功能恢复,亦可有助于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肝肾亏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共80例,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证。治疗组患者口服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通过肌注降钙素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状况、骨密度测定以及血磷血钙值测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VA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骨密度值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血磷血钙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中药汤剂补肾活血方可以明显缓解肝肾亏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值,降低血磷血钙值。  相似文献   

9.
鲑鱼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鲑鱼降钙素治疗效果.方法:(1)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97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治疗组(鲑鱼降钙素组)53例.(2)两组患者均行卧硬板床、腰背部或胸背部垫软枕,口服钙尔奇D片等治疗.鲑鱼降钙素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肌注,50IU/1次/d,连续1个月.(3)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骨钙素、收集晨起第2次尿,偶氮三肿法测定尿钙、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尿羟脯氨酸、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尿肌酐,并计算尿钙/尿肌酐与尿羟脯氨酸/尿肌酐比值.(4)开始治疗后4,6,8周复查脊柱X光正侧位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5)分别与治疗后2、4周以VAS法评定两组病人背痛缓解情况.结果:纳入患者97例中有2例因肌注密钙息出现面部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反应.于用药后3天左右终止治疗,最终进入结果分析95例.(1)所选患者治疗1个月后鲑鱼降钙素组血骨钙素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尿羟脯氨酸/尿肌酐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1).(2)治疗后4~6周复查X光片示鲑鱼降钙素组骨折愈合率达96.1%,对照组愈合率为79.5%.差异有显著性.(3)鲑鱼降钙素组、对照组分别有28例和17例患者于治疗2周后腰背疼痛消失,分别有43例和27例患者于用药后4周腰背痛消失.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抑制骨质疏松患者的骨代谢,对骨吸收抑制的作用也很强;鲑鱼降钙素能够促进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愈合,并能迅速改善腰背痛症状.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汤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选用PKP治疗后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为术后基础治疗再添加补肾活血方内服,对照组为术后基础治疗。两组分别于术前、治疗后1个月与6个月观察并收集VAS评分、ODI评分及骨密度(BMD)。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未见明显病椎再次塌陷,术前与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 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明显(P<0.05),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同组比较术前与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BMD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比较治疗一个月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患者配合补肾活血汤治疗,可改善术后疼痛与功能恢复,亦可有助于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甘肃省炭疽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趋势,为制定该省炭疽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6年甘肃省及炭疽高发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炭疽报告病例的疾病类型、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全省12年共报告炭疽病例956例,其中疑似炭疽375例、临床诊断558例、实验室诊断33例;临床分型中皮肤型炭疽949例,占总数的99.3%(949/956),未分型病例7例,死亡4例。年报告病例数在46~131例之间波动,2016年最高为131例。病例主要分布在甘南州830例(86.82%)、临夏回族自治州80例(8.37%)等8市(州)24个县(区),夏秋季高发,以青壮年男性牧民为主。结论 甘肃省炭疽疫情高发,疫区范围广,流行风险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强化监测,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探讨2013年甘肃省甲型病毒型肝炎(甲肝)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 方法 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2013年甘肃省各区(县)甲肝发病数据、相应区(县)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甘肃省甲肝发病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性特征。 结果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或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酒泉市、武威市、甘南州和临夏州部分县区)、低-低(或冷点区域,分布于嘉峪关市、张掖市、甘肃东部和南部部分县区)等关联模式的县(区),P 0.05;规则空间扫描结果显示甲肝发病最大可能聚集区为凉州区以及凉州区周边县区 (RR=2.580,P=0.001)。 结论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呈非随机分布,武威市、临夏州和甘南州为甘肃省甲肝发病聚集区域,是甲肝的重点防控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甘肃省酒泉市2009-2015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学特征和流行动态,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决策。方法 对2009-2015年度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型别和亚型鉴定,对部分核酸检测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培养、分离和鉴定。结果 2009-2015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3332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21.54%,其中各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数及构成比分别是甲型H1N1 277例(38.58%),甲型H3N2 224例(31.20%)和乙型217例(30.22%)。7年间流感病毒检出率依次为28.60%、25.63%、18.25%、21.58%、18.23%、19.44%和20.60%,各年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5.51,P=0.000);0~、1~、5~、15~、25~和60~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依次为6.90%、15.85%、29.07%、23.96%、21.43%和14.29%,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各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51,P=0.000)。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3月,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占总阳性病例的91.50%;分离到流感病毒105株,其中69株甲型H1N1,14株甲型H3N2,10株乙型B/Victoria,12株乙型B/Yamagata。结论 甘肃省酒泉市流感流行每年有1个高峰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5~岁儿童感染率最高,流行毒株在不同时间呈现型别优势且存在年度交替流行的特点。流感防控措施的重点时间在冬春季,建议加强5~岁组儿童的流感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严重危害甘肃省榆中县居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和死因。