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炎琥宁、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儿科于2007-02-2008-07诊断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给予静滴炎琥宁及干扰素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静点利巴韦林及利巴韦林超声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给予静滴炎琥宁及干扰素雾化吸入的总有效率为87.8%,而对照组为71.4%,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发热、疱疹、溃疡症状消失时间方面较对照组快,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炎琥宁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γ-IFN)雾化吸入对大鼠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肺损伤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颅脑局部气压冲击伤模型,将7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和脑损伤组(T),T组又分为对照组(C)、庆大霉素组(Gen)和γ-IFN组3个亚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生理盐水+γ-干扰素雾化吸入,监测各组BALF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 γ-IFN组TNF-α伤后1、3天、IL-6在伤后3天时均明显低于C组和Gen组,而IL-6在伤后7天时却显著高于C组和Gen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雾化吸入γ-IFN可降低大鼠BALF中TNF-α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和肺炎支原体(MP)肺炎治疗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1月因支气管肺炎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51例患儿运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检测RSV和MP的IgM抗体,应用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血清hs-CRP指标水平.将15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实验组102例和对照组49例,对实验组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进行全程hs-CRP检测,根据检测值的变化结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应用剂量.治疗方案:静脉应用炎琥宁,雾化吸入氨溴索,有喘息症状者加博利康尼雾化吸入;其中RSV肺炎静脉点滴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MP肺炎静脉点滴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感染治疗,RSV与MP混合感染肺炎应用利巴韦林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实验组依据hs-CRP检测值的降低减少或停用抗感染治疗药物,对照组住院期间治疗方案及用药剂量无调整.结果 RSV肺炎、MP肺炎及RSV、MP混合感染肺炎患儿的hs-CRP均升高,其中RSV肺炎患儿hs-CRP水平较MP肺炎及RSV、MP混合感染肺炎患儿hs-CRP水平低,而MP肺炎与RSV、MP混合感染肺炎患儿hs-CRP水平无差异.实验组最终治疗疗程与对照组疗程无差异.结论 RSV、MP感染致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均导致hs-CRP升高,全程hs-CRP检测对婴幼儿肺炎治疗方案及药物应用剂量的调整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因而降低了住院费用,避免了过度用药对机体造成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龙胜敏  刘佳丽 《西南军医》2010,12(4):658-660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干扰素、阿昔洛韦联合抗病毒方法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7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n=28)和单一组(n=44),联合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阿昔洛韦10mg/kg.d+干扰素基因工程干扰素2-Ib 10~2 0万U;单一治疗组单用利巴韦林10~15mg/kg.d。治疗后观察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发热3.24±0.65vs4.32±0.87,抽搐2.36±0.38vs4.65±0.87,头痛3.18±0.68vs5.34±0.87,呕吐2.66±0.39vs4.66±0.97,意识障碍3.56±0.54vs5.82±0.91,脑膜刺激征3.91±0.48vs5.37±1.69,两组相比,联合组较单一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者在联合组的比率(90%)较单一组(73.3%)明显增高,P〈0.05,脑脊液常规恢复正常比率联合组(100%)较单一组(88.2%)明显增高。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利巴韦林、干扰素与阿昔洛韦三联疗法综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干扰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30例,不分年龄、性别和病程,随机分成两组:干扰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69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2b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及疱疹消失天数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干扰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有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采用雾化吸入与肌肉注射两种不同方式给药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假单胞菌)(IFNα2b),其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差异。方法采用125I标记法对IFNα2b进行放射性核素标记,按45万IU/kg体质量(参考人推荐用量15万IU/kg体重)的剂量分别进行雾化吸入和肌肉注射给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IFNα2b在大耳白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在0.5、2、4、8和12 h通过活体成像和γ计数检测不同组织和肺脏不同部位的干扰素分布情况。结果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肌肉注射组的0~24 h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为(39.20±1.89)ng·h-1·ml-1,平均驻留时间(MRT)为(6.90±0.21)h,清除速率(CL)为(0.09±0.004)ml·kg-1·h-1,半衰期(T1/2)为(7.30±0.38)h;雾化吸入组的AUC0-24为(45.10±4.65)ng·h-1·ml-1, MRT为(16.10±1.37)h, CL为(0.06±0.010)ml·kg-1·h-1,T1/2为(12.10±1.19)h。体内组织分布结果表明,雾化吸入给药方式IFNα2b主要分布在肺中,12 h仍可观察到肺中有放射性信号,而肌肉注射方式在2h可观察到肾脏中有较高的放射性信号,之后逐渐减弱。结论雾化吸入给药较肌肉注射给药能够明显延长IFNα2b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且肺部药物浓度更高。