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因制宜学说是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三因制宜学时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运用三因制宜学说指导肿瘤的防治,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是不谋而合的。本文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个方面阐述了三因学说在肿瘤防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三因制宜学说在形式上存在因时制宜与因天制宜的争议 ,在内容上将“天”、“时”并注 ,从而导致认识上的模糊和理解上的分歧。随着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 ,因时制宜与因天制宜在研究对象及内容上得以明确区分开来 ,摆脱了二者原来相互包含、难以界定的状况。为此 ,笔者不揣浅薄 ,提出四因制宜新论 ,以求教于同道。1 三因制宜学说存在分歧和不足三因制宜是中医治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将人的健康和疾病置于自然、社会大环境中来加以考虑 ,且充分顾及到性别、年龄、体质等个体特征差异 ,以此来指导治疗及养生 ,因而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其复杂性对各种诊治手段提出挑战。有必要分析三因制宜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思辨特征与应用,为临床辨治提供思路。方法:查阅资料,分析总结三因制宜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理论与应用。结果:《黄帝内经》中“三因制宜”学说可总结为“因机复杂,宜用三因”“因时制宜,阴阳和合”“因地制宜,五行承制”“因人制宜,纠偏复正”,即妇科恶性肿瘤治疗需分析患者所处地理与社会环境,基于女性独有生理结构和脏腑功能给予个体化诊治方案。这种诊治模式与现代医学“个体给药”思路一致。结论:《黄帝内经》中的“三因制宜”是中医学治疗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诊治妇科恶性肿瘤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何凡夫 《国医论坛》2000,15(6):17-18
中医基础理论根据《内经》的有关内容 ,提出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三因制宜”学说 ,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细究经文 ,《内经》中除了“三因制宜”之外 ,“因势制宜”的学术思想也同样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辨证施治。所谓“势”,是指疾病发展的动态表现形式 ,即是一种病理趋势。这种趋势随人体正气的强弱 ,病邪的性质 ,感邪的部位 ,以及脏腑本身病变的影响 ,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病势决定的具体治疗方法 ,即是“因势制宜”。现就《内经》中“因势制宜”的学术思想探讨如下。1 顺其势顺其势 ,就是顺着病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70-73
三因制宜,亦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指导疾病治疗的原则,是将人置身在自然界中,从宏观的天地时空以多维角度映射到“人”这一微观个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常呈现出对时令气候、地理环境以及个体禀赋差异的复杂变化过程,在针灸的临床治疗中,充分把握三因制宜思想的具体内涵,将针灸辩证、取穴、补泻的原理和方法与三因制宜思想有机结合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三因制宜思想的内涵及在针灸中的用法和意义,以期充分发挥三因制宜思想在针灸临床诊疗中的特色,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三因制宜"学说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其传承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李宜瑞教授基于"三因制宜"学说结合岭南气候、岭南地域文化及岭南小儿体质特点,合理运用岭南道地药材治疗儿科疾病,现将其经验进行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7.
顼祺 《山西中医》1989,5(4):49-52
一、治则学说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法则,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提出的具体治疗方法。《内经》在治则学说中,主要论述了治则,治法和制方的基本原则,在《索问》的《至真要大论》、《异法方宜论》、《标本病传论》、《阴阳应象大论》和《五常政大论》等篇作了介绍。 (一)治则治法《内经》对于治疗法则,主要提出了三因制宜、标本缓急和正治反治等法则,并根据临床实践相应地论述了各种治法。 1.三因制宜:“三因制宜”,是指因人、因时、因地而确定治疗的原则。由于人与自然界密切  相似文献   

