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的疗效优势。[方法]对100例HP感染病例,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50例,西医治疗对照组50例。中药治疗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均加入蒲公英20g,地丁20g,苦参10g,黄连10g,金银花20g,生甘草10g。西医治疗组采用泮托拉唑20mg,早空腹口服;阿莫西林0.5mg,日3次,饭后口服;甲硝唑0.4mg,日3次,饭后口服。[结果]中药治疗组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为72%,西药治疗对照组根除率为60%。[结论]中药治疗HP感染,患者副反应小,服药的依从性好,并与PPI三联疗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病人以女性居多,女和男比例约为3:1。发病年龄平均约为30-50岁。其盛行率约为1%,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3.
综合干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病人以女性居多,女性与男性比例约为3∶1。发病平均年龄30~50岁。其盛行率约1%,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祖国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肝脾肾虚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关节、经络、气血、肌肉,导致气血不畅而发病。临床主要分为2期:急性期,缓解期。其中急性期分为湿热型、阴虚内热型、寒热错杂型。缓解期分为肝肾亏虚型,痰瘀痹阻型。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血脉的命名取象于自然界水道派系的水脉,并有血管、血络和异常的瘀血等不同含义。生理上血脉和利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血脉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心-血-脉的整体系统。病理上由于外感寒邪、内伤七情和五味偏嗜的影响,引起血脉不行、血脉凝结、血脉闭塞等血脉失和状态,可以导致脉痹、脉痿、脉风、脉胀、脉偏痛、脉癫疾等多种病变,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证分四型治疗: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宜疏肝泻热,降逆和中;脾胃虚寒型,治宜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认为脾胃为本,肝胆为标,疏肝和胃,活血行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系统的记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药食气味等问题,是药食气味理论的起源。东汉时期医家张仲景通过研究《内经》发展了药食气味的理论。试从张仲景的理论角度研究《内经》药食气味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