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研究单用拉米夫定(3-TC)及联合应用中药治肝灵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探讨两者联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5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3-TC和治肝灵冲剂联合治疗;B组单用3—TC,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12周、16周,20周、26周分别检测HBV标志、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肾功能,并记录治疗期间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发生的一切不良事件。治疗26周后A组血清HBeAg转阴率64.0%(16/25).明显高于B组16.0%(4/25)P<0.01. A组与B组分别有4例(16.0%),2例(8.0%)实现HBeAg血清转换。P>0.05。转阴患者未发现HBV前C区变异株。A组和B组HBVDNA转阴例数分别为24(96.0%)和23(92.0%)P>0.05。治疗结束时A组和B组ALT的复常率分别为88.0%(22/25)、64.0%(16/25),P<0.05。采用3-TC与治肝灵冲剂联合治疗CHB,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且副作用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CHB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25例慢性乙型肝炎分三组治疗,A和B组74例配对随机用干扰素α1及安慰剂双盲对照观察,C组151例为干扰素α140微克连用三个月,HBeAg、HBV-DNA、HBeAg和HBV-DNA双转阴率及抗HBe转阳率分别为40.5%、57.1%、39.3%及29.7%,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扩大治疗组结果与A组相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随访半年和一年HBeAg及HBV-DNA转阴率与治疗结束时相似,表明有较持久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胸腺肽 α1联合干扰能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20例,疗程 180 d,与单用干扰能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表明两组 ALT复常率分别为 80%和 50%, P <0. 05;两组 HCV RNA阴转率分别为70%和 35%, P <0. 05。提示胸腺肽 α1与干扰能联合用药疗效相加,可能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胸腺肽α1联合干扰能治疗慢性丙肝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胸腺肽α1联合干扰能治疗慢性丙型肝炎20例,疗程180d,与单用干扰能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表明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0%和50%,P〈0.05;两组HCV RNA阴转率分别为70%和35%,P〈0.05。提示胸腺肽α1与干扰能联合用药疗效相加,可能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将256例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经治疗18个月后中西药结合组HBsAg、HBeAs、抗-HBc转阴率分别为52.3%、62.3%、50.8%;西药组分别为31.0%、39.7%、29.4%,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AsC较主旋咪唑和聚肌胞为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LAK细胞治疗慢性肝炎作客观估价.方法治疗与对照组均口服维生素,肌注肝炎灵.治疗A组加回输自体LAK细胞,每周2次,6周为1个疗程;B组每周输注异体LAK细胞悬液1次,5次为1疗程.结果LAK细胞治疗慢性肝炎能使部分患者HBeAg及HBVDNA阴转.治疗结束时HBeAg阴转率A组为475%,B组为580%;而对照组C为150%(P<005).HBVDNA阴转率A组为450%,B组为660%,而对照组C为118%,(P<005%).结论LAK细胞治疗对HBV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异体LAK组的HBeAg及HBVDNA阴转率高于自体LAK组.  相似文献   

7.
两种剂量重组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的重组干扰素-α2a(rIFN-α2a)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8例经血清学和肝组织学证实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3例完成全疗程,5例中途退出。A组30例,用rIFN-α2a注射,600万单位每周3次,12周,继之为300万单位每周3次,12周。B组33例,IFN-α2a300万单位每周3次,共24周。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的ALT复常率为60.0%,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阴转率为53.3%。B组的ALT复常率和HCVRNA阴转率分别为72.7%和61.3%。停药6个月后,A组的ALT复常率和HCVRNA阴转率分别为56.7%和63.3%;B组分别为69.7%和54.8%。6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干扰素中和抗体,4例显效,2例无效。rIFN-α2a的不良反应与文献报告相同,但绝大多数病人能耐受。本组中,1例因疗程中病情加重,1例白细胞明显降低,1例持续发热而中止治疗。结论两种剂量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HCV基因型和疗效关系不大,肝组织学病变较轻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华蟾素治疗慢性HBV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观察华蟾素治疗慢性HBV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为使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转阴的作用。我们选择HBV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60例。治疗组用华蟾素4ml肌注,日一次,连用3个月,对照组不同华蟾素治疗,结果治疗组HBsAg阳性者30例中转阴1例,对照组无转阴者。HBeAg阳性16例中转阴8例,占(50%)与对照组比P〈0.025,Pre-S2阳性者23例中转阴11例占(47.82%)与对照组比P〈0.025。结  相似文献   

