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龙  任孔华  孙建文  韩正周  杨峻 《肝脏》2012,17(5):328-329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血钙浓度,以及肝脏Child-Pugh分级与血钙浓度关系.方法 对19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钙浓度测定,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级,同时测定健康对照100例血钙浓度.结果 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血清钙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血钙浓度低于代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评分的增高,肝硬化程度加重,血钙浓度降低愈加明显,A、B、C级血钙浓度分别为(2.11±0.18) mmol/L、(1.95±0.21 )mmol/L、(1.83±0.20) mmol/L,C级组血钙浓度明显低于A级组和B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钙浓度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104例肝硬化患者促甲状腺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按照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11.586、5.309,P0.001);肝功能B级患者的FT3较A级下降(P=0.003),肝功能C级患者的FT3较A级明显下降(P0.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FT3负相关(r=-0.370,P0.001)。[结论]随着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清FT3、FT4呈下降趋势,血清FT3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血清FT3水平变化对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中的评估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青海省人民医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5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67例,B级32例,C级26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并对所有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不同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肝纤维化4项指标及肝脏硬度值(LSM)。结果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级组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肝纤维化4项指标血清水平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LSM显著低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B级与C级,肝硬化Child-Pugh分级B级患者LSM又显著低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C级,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LSM与Child-Pugh分级总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血清HA、LN、PCⅢ、Ⅳ-C、LSM水平与Child-Pugh分级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越高,肝纤维化4项指标血清水平越高,LSM越大,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可作为肝硬化严重程度评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肝硬化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并分析抑郁情绪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肝硬化患者84例,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的严重程度,并分为抑郁组(n=53)和无抑郁组(n=31),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β、IL-6水平。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34例、B级26例和C级24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β、IL-6水平,并分析HAMD评分与血清炎症因子和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84例肝硬化患者中,53例(63.1%)有抑郁情绪。Child-Pugh C级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Child-Pugh B级和Child-Pugh A级(P0.05)。抑郁组患者的血清IL-6、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抑郁组(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IL-6、IL-1β、hs-CRP水平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 A级患者IL-6、IL-1β、hs-CRP水平显著低于B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6、IL-1β、hs-CRP分别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P0.05)。HAMD评分与肝硬化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38,P=0.002)。结论抑郁情绪可能加重肝硬化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血清hs-CRP、IL-1β、IL-6水平升高,抑郁情绪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钠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将其分为轻度低钠组[(131~135)mmol/L]68例,中度低钠组[(121~130)mmol/L]50例,重度低钠组(≤120 mmol/L)32例。分析各组患者不同血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随着血钠水平降低,患者Child-Pugh分级和MELD分值明显增加,3组低钠血症间Child-Pugh分级和MELD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低钠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顽固性腹水、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均高于中度低钠组和轻度低钠组,中度低钠组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发生率也高于轻度低钠组(P0.05或P0.01);轻度低钠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高于重度低钠组(P0.05或P0.01),中度低钠组3年的生存率也高于重度低钠组(P0.05)。[结论]低钠血症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损害程度、并发症及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杨宁  徐援  张冬磊 《山东医药》2010,50(37):10-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1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47例,C级43例。检测其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FPG)和TM,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与Child-Pugh分级A、B级肝硬化患者比较,C级患者的血清FINS、TM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P均〈0.01)。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与FINS、TM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3、0.372,P均〈0.01),与ISI呈负相关(r=-0.536,P〈0.01);TM水平与FINS呈正相关(r=0.298,P〈0.01),与ISI呈负相关(r=-0.272,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IR及TM升高,其血清FINS、ISI、TM均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检测以上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评价肝硬化患者脑代谢物的异常变化及其与Child-Pugh分级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3.0T磁共振对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 A级20例、Child B级14例、Child C级18例)及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计算脑代谢物Cho(胆碱)、mI(肌醇)、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Cr(肌酸)和GLX6(谷氨酰胺复合物)峰下面积、脑代谢物峰下面积与Cr比值(NAA/Cr、Cho/Cr、ml/Cr、Glx6/ml)。