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新鲜周期移植与冷冻周期移植(FET)术后第14天血清β-HCG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IVF-ET/ICSI新鲜周期移植术(n=1 894)以及FET(n=1 164)后第14天血清β-HCG水平。按照妊娠结局分为生化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单胎分娩、双胎分娩。分别比较鲜胚移植周期与FET周期,β-HCG对异常妊娠与正常妊娠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根据ROC曲线法计算不同妊娠结局间切割值。结果 (1)新鲜周期移植与FET正常妊娠组血清β-HCG均高于妊娠早期流产组、异位妊娠组、生化妊娠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FET后孕妇血清β-HCG水平均高于新鲜周期,除异位妊娠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新鲜周期移植后单次β-HCG>272.77U/L时,正常妊娠的可能性为85.66%,β-HCG>615.30U/L,妊娠结局较好,但有多胎妊娠的可能,FET后单次血β-HCG>515.31U/L,提示正常妊娠的可能性为74.86%,单胎双胎切割值为1 077.55U/L,冷冻周期正常妊娠及单双胎切割值均明显高于新鲜周期。结论移植术后第14天血清β-HCG水平可作为IVF-ET/ICSI以及FET周期早期妊娠结局预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胎妊娠自然减胎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分娩结局。方法对2014年全年在我院生殖中心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991例双胎妊娠中发生的80例自然减胎进行分析,探讨自然减胎发生的相关因素;将其与同期1 972例单胎分娩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35~40岁组自然减胎发生率显著高于≤30岁组自然减胎发生率(15.79%vs.7.84%)(P0.05)。移植卵裂期胚胎的多胎妊娠自然减胎发生率显著高于移植囊胚自然减胎发生率(10.56%vs.6.19%)(P0.05)。将冷冻移植与新鲜移植相比较,新鲜周期不同受精方式间比较,自然减胎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减胎后单胎分娩结局与同期单胎妊娠的分娩结局比较,前者早产率虽有上升,但两者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平均早产孕周、平均早产儿出生体重、足月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双胎妊娠自然减胎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与移植胚胎时期有相关性,而与新鲜胚胎或冻融胚胎移植、受精方式无关。其分娩结局与ART助孕后的单胎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胎盘率(CPR)及主动脉峡部收缩指数(ISI)对评价晚发型胎儿生长受限(FGR)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经临床确诊的晚发型FGR孕妇,其中39例妊娠结局不良(病例组),49例妊娠结局良好(对照组),对比2组胎儿CPR及ISI,采用ROC曲线分析CPR、ISI对预测胎儿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CPR及ISI均小于对照组(P均<0.01)。ROC曲线结果显示,以1.25为CPR截断值,对不良妊娠结局预测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59.7%,AUC为0.814;以-0.44为ISI截断值,对不良妊娠结局预测敏感度为94.9%,特异度为82.7%,AUC为0.930。结论 CPR及ISI对晚发型FGR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均有预测价值,且ISI优于CP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β-HCG≥5000U/L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的指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血β-HCG≥5000U/L异位妊娠患者予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治疗的诊治资料。结果48例异位妊娠患者予米非司酮+甲氨蝶呤保守治疗成功率为68.75%。结论异位任娠保守治疗指针在临床严密观察下可以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妊娠手术治疗后宫内妊娠早期流产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61例复合妊娠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早期流产组(n=21)和妊娠组(n=40),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检查相关指标及手术情况等,并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61例复合妊娠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宫内妊娠早期流产率为34.43%(21/61)。