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 1999年以来 ,笔者对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的产妇采用连续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伤口 ,避免了传统缝合的缺点 ,效果明显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为了便于观察及提高资料的准确性 ,固定手术医师及助手 ,采用单盲法 ,选择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的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 0 0例。初产妇观察组 135例 ,占 6 7.5 % ;对照组 133例 ,占6 6 .5 %。两组产妇年龄 2 1~ 4 6岁。会阴条件经统计学检验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1 2 应用方法。观察组 :胎儿、胎盘、胎膜娩出后 ,重新消毒会阴切口 ,用南通华利康生产的…  相似文献   

2.
保护会阴是助产中的基本技术。保护好会阴,可以提高会阴完整率,使产妇受益。我们自2004年开始采用阴道扩张辅以会阴按摩的方法保护会阴,临床上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会阴及阴道裂伤是产科最常见的分娩并发症 ,既给患者带来痛苦 ,又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为预防会阴及阴道裂伤 ,特别是重度裂伤的发生 ,现笔者对我院1 997— 2 0 0 1年 1 2月 ,会阴阴道裂伤 40 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我院上述时期分娩产妇 1 92 3例 ,产妇年龄2 3~ 38岁 ;孕1 1 0 1 8例 ,孕2 60 5例 ,孕3以上 30 0例 ;总产程最短 3h ,最长 1 7h ;新生儿体质量最大 4 50 0 g ,最小 250 0 g ,平均 3 50 0g ;第二产程均在 2 0~ 60min ;持续性枕后位 2 4例 ,枕横位 1 2例 ,面衔露 2例 ,耻骨弓…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助产质量,减轻会阴裂伤给产妇带来的痛苦,2003年1月-2007年12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徒手扩张阴道与托肛法相结合的方法保护会阴,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上述时期在我院住院的孕37~42周头位初产妇共320例,骨盆各径线在正常范围内,会阴条件良好,无产科并发症且胎心良好(不包括产钳、胎吸等手术助产和第二产程延长及胎儿宫内窘迫等其他原因,需立即结束产程者),估计胎儿体质量2 500~4 000 g.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0例.为了实验的准确性,320例产妇均由专人操作,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用手术 ,我院自 2 0 0 2年起采用皮内缝合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 2 0 0 2年 12月— 2 0 0 3年 12月在我院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 14 0例 ,年龄 2 0~ 32岁。其中采用“0 0 0 0”肠线埋藏皮内缝合者 72例 ,采用 1号丝线间断外缝者 6 8例。2 结  果采用皮内缝合者发生会阴切口肿胀 1例 ,疼痛 8例 ;平均住院 2~ 3d。采用丝线外缝者发生会阴切口肿胀 6例 ,疼痛5 0例 ;平均住院 4~ 5d。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3 讨  论对于自然分娩产妇 ,如果助产者技术不熟练 ,会阴阴道弹…  相似文献   

6.
甲硝唑在会阴侧切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见手术 ,如何有效预防会阴侧切切口感染一直是产科工作者探讨的问题。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6月 ,我院对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 50例产妇用甲硝唑冲洗切口后缝合预防切口感染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上述时期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产妇 1 0 0例 ,均为健康初产妇 ,年龄 2 3~ 30岁 ,平均 2 6 .5岁。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 50例 ,羊水Ⅱ度以上污染 1 8例 ,胎膜早破1 0例 ,行胎头吸引器助产术 2 2例。对照组 50例 ,羊水Ⅱ度以上污染 2 1例 ,胎膜早破 9例 ,行胎头吸引器助产术 2 0例。两组…  相似文献   

7.
我院妇产科于1992~1997年对608例行会阴侧切的产妇,用丝线全层缝合切口,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8例,其中单纯会阴侧切418例,加用胎头吸引或臀牵引者184例。适应证为:①胎儿窘迫;②初产妇会阴高而紧或胎儿过大;③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其它妊娠并发症;④初产妇、臀位分娩或使用胎吸助娩者;⑤外阴坚韧、水肿、白斑或有疤痕妨碍分娩者;③早产时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者。1.2方法:外阴皮肤常规消毒,导尿,行左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宫缩时发现皮肤变薄发白时,(胎儿窘迫者例外),须向正中外旁开60…  相似文献   