结果 Child-Pugh A级患者与对照组mI、GLX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ld-Pugh B级与Child-Pugh A级Cho、mI、GLX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 C级与Child-Pugh B级Cho、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hild-Pugh A级与对照组ml/Cr、Glx6/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 B级与Child-Pugh A级Cho/Cr、ml/Cr、Glx6/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hild-Pugh C级与Child-Pugh B级Cho/Cr、ml/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陛脑病与无肝性脑病患者脑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Cho/Cr、ml/Cr、G1x6/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分级与Glx6/Cr呈正相关,与Cho/Cr、ml/Cr呈负相关;肝硬化患者TBIL、PT与Cho/Cr、ml/Cr呈负相关,与Glx6/Cr呈正相关。ALB与Cho/Cr、ml/Cr呈正相关,与Glx6/Cr呈负相关。AIJT与NAMCr、Cho/Cr、ml/Cr、Glx6/C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及肝性脑病患者存在脑代谢物浓度异常改变,它可作为肝硬化和肝性脑病早期诊断及程度评价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Child-Pugh评分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与肝脏合成功能[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肾功能[血清胱抑素(CysC)、肌酐(Cr)、尿素氮(BUN)]、血清钙和磷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及肝肾功能、血清钙、磷水平的关系,按Child分级分为A、B、C三组,Child不同分级间生化指标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Child评分与各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双侧Pearson相关分析,各生化指标对Child评分的影响作用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果随着Child评分的升高,肝硬化患者的ChE下降、PT升高,A、B、C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呈升高趋势,A、C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间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分级A、B、C三组肝硬化患者的Cys、钙、磷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Child评分与年龄、PT、BUN、Cr正相关,与ChE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hE、PT对于Child评分有明显影响作用。结论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中ChE、PT、Cr、BUN出现明显变化。其中,血清ChE对于Child评分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是判断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D-D)变化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30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按Child-Pugh分级为A级44例,B级39例,C级47例),同时入选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各分级者之间及其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变化。[结果]肝硬化组Child-Pugh各分级者血小板参数PLT、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DW、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各项指标Child-Pugh各分级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Child-Pugh各分级者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及D-D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上述各项指标Child-Pugh各分级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及D-D与其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可用于临床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蛋白评分系统预测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467例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白蛋白(ALB、A)不足45 g/L标准患者的伴随疾病及既往疾病进行统计,将此影响因素按照一定的数值计入到ALB中.分析ALB、球蛋白(GLB、G)、A-G、A+G水平,按照统计学方法取值评估,构建胃癌及癌前病变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方炙甘草汤、猪苓汤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中医辨证为精血不足、脾虚血瘀、水湿内停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如限盐、保肝、利尿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炙甘草汤合猪苓汤治疗,2组治疗1个月为1疗程。从Child-Pugh评分、血清白蛋白(ALB)、凝血功能(PT、PTA)及腹水动员方面评估2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改善Child-Pugh评分方面:2组治疗后均能明显改善Child-Pugh评分(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Child-Pugh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在提升ALB方面:治疗组治疗后能明显提高ALB(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ALB变化不明显(P0.05),且治疗组在提高ALB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腹水动员方面:2组治疗后均能明显促进腹水动员(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炙甘草汤合猪苓汤通过滋补肝肾、健脾益气活血、利水泄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在改善Child-Pugh、凝血功能方面有明显疗效,特别是提升ALB、动员腹水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75)和非AKI组(n=161),比较2组性别、年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NT-proBNP、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氨、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Child-Pugh评分等的变化。2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多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AKI组BUN、Scr、NT-proBNP、Tbil、血氨、PT及Child-Pugh评分均高于非AKI组,而ALB、PLT则低于非AKI组。AKI组患者中,NT-proBNP、Child-Pugh评分随着AKI分期的增加而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OR=2.133,95%CI: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胆碱酯酶(CHE)和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94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Pugh A组(n=35例)、Child-Pugh B组(n=32例)和Child-Pugh C组(n=27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检测血清CHE和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结果 9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水平(4.37±2.77 ku/L)明显低于30例健康人(8.26±2.98 ku/L,P0.05),血清HA、IV-C、LN、PCⅢ[分别为(824.04±442.21)μg/L、(155.08±45.09)μg/L、(133.17±47.87)μg/L和(230.65±92.12)μg/L]明显高于健康人[分别为(98.35±72.15)μg/L、(58.91±20.36)μg/L、(74.32±22.67)μg/L和(78.11±59.54)μg/L,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逐渐递增,血清HA、IV-C、LN、PCⅢ水平呈进行性升高(P0.05),而血清CHE水平呈进行性降低(P0.05);血清CHE水平与血清HA、IV-C、LN、PCⅢ呈负相关(r1=-0.482,r2=-0.364,r3=-0.718,r4=-0.780,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CHE水平降低,肝纤维化标志物升高,对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评价动脉血氧在肝肺综合征(HP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诊断和预防HP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血气分析仪测定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组)及同期住院60例非肝硬化失代偿者(对照组),比较2组的PaO2、SaO2、PaCO2。