既往异位妊娠史情况、下腹痛比例、阴道出血比例、手术时孕龄、盆腔粘连发生比例、异位妊娠累及肌层、异位妊娠破裂比例、手术时长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妊娠组比较,早期流产组患者中年龄35岁比例(40.00%vs.12.20%)、血β-HCG≤80 000U/L比例(85.00%vs.58.54%)显著升高,宫内妊娠胎心搏动者比例(25.00%vs.90.24%)显著下降(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血β-HCG≤80 000 U/L[OR=4.014,95%CI(1.014-15.886)]是宫内妊娠早期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β-HCG≤80 000U/L是复合妊娠手术治疗后宫内妊娠早期流产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囊胚滋养层细胞的分级与移植后第7日血β-HCG值和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将来的单囊胚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生殖中心进行复苏囊胚移植的患者资料,按照滋养层细胞的级别(A、B、C)分为三组,分析滋养层细胞级别与移植后第7日血β-HCG值的关系,并比较三组的极早期妊娠(生化妊娠而非临床妊娠)丢失率、流产率和继续妊娠率。结果三组患者复苏时年龄、胚胎冻存时间、内膜准备方案和移植日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移植后第7日的血清HCG值随滋养层细胞级别的降低呈明显的递减趋势,三组分别为(288.0±433.1)、(90.8±172.1)和(60.0±102.9)U/L。C组的极早期妊娠丢失率为30.2%,明显高于A组和B组(分别为11.4%和9.6%)(P<0.05)。三组的流产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是A组和B组的继续妊娠率显著高于C组(P均<0.05),而A和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时,发现滋养层细胞质量对极早期妊娠丢失率和继续妊娠率有最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囊胚的Gardner评分系统中滋养层细胞质量与移植后第7日血β-HCG值呈正相关,挑选高质量滋养层细胞的囊胚能够避免极早期妊娠丢失,能够提高继续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多胎妊娠减胎术后不同保留胎儿数对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辅助生殖技术(ART)所获多胎妊娠行减胎术患者资料,其中157例为三胎减为双胎(减为双胎组),51例为多胎减为单胎(减为单胎组;包括三胎减为单胎25例,双胎减为单胎26例),另选同期ART双胎妊娠未行减胎术611例(未减双胎组)、单胎妊娠760例(未减单胎组)作为对照。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情况。结果多胎减胎术后子代出生缺陷未显著增加(P0.05);与单胎妊娠比较,双胎妊娠(包括减胎和未减胎)显著增加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P0.05);减胎术后双胎妊娠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显著高于未减双胎者(分别为56.69%vs.45.34%、57.79%vs.44.77%,P0.05)。结论虽然ART后多胎妊娠减胎术并不增加子代的出生缺陷,但是仍然应该控制多胎妊娠、减少减胎术的干预,提高ART助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和评估两组后期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有统计学意义的检测指标的预估价值。进一步构建和绘制相关指标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96例经入院后7 d上腹部CT检查确诊,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27例(28.1%),感染组PCT、hs-CRP及IL-8水平分别为(7.2±2.3)μg/L、(23.6±3.9)mg/L和(185.8±25.5)pg/m L,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2.5±0.5)μg/L、(13.1±1.9)mg/L和(80.2±7.9)pg/m L(均P0.05);PCT的AUC为0.849,诊断界值为6.1μg/L;hs-CRP的AUC为0.861,诊断界值为18.5 mg/L;IL-8的AUC为0.785,诊断界值为138.9 pg/m L;进一步以感染性胰腺坏死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上述指标的敏感度分别为88.9%、85.2%和77.8%,特异度分别为85.5%、82.6%和78.3%。结论:早期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hs-CRP和IL-8,对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诊断具有较好的预估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分析的方法,研究门诊定期产检的600名孕妇,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于不同妊娠时期测定血β-HCG的变化并加以分析。结果:①正常妊娠孕妇妊娠8~12周血β-HCG明显升高,孕中晚期则维持在较低水平(P<0.01);②HDCP患者妊娠中晚期血β-HCG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升高(P<0.01),子痫前期组血β-HCG值又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③妊娠28~36周是HDCP的高发孕周,且易发展为子痫。结论:血β-HCG可以作为临床预测HDCP发生的有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行IVF-ET获临床妊娠患者的妊娠结局,结合选择性减胎术(MFPR)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妊娠结局,分析选择性减胎术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方法对本中心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共2 923例通过IVF-ET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其孕期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等;同时对同期在本中心行MFPR的患者共130例随访,包括术后4周流产、晚期流产及早产等情况。