与常规肌肉注射相比,雾化吸入IFNα2b的给药方式可能对治疗肺部病毒性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具有更长的药物作用时间和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老龄家兔慢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慢性铜绿假单胞菌(PA)肺部感染动物模型,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肺组织的致病作用。方法:本实验用生理盐水作对照,用喷雾法反复吸入感染家兔。比较二组家兔的体温、血象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菌计数;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吸菌组家兔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BALF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学观察发现吸菌组家兔肺泡腔内大量出血、渗出,肺组织内多个小脓肿形成,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随着吸菌时间延长,逐渐出现慢性肺部病理改变。结论:使用老龄家兔反复吸入黏液型PA,可以建立PA菌慢性肺部感染家兔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干扰素α-2b干粉吸入剂在大鼠体内的耐受性和初步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测定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来考察干扰素α-2b干粉吸入剂的耐受性;通过考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来评估干扰素α-2b干粉吸入剂的初步安全性。结果与完全对照组相比,空气对照组、空白干粉吸入剂组以及干扰素α-2b干粉吸入剂组的总蛋白含量及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与空气对照组相比,空白干粉吸入剂组在4h的总蛋白含量略有增高,干扰素α-2b干粉吸入剂组总蛋白含量及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均有显著变化;与空白干粉吸入剂组相比,干扰素α-2b干粉吸入剂组在4h时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有显著变化;大鼠的肺组织均呈均匀的海绵状,未出现水肿现象,肺泡中亦未发现巨噬细胞,但24h时空白干粉吸入剂组及干扰素α-2b干粉吸入剂组的组织切片中出现少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本文制备的干扰素α-2b干粉吸入剂可能会引起轻微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3组。3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雾化吸入沙丁胺醇2 mg,治疗1组和2组分别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 mg和3 mg,均为1次/8 h。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分、测痰中IL-8、TNF-α、PaO2、PaCO2。结果:治疗后第3、7、10天,治疗1、2组痰中IL-8、TNF-α、PaCO2、临床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优于1组(P〈0.01或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人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吴淑坤  黄团新 《武警医学》2014,(11):1157-1160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抗HCV治疗的标准方案。相当多的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依从性降低,治疗方案调整,甚至中断。为了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笔者将2009-01至2013-01我科44例慢性HCV感染者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 alfa-2α,peg IFNα-2a),+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中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止或更换治疗方案现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锦州市妇婴医院住院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113例,血常规检查均提示病毒感染的支气管肺炎。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5)。两组患儿均给予平喘、化痰等对症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炎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加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喘症状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是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及扎鲁斯特对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组、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和扎鲁司特治疗组,每组8只。致伤组经颈静脉注入脂多糖(LPS,1ml/kg);对照组注人生理盐水(1ml/kg);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在注入LPS(1ml/kg)前2min,经颈静脉注入乙酰半胱氨酸(300mg/kg);扎鲁斯特治疗组在注入LPS(1ml/kg)前1h及0.5h,胃内注入扎鲁司特(20mg/kg)。测定各组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NO2^-浓度、肺系数(肺湿重/体重)及肺湿/干比。结果:乙酰半胱氨酸组肺动脉压及NO2^-浓度与致伤组有显著差别(P〈0.05),乙酰半胱氨酸及扎鲁斯特组氧分压均较致伤组明显改善(P〈0.05),肺系数和肺湿/干比显著均低于致伤组(P〈0.05),外周血白细胞高于致伤组(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和扎鲁斯特对兔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中,采用干扰素(IFN)α-2b联合茵莲清肝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单纯的护肝药物治疗、IFNα-2b(肌注),及IFNα-2b联合茵莲清肝颗粒治疗,三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血清HBV-DNA及HBsAg、HBeAg的阴转情况。结果联合组的HBV-DNA下降程度及HBsAg阴转率则高于IFN-α2b组(P〈0.05);完全应答率和部分应答率比较,IFN-α2b组和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则高于IFN-α2b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茵莲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发挥协同抗病毒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在哮喘小鼠肺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3组,随机将3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N)、哮喘组(A)、原矾酸钠干预组(S),每组10只。哮喘组采用OVA腹腔注射致敏、长时间反复OVA雾化吸入复制慢性哮喘动物模型。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原矾酸钠组早期同哮喘模型组一样采用OVA腹腔注射及OVA雾化吸入,在动物处死前末周采用原矾酸钠溶液腹腔注射。末次激发后24h内处死动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计数测小鼠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免疫组化测IL-4R的表达,逆转录PCR测小鼠肺组织SHP-1mRNA的表达。