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描述手术后患者对疼痛控制的状况,探讨影响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因素,为进一步有效控制术后患者疼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我院88例术后3d内的住院患者进行同卷调查.问卷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患者疼痛自评量表、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表3部分.对疼痛控制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疼痛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4.22士2.49),患者对疼痛处理整体满意度为61.4%.是否给予恰当的止痛措施、患者年龄、医护人员是否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指导、医护人员的反应速度、医护人员是否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共5个影响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外科术后患者具有中度疼痛,治疗性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和服务性因素是影响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转变医护人员的疼痛控制观念、加强对患者疼痛治疗重要性的宣传、加强医护人员对术后患者的疼痛评估及随访,提高术后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术后疼痛是困扰外科手术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属急性疼痛,是手术创伤、焦虑等的综合反应[1],据统计[2],44.5%的患者术后经历了中度以上的疼痛,仅20.6%的患者对术后疼痛感到满意,32.8%的患者抱怨医护人员没有给予及时的镇痛,这反映出术后疼痛控制并未被每一位医护人员所重视,在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影响疼痛控制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关对策。方法从患者的年龄、病情、费别、术后镇痛方式等方面对2010-01-2010-03妇科住院手术的171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术后疼痛控制影响因素。结果术后疼痛控制与医护人员的态度、患者对疼痛的认知程度、经济负担及心理因素相关。结论对医护人员要加强疼痛知识教育,巡视过程中重视患者疼痛主述,对患者要加强术前宣教。  相似文献   

4.
手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术后疼痛是困扰外科手术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属急性疼痛,是手术创伤、焦虑等的综合反应[1],据统计[2],44.5%的患者术后经历了中度以上的疼痛,仅20.6%的患者对术后疼痛感到满意,32.8%的患者抱怨医护人员没有给予及时的镇痛,这反映出术后疼痛控制并未被每一位医护人员所重视,在其认识或方法上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5.
术后疼痛控制障碍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术后疼痛控制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0例术后发生疼痛的患者,研究了与术后疼痛控制障碍相关的各种因素。结果术后疼痛控制障碍与对疼痛认识不足,担心麻醉药物成瘾,疼痛评估不当,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及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结论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消除用药误区,改善组织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疼痛医学水平是术后疼痛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术前疼痛教育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疼痛控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疼痛知识教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认识、所采取的疼痛控制措施及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2008年3-4月43例拟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予常规护理(对照组),2008年6-7月39例拟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经过系统疼痛控制培训的同组医护人员的疼痛教育(实验组).评估2组术后24 h镇痛需求和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镇痛需求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疼痛教育能转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疼痛的认识,能显著改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肺癌剖胸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及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肺癌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实施传统镇痛模式,实验组实施超前镇痛模式。手术后48h进行术后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评价;术后3个月,通过电语回访,记录患者疼痛情况,了解患者慢性疼痛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为78.0%高于对照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6,P〈0.05);实验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3.6%,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P〈0.05)。结论超前镇痛能提高肺癌剖胸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择期手术病人镇痛认知程度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英  田梅 《当代护士》2009,(5):95-96
目的调查择期手术病人对疼痛治疗和自控镇痛泵(PCA)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232例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被试者手术预期疼痛强度值为0~10,平均(4.7+2.1);希望使用PCA泵后达到的疼痛强度值为0~3,平均(1.6+0.4)。66.4%的手术病人不知什么时候使用PCA泵最为合理;62.9%的手术病人担心使用止痛药是否会成瘾;22.4%的手术病人不清楚使用PCA泵是否会影响术后恢复;45.5%的手术病人术前不了解PCA泵的使用方法;55%的手术病人希望通过医护人员了解PCA泵的使用方法。结论被试者普遍存在疼痛相关知识不足,护士应充分发挥自己在疼痛控制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的评估,加强疼痛知识的教育,鼓励手术病人积极参与术后镇痛的全过程,完善疼痛相关制度及管理,帮助病人无痛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9.