MFPR患者来源包括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获得的多胎妊娠以及单纯使用促排卵药物导致的多胎妊娠。结果 (1)IV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51.52%,其中双胎妊娠率26.03%,三胎及以上妊娠率1.23%;双胎妊娠组晚期流产率和早产率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组(P<0.001),且妊娠期贫血、妊高征、糖尿病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组(P<0.001)。(2)130例MFPR患者中85.71%的四胎及以上妊娠由单纯使用促排卵药物导致;减胎时平均妊娠天数60.55d(49~126d),术后4周流产率为3.10%且全部发生于术后一周内,晚期流产率7.41%,早产率1.85%。(3)MFPR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显著低于IVF双胎妊娠未减胎组(P<0.001);IVF双胎妊娠经MFPR后早产率显著低于双胎妊娠未减胎组(P<0.001);IVF三胎妊娠经MFPR后无论减为双胎妊娠还是减为单胎妊娠,早产率均显著低于双胎妊娠未减胎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的不良妊娠结局增加;四胎及以上多胎妊娠的主要原因是单纯促排卵药物的使用;MFPR可以降低多胎妊娠的早产率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改善因辅助生殖技术及促排卵药物导致的多胎妊娠的临床妊娠结局,作为助孕并发症的补救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可疑受精障碍的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在授精失败后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acue ICSI)的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中心接受常规IVF助孕治疗,可能有受精障碍的13例患者,取卵后6h授精,4h后观察,发现所有卵母细胞均未排出第二极体,立即行补救ICSI.结果 13个周期共154个卵母细胞,其中M Ⅱ期142个;未行补救ICSI的46个均未受精;补救ICSI的96个,受精89个,受精率92.7%,移植13个周期29个胚胎,临床妊娠1例双胎和5例单胎,种植率24.1%.结论 常规IVF受精后4h行补救ICSI可以获得较好的受精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助孕后妊娠合并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IVF/ICSI-ET治疗并妊娠的1 182个周期的病例资料。按照是否合并OHSS分为2组:妊娠合并OHSS组(n=93)和对照组(n=1 089)。根据妊娠早期孕囊数目进一步将妊娠合并OHSS组分为OHSS单胎组(n=43)和OHSS双胎组(n=50);对照组分为正常单胎组(n=738)和正常双胎组(n=351)。按照OHSS的严重程度以及妊娠早期孕囊数将93个妊娠合并OHSS周期分为中度OHSS单胎组(n=29),中度OHSS双胎组(n=37),重度OHSS单胎组(n=14)和重度OHSS双胎组(n=13)。结果妊娠合并OHSS组基础窦卵泡计数、获卵数、HCG日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妊娠合并OHSS组双胎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8%vs.32.2%,P<0.05);OHSS单胎组与对照单胎组,OHSS双胎组与对照双胎组的周期分娩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剖宫产率、早产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儿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合并OHSS组及对照组行组内比较,单胎妊娠患者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显著高于双胎妊娠患者(P<0.05),单胎妊娠患者早产率显著低于双胎妊娠患者(P<0.05)。中度OHSS组与重度OHSS组间比较,双胎妊娠率、周期分娩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剖宫产率、早产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中度OHSS组与重度OHSS组的双胎妊娠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同组单胎妊娠(P均<0.05),中度OHSS组内双胎妊娠分娩孕周显著低于单胎妊娠(P<0.05)。结论妊娠合并中、重度OHSS并未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郭艳巍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09-210
目的:研究患者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中孕酮(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异位妊娠的患者和同期来院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患者各10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β-HCG、P的水平,两组治疗前均给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宫内妊娠组的血清P和β-HCG水平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在宫内妊娠组,停经≤7周的血清β-HCG小于停经>7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异位妊娠组,低于停经≤7周与停经大于7周者的血清β-HCG、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组中,停经天数与β-HCG呈正相关;异位妊娠组中,2种血清标志物与停经天数均不相关。