结果细胞总数A组(7.35±0.589)×105/ml与N组(1.35±0.369)×10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7.55±0.925)×105/ml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RIODA组(149.221±11.154)与N组(92.676±16.4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150.337±10.832)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P-1mRNA含量积分光密度A组(0.0763±0.018)与N组(2.728±0.1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0.064±0.011)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肺组织中IL-4R与SHP-1mRNA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A组r=-0.963,S组r=-0.909,N组r=-0.956。结论 SHP-1mRNA的表达与哮喘小鼠炎性细胞及IL-4R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一般常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途径进行治疗。2007年3月—2009年8月,我们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给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普米克令舒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廷玲 《西南军医》2010,12(2):290-291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疗效。方法将60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利巴韦林10—15mg/(kg.d)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缩短哮鸣音、肺部哆音及咳嗽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支,可缩短病程,疗效肯定,使用安全,可作为辅助治疗毛支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加用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不同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法的优点。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50μg/次,隔日1次,肌肉注射)加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为6~12个月或12个月以上。对照组49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单药治疗(方法同前)。结果①治疗组12和18个月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9.03%和38.71%;对照组12和18个月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8.57%和36.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6、12、18个月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分别为66.13%、83.87%和88.71%,对照组为8.16%、53.06%和5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性别、年龄对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影响,治疗前HBVDNA〈6log10拷贝/ml者HBeAg血清转换率较高。④重组人干扰素α-1b组发热及血象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2.26%和27.42%,对照组分别为36.73%和34.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无明显差异,但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明显高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组。拉米夫定的耐药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李英  王小丹 《人民军医》2009,(8):513-513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咽喉炎66例,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庆大霉素+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靡蛋白酶+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好转、无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9例(57.6%)、12例(36.4%)、2例(6.0%)及93.9%,10例(30.3%)、14例(42.4%)、9例(27.3%)及7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平均治疗1.5个疗程,对照组平均2个疗程。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喉炎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程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滨蒿内酯对哮喘大鼠气道壁平滑肌增殖及PKC-α(protein kinase C-α,蛋白激酶C-α)表达的影响,探讨滨蒿内酯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组)、哮喘组(A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及滨蒿内酯治疗组(S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方法建立哮喘大鼠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治疗。测定各组肺功能,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KC-α蛋白表达水平、光镜下测定平滑肌层厚度及内外径。结果大鼠致敏2周及诱发哮喘4周后,肺功能测定表现为呼气时间延长,呼气峰压明显增大;A组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及Eos计数均较N组明显升高。哮喘模型组气道壁PKC-α蛋白含量和平滑肌层厚度较正常组均显著增加(均为P〈0.001),气道内外径比值较正常组减小(P〈0.001)。气道壁平滑肌层厚度与PKC-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771,P〈0.01)。结论滨蒿内酯能减轻哮喘大鼠气道壁平滑肌层的增厚并抑制PKC-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CAM)对急性肺损伤(ALI)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油酸(OA)型大鼠ALI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OA致伤组(OA组),CAM预防组(CAM组)和地塞米松预防组(DX组),每组10只,观察比较各实验组OA致伤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总数,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肺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肺组织湿干(W/D)比值的变化。结果:CAM预防组PaO2下降的时间晚于DX组,致伤8h后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较DX组明显减轻,OA致伤后24h,CAM组BALF中的PMN计数,TNFα水平,W/D比值均明显低于DX组;肺脏组织损伤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CAM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PMN在肺内聚集和有关细胞释放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