8.
沈宗国主任医师在临床诊疗中充分考虑到患者体质、年龄、用药史、耐药性、用药反应等因素,在保证用药安全的情况下,注重全程扶助患者正气,顾护脾胃,滋养肝肾,总结出“五因三全”的大剂量用药原则。“五因”即因人制宜,因药制宜,因势制宜,因位制宜,因变制宜;“三全”即正气全,脾胃全,护肝肾全。本文对沈老“五因三全”的大剂量用药原则进行总结,以求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医宗必读>卷一医论部分章节,主要分析了古今元气不同论、富贵贫贱治病有别论、不失人情论三篇文章中的辨证论治观点.三篇文章分别从环境、体质、人情三个方面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实际中的应用,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体质学说及三因制宜学说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雷 《中医药学刊》2002,20(6):755-756
《医宗必读》卷一医论部分章节,主要分析了古今元气不同论,富贵贫贱治病有别论,不失人情论三篇文章中的辨证论治观点,三篇文章分别从环境,体质,人情三个方面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实际中的应用,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体质学说及三因制宜学说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析五运六气的治则治法,认为运气学说是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根据运气胜复、三因制宜、疫气性质等治则,确立逆从、郁证、药物偏性等治法,对临床防治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郝晓晓  朱方石  王小宁  陈炯华 《中医杂志》2012,53(24):2075-2077
中医药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对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和健康长寿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医药膳的渊源,“健则益寿、病则御疾”的作用,“三因制宜,科学施膳”的原则及中医药膳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阐述其在“治未病”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浅讨中医学"三因学说"在研究天麻产业链中的作用。方法:以中医学中的"三因学说"作为理论指导,并结合经济学的产业链理论。结果:"三因学说"是以中医治疗上的"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为内涵的科学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对天麻产业链的作用研究,促进天麻产业链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结论:中医学"三因学说"通过三因制宜,用发展的哲学观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同时,通过指导临床更好地把握疾病本质,同样适用于在研究天麻产业链中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在天麻产业链的作用研究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从而推动天麻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气络学说是络病学科的重要分支,是研究气络病变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辨证论治及用药规律的基础理论,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类疾病。基于气络学说,认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气络气机升降出入及随之发生形气转化的气化运动异常密切相关,治疗方面重视对气化的调节,在气络学说核心“承制调平”理论指导下,提出“络以通为用”为治疗原则,以“补虚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防治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清代名医李用粹论治中风病别具一格,主要有三因制宜、真中、类中分治,急救倚单方、外治、论治分病位而施,倡补气血、益脾肾、重视防治结合,发挥王履类中学说、审因识病机论治等特色,对中风病理论的发展、完善居功至宏。  相似文献   

16.
"三因制宜"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防治,经过30多年的深入研究,总结出"时令相关论""体质过程论""环境制约论"等三个基本原理,奠定了特发性肺纤维化防治原则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因此,治病求本本于因,就因时、因人、因地制宜三个方面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防治关系进行概括论述,以期能降低其发病率,辨体施治,权衡制宜。  相似文献   

17.
三才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其核心理念在于人与天地的辩证统一。三因制宜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说明天地人三因的特殊性对人的疾病特点与治疗方面的影响。从三才的角度,简论了三才思想在三因制宜思想中的应用和渗透。  相似文献   

18.
《证治汇补》对中风病的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立新 《中医药学刊》2006,24(9):1731-1732
清代名医李用粹论治中风病别具一格,主要有三因制宜、真中、类中分治,急救倚单方、外治、论治分病位而施,倡补气血、益脾肾、重视防治结合,发挥王履类中学说、审因识病机论治等特色,对中风病理论的发展、完善居功至宏。  相似文献   

19.
盛国荣教授对中医运气学说主张辨证地看待,不应完全抛弃,也不可迷信,而应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的态度去探索发掘该学说的新内涵,并采用三因制宜的思想将运气学说科学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三因制宜"思想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疾病防治原则之一。变应性鼻炎(AR)是我国常见的慢性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其发病与四时气候、地方水土、年龄、体质,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带来的独特饮食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关系密切。基于AR的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及特点,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中医学"三因制宜"思想在指导AR防治中的优势,旨在为AR的精准防治及个体化管理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