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讨论针头刺伤及锐器损伤的危险之前,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广泛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关针头刺伤及锐器损伤的真实发生情况的信息很少.卫生部目前还没有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但已计划发行相关指南来弥补这方面工作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护理人员被锐器损伤的调查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锐器损伤的情况,以便在工作中预防锐器伤害的发生。方法 在12个外科病区对126名护士随机发放“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被锐器损伤的调查表”126份,进行分析。结果 回收118份调查表,回收率93.6%,118名(100%)护士都曾被安瓿划伤手部,82名(69.5%)在注射操作时被针头刺伤,74名(62.7%)护士在病人输完液体拔针时被针头刺伤。结论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职业伤害发生比例高,如何采取对策,减少锐器对护士的意外损伤,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现状。方法:用问卷法对142名临床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锐器损伤发生率、与锐器损伤有关的因素、锐器损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98.6%的护士在1年中发生过锐器损伤,与锐器损伤有关的因素有被安瓿划伤,注射时或患者输完液体拔针时被针头刺伤等。护士在发生锐器损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和挤压伤口,52.4%的护士在发生锐器损伤后感到害怕。结论:临床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高,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以减低医护人员锐器损伤,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锐器刺伤在医护人员中经常发生,而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因此,为了解医护人员被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对本院临床科室医护人员100人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情况及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措施。方法对120名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次数、锐器种类、锐器损伤发生时间及操作环节,科室、季节分布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调查的护理人员1年内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锐器损伤,发生率为全院护理人员的48.9%,年人均发生锐器损伤2.1次,且大部分被注射针头刺伤占35.6%;发生锐器损伤频率最高的科室为门急诊和儿科,发生率为81.8%;锐器损伤发生月份的次数以4~6月和7-9月最多,为47.3%。结论应加强护理人员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锐器损伤的情况,以便在工作中预防锐器伤害的发生.方法在12个外科病区对126名护士随机发放"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被锐器损伤的调查表"126份,进行分析.结果回收118份调查表,回收率93.6%,118名(100%)护士都曾被安瓿划伤手部,82名(69.5%)在注射操作时被针头刺伤,74名(62.7%)护士在病人输完液体拔针时被针头刺伤.结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职业伤害发生比例高,如何采取对策,减少锐器对护士的意外损伤,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正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医用锐器,其具有潜在危险性,一旦锐器被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污染,被刺者就可能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1])。目前,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的利器盒由于不可拆卸,锐器盒盒身上窄下宽,导致护士在处理大批量输液器针头、注射器针头、玻璃安瓶等锐器  相似文献   

8.
门急诊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77.12%门急诊护士在过去的1年内发生过锐器损伤,年人均损伤2.19例次,针头刺伤占50.39%,发生锐器损伤后按正常程序上报者占3.30%。护士锐器损伤后没有任何担忧者占13.19%。造成损伤的主观原因占30.06%,客观原因占69.94%。结论门急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的防护管理、教育及监督落实。  相似文献   

9.
刘雪凤 《临床护理杂志》2013,(5):F0003-F0003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为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使用后输液采血针头、刀片、玻片、玻璃试管等能刺伤人体的各种锐器须装入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容器内。从器械商处购买的一次性锐器盒造价高、使用量又大、增加了科室费用的支出,所以对锐器盒的使用抵触情绪非常大,要推广使用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现状.方法用问卷法对142名临床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锐器损伤发生率、与锐器损伤有关的因素、锐器损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98.6%的护士在1年中发生过锐器损伤,与锐器损伤有关的因素有被安瓿划伤,注射时或患者输完液体拔针时被针头刺伤等.护士在发生锐器损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和挤压伤口,52.4%的护士在发生锐器损伤后感到害怕.结论临床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高,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以减低医护人员锐器损伤,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职业护士锐器损伤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赛平 《护理与康复》2004,3(5):306-308
目的 了解职业护士在护理操作中被锐器损伤的情况,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对104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4名护士中被污染针头刺伤机率为86.5%,安瓿割伤率100%,因受锐器损伤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7人,占6.7%。结论 为防止锐器损伤,护士应重视其危害性,遵守操作规程,护理管理部门应完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81名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81名护理人员中发生锐器伤者31名,发生率11.0%。其中,操作过程中被针头刺伤的8名(25.8%)、清理医疗废物时被扎伤的6名(19.4%)、回套针头时刺破手指的6名(19.4%)、清理用物时被针头刺伤的6名(19.4%)和手术过程中被锐器刺伤4名(12.9%)及其他1名(3.2%)。结论护理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欠佳,锐器伤的发生率较高。加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可有效降低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和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现将护士锐器伤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探讨如下。1锐器伤相关因素1.1引起锐器伤的器械和操作采血针头、皮下注射针头、静脉注射针头、肌肉注射针头、静脉输液针头、手术缝针;手术刀片;安瓿玻璃片、剪子、钉子和棉签等均可引起锐器伤。1.2锐器伤的原因1.2.1护理人员操作行为不规范注射完或采血后不必要的重新盖针帽、不及时拆卸针头和手术刀片、徒手分离针头和清洗器械、拔针时处理不当、污染针头未放入锐器盒、掰玻璃安瓿未用纱布包裹、手术室护士在器械传递及术后器械处理不慎导致刀、剪、针的刺伤。调查资料显示: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  相似文献   

