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脂肪组织是一个内分泌器官 传统的观念认为脂肪组织的主要功能只是贮存、供应能量,以及器官组织间的充填、调节体温等,然而,近年来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脂肪组织的功能远非只此,它还是一个代谢十分活跃,功能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细胞的本质是结缔组织细胞,很难想象它会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脂肪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发现是近年内分泌学科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之一。  相似文献   

2.
使用从大鼠附睾脂肪组织采集的脂肪细胞,对莲子心的促进脂肪分解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山核桃叶黄酮对高营养饮食诱导的去卵巢SD大鼠脂肪组织异位沉积的干预作用。方法:用高营养饲料喂养去卵巢SD大鼠,给予山核桃叶黄酮灌胃2个月,处死计算大鼠腹部脂肪系数、主动脉弓脂肪系数;制作主动脉弓血管、肝脏组织、腹部脂肪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脂肪这些部位的聚积和脂肪细胞的形态;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肝脏组织TG、肝脏游离脂肪酸(FFA);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山核桃叶黄酮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腹部脂肪系数、主动脉弓脂肪系数及血清TC、TG和肝脏TG、FFA含量(P0.01),减少肝脏细胞内脂滴数量、主动脉弓血管壁脂肪聚集及腹部脂肪细胞直径改善血管壁光滑平整程度,降低腹部脂肪PPARγmRNA蛋白表达(P0.01)。结论:山核桃叶黄酮可改善高营养饮食诱导的去卵巢肥胖SD大鼠主动脉弓血管周围、肝脏、和腹部的脂肪异位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γ表达,减少FFA释放,减少FFA向TG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8,(8)
目的:研究山核桃叶黄酮对高营养饮食诱导的去卵巢SD大鼠脂肪组织异位沉积的干预作用。方法:用高营养饲料喂养去卵巢SD大鼠,给予山核桃叶黄酮灌胃2个月,处死计算大鼠腹部脂肪系数、主动脉弓脂肪系数;制作主动脉弓血管、肝脏组织、腹部脂肪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脂肪这些部位的聚积和脂肪细胞的形态;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肝脏组织TG、肝脏游离脂肪酸(FFA);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山核桃叶黄酮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腹部脂肪系数、主动脉弓脂肪系数及血清TC、TG和肝脏TG、FFA含量及腹部脂肪PPARγ mRNA蛋白表达(P0.05或P0.01),减少肝脏细胞内脂滴数量、主动脉弓血管壁脂肪聚集及腹部脂肪细胞直径,改善血管壁光滑平整程度。结论:山核桃叶黄酮可改善高营养饮食诱导的去卵巢肥胖SD大鼠主动脉弓血管周围、肝脏和腹部的脂肪异位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γ表达,减少FFA释放,减少FFA向TG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脂肪组织血管系统与脂肪细胞功能活性关系密切,其不仅为脂肪细胞提供氧气及营养物质,而且在调节脂肪细胞代谢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机体生命周期内,因代谢需求的变化,脂肪组织类别、形态、功能亦随之发生改变,而血管生成直接参与了调控脂肪细胞可塑性。因而明确血管生成在脂肪组织中的作用,可能为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益气活血方药可用于治疗肥胖症,可能具有调节脂肪组织血管系统作用。本文回顾近年研究,阐述血管生成与脂肪组织功能关系,并探讨益气活血方药对脂肪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观测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大鼠脂肪组织变化情况,及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的水平。方法 本研究选用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胃肠积热组、肺炎组、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进行造模。观察各组大鼠脂肪组织(附睾周脂肪、肩胛骨间脂肪、肾周脂肪)和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肺组织的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1))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大鼠肩胛骨间脂肪的脂肪分数升高(P<0.05);与肺炎组相比,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附睾周和肩胛骨间脂肪的脂肪分数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大鼠脂肪组织病理可见明显的脂肪细胞肥大、增生,细胞大小不均,排列不整齐;与肺炎组相比,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的脂肪细胞也出现类似的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大鼠附睾周脂肪TNF-α升高(P<0.05),肩胛骨间脂肪、肾周脂肪和肺中瘦素、TNF-α、TGF-β1升高(P&l...  相似文献   

7.
前脂肪细胞分化与肥胖形成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组织的成分之一即前脂肪细胞具有分化的潜能,其分化增加可能会导致成熟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进而对肥胖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如能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均衡饮食、增加运动、药物)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对于预防或治疗肥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某些中医药以PPAR-γ为作用靶点,从调节脂肪细胞分化、改善脂肪代谢、调节脂肪细胞功能和改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四个方面改善脂肪组织代谢紊乱,若将此类中医药用于预防和治疗肥胖及肥胖相关性疾病,会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为科研实验提供原代大鼠脂肪细胞。方法:无菌取4周龄大鼠附睾的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经培养分化后,油红O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原代细胞培养的形态观察显示,细胞贴壁后为类圆形,3天后成梭形,培养2周后,胞内出现脂肪颗粒积聚,经过油红O染色,确定细胞分化成为脂肪细胞。结论:用4周龄大鼠附睾组织能培养出大鼠前脂肪细胞,并经过2周,自然分化成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0.
张洪艳  孙永宁 《河北中医》2011,33(11):1742-1744
肥胖以脂肪组织的过量积累为特征,发生率逐年上升,肥胖和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有大约1亿人口超体质量,3000万人口临床诊断为肥胖。肥胖与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在内的多种疾病有相关性,胰岛素抵抗是这些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因此对于肥胖中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的研究成为重点。肥胖是脂肪组织的过度积累,而脂肪组织作为一种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通过对雄性大鼠背部皮下组织内脂肪组织和血管网络分布的比较观察,探寻脂肪细胞体积和数量对血管网络空间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5只,动物背部体表剃毛,剥取皮肤,做铺片固定,1%甲苯胺兰染色,显微镜观察和拍照。结果:在皮下组织内,脂肪细胞形态随血管拓扑结构变化而变化,接近或贴近血管的脂肪细胞的形状改变有规则,沿血管走行排列成行,构成血管穿行的隧道;在血管分叉处,脂肪细胞又恢复为球形;远离血管的脂肪细胞彼此排列无序,并多为球形。结论:脂肪细胞具有围绕血管形成动态空间或通道,随血管拓扑结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梁海清  陈天平 《养生大世界》2009,(12):36-37,F0003
由于瘫痪、昏迷、大小便失禁、体质衰弱、糖尿病并发症等,造成皮肤的慢性创面,久治不愈,可能并发骨髓炎、败血症等,甚至导致死亡。还有一些人烫伤、碰伤了或做了一个手术,就在皮肤上留下了疙疙瘩瘩的疤痕,永久不能褪去,这些大大小小的难题,困扰着当事者。  相似文献   

