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26例胸腰椎骨折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9例行术中后路减压,后经椎弓根向骨折椎体内植入自体髂骨粒。结果:术后随访12~18月,平均14.2个月。术后1a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至正常95.8%,平均Cobb角丢失〈2°。无一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伤椎内自体骨移植应用于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能增强伤椎抗压稳定性,提供脊柱即时及晚期稳定性,加速骨折的愈合,重建椎体高度,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后路钉棒系统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撬拔复位、减压及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的分析.方法对71例经后路钉棒系统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撬拔复位、开窗减压、椎管成形、椎弓根、椎体内及后外侧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方法.结果术后椎体塌陷高度得到有效恢复,植骨充填牢固可靠,椎管减压彻底,脊髓压迫解除,提高了脊柱的稳定性.结论此方法是一种疗效满意、安全可靠的创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3椎体6钉内固定技术治疗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疗显示院内固定手术失败率0%,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96±15.2%,术后Cobb角变化值17.5±5.65%,远期伤椎高度丢失率1.7±0.57%,远期Cobb角丢失值1.17±0.52%。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3椎体6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结果:18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月。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4.5%,术后Cobb角丢失不超过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不超过2mm,未见有内固定失败现象。结论: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探讨.方法 通过对42例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加强术前对手术患者的访视,重视心理护理及必要的宣教,手术护士了解手术方式,掌握手术步骤和器械的使用方法,术中加强安全护理,配合积极主动.结果 4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疗效确切,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加强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的护理配合,增加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PS)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P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68例病例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分离显露损伤椎体及上下各一个椎体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小关节突及横突间和椎间植骨融合的治疗方法。结果随访2-52个月,68例骨折均愈合,58例椎体高度完全恢复,压缩性骨折中6例残留10%-30%的压缩未能恢复,65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现象。结论椎弓根是脊柱中最坚强的部位,椎弓根螺钉经椎弓根至椎体固定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骨折复位和恢复胸腰椎正常弧度可以分步骤完成,重建的脊椎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床活动,为目前胸腰椎骨折治疗中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可使骨折达到近似解剖复位效果,明显提高疗效,但远期随访矫形度数丢失、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较普遍。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 方法:对73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行椎体内植骨。 结果与结论:73例随访6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脊柱植骨融合率100%,无螺钉松动、折断。1例Frankel分级C级无变化,1例D级无变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及腰背痛明显改善;置入后6个月损伤节段后凸平均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前后径残留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表明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骨折可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6月-2009年8月的52例胸腰段段骨折患者,均为AO分型中的A型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患者手术前后和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角。手术前后CT测量椎管内占位比并评估植骨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患者随访(16.5±7.8)月(12~30月)。无切口感染、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前缘高度术后和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恢复满意。Cobb's角术后和末次随访无明显矫正丢失。椎管内占位比为较术前明显改善。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2级的改善。 结论 伤椎椎弓根植骨可有效修复伤椎复位后的椎体缺损,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有效重建骨折稳定性,前中后三柱重建稳定,是治疗胸腰椎A型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为避免单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出现的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合并植骨时出现的骨折不愈合、后凸畸形丢失,而发展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合并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已有应用,但其生物力学方面鲜有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 方法:12个冻存的新鲜胸腰段脊椎(T12~L2)标本,用于制备胸腰椎骨折模型,备测试。分为3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给予经单侧椎弓根注入低黏度的含对比剂骨水泥5~7 mL;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于T12、L2椎弓根置入螺钉;强化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同时行伤椎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测试各组静态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 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50%,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最大静态抗压强度与刚度均小于强化组最大强度和刚度(P < 0.0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椎弓根螺钉较小强度下出现弯曲,而强化组在达到极性轴向压缩强度时才出现弯曲。提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提高了固定的强度及刚度,并且维持了复位伤椎高度,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背景:虽然保守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通常是可靠和令人满意的,但其也存在诸多不足。微创经皮椎弓根系统为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的:观察Sextant 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共纳入55 例患者,均因单个椎体的单纯压缩性骨折于2011 年2 月至2013 年1 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分别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25 例)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30例)。 结果与结论:除开放复位内固定组2例患者出院后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4个月。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P < 0.05);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内固定前(P < 0.05),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内固定前(P < 0.05);两组患者内固定后8个月随访时的矫正丢失量和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骨折矫正效果满意,但临床应用时需掌握其准确适应证。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伤椎前、后缘高度和 Cobb 角,比较植骨后推体高度的恢复度和 Cobb 角的纠正度.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4个月.全部随访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所有病例术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和 Cobb 角均纠正良好,脊柱椎体排列良好,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其中11例1年后,10例1年半后取内固定物,取内固定物半年后拍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和塌陷.