方法按全国统一的居民病伤死因哨点县调查方案设计要求,采用入户普查方法,对2007年户籍为榆中县的所有居民进行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死亡调查,以全国统一的居民病伤死因统计报告管理系统软件(Death_Reg2002)进行数据录入分析。结果该县居民总死亡率为0.57%,全死因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I/Isup2/sup=18.87, IP/I=0.00)。前5位死因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疾病、损伤和中毒,传染病死因排第10位。居民期望寿命75.28岁,女性期望寿命(76.17岁)高于男性期望寿命(74.40岁,IP/I=0.00)。结论居民死亡危险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但意外伤害、中毒和传染病危害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甘肃省张掖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甘肃省张掖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现状,分析报告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综合报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 2003软件对2008年报告卡片进行分析,评价指标分别为报告及时率、审核及时率、报告准确率、完整率、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2008年张掖市共报告卡片12 649张,报告及时率93.25%,准确率98.02%,完整率25.99%,地市、县区、乡镇及以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审核时间38 min,审核及时率为99.51%;6县区综合质量评价最高为0.47%,最低29.86%。报告不及时卡片854张,其中肺结核占67.56%;重卡590张,肺结核占72.37%。结论肺结核是影响报告质量最重要的传染病,现阶段提高综合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肺结核报告及时率,减少迟报重报;报告卡完整性亟待提高;建议医疗机构加强公休日报告的管理,逐步完善直报系统的提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兰州市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情况,为制定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兰州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点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结果 2015年兰州市居民期望寿命为79.43岁,男性77.68岁,女性81.36岁;报告粗死亡率为480.4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1.99/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前5位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为主,恶性肿瘤死因前3位依次为肺癌、胃癌和肝癌,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支气管炎为主;分别去除顺位前5类疾病死因后,不同人群期望寿命增加0.43~7.01岁,循环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结论 目前,危害兰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病,应对其加强开展常见慢性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甘肃省部分地区虫媒病毒分布状况,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8月在甘肃省嘉峪关、张掖、酒泉、白银和平凉市采集蚊虫标本,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新分离病毒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280批共13839只蚊虫标本,从中分离到6株病毒,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6株病毒(GSBY0801、GSBY0804、GSBY0810、GSBY0816、GSBY0827、GSBY0861)均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新分离株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相比,E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7.5%~87.9%,氨基酸同源性为96.8%~97.2%。结论甘肃省东部地区存在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的流行,流行病毒株与中国四川省乙脑病毒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甘肃省白银市2010-2013年国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结果,掌握本地区流行性感冒的流行趋势及病毒株变化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哨点医院ILI就诊数、门急诊病例总数,采集ILI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ILI分年度、诊室、年龄段分布及ILI核酸检测情况. 结果 4年ILI就诊百分比(I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3.678,P=0.000),ILI%最高的年份为2013年,为1.58%,最高的月份是12月,最低在8月,就诊比例最高诊室是儿内科急诊,占5.2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65.03%;4年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4.680,P=0.000),阳性率最高的是2012年,为26.37%;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构成比逐年上升(2趋势=58.773,P=0.000);分月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6.743,P=0.000),阳性率最高的是11月,为50.39%;5个年龄组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3.568,P=0.000),阳性率最高的是15~24岁组,为36.04%. 结论 白银市流感发病呈冬春季高峰且冬季流感来临较早,儿童和青少年是防控重点人群,甲型H1N1型流感近4年病毒活性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甘肃省丙型肝炎(丙肝)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进一步控制丙肝疫情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7年甘肃省丙肝病例流行病学特征,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结果共报告丙肝病例72 899例,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χ2=1 330.472, P<0.01),2012年丙肝报告发病率达到高峰,为34.93/10万;男女性比为1.08~ 1.83∶1。 20 ~ 49岁年龄组累计报告病例数占42.94%,并逐年下降;≥50岁年龄组病例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1 342.154,P<0.05),且女性报告病例数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农民35 919例,占49.27%,且病例数逐年上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率在1/10万 ~ 3/10万波动;兰州、武威市丙肝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结论甘肃省丙肝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无明显季节性波动,地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需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地区的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20.
王芸  杭小平  崔林  张陇虹 《疾病监测》2012,27(9):686-688
目的 分析甘肃省庆阳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掌握庆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庆阳市手足口病发病三间分布特征。 结果 庆阳市2010-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571例,年均发病率为30.07/10万,2011年较2010年发病数增加137.85%;6-7月病例占全年总病例数的64.51%;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病例占总病例的87.14%;男性发病率为38.84/10万,女性发病率为20.93/10万;病原毒株检测结果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占总检测病例的78.16%。 结论 庆阳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6-7月,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是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病原检测以EV71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