8.
改良会阴侧切术与传统会阴侧切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分娩过程中采用不同会阴侧切术,了解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间,采用改良会阴侧切术顺产产妇200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会阴侧切术顺产产妇200例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足月、B超提示胎儿体重在3500g以下、无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分别记录两组产妇产时出血量、伤口缝合时间、伤口疼痛情况及产后伤口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后伤口疼痛、产后伤口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伤口缝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会阴侧切术可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阴道分娩的质量,并有利于产后早日康复.值得在产科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产妇分娩的第一产程活跃期中 ,宫颈水肿是常见的宫颈异常 ,若不及时处理将给母婴带来不利影响 ,使剖宫产率上升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笔者采用利多卡因加指法摄压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头位初产妇 ,年龄 2 1~ 36岁 ,孕 37~ 4 2周 ,宫口3~ 8cm ,排除妊娠并发症、产道异常等情况 ,在产程中出现宫颈水肿者 10 5例 ,随机选择 5 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具备上述同等条件的 5 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以正规宫缩为原则。1 2 …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胎儿体质量的增加 ,会阴切开助产机率增加。为使会阴切开按期愈合 ,其缝合方法至关重要。我院自 1996年以来 ,对会阴切开产妇采用会阴切口全层缝合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无任何产科并发症、身体健康、有会阴切开指征的产妇 2 0 0例 ,年龄 2 0~ 35岁 ,平均 2 4 .8岁 ,孕 37~ 4 2周。随机分为A与B 2组 ,各 10 0例。1 2 方法 A组采用传统的缝合方法 ,即用 0号肠线间断缝合黏膜层、肌层 ,用 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 ;B组采用全层缝合法 ,即用 1号丝线大号…  相似文献   

11.
肤阴洁湿巾是广西源安堂制药厂生产的“肤阴洁”系列产品之一。我院从1992年11月开始用于产后会阴侧切及Ⅰ度破裂伤口产妇共500例,疗效满意。并与1991年同期住院分娩会阴伤口未用肤阴洁湿巾的500例对比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病例选用1992年11月~1993年6月30日产后会阴伤口采用肤阴洁湿巾治疗500例,与1991年11月~1992年6月30日住院分娩会阴伤口未采用肤阴洁湿巾500例对比。会阴伤口情况见表1。2.方法用肤阴洁湿巾的产妇,产后会阴侧切或破裂处经缝合、局部消毒后敷置肤阴洁湿巾一块,以后均在大  相似文献   

12.
我院 2 0 0 1年共分娩 3 5 87例 ,其中阴道分娩 2 0 78例。行会阴切开手术者 65 4例 ,其中采用南通华利康公司 4 / 0号可吸收合成缝合线连续皮内缝合会阴切口 3 5 0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观察对象 :3 5 0例行会阴切开手术者均符合会阴切开适应证 ,接产时常规行会阴切开手术 ,其中产钳 2 0例 ,臀助 1 0例 ,平产 3 2 0例 ;行会阴侧方切开 2 80例 ,正中切开 70例。1 2 材料 :华利康 2 / 0 ,4 / 0号可吸收双针 (圆针、角针 )、双线缝合线。1 3 缝合方法 :缝合前行灭滴灵常规冲洗阴道及会阴后 ,以 2 / 0号可吸收线…  相似文献   

13.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1,2 ] ,目的在于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或防止因自然分娩、手术产造成的严重会阴部裂伤。常用的方式有会阴侧方切开术及会阴正中切开术。我科今年开始推行正中切开术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会阴正中切开术为试验组 ,会阴侧方切开术为观察组各 50例 ,均为初产妇、头位、自然发动分娩 ,无妊娠并发症。会阴侧切组平均年龄为2 4 .9岁 ,孕周为 39W 1d;正中切开组平均年龄为 2 5.2岁 ,孕周为 4 0 W 3d,均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1.2 方法。试验组 :即在胎儿娩出前作正中切开约 1~1.5…  相似文献   