9.
甲,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93名健康献血员和192例HBV感染者,用ELISA法检测抗-HAV-IgM和抗一HCV,发现献血员之HCV感染率为1.62%。HBV感染者的HAV、HBV二重感染率为16.7%,HBV、HCV二重感染率为3.13%,HAV、HBV、HCV三重感染率为0.52%。重叠感染者,32例HAV和HBV二重感染者,HBeAg28例转阴,与153例单纯HBV感染者57例转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联合用药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 的治疗效果。方法 68 例CHB 患者随机分为3 组,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组:α- 干扰素300 万iu 肌注、隔日一次,同时口服无环鸟苷,每次0-4g ,每日3 次,疗程3 个月,甘力欣联合猪苓多糖组:甘力欣50 ml ,静点,每天1 次,猪苓多糖,肌注,每天1 次,3 个月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予一般护肝治疗。疗程结束检测乙肝病毒标致物。结果 α- 干扰素组与对照组比较,甘力欣组与对照组比较HBeAg 、HBV-DNA 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 ;α- 干扰素组与甘力欣组比较HBeAg 、HBV- DNA 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 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甘力欣联合猪苓多糖对HBeAg 、HBV- DNA 阴转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配对观察精制人白细胞α-干扰素、小牛胸腺肽及两者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HBeAg及HBVDNA),肝功异常的慢迁肝(CPH)和馒活肝(CAH)123例进行分组配对观察。精制人白细胞α-干扰素100万IU,隔日肌注,疗程3个月,HBeAg转阴率为54%。对照组用小牛胸腺肽4mg肌注,同样疗程及方法,其e抗原转阴率为22%,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者合用未发现有协同作用。干扰素的副作用有低热、肌痛,少数病例有短暂转氨酶升高。  相似文献   

12.
复方苦味叶下球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复方苦味叶下珠随机治疗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并设对照组92例。结果治疗组在疗程结束与停药半年时HBeAg转阴率分别为58.0%与49.0%,而其对照组转阴炫分别为13.2%与11.1%,两 比较有显著差异。此外,治疗组肝功能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亦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复方苦味叶下珠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肝细胞DNA刺激合成因子(HDSSF)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8例,取前后血清及对照组50例,用ELISA法检测观察HBVM阴转率,结果发现,治疗组HBsAg、HBeAg、抗HBcIgG、抗HBcIgM阴转率为23.5%、59.6%、33.7%、40%,对照组治疗后阴转率为12%、20.8%、11.9%、25%,各指标两组比较,P值均〈0.01。笔者认为HDSSF既可促肝细胞DNA合成及调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干扰素α(INF-α)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方法: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给IFN-α300万IU+胸腺肽20mg,均隔日1次;对照组64例,单用INF-α300万IU,隔日1次,疗程均为6个月。主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病毒复制指标、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在主要症状、体征方面改善明显(x^2=7.45,P〈0.05)。②疗程结束时及1年后,治疗组患者HBeAg及HBV-DNA的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47、x^2=8.61,P〈0.05、P〈0.01)。结论:两药联用能明显抑制HBV复制,降低其反跳和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15.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加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配对观察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加用乙肝疫苗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120例进行分组配对观察。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组,HBeAg转阴率为65%,加用乙肝疫苗转阴率为67.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二者HBVDNA转阴率为65.0%和61.1%,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合用未发现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466例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进行了为期3年的临床、肝活检及血清标志物的动态观察研究。在此期间,466例中有46例出现临床显性发病,约占样本的10%,可能与饮酒量过多、乱用药物、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14例行第2次肝穿刺,提示:原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当稳定,病理很少变化,原有病理改变者不易恢复。ASCHBsAg每年转阴率为1.63%,抗-HBs年转阳率为0.34%,HBeAg年转阴率为3.85%,抗-HBe年转阳率为2.74%,抗-HBc无1例阴转。  相似文献   