术前疼痛知识教育对腹部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术前疼痛知识教育对腹部术后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所采取的疼痛控制措施及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方法,将84例腹部手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2例。术前对试验组进行疼痛知识教育及常规指导,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指导,术后第2天下午完成“术后疼痛控制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对疼痛控制的认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采取深呼吸、听音乐的患者较对照组多(P〈0.05);试验组患者能更为正确地使用镇痛泵(P〈0.05);两组主动要求使用止痛药的人次及疼痛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分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术前疼痛知识教育能提高腹部术后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识,促使其主动参与术后疼痛控制,从而提高术后疼痛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浅析术后疼痛的有效管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000年,美国疼痛学会会长、华盛顿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Chapman指出,在美国2300万接受手术的患者中,因急性期疼痛接受充分镇痛者仅占25%。国内相关调查表明:80%的术后患者反映镇痛不足,50%以上的患者术后72h仍疼痛不止。可见,术后疼痛控制不足是当今疼痛管理中十分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丛坤 《护士进修杂志》2014,(14):1270-1272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活动在降低主动脉夹层术后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意外拔管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鱼骨图对2012年9例发生意外拔管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得出患者、医护人员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根据问题制订措施,包括制订针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气管插管患者护理流程,设立气管插管患者检查表,规范套管的固定方法,设置高危时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宣教和协作等质量控制活动,对实施前后的意外拔管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质量控制活动后患者意外拔管率由13.43%降低至2.41%,患者满意度由80%提升至90%。结论通过质量控制小组活动,主动脉夹层术后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意外拔管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值得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影响术后疼痛管理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医护人员、医疗卫生系统及教育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术后疼痛的有效控制及临床疼痛管理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癌痛控制现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上海市癌痛控制的状况,了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上海市癌痛管理的实施提供依据。方岳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疼痛认知及控制状况调查问卷,对上海市三甲医院746位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疼痛评估、药物成瘾性、耐受性等癌痛管理知识缺乏;52.9%的患者认为疼痛没有缓解,自评总体生活质量为5.75分(0~10分代表从极差到非常好);患者希望通过“医护人员单独指导”和“参加医生、护士小讲课及咨询”等方式接受疼痛知识教育。结论上海市癌痛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医护人员及患者均应加强疼痛知识的教育,提高疼痛治疗的有效性,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为控制患者疼痛提供治疗和护理依据。方法选取20例行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分为对照组9例和研究组11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疼痛控制,研究组采用无痛病房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夜间睡眠时间比对照组长,术后肩关节功能Malle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病房规范化的疼痛管理能降低TSA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0 引言 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由Shechzer提出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疼痛的控制,在术后止痛方面,PCA因具有满足患者个体化需要、按需止痛、疼痛控制好并可减轻因疼痛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如肺内感染和呼衰)、用药及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等优点被医护人员和患者所接受。麻醉基础镇痛较非麻醉基础镇痛可提高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质量,但是由于PCA镇痛应用阿片类止痛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副作用,对术后自控镇痛患者实施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个体化护理效果。方法:将250例急症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观察组分析其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并按VRS标准做出疼痛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缓解率为72.8%,对照组为5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根据疼痛评估进行个体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7.
骨折后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共有症状,也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骨折患者术后可因害怕疼痛不敢进行功能锻炼而影响功能恢复,老年患者甚至可能造成术后并发症而导致死亡。近年来自从无痛护理概念提出后,如何有效地处理并减轻骨折患者的疼痛,是医护人员面临的新难题。了解疼痛原因、掌握疼痛特点,对做好骨折患者疼痛护理十分重要。现将骨折后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回顾分析76例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发生明显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疼痛原因进行分类分析。在76例患者中,切口疼痛者52例(68.4%),腰背部疼痛者56例(73.7%),颈肩部疼痛者28例(36.8%),腹部疼痛者12例(15.80o)。后腹腔镜术后的疼痛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可能减少疼痛的发生或减轻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门诊宫腔镜检查患者应用丙胺卡因麻醉的可接受性,并探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当患者感到疼痛时才给予丙胺卡因的做法是否恰当。方法对100例在门诊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连续前瞻性观察研究,采用门诊患者宫腔镜检查术中及术后的疼痛调查问卷评定分析。结果13%患者实施了局麻,其中3%表示再次行宫腔镜检查时更希望选择住院全麻检查。无论是否给予了局麻,所有患者均感觉宫腔镜检查术中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希望选择住院全麻患者对宫腔镜检查术中术后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不希望全麻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再次进行宫腔镜检查时,11%的患者希望选择全麻下检查,89%希望选择局麻下检查。结论疼痛是影响门诊宫腔镜检查可接受性的主要因素,只有当患者感到疼痛时才给予局麻的措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口腔肿瘤切除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疼痛与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伴有疼痛的口腔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前、术中、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对象及方法:采用Bochum康复问卷调查147项康复内容,包括形态学、功能和心理学等方面。3500例患者中有1652例完成问卷,男1239例,女413例,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检验及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前咀嚼和吞咽时的疼痛及功能障碍是最重要的参数。手术治疗后即刻,其他的变量,如语言的可理解性及头颈肩部运动障碍变得更明显。术后38.5%的患者有肩部疼痛,34.9%患者有颈部疼痛,20.1%患者有颞腭关节疼痛,18.7%患者有口腔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