并比较肝硬化组Child-Pugh为A、B、C间的PaO2、SaO2、PaCO2。[结果]肝硬化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8%。①肝硬化组PaO2与对照组PaO2比较P〈0.01,而肝硬化组和对照组SaO2、PaCO2值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Child-Pugh A、B、C 3级间PaO2,SaO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级间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PaO2、SaO2值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高呈下降趋势。[结论]肝硬化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其发生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呈梯形上升。血气分析对HPS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情况,并分析其与血清HBV DNA、HBeAg、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行脾切除术中取肝脏活检的病例82例,取肝组织行HE、网状纤维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临床生化指标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并采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比较不同血清HBV DNA载量、HBeAg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关系。结果高达76.8%(63/82)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组织仅有轻度活动性炎症(G0-1、G2级);血清ALB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负相关(r=-0.405,P0.01),PT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r=0.340,P0.01),而血清ALT、TBIL、HBeAg阳性、HBV DNA载量和Child-Pugh评分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无相关(P0.05)。结论血清HBV DNA载量并不能反映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乙肝病毒持续复制和肝脏炎性反应坏死是肝炎肝硬化病情进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无论肝硬化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如何,均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钠代谢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中300例血钠正常,200例低血钠。对比血钠正常患者与低血钠患者Child A、B、C级所占比例,对比轻、中、重度低血钠患者中Child A、B、C级所占比例。[结果]血钠正常组Child A、C级比例分别与低血钠组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低钠血症组Child A级比例明显高于中度低钠血症组,Child C级明显低于中度低钠血症组(P0.05);轻度低钠血症组Child A级比例明显高于重度度低钠血症组,Child C级明显低于重度低钠血症组(P0.05);中度低钠血症组Child A级比例明显高于重度低钠血症组,Child C级明显低于重度低钠血症组(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钠水平越低则患者相应肝功能Child分级等级越高,严密监测血钠水平变化对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联合Child-Pugh分级在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将肝硬化组125例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个亚组:Child A级组(50例)、Child B级组(45例)及Child C级组(30例),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取静脉血测定血清PA、CHE及PTA水平,并进行腹部彩超检查了解肝、脾、门静脉宽度及腹水情况。[结果]肝硬化组血清PA、CHE及PT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患者肝硬化程度加重,其血清PA、CHE及PTA水平逐渐降低,不同Child-Pugh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中存活患者PA、CHE及PTA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PA、CHE、PTA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相关,这些指标的联合对判断肝病损害严重程度及预测患者预后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MicroRNA(miR)-122的表达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87例,采用PCR实时荧光定量法测定患者血清miR-122水平,根据Child-Pugh分级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级,分析血清miR-122与肝硬化分级的关系。结果并发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失代偿期患者血清miR-122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患者(P<0.05);不同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血清中miR-122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A级与B级肝硬化患者血清miR-12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A级和B级患者水平均显著低于C级(P<0.05)。多变量线性相关性显示,血清miR-122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呈正相关(P<0.05);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肌酐(Cr)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miR-122水平上升提示肝硬化已经失代偿,并与腹水、消化道出血、肝肾衰竭有关。因此,血清miR-122可作为评价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及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具有完整记录和随访结果的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每例患者的Chlid-Pugh、MELD及MELD-Na分值,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生存3个月的准确性。结果 96例患者3个月内有25例患者死亡。死亡组的Child-Pugh、MELD及MELD-N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1);MELD-Na和MELD评分在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AUC均大于Child-Pugh(P0.001,P0.01),MELD-Na和MELD评分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Na是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一个较好指标,其准确性优于Child-Pugh分级,但与MELD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度活动度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贫血患者蛋白质和脂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评估其营养状态。[方法]回顾性收集14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中度活动度UC患者的蛋白质和脂代谢指标;比较合并贫血组患者(41例,占27.55%)与UC非贫血组患者(106例,占72.45%)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Fe),铁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P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HDL-Ch),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ApoA1/B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2组各指标异常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合并贫血组Hb、TP、ALB、A/G、TC、HDL-Ch、LDL-Ch、ApoA1、ApoB指标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贫血组患者易发生TP、ALB、TC、A/G、HDL-Ch、LDL-Ch、ApoA1、ApoB的降低,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活动度UC合并贫血患者营养处于负平衡状态,且更易出现多种蛋白质和脂代谢指标(TP、ALB、A/G、TC、HDL-Ch、LDL-Ch、ApoA1、ApoB)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