13.
抵抗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肥胖人口比例的逐渐增加,由肥胖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脂肪组织作为胰岛素敏感的靶组织,它的调节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异位的脂肪储备近来被认为是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连结点之一。脂肪细胞可分泌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adispsin、脂联素等物质,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在胰岛素抵抗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表现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发生障碍。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贮存能量的场所,还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组织,能分泌一系列激素和细胞因子。其受胰岛素和生长因子的精细调控,维持着机体的内稳态平衡,同时其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反过来作用于机体,调节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参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脂肪组  相似文献   

15.
外科手术切口的脂肪液化,常见于体态丰满、脂肪较厚和肥胖的患者.实质上是切口处脂肪细胞的无菌性变性、坏死过程中,细胞破裂后脂肪滴流出,在切口内形成一定量液化脂肪并伴有巨细胞反应的一种无菌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术后3-6天腹部切口的皮下局部积液.轻者皮下脂肪分离,呈腔隙状或部分皮肤裂开 重者表面皮肤愈合、皮下呈空腔状或全部皮肤、脂肪层裂开.  相似文献   

16.
藏药柳茶提取物调节肥胖大鼠脂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 M  Wang JY  Ma XY  Lu YS  Tian QS  Liu X 《中药材》2011,34(6):922-926
目的:探讨藏药柳茶调节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以藏药柳茶提取物高、中、低不同剂量灌胃给药8 w后,剥离肾周脂肪制作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脂肪细胞数量及形态。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中脂联素(Adiponectin)、脂联素受体2(AdipoR2)、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mRNA水平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AM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使用柳茶提取物8 w后400倍显微镜下全视野范围内脂肪细胞直径减小、数量增加。脂肪组织中Adiponectin、AdipoR2、AMPK、PPARγmRN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柳茶中剂量组大鼠脂肪组织AMPK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藏药柳茶的减肥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脂联素的信号转导途径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根据胰岛素能强烈抑制肾上腺素诱导的离体脂肪细胞的脂质分解作用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参水提物的作用,并分得了一个具有抗脂质分解活性的多肽。离体脂肪细胞的脂质分解:按 Rodbell方法从大鼠附睾组织里分离出脂肪细胞。0.5毫升脂肪细胞悬浮液(大约有100万个脂肪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M1型巨噬细胞及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肥胖慢性炎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8只。予“双侧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天枢,及中脘、关元”等穴位针刺,30 min/次/天,每5天暂停1次,共30天,并记录每周体质量。治疗结束后,分离各组大鼠的肾周脂肪、肠周脂肪及附睾脂肪等内脏脂肪,并记录其湿重。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及IL-6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附睾脂肪组织形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内脏脂肪湿重、iNOS及IL-6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脂肪细胞平均面积增大( P < 0. 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的体质量、内脏脂肪湿重、iNOS及IL-6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脂肪细胞平均面积减小( P < 0. 05)。结论:针刺能降低肥胖大鼠脂肪组织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及IL-6的表达,改善机体的慢性炎症状态,以达到降脂减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来经络研究的回顾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是不同的医学体系,对人体的解剖生理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所用的术语、名词及所概括的内容和范围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两种医学的研究对象则是完全相同的同一个人体,就是说组织结构,形态解剖是完全相同的,至多是肤色不同。但对于认识疾病又从各自的医学体系出发,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西医则注重辨病论治,二者在医疗实践中发挥各自特长。回顾经络学说的研究经历7三个高潮阶段。1经络研究第一个高潮首起于1958年有色冶金研究院院长张协和院长访日,将中谷义雄氏皮肤电阻良导终测试仪引进国内,改称经络测定仪,此后在全国各地各医…  相似文献   

20.
李小娟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2000-2002
目的:研究温阳化瘀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抵抗素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温阳化瘀中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糖尿病大鼠腹部脂肪组织和下肢骨骼肌间的脂肪组织抵抗素mRNA表达。结果:肥胖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具有脂肪源性抵抗素mRNA高表达的特点,而腹腔内脂肪组织的表达水平比周围组织骨骼肌肌间脂肪组织的表达水平更高。(P<0.01)温阳化瘀中药复方治疗可以降低脂肪源性抵抗素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温阳化瘀中药通过降低脂肪源性抵抗素的mRNA的表达水平治疗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