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终末期肾脏病病人的骨软化与铝沉积于骨有关。血透病人发生铝骨病的血铝浓度通常超过100μg/L,非卧床连续性腹膜透析(CAPD)病人血铝浓度作为铝所致的软骨病的标记未能确定。本研究探讨慢性透析病人骨活检及组织形态的观测与血铝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钠浓度透析液对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的影响,寻求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的个体化透析处方,减少透析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分别用135mmol/L、140mmol/L及145mmol/L钠浓度的透析液透析8周,观察不同钠浓度下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对透析指标进行评估。结果:(1)使用140mmol/L钠浓度的透析液可以显著降低低血压和肌痉挛的发生,透析效果较好。(2)使用140mmol/L钠浓度的透析液不增加口渴及高血压等副作用。结论:对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的患者使用较高钠浓度的透析处方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简便提高透析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钠透析液对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分别用135 mmol/L、140 mmol/L及145 mmol/L钠浓度的透析液透析8周,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与使用135 mmol/L钠浓度透析液比较,使用140 mmol/L钠浓度的透析液可以显著降低低血压和肌痉挛的发生(P0.05)。与使用145 mmol/L钠浓度透析液比较(P0.05),使用140 mmol/L钠浓度的透析液不增加口渴及高血压等副作用。结论:对糖尿病肾衰竭维持血透的患者使用140mmol/L钠浓度的透析处方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既往研究表明慢性血透患者长期服用大量氢氧化铝同时给予1-α-羟维生素 D_3能使血浆铝浓度升高。对此有两种可能的机理;小肠对铝的吸收增加或是组织铝储存减少而转运至细胞外液。为了明确何种机理起作用,作者对15例慢性血透患者采用与既往研究相同的剂量(每周6μg)和时间(4周)的1-α-羟维生素 D_3进行研究。病人和方法 15例稳定的慢性血透患者(男10,女5)均无严重的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平均年龄为61.5±14岁,血透持续时间为79±44月。所采用透析液含铝量<0.31μmol/L。所有患者进入研究后,停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为用自来水制备透析液析出的铝是透析脑病和抗维生素 D 软骨病的主要病因。作者报告15例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病人血液学和血清铝的变化,证明高铝透析液能引起可逆性非缺铁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5例慢性透析尿毒症病人,年龄21~58岁,在旧透析单位(A)治疗23±5个月,用未处理自来水制备透析液,含铝高(100~450μg/L)。后来病人转到新单位(B),用去离子水制备透析液,含铝低(<10μg/L),观察了12个月。每用透析3次,每次5小时,用再循环单道式透析机和铜酚膜蟠管型透析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血浆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透析中心HD患者69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35名血浆ADMA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同时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将HD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D患者血浆ADMA浓度[(1.17±0.3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0.42±0.15)μmol/L]。颈动脉斑块组血浆ADMA浓度明显高于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正常组,分别为(1.53±0.48)μmol/L、(1.21±0.35)μmol/L和(1.07±0.42)μmol/L(P0.05)。HD患者平均IMT值、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和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颈总动脉IMT的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血浆ADMA、年龄、透析时间和总胆固醇(TC)。结论 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血浆ADMA浓度有关,HD患者血浆ADM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维持血透的尿毒症患者常可见骨外钙沉积。许多部位的软组织包括血管、内脏、主动脉周围均可见局部钙化。本文首次报道1例血透患者发生颌下腺钙化。患者34岁,黑人妇女。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终末期肾衰作维持血透,每周透析3次,每次3h已2年。患者主诉双侧颌下腺肿痛,无其他唾液腺受累和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发现两侧颌下腺大量钙化,其他唾液腺未被累及。此外,右髋部有一个小的软组织钙化灶。无纤维性骨炎和其他骨病的X线征象。血生化检查总钙正常(2.4mmol/L),磷酸盐增高(2.0~3.8mmol/L),钙磷乘积升高。血碱性磷酸酶活性和25-羟维生素D浓度正常。去铁敏试验阳性(即注射60mg/kg去铁敏后24h血铝自2.9μmol/L上升至9.2μmol/L)。应用磷结合剂、限制饮食中磷  相似文献   

8.