分别取β-HCG为4761.4 IU/L,P为17.21μg/L作为临界值,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分别为92%,96.0%,特异度89.3%,100%。结论:单次检测血清P对于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最高,P与β-HCG联合检测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最佳疗效方案.方法:对我院400例行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病例.按用药分为用米非司酮A组100例: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MTX)5天,B组100例;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MTX)单次给药C组100例;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MTX)加四氢叶酸钙D组100例.观察疗效.结果: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中,血β-HCG<2000U/L者D组成功率为92.00%,C组成功率为86.00%,B组成功率为80.00%,A组成功率为56.00%;血β-HCG>2000U/L者D组成功率为78.00%,C组成功率为70.00%,B组成功率为60.00%,A组成功率为4000%.结论:临床显示,异位妊娠疗效方案,D组疗效最佳,C/B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优势,疗效最差的是A组.血β-HCG越低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张琴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188-189
目的:探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和腹部B超在早期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早期异位妊娠80例积极采用血清β-HCG和腹部B超检测。结果:腹部B超声像图表现为胚胎型15例,孕囊型25例,包块型20例。异位妊娠患者β-HCG明显增高,其各类型的血清β-HCG值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β-HCG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为97.5,特异度为51.7%。结论:血清β-HCG的测定和腹部B超检查用于早期异位妊娠的确诊,简便、准确、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β-HCG、孕酮联合检测在判断先兆流产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统计269例患者的β-HCG、孕酮值与先兆流产预后的关系,归纳先兆流产与继续妊娠、流产、异位妊娠的β-HCG值及孕酮值的区别。结果本研究的59例孕酮值低于5ng/mL以下的患者,有50例流产,9例宫外孕。结论联合检测β-HCG和孕酮可以更早、更准确地判断先兆流产的预后,优于单独检测血清β-HCG或孕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第14天血清β-HCG水平与活产率的相关性及其对活产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的1 74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活产组(794个周期)及非活产组(94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FET活产率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年龄、FET第14天血β-HCG与活产率的相关性,并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移植胚胎数量、不孕因素、受精方式、促排卵方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产组的年龄、不孕年限显著低于非活产组,内膜厚度、FET第14天血β-HCG水平显著高于非活产组(P均<0.05);两组的不孕类型、移植胚胎类型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不孕类型(原发、继发)、不孕年限、内膜厚度、移植胚胎类型(卵裂胚、囊胚)、FET第14天血β-HCG是FET活产率相关的预测因子(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控制性卵巢刺激(COS)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血清孕酮(P)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以及血清P水平影响IVF-ET妊娠率的机制。方法选择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治疗的1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测COS前1d、COS第4天、第6~7天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4个时间点的血清P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P值对助孕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根据ROC曲线设定一个血清P的临界值,观察≥临界值组和临界值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分析血清P水平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助孕治疗的结局。结果COS前1d、COS第4天、第6~7天和HCG注射日4个时间点P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37(P=0.398)、0.540(P=0.363)、0.629(P=0.025)、0.635(P=0.002)。