14.
针头和锐器损伤指针头和其它的锐器(如手术刀、线剪、玻璃瓶)意外刺破皮肤造成的任何伤口。此类伤口增大了接触血液传播疾病的几率。医务人员的职业接触包括皮肤被针头和锐器刺伤、人抓破或咬破;有粘膜感染(口腔、鼻、眼)或不完整皮肤。重要的接触是皮肤或粘膜接触血液或其它体液,而这些血液或体液来源于已知的或随后被发现的存在HIV或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这些意外会卫生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增大医疗费用。在2001~2002年度,针头和锐器损伤是英国全民保健机构(NHS)雇员第2位(17%)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原因,仅次于移动和搬动造成的伤害(18%)。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传染病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和刺伤原因等,提出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对传染病院供应室护士、临床护士50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结果 被调查.50人中,50人均被锐器所刺伤,其刺伤率为100%。2年内发生锐器伤251例次,被调查者人均年刺伤2.5次,其中88.8%被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所刺伤。结论 树立职业防护管理理念,建立建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防护流程,教育培训护士安全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防止护士发生锐器伤和减少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减少护士被针刺伤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减少医疗锐器的损伤,常将用过的各种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由于针帽口径小,针头常刺穿针帽而导致污染的针头刺伤护士,增加护士被感染的机会。因此,笔者收集使用过的各类抗菌素的小药瓶(如青霉素、先锋霉素等)备用,将使用过的污染针头按配药的方法全部扎入小药瓶。小药瓶收集容易,其口径较大针头不会穿透玻璃药瓶,回收污染针头操作简单,减少了护士被针刺伤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医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锐器(针头、安瓿等)必须妥善收集,以免发生刺伤、扎伤事件,保护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防范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我们利用同样是医疗废物的塑料液体瓶作为锐器收集器,并研制与之配套使用的便利式锐器收集固定架。  相似文献   

18.
针刺伤危害浅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11月 6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有关针头安全操作及防止刺伤的法令。并要求 :使用更加安全的装置保护医护人员免受锐器刺伤 ;医疗机构需向直接或间接负责病人医疗护理工作并可能受到锐器伤害的医护人员提供安全有效且可控制的装置及方法。由此可见 ,加强临床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9.
护理人员的职业性锐器伤及其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锐器伤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由针头及其他一切锐器,如安瓿、碎片、手术器械等所造成的意外伤害,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害.若被污染的针头、锐器刺伤,有可能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面临着锐器伤的威胁,如何减少锐器伤,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已成为护理管理者日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医疗锐器损伤发生情况,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探讨相应防护对策。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67名护生进行实习前相关培训,并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便于护生进行实习记录,实习结束前进行收集统计。结果:67名护生中发生医疗锐器损伤有56名,占83.58%,共发生医疗锐器伤245人次,平均每人4.38次。其中玻璃安瓿划伤占66.94%,污染针头刺伤占24.49%。医疗锐器损伤好发于实习初期,占98.21%。结论: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较薄弱,操作技能欠熟练,医疗锐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及培训,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优化护理管理,是减少医疗锐器损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