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州市吸毒人群STD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台州市吸毒人群中性传播疾病(STD)感染状况,为寻求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1年10月至2005年5月,对台州市某戒毒所内2428名吸毒人员进行STD感染调查。[结果]吸毒人员STD感染者以外省籍的无业青年男性居多,STD总感染率5.9%,呈逐年下降趋势,女性感染率(8.1%)高于男性(5.2%)。不同病种感染率梅毒2.5%,淋病1.3%,尖锐湿疣1.0%和生殖器疱疹0.8%。[结论]吸毒人员中外来吸毒人员是STD感染高危人群,要有效遏制STD传播,干预重点应落实使用安全套和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注射毒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与分析吸毒劳教人员特质应对方式和焦虑情绪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调查吸毒劳教人员人口学变量基础上,采用特质应对问卷和状态焦虑问卷,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吸毒劳教人员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吸毒劳教人员的焦虑情绪总体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在因变量焦虑情绪上,性别和学历的主效应显著,而且性别与学历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因变量消极应对上,只有性别的主效应显著;消极应对方式和性别是焦虑情绪的有效预测因素,消极应对方式的预测力最大,性别次之,学历的预测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吸毒劳教人员在特质应对方式和焦虑情绪上的总体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消极应对方式和性别对吸毒劳教人员的焦虑情绪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与分析吸毒劳教人员特质应对方式和焦虑情绪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调查吸毒劳教人员人口学变量基础上,采用特质应对问卷和状态焦虑问卷,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吸毒劳教人员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吸毒劳教人员的焦虑情绪总体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在因变量焦虑情绪上,性别和学历的主效应显著,而且性别与学历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因变量消极应对上,只有性别的主效应显著;消极应对方式和性别是焦虑情绪的有效预测因素,消极应对方式的预测力最大,性别次之,学历的预测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吸毒劳教人员在特质应对方式和焦虑情绪上的总体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消极应对方式和性别对吸毒劳教人员的焦虑情绪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充市吸毒人员中性传播疾病(STD)感染情况,为卫生部门和全社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6年时间对2 196名吸毒人员进行STD感染调查.[结果]2 196人中,检出STD感染者114人,STD总感染率为5.19%.其中男性占68.48%,女性占31.52%,无业人员71.23%,外省籍占20.82%,女性STD感染率为8.20%,明显高于男性的4.44%(X2=10.1,P<0.01).以梅毒感染率最高(2.91%),其次是淋病(1.32%)、尖锐湿疣(0.5%)、生殖器疱疹(0.31%)、艾滋病毒(0.14%).[结论]吸毒人员中,尤其是外来吸毒人员,是STD感染高危人群,要通过有效途径遏制STD传播,干预的重点是落实安全套的"百分之百"使用和静脉吸毒时一人一次的一次性注射器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在劳教所内的吸毒学员中开展减少伤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干警参与项目的能力,减少对劳教所内吸毒劳教人员的伤害。[方法]采用心理干预、提高认知水平、行为干预、社会适应训练等。[结果]提高吸毒劳教人员对性病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提高吸毒劳教人员的理性息维和自助能力,从而促进吸毒劳教人员减少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高危行为,降低危害。[结论]在劳教所内开展心理矫治、行为干预、社会适应训练对促进吸毒劳教人员解教出所改变高危行为,重归社区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吸毒人员牙体疾病发病情况,进行医学分析,了解毒品对牙体组织的危害性。方法:用口腔检查方法对xxx戒毒所内300名吸毒人员牙体疾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吸毒人员牙体疾病患病率为95.33%,其中35-44岁年龄组患病率97.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35-44岁年龄组患病率)。根据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吸毒史对吸毒人员进行了分类调查分析,286例患病吸毒人员的患病情况有三种类型,主要以根尖周病为主,占49.3%。结论:应加强对吸毒人员的口腔预防和保健,提高公众对毒品的认识,了解吸毒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白俊  刘发荣 《卫生软科学》2006,20(3):200-202