低钙透析液对血甲状旁腺素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应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 3个月对患者iPTH及钙磷水平的影响。 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6例,试验前用钙离子 1. 5mmol/L透析液每周透析 3次,每次透析 4h,均使用F6透析器(聚砜膜,面积 1 3m2 )。使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透析 3.个月,此期患者饮食中钙磷的摄入量稳定,用药不变。使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之前检测透析前血iPTH,透析前后血钙和血磷浓度。3个月后复查透析前血iPTH,透析前后血钙和血磷浓度,并检测使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单次透析前、透析后及下一次透析前的血iPTH和血钙、血磷浓度。 结果:单次透析使用钙离子浓度 1 25mmol/L的透析液透析 4h,透后血钙浓度下降,透后血iPTH[ (219 .2±143. 3)ng/L]较透前[ (157. 5±107 .1)ng/L]明显升高 (P<0. 05),至下次透析前血钙浓度及血iPTH(157. 7±125 .3ng/L)基本恢复至上次透析前水平。使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透析 3个月后,iPTH水平较未使用时明显上升[ (157. 5±107 .1)ng/Lvs(82. 5±43 .7)ng/L,P<0 .05]。 结论:单次应用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 透后血iPTH升高,但是至下一次透前血iPTH基本恢复至上次透前水平。长期应用 ( 3个月)钙离子 1 25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钙负荷减轻,血iPTH水平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在单次透析中 ,使用钙浓度为 1.5mmol/L的透析液透析时超滤脱水对钙平衡的影响。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18例 ,使用钙离子浓度为 1.5mmol/L透析液。按透析脱水量将患者分为 2组 ,每组 9例 ,A组脱水量 >2 .0kg ,B组不脱水。透析前后检测患者血清总钙浓度 ;透析前即刻取新鲜透析液并留取透析过程中全部废液 ,测总钙浓度。结果 A组与B组透析前血总钙水平在正常范围 ,且没有差异 ( 2 .3 3mmol/L± 0 .13mmol/LVs 2 .2 0mmol/L± 0 .14 3mmol/L ,P >0 .0 5 )。A组的废透析液的总钙浓度为 1.5 5mmol/L± 0 .0 5mmol/L ,较新鲜透析液 ( 1.5 0mmol/L± 0 .0 5mmol/L)升高 ,P <0 .0 5 ,提示存在钙的外流。而B组废透析液总钙浓度为 1.5 0mmol/L± 0 .0 3mmol/L ,较新鲜透析液 ( 1.5 3mmol/L± 0 .0 6mmol/L)下降 ,P >0 .0 5。结论 对于透析前血钙浓度正常的患者 ,单次透析中 ,使用钙浓度为 1.5mmol/L的透析液进行透析时 ,超滤脱水对钙平衡有影响 ,大量脱水可导致钙的外流  相似文献   

10.
将一定量腹膜透析液灌入腹腔内,停留一段时间后,又部分或全部引流出腹腔的过程,称为一个腹膜透析周期.每个腹膜透析周期包括流入期、留腹期和流出期.流入期为腹膜透析液经过透析管路系统进入腹腔的时间,一般1~2 L透析液的灌入时间仅需要5~10分钟;如灌流时间长,很可能是透析导管出现故障[1-2].留腹期是腹膜透析液在腹腔内的停留时期.流出期指透析液经过透析导管从腹腔内引流出来的时间,一般1~2 L透析液引流完毕需10~15分钟.如果流出期延长,应检查引流管路是否通畅,透析导管是否移位或其他障碍[3-4].  相似文献   

11.
自1976年Popovich实施第1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以来[1],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在全球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约占总透析人群的11%[2-3].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过弥散和渗透原理,规律、定时地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膜腔内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以清除机体代谢废物和潴留过多的水分.因此,腹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腹膜透析能否成功以及腹膜透析能否长期进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经透析液丢失蛋白质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23例P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三酰甘油、铁蛋白、24h尿蛋白定量、24h透析液蛋白等生化指标,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标准腹膜平衡试验(PET),观察透析液蛋白量与血尿生化指标、透析方案等的关系。结果:PD患者平均24h透析液蛋白量4.13±1.64g,与Alb显著负相关(r=-0.219,P=0.015)。所有患者根据Alb水平分为35 g/L和≥35 g/L两组,低白蛋白血症组(Alb35 g/L)患者24h透析液蛋白量明显高于另一组[(4.82±1.80)g vs(3.88±1.52)g,P=0.005]。24h透析液蛋白量与每日透析时间(r=0.22,P=0.014)、2.5%透析液透析时间比(r=0.19,P=0.035)及4h肌酐D/P值(r=0.386,P=0.000 3)呈正相关。低转运组透析液蛋白量(2.87±1.52g)明显少于低平均转运组(4.30±1.65g)和高平均转运组(4.71±1.54g;F=7.46,P=0.001)。此外,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透析液蛋白量与血清三酰甘油负相关(r=-0.297,P0.05),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患者透析液蛋白量与血红蛋白负相关(r=-0.413,P0.01)。结论:PD患者每日经透析液丢失较多蛋白质,丢失量与Alb、血红蛋白、腹膜转运特性和透析方案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往观察曾发现用醋酸盐溶液作血液透析(血透)引起低氧血症,其原因不明。作者分别用醋酸盐透析液和碳酸氢盐透析液在慢性肺疾患的血透病人和肺功能正常的血透病人中进行对照研究。6例有慢性肺部疾病(CPD)的血透病人,平均年龄为54.8岁;对照组为8例无肺部症状和体征、肺功能正常的血透病人,平均年龄56.7岁。CPD 组及对照组用醋酸盐溶液时加2L/min 鼻管吸氧。所有病人均用铜仿膜透析,每周3次,每次4小时。超滤液控制在1~1.5L/4h,透析前及开始后15、30、60及120min 抽血样,全部样本立即测 pH、PaO_2、PaCO_2及HCO~-_3。结果醋酸盐溶液组透析后 PaO_2逐步降低,且  相似文献   

14.
