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两次月经中间周期性阴道出血称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一般发生于月经周期第12~16天,出血量较月经量少,持续1~4天,现代医学称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常见于月经初潮后l~2年和近更年期,有人认为有些不孕症由此而引起。对于经间期出血的治疗,由于病因有异,因此治疗亦不相同。笔者本着经水出诸于肾,肾为月经之本的原则,根据月经周期性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从肾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祖国医学对经间期的认识经间期即织组期,如《女科准绳》中引古人袁了凡之言回:“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细组之候,于一时辰间,气蒸而热………  相似文献   

2.
经间期出血治验三案如东县丰利医院(226408)刘家凤,俞淦琪1阴虚阳动邵××,女、28岁。月经素为正常,结婚三载,迄未有孕。近3月来经净后14日阴道出血,色红无血块,状如经至,唯血量偏少,历时3日。且伴见头昏腰酸,手足心烘热,有时烦躁,夜寐不实。苔...  相似文献   

3.
六味地黄丸治疗经间期出血深圳市沙头角人民医院(518000)黄建章经间期出血,即在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乐育之时有周期性的子宫出血,其发生与经间期的生理有关。因月经干净后,血海空虚,冲任不足,经气必须逐渐蓄积,阴血必须逐渐滋长,由虚至盛,至二次月经中间阴...  相似文献   

4.
正经间期出血指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少量出血,经间期出血的治疗重点不在于止血,而是在于经后期尚未出血前进行预防[1]。经后期依据不同证型给予相应治疗,主要以滋阴养血、调血固冲、疏肝清火、利湿祛浊为主要治则。现介绍以耳穴压豆联合乌鸡白凤丸治疗经间期出血验案1例。患者,女,31岁。有经间期出血病史10年。月经周期28d,排卵期规律,月经干净后5d开始腹胀痛,腰酸胀,腰部酸困甚至不能直立,白带增多,呈透明拉丝样  相似文献   

5.
2001-2006年,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患者62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16~35岁,平均25岁;病程0.5~2a。均表现为在两次正常月经中间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血量少于月经量,常持续2~7d,可自止,有的伴有下腹部一侧胀痛,腰酸不适,带下增多,  相似文献   

6.
经间期出血在1982年全国第一次中医妇科学术交流大会上被正式命名。在月经问期,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少量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其治疗可参考月经先期、崩漏、赤白带下等相关病证。刁军成教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多年,擅长辨证治疗月经病、功能性不孕、妇科疼痛性疾病等。对于经间期出血,刁师认为月经中期是冲任阴精充实,阳气渐长,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理阶段。  相似文献   

7.
滋肾固冲汤治疗经间期出血5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习诠 《四川中医》2004,22(1):67-68
经间期出血是指妇女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在两次月经之间,絪緼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期出血。采用自拟“滋肾固冲汤”治疗经间期出血属肾阴虚者57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经间期出血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付钧 《吉林中医药》2006,26(7):22-22
经间期出血是指妇女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在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的阴道出血现象。临床常见有肾阴不足、湿热扰动、肝郁血滞3型最为常见。笔者自2000年以来,共治疗经间期出血患者52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52例,年龄在16~44岁之间,病程3个月~2年不等。已  相似文献   

9.
经间期出血是指在两次月经中间有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妇科检查见阴道内有少量流血,来自宫颈管;基础体温呈双相型;流血常发生在体温开始上升时。近年来,我院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经间期出血6例,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间期出血指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的少量阴道出血,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属于妇科常见病.笔者于2006年1月~2010年8月,运用滋肾阴、疏肝解郁法治疗经间期出血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经间期出血又称排卵期出血,指妇女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中间排卵期前后,发生周期性的出血者,量或多或少,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一般不超过7d,常伴有腰酸,少腹作胀,带下量多等症状。笔者于2013年8月~2014年10月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口服仙子益真、仙芪益真胶囊周期序贯疗法治疗肾虚型经间期出血45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年龄18~45岁,共90例符合肾虚型经间期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  相似文献   

12.
<正>经间期出血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的前提下,在两次月经中间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属于妇科常见病。笔者在2008年5月~2010年11月临床工作中,使用二至丸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肝郁、虚热论治经间期出血6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间期出血是指在两次月经之间有周期出血者,西医称“排卵期出血”,为妇女常见病。笔者从肝郁、虚热两方面辨证论治此病68例,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为我院妇科门诊病人,月经周期均正常,无停经史,尿HCG(-),其中年龄最大者48岁,最小者16岁,以20~40岁发病率最高,占75%;病程最长约2年,最短约3个月;出血时间平均约3~5天;其中辨证属肝郁者38例,虚热者30例。临床表现为肝郁者症状如下:经间期出血,量或多或少,色紫黑有血块,双侧乳房、少腹两侧胀或痛,伴烦躁易怒,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薄白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地汤合一贯煎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96例用两地汤合一贯煎化裁,每次月经干净后连续服药10天为一疗程。结果:用药3个疗程,治愈50例,好转40例,无效6效,总有效率93.75%。结论:两地汤合一贯煎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经间期出血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的少量阴道出血,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属于妇科常见病。运用二至丸合丹栀逍遥丸加减治疗肾虚肝郁型经间期出血5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经间期出血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2次月经之间发生周期性出血,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期出血[1]。笔者随导师郭荣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对经间期出血进行治疗观察,体会如下。1病因病机本病多由于排卵期雌激素高峰波动,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刘长英主任运用中药循周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刘长英主任临诊,从月经周期的规律、阴阳的变化,认识经间期出血的病因及辨证治疗,并附验案。结果:刘长英主任认为经间期出血主要病因是肾阴虚,治疗的重点在月经后期,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规律,经后期益肾滋阴养血,重阴转阳;经间期平调阴阳,调理气血;经前期补肾养血温阳,重阳转阴;行经期行气活血益肾通经。结论:刘长英主任中药循周治疗经间期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间期是月经排净以后,血海空虚,冲任衰少,经气逐渐蓄积,由空虚渐充盛,由阴转阳,阴阳交接之转折时期,由于体质因素导致阴阳转化不利,而每于氤氲时周期性出现阴道少量出血。知柏地黄丸加减应用其有利于机体重阴转阳的变化,促进其转化过程而达到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翠霞  杨世英 《中医研究》2010,23(10):54-55
经间期出血是指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出现的有规律的周期性阴道出血。2007-01—2009—12,笔者于经后期(即卵泡期)采用滋肾促卵汤治疗经间期出血36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5,(2)
目的:观察仙子益真(益真Ⅱ号)胶囊、仙芪益真(益真Ⅰ号)胶囊周期序贯治疗肾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运用周期疗法治疗,月经后开始服用益真Ⅱ号胶囊,月经周期第12天开始加服益真Ⅰ号胶囊,2种胶囊交替口服,直至下次月经来潮,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月经第12天开始口服,1次/天,每次0.5 mg,共5天。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间期出血量评分低于对量组,出血时间少于对照组,伴随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益真胶囊周期序贯治疗肾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