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治疗能不仅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尽早形成伤椎的骨性愈合,增加伤椎前、中柱的支撑力,重建了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而且保留伤椎邻近节段的运动单元功能,恢复脊柱的生理功能,有效防止断钉、内固定物松动、椎体前缘高度丢失、Cobb 角变大、继发腰椎不稳、临近节段间盘退变以及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AF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F内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AF内固定系统联合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5例。结果 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除2例Frankel A级无恢复外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随访2年,无严重并发症,椎体高度丢失不明显。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椎体椎间植骨不仅能复位骨折,重建椎体高度,而且能提供脊柱即时和晚期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并发症,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日臻成熟的椎弓根螺钉应用技术中,仅满足于将螺钉置入椎弓根中是不够的,而是应根据骨折复位固定要求寻求最佳置钉通道。 目的:验证经椎弓根内固定个体化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对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前X射线片和CT片进行个体化矢状面及水平面椎弓根螺钉置入角、椎弓根横径、间距、钉道深度、椎体前后高、脊柱后凸角及椎管前后径测量,确定胸腰段椎弓根钉道个体优化置钉和复位的安全范围。术中结合解剖定位标志,C臂X射线机监控置钉并复位骨折椎体,确定复位结果。 结果与结论:置钉位置良好,角度及深度适中,内固定后骨折椎体复位高度、后凸角及椎管面积改善(P < 0.01)。经2~2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提示在胸腰段椎弓根钉道个体化影像测量安全范围内,优化置入椎弓根钉和复位是保证置钉内固定安全和椎体骨折复位合理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胸腰椎骨折的保守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均存在诸多不足,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为胸腰椎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的:观察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共纳入55例患者,均因单个椎体的单纯压缩性骨折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分别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固定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和体征。Sextant微创内固定组25例,开放复位内固定组30例。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内固定前后矢状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 结果与结论:除开放复位内固定组2例患者出院后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总随访时间为8-14个月。微创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开放复位内固定组(P=0.000 0);2组患者内固定后1周矢状位Cobb 角显著低于内固定前(P=0.000 0),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内固定前(P=0.000 0);2组内固定后8个月随访时的矫正丢失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T11-L5)单节段椎体骨折矫正效果满意,但临床应用时需掌握其准确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评价AF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应用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及复位情况。结果:54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9~20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的5例无变化,其余49例均有1~2级的提高,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47.6%恢复至95.4%,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的78.3%提高至术后的98.6%。结论:AF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经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植骨的手术方式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既往对其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但仍然存在较多争议。 目的:对经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中1989年1月至2011年9月关于伤椎椎弓根置钉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胸腰椎骨折,伤椎,固定,植骨”或“thoracolumbar fractures,injured vertebral,fixation,bone graf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33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经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为骨折愈合提供了更为坚稳的内固定,同时有助于骨折复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恢复和维持椎体高度,减少矫正率的丢失。但目前报道的手术疗效以回顾性分析居多,缺乏长期随访、系列的前瞻性分析和循证医学依据,并且对伤椎置钉的适应证、安全性和技术规范还存在较大争议,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去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来,随着医学、生物力学的发展以及各种各样新型内固定器械和方式的涌现,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手段。 目的:阐述椎弓根钉在胸腰椎骨折置入内固定治疗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方法:检索胸腰椎骨折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相关的研究文献,检索词为“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内固定(internal fixation);椎弓根(pedicle);螺钉(screw);椎弓根钉(pedicle screws)”,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从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椎弓根钉临床应用进展和椎弓根钉固定系统特点3方面进行总结,对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结果与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的胸腰椎内固定技术,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腰椎不稳,特别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椎弓根钉固定可以矫正畸形和维持脊柱的三维位置,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能有效重建椎体高度,恢复生理曲度,并解除脊髓神经的压迫和恢复受损椎管的管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纠正后凸畸形,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背景:传统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易发生复位角度、高度丢失,迟发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 目的:观察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采用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2例。评价患者内固定置入前、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等变化。 结果与结论:32例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且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无明显再丢失。提示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能同时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背景:胸腰椎骨折多采用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需要广泛剥离肌肉及软组织以显露骨性标志及植骨床,出血多、创伤大。目前脊柱微创技术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 2012年5月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骨科收治的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分为2组,经皮微创组16例应用Sextant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传统开放组16例采用传统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及影像学指标。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随访12-38个月,治疗后患者均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椎体后凸畸形。与传统开放组比较,采用Sextant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组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提示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单纯后路经椎弓根脊柱截骨和脊椎切除操作的可行性和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12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经椎弓根脊柱截骨技术或经椎弓根扩大蛋壳技术进行脊椎切除操作的可行性、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矫形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10min,术中失血平均1400mi。术中发生13例胸神经根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