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  相似文献   

2.
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都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加重对动脉壁的压力,使血脂容易进入动脉壁,又因血管张力增加,使动脉内膜过度伸张,弹性纤维破裂,引起内膜损伤,促使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长期血脂异常,血脂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如累及冠状动脉,使管腔变窄缩小,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4.
张玉春  石芳 《工企医刊》2005,18(4):81-82
慢性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多发于52岁以上老龄人的一种动脉闭塞性疾病;指动脉壁增厚和失去弹性最后导致管壁僵硬,狭窄甚至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临床多见肢体苍白、麻木、畏冷、间歇殴行或疼痛,严重者肢体末端溃疡、坏疽;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尚无定论,较公认的相关因素有:年龄、性别、脂质代谢紊乱、吸烟、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或通透性改变,微量元素失衡,  相似文献   

5.
血管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生理性和病理性老化,是人体老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引起动脉硬化以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两者均表现为顺应性降低、硬度增加、血管修复新生能力下降和动脉管壁增厚,导致动脉供血减少,引起机体功能下降,加速整体老化。中老年人抗衰老,首先需要遏止血管老化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发生硬化,弹性减弱,致使血流变得缓慢,时间一长极易形成血栓,最终引发疾病。因此,保护好血管是预防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下面为您介绍几款能软化血管的食疗药粥。  相似文献   

7.
《保健与生活》2013,(1):I0043-I0044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血管弹性越来越差。血管弹性变差一方面可导致血管脆性增大,容易出现破裂现象;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血管腔隙狭窄,导致人体供血障碍,引发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因此,养护血管、维护其弹性是预防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都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加重对动脉壁的压力.使脂质容易进人动脉壁,叉因血管张力增加.使动脉内膜过度伸张.弹性纤维破裂.引起动脉内膜损伤,促使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长期血脂异常,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斑块.使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如累及冠状动脉.那么,就会使冠状动脉管腔变窄缩小.从而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9.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常见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也是心肌梗死、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包括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动脉硬化、颈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等.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且全身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是一致的,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自己血管的年龄吗?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血管也会慢慢地变老。 然而,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帮你延缓血管的衰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最近国外出现一种简便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心脑血管情况,这就是自测血管年龄。血管年龄高出生理年龄10岁以上的人,患糖尿病、心脏病、脑中风的可能性较大。最近,一些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的血管年龄竟高达四五十岁,即使是常规血液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中也有血管年龄偏高者,但只要接受治疗,克服不良生活习惯,血管仍然可以重返青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及腘动脉的动脉弹性,评价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早期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和对照组40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足背动脉及腘动脉,得出其动脉弹性指标: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所得动脉弹性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2型糖尿病组足背动脉及腘动脉的Eρ、β、PWVβ值升高(P﹤0.05),AC值降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在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之前,已出现血管内皮功能与动脉弹性的改变。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评价下肢动脉早期硬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记90年代以来,冠脉搭桥手术在中国兴起。在冠心病外科中,目前桥血管替代材料是白体动脉如乳内动脉,挠动脉,胃网膜动脉及腹壁上动脉等,或常用静脉如大隐静脉,上臂的静脉(贵要静脉)等。然而能使用的自体动脉或静脉常常有限,另外桥血管受年龄,伴随病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影响,远期通常率将进一步下降。因此在冠脉血管重建领域中目前或不远的将来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血管材料短缺。  相似文献   

14.
石新 《长寿》2007,(11):6-6
“人与动脉同寿”,这是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人的寿数与人的动脉(血管)是同步而行的,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动脉在不断硬化阻塞,当重要器官(心、脑)血管梗塞坏死之日.人也就到了寿终正寝之时。血管与人的寿命关系之密切由此可见一斑!这话当然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的生命进程,不包括人生中途罹患的灾难与恶疾,所以此话极具真理的客观性和历史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动脉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始动及促进因素,与PTCA术后再狭窄(RS)的生成密切相关。在AS及R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动脉壁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mitric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积聚直接导致了动脉内膜增厚和管腔的狭窄。  相似文献   

16.
人老了,白发苍颜,耳聋眼花,步履蹒跚。但你可知道,人的衰老,主要是老在何处?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血管(主要是动脉)的结构和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形成医学上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也就是在动脉壁上发生了多个由于脂质沉积和坏死所形成的灰黄色斑块,同时伴有纤维增生。在这种斑块内常继发出血、溃疡、钙化和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动脉壁的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在一些较小的动脉就会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和器官的缺血、缺氧。在严重的粥样硬化病变部  相似文献   

17.
三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动脉血管超声检查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腹部及外周动脉血管动态的变化。方法对3个FH家系中3名子女(先证者)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观察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狭窄程度、血液动力学改变、有无斑块以及斑块数量。结果3名FH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较前增多,颈总动脉、股总动脉IMT亦明显增厚,而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月国动脉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内膜增厚结论无创伤性血管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观察FH血管改变的首选影像学的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陆江 《医药与保健》2006,14(6):45-45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病理学认为,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同时发生的.人类自幼爱饱食,摄人总热量过多,动脉中的脂质沉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加大,人通过高级神经活动提高血压,以增大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19.
伊羽雪 《长寿》2016,(4):20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僵硬而失去弹性并致管腔狭窄,使得血流不能顺畅通过。动脉硬化的直接后果是血管堵塞,堵塞如果发生在心脏,会造成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问题;发生在脑部,就会造成脑出血、脑血栓;发生在肾脏,就会造成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只要有动脉的地方,发生动脉硬化都可能造成动脉梗塞,引起严重后果。为了延缓  相似文献   

20.
王志刚  丁璇 《山东卫生》2005,(10):54-55
颅内动脉瘤是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导致颅内动脉壁正常结构发生改变。随着血瘤的冲击,在动脉壁异常处形成的突起。颅内动脉瘤多发生于颅内动脉分叉处,因为该处受到较强的血流冲击。颈内动脉系统占绝大多数,以单发多见。颅内动脉瘤引起的出血和严重的脑血管痉挛是导致残死率较高的原因。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有统计女性略高于男性。对于该病主张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