[目的]促进劳教场所内性病艾滋病的预防,探索对劳教场所静脉注射吸毒劳教人员(以下称目标人员)进行有效干预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心理干预、提高认知水平、开展行为干预、社会适应训练等多种形式开展项目。[结果]通过项目活动的开展,135名目标人员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达到了96%,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方法知晓率达到了90%,觉得自己心态得到改善的达到61%。[结论]劳教场所内吸毒劳教人员感染HIV人员比例较高,艾滋病性病的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必须及时、有效地对劳教场所内吸毒劳教人员进行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对其高危行为方式、心理状态进行有效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国西部地区劳教人员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广西、重庆和云南12个劳教所采取随机问卷方式调查1721名劳教人员,了解其自评健康状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劳教人员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1721名被调查劳教人员的自评健康状况一般,平均得分6.21±2.00分(总分10分).吸毒、体力活动、睡眠质量和家庭关系4个因素对劳教人员的自评健康状况有影响(P<0.01),且多个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对自评健康状况有影响(P<0.01).结论 特定健康危险因素和劳教人员自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且健康危险因素的聚集可降低劳教人员的自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劳教所内男性吸毒劳教学员减少伤害帮教干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帮助吸毒人员切实有效地改变不安全行为,预防和遏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充分发挥劳教所集中收容、教育复吸人员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探索男性吸毒劳教人员减少伤害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方法]对所内185名吸毒劳教人员,以小组互助的形式,引入心理学团体咨询和同伴教育机制开展干预活动。[结果]项目的开展能有效地改变不安全行为。[结论]为云南劳教戒毒模式的探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了解本市高危人群HIV携带分布状态及STD感染现状,为艾滋病和性病的预防和干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美容美发、桑拿按摩人员、性门诊就诊者、吸毒、卖淫嫖娼收容人员血样,用ELISA方法检测抗HIV抗体。对性门诊就诊人员检测STD患病情况。结果 3684名被调查人群HIV检出率为0.57%,其中农民和无业人员所占比例较高。1649例STD患者中,尖锐湿疣占34.69%,梅毒占26.68%,淋病占24.26%,以上三种性病分别占STD的前三位。结论 提示性乱、输血、吸毒仍是HIV的主要传播途径,STD的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疫情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在公共娱乐场所特殊服务人员中采取干预措施推广100%使用安全套,有效控制HIV及STD的传播及蔓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吸毒人群实际STD感染率.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某强制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2.
吸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吸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模型. [方法]采用相关的量表和问卷调查吸毒劳教人员吸毒行为、药物渴求、应对方式和抑郁情绪的基本情况.在多元相关分析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研究,运用LISREL 8.80,探讨药物渴求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 [结果]性别对吸毒行为和消极应对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4.138;F=5.553,P<0.05);应对方式与吸毒行为以及抑郁显著相关(r=-0.156,P<0.05;r=-0.197:r=0.299;r=-0.261,P<0.01);药物渴求与吸毒行为以及抑郁显著相关(r=0.212;r=0.205,P<0.01). [结论]不同性别的吸毒劳教人员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显著,女性更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通过中介变量戒毒前吸毒行为和抑郁情绪对药物渴求产生影响;吸毒劳教人员的抑郁情绪和戒毒前吸毒行为对药物渴求有直接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易春云  陈曦  凌坤  王平和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50-1853
目的了解湖南省劳教人群HIV防治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更好的在劳教场所中开展HIV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PPS法挑选抽样单位,选择湖南省4个劳教所作为本次研究现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了175名劳教人员,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75名劳教人员调查时平均年龄为(33.89±7.16)岁,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所占比例最大,为49.14%;152人(86.86%)有吸毒行为,145人注射吸毒,99人(68.28%)有共针现象;HIV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4%:影响劳教人群HIV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入所时间"、"入所次数"、"接受宣传教育形式/途径"。结论劳教人群HIV防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劳教场所要加强检测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宝鸡市羁押劳教人员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利用ELISA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2 537名羁押、劳教人员共检出HCV抗体阳性239例,检出率为9.42%。