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胆囊术后综合征辨证论治。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亏虚资生丸主之,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化裁,肝胃不和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法,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络失养方选一贯煎。  相似文献   

2.
探讨胆囊术后综合征辨证论治。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亏虚资生丸主之,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化裁,肝胃不和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法,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络失养方选一贯煎。  相似文献   

3.
病证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7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病证结合辨治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设治疗组74例,分为肝胃不和型、肝阴不足型和肝胆瘀滞型,分别给予疏肝和胃利胆、柔肝滋阴利胆和益气化瘀利胆法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胆维他和熊去氧胆酸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胃不和型总疗效优于肝胆瘀滞型(P<0.05)。提示病证结合辨治及早期治疗慢性胆囊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姜伟  李润东 《光明中医》2021,36(2):195-197
李润东教授是山东省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治疗肝胆脾胃疾病方面,理论扎实,实践成效显著。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李教授认为肝胃不和、湿热蕴结是其主要病机,其病位在胆,与肝、胃有关,临床以肝胃不和兼湿热蕴结肝胆为多发,胆、肝、胃均位于中焦,中焦之病,以疏通气机、利湿清热为主。文章论述李润东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自拟"五金利胆排石汤"疏肝和胃、清热利湿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方由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生姜、甘草组成,《景岳全书》《医宗金鉴》所载之温胆汤,均比原方多了一味茯苓。本方能清痰热而和肝胆,恢复肝胆正常的生理功能,故取名温胆汤。《医方集解》把温胆汤列入和解门,属于调和肝胃的常用方,治疗因肝胃不知、痰热而产生胸憋、口苦、恶心呕吐、虚烦不得眠等。笔者临证时根据临床不同的兼证加减化裁,用于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屡获捷效,现将  相似文献   

6.
周志红 《四川中医》2002,20(5):23-24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机为骨失和降,肝胃不和,胆邪上逆,笔者临诊十余年,以脾虚胆乘,湿热阻滞,肝胆犯胃,瘀血阻络分型辨证,采用调和肝胃,降逆顺气的治疗方法,方以仲景“四逆散”加味为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试论调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以调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气郁结之证,以疏肝和胃法为治则,用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化裁;肝胃郁热之证,以泄肝清热和胃为治则,用化肝煎加减;肝胃阴虚之证,以滋阴柔肝为治则,用一贯煎出入;气血亏虚之证,以温补肝脾为治则,用归脾汤加暖肝煎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证分四型治疗: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宜疏肝泻热,降逆和中;脾胃虚寒型,治宜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认为脾胃为本,肝胆为标,疏肝和胃,活血行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前人有“治肝安胃”之说,后人运用这一名言,治疗脾胃疾病取得一定疗效。但笔者从临床体会到,肝病多及脾,胆疾常恶胃,胃病多由胆邪引起。因此,治胆可以安胃,其理有三: 一、肝胆主疏泄,脾胃司升降肝胆的疏泄功能与脾胃气机升降密切相关。肝脾主升,胆助胃降,升  相似文献   

10.
胆囊炎、胆石症多因情志抑郁、外邪内侵、饮食不节、劳倦蛔扰等而诱发。病变重点在足少阳胆经。因脏腑相关,多累及肝、脾、胃、肠、脾等脏。发病虽在气分,然入血分者并非少见。其病理大凡为肝胆疏泄失常、气滞血瘀、肝胆湿热、热结肠胃、肝脾不和等。笔者临床运用疏、通、清、和、化五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