HCG日P=7.925nmol/L时,预测助孕治疗结局的灵敏度是40.0%,特异度是78.8%。P≥7.925nmol/L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P7.925nmol/L组(P0.05),两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CG注射日P水平升高(P≥7.925nmol/L)导致IVF-ET妊娠率下降。HCG日P水平升高对卵母细胞质量、胚胎质量没有影响,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而影响助孕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项指标在预测急性肾损伤伴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RRT)时机的价值.方法 选取75例心肾综合征住院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给予保守治疗3d,心功能好转者为对照组(n=39),心功能无好转者进入RRT组(n=36).记录患者入院第1天的一般情况,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Ⅰ、尿素氮-Ⅰ、B型钠尿肽-Ⅰ (BNP-Ⅰ)、24 h尿量-Ⅰ、呋塞米用量(呋塞米-Ⅰ),治疗第4天的呋塞米用量(呋塞米-Ⅱ)、24 h尿量-Ⅱ、肌酐-Ⅱ、尿素氮-Ⅱ、BNP-Ⅱ等指标,计算治疗前后部分指标的比值:24h尿量Ⅱ/Ⅰ、肌酐Ⅱ/Ⅰ、尿素氮Ⅱ/Ⅰ、BNPⅡ/Ⅰ(第1天指标以“Ⅰ”标记,治疗第4天指标以“Ⅱ”标记,指标的动态变化以第4天指标与第1天指标的比值表示,以“Ⅱ/Ⅰ”标记).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价上述各指标预测患者行RRT治疗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对照组与RRT组在24h尿量-Ⅰ、24 h尿量-Ⅱ、肌酐Ⅱ/Ⅰ、BNP-Ⅱ、BNPⅡ/Ⅰ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计算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其中24h尿量-Ⅰ(AUC=0.736)、24h尿量-Ⅱ(AUC=0.875)、肌酐Ⅱ/Ⅰ(AUC=0.747)、BNP-Ⅱ(AUC=0.779)、BNPⅡ/Ⅰ(AUC=0.894)在预测患者行RRT治疗方面均有较高价值.对上述阳性指标,当分别选取截点值为:24h尿量-Ⅰ =905ml(敏感度75.0%,特异度94.9%)、24h尿量-Ⅱ=1450 ml(敏感度75.0%,特异度100%)、BNP-Ⅱ=3360 ng/L(敏感度72.2%,特异度100%)、BNPⅡ/Ⅰ=1.37(敏感度75.0%,特异度100%)、肌酐Ⅱ/Ⅰ=1.25(敏感度72.2%,特异度94.4%)时,对于是否行RRT治疗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24 h尿量、治疗后的BNP数值及BNP与肌酐的动态变化,可以较好地预测伴CRS的急性肾损伤患者是否要行RRT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孕期(≤12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多胎妊娠胚胎减灭术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8年7月我院早孕期经阴道减胎341例资料,应用超声引导胚胎抽吸减胎法181例,KCl心搏区注射减胎法160例。选择2007年7月~2008年7月新鲜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后双活胎妊娠215例和单活胎妊娠538例作为对照,与减胎后双胎及单胎妊娠者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胚胎抽吸减胎法与KCl心搏区注射减胎法相比,减胎孕周小[(47.8±3.1)d vs.(60.0±8.0)d,t=-10.249,P=0.000],流产率低[7.7%(14/181)vs.15.6%(25/160),χ2=5.220,P=0.022],两种方法术后未流产病例分娩孕周、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胎儿畸形率相似(P〉0.05)。三胎减为双胎妊娠者与IVF-ET术后双胎妊娠者比较,流产率高[13.7%(22/161)vs.7.0%(15/215),χ2=4.641,P=0.031],新生儿出生体重低[(2479.4±579.9)g vs.(2594.2±464.6)g,t=-2.011,P=0.045],但早期流产率、分娩孕周及早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双胎减为单胎妊娠者与IVF-ET术后单胎妊娠者比较,流产率、早期早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双胎减胎组早产率增高[14.8%(9/61)vs.6.6%(31/472),χ2=4.103,P=0.043],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IVF-ET术后单胎妊娠者[分娩孕周(38.0±2.1)周vs.(38.5±1.4)周,t=-2.662,P=0.008;新生儿体重(3042.9±527.6)g vs.(3340.8±478.9)g,t=-4.801,P=0.000],但减胎组平均分娩孕周也达到38周,新生儿平均体重〉3000 g。而双胎减为单胎组与未减胎双胎比较,分娩孕周明显增加[(38.0±2.1)周vs.(36.6±1.7)周,t=5.270,P=0.000],早产率明显降低[14.8%(9/61)vs.44.5%(89/200),χ2=17.638,P=0.000],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增高[(3042.9±527.6)g vs.(2594.2±464.6)g,t=6.744,P=0.000]。结论早孕期可以行经阴道抽吸减胎法者较须KCl胎心搏动区注射法减胎者结局更优,选择适当的减胎时机对保证手术安全至关重要。早孕期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多胎妊娠胚胎减灭术是多胎妊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改善母儿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