14.
何玉娇  赖德华  肖金平 《光明中医》2023,(13):2615-2618
目的 探究雷火灸联合中药会阴擦洗护理对会阴侧切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4例经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50%硫酸镁湿敷会阴,观察组予以雷火灸联合中药会阴擦洗,比较2组会阴肿痛、切口愈合以及宫缩痛情况。结果 2组护理后会阴肿痛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4 h、48 h宫缩痛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火灸联合中药会阴擦洗护理可减轻会阴侧切术后产妇宫缩痛和会阴肿痛,促进会阴侧切切口愈合,对产妇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手法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9年 1月开始采用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 ,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间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孕妇 10 2例 ,均为 38~ 4 2周妊娠 ,头位、初产 ,年龄 2 0~ 2 8岁 ,骨盆测量无异常 ,依据腹部测量及 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估计胎儿大小 ,判定可经阴道分娩 ,无胎儿宫内窘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1例。1.2 方法1.2 .1 观察组 :采用手法旋转。当胎头下降至坐骨嵴下 1cm以下 ,宫口扩张至 6 cm以上时可手法旋转。术者在宫缩间歇时 ,将右手拇指、食…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98年1月~1998年12月,行胎头吸引术助产滑脱率较高。为了确保母婴安全,减少并发症,笔者对胎头吸引术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8年在本科阴道分娩产妇共计360例,行胎头吸引术助产40例,占阴道分娩总数11%。在40例胎头吸引术中,因胎儿宫内窘迫23例,占57.5%,持续性枕后(横)位11例,占27.5%,宫缩乏力6例,占15%。1.2 方法:1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铺无菌单暴露外阴;2检查吸引器有无破损;3常规给予导尿,作阴道检查;4初产妇作会阴左侧切开;5术者左手扶持吸引器,助手用50mL注射器接吸引器之橡皮管,逐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初产妇阴道分娩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采用无会阴保护助产,对照组采用传统会阴保护法,对比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裂伤率及会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明显降低会阴侧切率,使人类分娩回归自然,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产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是产妇常见的并发症。几年来,我院应用开塞露与热按摩疗法防治23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34例,年龄23~98岁,孕龄39 ~43周,胎儿体重3200~51009,初产妇225例,经产妇9例。会阴情况:会阴侧切220例,会阴裂伤并水肿11例,阴道撕裂3例。分娩方式:均经阴道分娩,其中头位分娩184例,胎头吸收43例,臀位牵引7例。产后未能排尿发生时间:5~6小时138例,7~9小时72例,10~12小时14例。2治疗方法2.1对发生产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产妇应加强心理疏导,解除其焦虑、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争取其…  相似文献   

19.
产后会阴伤口因解剖位置特殊 ,感染率较高。2 0 0 1年 1 0月~ 2 0 0 2年 1 0月 ,笔者对会阴伤口感染的产妇 ,采用复方黄松湿巾配合神灯照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组共 30例 ,均为阴道分娩后会阴撕裂或会阴切开修补术后伤口感染、愈合不良的患者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或伤口处有脓水流出 ,伤口逾期不愈。治疗方法先用碘伏溶液冲洗感染伤口至净 ,对渗出较多者 ,每日冲洗 2次 ,渗出不多者可冲洗 1次。然后用神灯照射局部 30 min,每日 2次 ,最后用复方黄松湿巾 1片贴敷伤口 ,每日 3次。嘱产妇取健侧卧位 ,以防分泌物污…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我有幸参加中华护理协会举办的《助产培训班》的学习,聆听了国际国内各大教授的讲课,接受了阴道分娩无创接生的新理念,由此回医院后我带领助产士们成功开展了"会阴无侧切接产"技术.两年多的工作探索中,共实施会阴保护,无侧切技术分娩的产妇105例,其中新生儿体重最轻的24009,最重的3800g;Apgar评分均在7分以上;会阴Ⅰ°裂伤者25例,Ⅱ°裂伤者2例,Ⅲ°裂伤者0例,会阴无裂伤者78例.这种接产手法改变了传统接产时使用会阴侧切的方法,减少了分娩创伤,使接产技术进入了无创接产年代,促进产妇分娩回归自然,是实用,立竿见影的产科适宜技术. 会阴无侧切接产的原理:适度保护会阴,控制胎头下降速度,使胎头娩出时对阴道产生的压力均匀分步,会阴得到充分扩张,不易引起会阴裂伤.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