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了解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采用SCL-90、BPRS、NOSIE及一般情况调查量表等工具,分别对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前后的评价;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干预。结果 研究组在干预后其SCL-90、BPRS、NOSI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康复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心理社会干预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集体和个别心理社会干预应用于病人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120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除药物治疗外,接受系统的心理社会干预,对照组只用药物维持治疗。结果:在6个月末和1年末,干预组患者的BPRS、SDSS、SCL-90各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干预组患者的精神症状,不良情绪及社会功能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适时进行系统的心理社会干预,是促进康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支持性护理干预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行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支持性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0 d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P<0.05);2组均能够降低SAS评分和SDS评分,但观察组降低SAS评分和SDS评分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支持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和抑郁障碍,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在提高生存质量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的三年随访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目的 探索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益及降低康复费用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225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22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12例)和对照组(113例),由专职医师对干预组进行定期综合心理教育式家庭干预,对照组仅为门诊随访。于入前组、第2年末及第3年末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复发率、功能缺陷评定量表(DAS)及医疗费用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入组前干预组的复发率平均为  相似文献   

5.
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主动性社区干预的康复治疗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精神分裂症128例,连续1年的主动性访视干预社区治疗康复效果。结果:在维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主动性访视干预1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各因子、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下降有显著性,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因子自我评分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1年前。结论:主动性访视干预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6.
社区个体化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社区个体化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二年的社区个体化干预,并设50例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复发8例,复发比例16%;对照组复发20例,复发比例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65,P〈0.01)。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和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各项分数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个体化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是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病程与结局十二年随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我国精神分裂症长期结局。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方法及评定工具,于1994年对1982年调查的8个地区的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直接随访的58例在症状总体功能和社会缺陷总体功能评定中,分别有28例(48%)为结局好及较好者。结论近半数的患者为结局好或较好,可能与近年来普遍使用精神药物有关;同时,仅40%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工作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元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自尊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将 符合入组标准的上海市某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68 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4 例。对照组采用 社区一般康复,干预组采取以复元理念为指导的综合康复服务模式,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评定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自尊调查表(SEI)评定自尊水平,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评定总体幸福感。结 果 两组间比较,干预12 个月后,干预组PANSS、SEI 及GWBS 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t分别为-11.246、3.194、4.618;P< 0.01)。干预组组内比较,PANSS 和GWBS 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5.011、6.006;P< 0.01),SEI 得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35, P> 0.05)。结论 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基于复元理念的康复服务有助于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精神症状,改善其低自尊状态,提升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对60例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明显下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家庭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进行干预前后评分。结果:1年后BPRS、SDSS、QOL评分大多项目较干预前有改善。结论:家庭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社区精神康复会所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 年2—12 月于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 者16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字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 式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会所模式进行康复训练。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 表(PANSS)、MATRICS 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中文版、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对患者疾 病严重程度、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 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 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 年后各项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CB 各项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治疗1 年后患者处理速度、注意警觉、工作记忆、言语学习和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推理 与问题解决能力、社会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 组患者治疗前心理社会、动机精力及症状不良反应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 年后 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社区精神康复会所模式对首 发精神分裂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