羁押人员检测1 563人,阳性率为3.26%;劳教人员检测974人,阳性率为17.30%。结论劳教人员感染率明显高于羁押人员,与静脉吸毒有关的感染方式阳性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劳教人员梅毒现状,从而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对调查对象按照统一调查表由专业医生采用面对面询问填写,获得有关流行病学资料,同时抽取血样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在1759名劳教人员中,男女性别比3.931;20~29岁组青状年占43.60%;无业占72.88%;未婚占66.06%;外省户籍占91.76%;有5~9个性伴侣组占53.60%;偶尔使用安全套者占81.37%;偶尔组和经常组有冶游史者共占95.31%;承认有吸毒史占34.79%;承认吸毒时间为3~5年组46.90%;口服吸毒占61.93%;共采集血清标本1759份,RPR检测出208份阳性,经TPHA确认204份为阳性;其中男性阳性率9.56%;女性阳性率19.61%.结论深圳市劳教人员梅毒总感染率高于国内外资料,建议把监狱作为性病调查研究的最好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宝鸡市羁押劳教人员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 利用ELISA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2 537名羁押、劳教人员共检出HCV抗体阳性239例,检出率为9.42 %.羁押人员检测1 563人,阳性率为3.26 %;劳教人员检测974人,阳性率为17.30 %.结论 劳教人员感染率明显高于羁押人员,与静脉吸毒有关的感染方式阳性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7.
女性服务人员的STD/AIDS调查及其首次性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娄底市所辖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美容美发按摩行业、旅馆、餐厅的168名女性服务人员进行了STD/AIDS及首次性行为特征调查,结果发现STD101例,患病率高达60.12%,而发病对象主要是文化程度低的年轻未婚人员.建议,此类特殊服务人员应作为STD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劳教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劳教所内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评价对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后的培训效果。方法对武汉市2个劳教所180名吸毒劳教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调查并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收集培训前后知识调查问卷,比较培训前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正确知晓率、正确态度拥有率。结果接受调查的吸毒人员以无业者居多,大多数调查对象受教育水平低,离异比例较高。调查对象在培训干预前艾滋病知识掌握较差,对待艾滋病及高危行为的知晓率和正确态度率较低。经过健康教育培训干预后,调查的结果显示,多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吸毒人员对接受健康教育的态度也发生明显改变。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正视态度依然没有较大改观,持恐惧态度的人群比例仍很高。结论该次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今后应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并且使培训的内容更系统、细致和具体化。还应大力开展行为干预工作,控制艾滋病经过吸毒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劳教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相关行为信息,为类似人群开展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探讨以此类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替代各类高危人群综合艾滋病感染率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9月间所有监狱3个月内新入监的劳动改造人员进行HIV检测和问卷调查。与我市高危哨点检测出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在1 226名新入监劳教人员中检测出HIV抗体阳性11例,感染率为0.89%,其中3例有献血史,3例有吸毒史和嫖娼史,2例吸毒,2例性乱,1例无吸毒、无性乱史。结论劳动改造人员成分比较复杂,卖淫嫖娼吸毒等高危行为比较常见,本次调查显示,新入监劳动改造人员0.89%的艾滋病感染率与我市高危人群(吸毒、暗娼、男男同性恋3类人群)综合的艾滋病感染率0.72%非常接近。提示我们以此类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替代各类高危人群综合艾滋病感染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劳教吸毒人员HIV感染状况调查及有关行为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 3~ 4月 ,对四川省 6所劳教所中劳教吸毒人员 164 9名调查结果表明 ,HIV抗体阳性率为 1 9%。HIV感染主要分布于 <2 0岁年龄组、文盲和农民。吸毒者中注射吸毒率为 4 8 8% ,仅使用静脉注射吸毒者HIV检出率最高 ( 5 3 % ) ,其次为既口吸又注射者 (阳性率 3 15 % )。使用毒品的原因依次为好奇占 86 4 %、引诱占8 1%、误吸 5 1%和强迫 0 5 %。使用毒品的方式与年龄、职业和收入水平有关 (P <0 0 5 ) ,而与文化程度无关。本研究首次在四川省劳教吸毒人员这一特殊人群中开展大规模HIV感染和吸毒行为调查 ,其结果对制定对该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医疗服务和管理策略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