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见于儿童,本病以中耳积液为特征,不同程度影响听力,属祖国医学“耳闭”、“耳胀”范畴。笔者自2002年5月至2003年9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6例93耳,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医药治疗耳胀耳闭重视从整体出发,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联系,具有一定的优势;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以消炎抗感染及手术治疗为主,对于难治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疗效。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各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浅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小儿非化脓性中耳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廖月红 《新中医》1996,28(10):55-55
浅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小儿非化脓性中耳炎廖月红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胶耳等。这些是依其不同病理过程而命名的。本病多发生于儿童,为影响听力的主要病变。非化脓性中耳炎与中医学之耳胀、卒聋、风聋、耳闭等...  相似文献   

4.
耳胀耳闭是以耳内作胀,堵塞感为主,或伴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我们运用ZODIAC901声导抗测试仪,对分泌性中耳炎中医不同证型患者进行声导抗测试,分析比较,将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同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初步探讨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声导抗测试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肺论治分泌性中耳炎早期6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宁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3):155-156
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腔产生无菌性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特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其病因多为咽鼓管通气受阻,功能障碍,鼓室形成负压而造成中耳腔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又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等。其临床表现特点为耳胀、耳闷、耳痛、自听过强、耳鸣、听力减退等,属中医学耳胀、耳闭范畴。“肾开窍于耳”,故耳病多从肾论治。临床发现,其早期病因多为风邪袭肺,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娟 《光明中医》2009,24(6):1170-1170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本病儿童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属于中医"耳胀"、"耳闭"、"耳痹"、"耳胀闭"的范畴.近年来,中医学依靠辨证施治的优势,在临床认识与治疗OME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属于中医学"耳胀耳闭"范畴,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多集中于冬春交替上感易发时,见于任何年龄,尤以小儿多发.本病如早期未予注意,容易迁延为慢性,导致听力下降.婴幼儿期中耳炎可影响听力,导致语言发育障碍,甚或引发胆脂瘤及咽鼓管功能障碍.中医辨证施治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现举典型病例3则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祖华 《河北中医》2008,30(1):78-78
分泌性中耳炎,中医学称为耳闭或耳胀,多为风热之邪入侵所致,鼓膜充血或鼓室内积液,为中耳内非化脓性疾病[1]。2003—2005年,笔者采取中药内服结合氦氖激光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3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耳胀,耳痛,耳闭,听力下降。局部检查:鼓  相似文献   

9.
汤庆弟  葛蔷  贾明柱  李宾 《河北中医》2011,33(5):731-731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以耳内胀闷疼痛、中耳积液反复形成及听力下降为主症的中耳炎性病变。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则可迁延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相当于中医的耳闭),造成听力的永久性损失。  相似文献   

10.
赵红 《国医论坛》2013,(6):62-64
耳胀、耳闭是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与西医学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相似。中医药治疗耳胀耳闭重视从整体出发,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联系,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现就中医治疗耳胀、耳闭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辨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咽鼓管阻塞性疾病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中医学的耳胀、耳闭。其初期多为实证,临床辨证多属风邪外袭,痞塞耳窍或肝胆湿热,上蒸耳窍;病久则多为虚实夹杂证,临床辨证多属脾虚失运,湿浊困耳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1]。2007-10—2008-12,笔者应用声信息辨证施音治疗咽鼓管阻塞性疾病96例,并与声信息非辨证施音治疗9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耳闭是指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耳闭多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清窍闭塞,多为耳胀反复发作,邪毒留滞耳窍,迁延日久转化而至。相当于现代医学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SOM)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目前主张将2个月以上病程归为慢性中耳炎[1]。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耳闭方法不多,口服药物疗效较差,咽鼓管吹张等局部治疗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寻求针对咽鼓管功能恢  相似文献   

13.
自拟“化痰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患者除有耳闷胀感之外,尚有明显的听力减退,对工作、生活有较明显的影响;部分患者会留下耳硬化症等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减退。2002年8月至2005年9月间,用自拟的"化痰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3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通窍法为临床基础治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优势及重要性。方法:通过检索CNKI和万方数据库,以“通窍法”和“分泌性中耳炎”以及“卡他性中耳炎”、“耳胀”等类似病名为主题词检索通窍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报道,并辅以手工检索进行文献追踪。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通窍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为治疗组,提取纳入研究文献原始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4篇文献被纳入本次研究,共21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中治疗组175例,对照组1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窍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优于常规治疗(P〈0.0001),总有效率合并OR及其95%cI为1.25(1.13,1.40)。结论:通窍法治疗该病有优势,可作为治疗该病的基本准则,但仍需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柳  王毅 《新疆中医药》2013,31(4):39-41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非化脓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耳胀、耳痛、耳鸣、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病变,其病理变化主要因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引起的中耳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而产生。该病属耳鼻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局部用粘膜血管收缩剂滴鼻、或骨膜穿刺抽液等方法,短期有一定效果,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副作用多,而中医治疗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的优点。笔者对4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耳穴贴压法结合口服中药方剂辨证施治,治疗后经临床观察,在消除病症、改善听力、减轻耳鸣上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和多发病,也被称作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等,是一种以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伴有耳内胀闷、堵塞感、轻度耳痛等~([1-2]),具有病因复杂、病程迁延难愈、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常以鼓膜切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行气化湿活血通窍法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119例(150耳)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77耳)采用行气化湿活血通窍法+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59例(73耳)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2个疗程(14 d),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1.67%,有效率96.70%;对照组显效率59.32%,有效率93.22%。两组显效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有效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化湿活血通窍法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耳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中医学“耳疳”、“耳湿”等范畴,目前西医治疗多以抗炎、止痛、对症治疗为主,远期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中耳炎有其独特疗效,且方法多样,临床复发率较低。笔者应用放血疗法配合中药治疗急性中耳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属于一种非化脓性中耳炎,症状表现为中耳积液,耳内有堵塞、胀闷感,伴有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现代中医对分泌性中耳炎颇有见解,通过中医辨证分型,产生从痰论、从肺论、从脾论、从肝胆论等几种主流论治方向,随症施治,去除病灶.现就近年来中医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病机和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李炜  周详  李霞  马军 《北京中医药》2009,28(1):48-49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手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100耳)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者施经口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同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辅以中药治疗.结果 风热型治愈53耳,好转9耳,无效6耳,总有效率为91.2%;水湿停聚型治愈24耳,好转5耳,无效3耳,总有效率为90.6%.结论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辅以中药治疗对于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者是一种可行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