17.
300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31例的临床初步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观察300万U尿激酶(UK,由广州天普洛欣生物制品厂生产)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11例AMI患者进行UK静脉溶栓治疗,Bolus法给药。随机分为A组(300万U)、B组(250万U)和C组(15~200万U)。对比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副作用、5周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EF)、再通时间、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心肌断层显像(SPECT)及心肌缺血面积(IMA)定量分析。结果按临床判定标准,A组和B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各为81.8%和74.1%,均显著高于C组(69.0%,P<0.01,0.05)。三组5周病死率分别为3.03%、4.15%和8.56%,A组显著降低(P<0.05)。A组和B组比C组轻度出血和中重度出血发生率略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均未发生脑出血。A组和B组EF≥50%者所占比率显著增高C组。A组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A组和B组再通时间均显著缩短[(99.63±9.24)min对(152.61±10.92)min,P<0.001;(112.21±7.22)min对(152.61±10  相似文献   

18.
丁咪替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服西咪替丁治疗,总疗程6个月。其中ALT复常率82.9%,HBsAg阴转率17.1%,HBeAg阴转率60%明显优于同期对照(P〈0.05)。提示Cim能抑制HBV复制,从而使部分患者临床和肝功能均改善。  相似文献   

19.
芹灵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2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芹灵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应用芹灵冲剂(水芹等两味中药组成)进行治疗,男84例,女18例;年龄16岁~54岁,其中20岁~45岁87例(774%);病程6mo~5a,其中1a~4a者78例(656%);全部病例治疗前肝功能均不正常,HBsAg、HBeAg和抗HBc均为阳性,食少纳差,全身无力等.治疗组服药1~2包(相当生药10g/包),3次/d,30d为1疗程,一般2~3个疗程.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0岁~65岁.治疗前肝功能均不正常,HBsAg、HBeAg和抗HBc均为阳性;病程6mo~6a;服用益肝灵4片,3次/d,疗程同上.每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均复查肝功能和乙肝抗原抗体一次.在治疗中均辅用葡萄糖,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保肝药物.结果经芹灵冲剂治疗2~3疗程后,显效46例,有效5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1%.所有病例降酶率为961%,退黄率为980%;HBsAg转阴率为451%、HBeAg为539%,抗HBc为486%.服药期间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芹灵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退黄降酶、抗乙肝病毒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草药复方合无环鸟苷治疗乙肝40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6例,HBV-DNA转阴率76.9%(20/206)、HBsAg转阴率38.5%(10/26)、抗-HBs转阳率30.8%(8/26)、HBeAg转阴率84.6%(22/26)、抗-HBc转阳率76.9%(20/26)、抗-HBc转阴率26.9%(7/26)、肝功能恢复显效率100%(26/26);无症状HBV携带者14例,NBV-DNA转阴率64.4%(9/14)、HBsAg转阴率28.6%(4/14)、抗-HBs转阳率28.6%(4/14)、HBeAg转阴率71.4%(10/14)、抗-HBe转阳率57.1%(8/14)、抗-HBc转阴率21.4%(4/14)、肝功能恢复显效率100%(14/14)。临床实践证明,治疗乙肝运用中西医结合,从病机着手,整体出发,筛选出高效或超高效中草药组方,以免疫调节为重点,注意多环调节和双向调整,保持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可取得较好稳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