序贯钠透析在预防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序贯钠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连续 4次血透中发生透析低血压≥ 2次的 16例应用序贯钠透析干预共 92次 ,观察血液透析中的血压变化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干预前次透析液钠浓度均为 14 0mmol/L ,序贯钠透析起始钠浓度为 15 0mmol/L ,逐渐降至 138mmol/L。结果 :应用序贯钠透析后 ,透析中最低血压、透析后和透析中的平均收缩压的升高显著 ,大于 10mmHg(P <0 .0 1) ,临床症状几乎完全消失 ,未发现患者有任何不耐受情况。结论 :应用序贯钠透析能够非常有效地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使透析过程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质醇(CT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心钠素(ANF)等在血透患者血透前后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透前后血浆皮质醇(PCT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PACTH)及心钠素(PANF)的变化.结果透析前PCTS及PACTH较低,分别为173.4±42.1μg/L及17.5±10.8ng/L;而PANF为406.8±177.1ng/L,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透析后PCTS为200±88μg/L,轻微升高(P>0.05);PACTH31.2±22.2ng/L明显增高(P<0.05);而PANF201.8±111.7ng/L显著降低(P<0.01)结论本结果支持PANF浓度是判断细胞外液容量的敏感指标.且进一步提示ANF是ACTH及CTS分泌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终末期肾衰患者脂代谢紊乱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终末期肾脏病 (ESRD)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1] 。本文通过分析肾脏替代治疗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和原因 ,探讨ESR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和相关因素。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ESRD患者共 94例 ,平均年龄 5 4 2± 11 9岁。分为三组 :非透析 (CRF)组 (n =2 3)。血清肌酐 (SCr) >4 4 5μmol/L ,稳定 6个月以上。腹膜透析 (PD)组 (n =2 6 ) ,均采用Baxter公司Dianeal PD 2腹膜透析液 ,进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血液透析 (HD)组 (n =4 5 )。以上患者均无糖尿病、高血压肾硬化、肝功能异常、家族性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7.
血液净化护理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临床已50余年。近20多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的进展,常规透析技术日趋完善。各种新的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滤过,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及非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等相继问世,扩大了血液净化疗法的适应征,使越来越多的肾衰病人得到救治。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1 透析液的进展 1943年,国外首先报道应用碳酸氢盐血透透析(BHD),但因未能解决碳酸盐沉淀的问题而被醋酸盐透析(AHD)所取代,们醋酸盐透析液是非生理性的离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 ,尤其是老年血透患者常见的主要死亡原因。我们分析 8例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其对心脏的影响。1 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60~ 75岁 (平均 65岁 )。透析时间 3~ 60个月。原发病中慢性肾炎 4例 ,肾小动脉硬化症 2例 ,糖尿病肾病 2例。透析前BUN平均 2 8 6± 12 6mmol/L ,Scr 10 0 6± 40 3 6μmol/L ,10例血钾 7 5mmol/L ,血透2~ 3次 /w ,每周透析不少于 10h。本组透析前合并高血压 5例 ,经充分血透 2~ 3次后能维持血压正常者 4例 ,另 1例血透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脂多糖诱导BALB/C小鼠腹膜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以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腹膜巨噬细胞分为8组:空白组,脂多糖组,普萘洛尔(0.1μmol/L)组,普萘洛尔(1.0μmol/L)组,普萘洛尔(10.0μmol/L)组;普萘洛尔(0.1μmol/L)加脂多糖组,普萘洛尔(1.0μmol/L)加脂多糖组,普萘洛尔(10.0μmol/L)加脂多糖组。在培养6h和24h后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培养瓶上清液中TNF-α和IL-10的浓度,用中性红吞噬试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空白组与单用普萘洛尔时,巨噬细胞均无细胞因子分泌(无数据显示),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单用脂多糖组巨噬细胞释放TNF-α和IL-10显著增加,吞噬能力明显增强。而普萘洛尔加脂多糖组巨噬细胞继续分泌TNF-α,IL-10分泌减少,吞噬功能显著降低,该作用随普萘洛尔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普萘洛尔可调节腹膜巨噬细胞炎症递质的分泌,并能影响腹膜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选择合适的透析液钙离子浓度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管理的重要问题。过度的钙负荷与血管钙化有关,然而钙的缺乏可加重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以及使骨量下降。在血液透析中,通过弥散方式所介导的钙转移是依赖于透析液和血液之间钙离子的浓度梯度,当透析液中钙离子的浓度1.5 mmol/L时,机体可能从中获得钙。用1.50 mmol/L和1.75 mmol/L含钙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