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干预对于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及临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取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月~6月给予消毒供应中心常规护理管理,设为对照组;于2016年7月~12月适时护理安全干预,设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消毒供应物品合格及护理风险发生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两组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管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服务质量、供应物品质量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容易发生消毒供应物品质量事件和风险,影响临床满意度的因素较多,是护理安全干预的重点科室之一;护理安全干预有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物品质量风险,提升满意度评价,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某院消毒供应中心引入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对护理人员展开分层次培训,应用目视管理、程序化管理提升人员主动管理意识,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对实施前后消毒供应物品质量、临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后供应消毒物品合格率及临床科室对服务态度、供应物品质量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可大大提高消毒供应物品质量,临床科室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195-197
目的探究护理安全干预对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及临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6年6月底消毒供应中心的189231包物品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7~9月底已经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的消毒供应中心的189453包物品作为观察组。各选取148名使用该两实验组消毒物品的医护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实施程序化管理、分层次培训、标识管理、色标管理、留言板应用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结果两组消毒物品不合格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毒物品发生风险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毒物品发生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医护质量评分和供应消毒物品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消毒物品的供应质量,并且可以提高临床满意度,降低风险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对骨科外来器械管理应用二维码技术的精细化管理对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100件骨科外来器械,将2021年10月~2022年4月接收的50件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5月~2022年12月接收的50件器械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行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精细化管理。对比两组器械消毒质量、工作人员工作投入度及器械使用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器械消毒不合格率6.00%,对照组26.00%(P <0.05);观察组管理后专注、活力及奉献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服务态度、物品质量、器械配送、信息追溯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骨科外来器械应用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精细化管理,可提高器械消毒质量,有利于器械使用满意度提高,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投入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在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到的1600件外来医疗器械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到的1600件外来医疗器械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外来医疗器械流程管理,观察组予以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系统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外来医疗器械缺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厂家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器械清洗效果、植入器械灭菌效果、灭菌检测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科室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系统管理方法,实现了全程质量监控,能够有效减少外来医疗器械包的缺陷率,提高厂家配合度,使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不仅提高了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技术水平,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岗位人员的满意度,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科室工作医护人员30例,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对照组未进行PDCA循环法,共计15例,观察组进行PDCA循环,共计15例,统计对比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情况。结果进行PDCA循环法的观察组其消毒液浓度、灭菌物品、除锈、管道清洗、手卫生以及器械消毒清洗合格率均高于未进行PDCA循环法的观察组,以上数据在进行对比时均以P <0.05呈现;②进行PDCA循环法的观察组满意度计算比例为93.33%,未进行PDCA循环法的对照组满意度计算比例为73.33%,上数据在进行对比时均以P <0.05呈现。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将医院整体质量提升,保证水平,促进科室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做好无菌物品全程质量管理,为临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通过全员参与,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改变工作模式,关注细节,加强质理管理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加强了工作人员的凝聚力,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由2011年的97.20%提高至2012年的99.20%,器械清洗合格率由2011年的95%提高到2012年的97.0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结论通过全员参与,关注细节,把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延长到临床科室,开展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更好地保障了临床科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间接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使用集中供应模式的方法,并总结其效果。方法以2009~2012年为本次实验的实验阶段,在消毒供应室内采用集中供应模式;以2006—2009年为对照阶段,采用消毒供应室的常规供应模式。对比观察两阶段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被供应科室满意度、供应室内护士满意度。结果实验阶段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98.21±0.77)提高,被供应科室的满意度(9.68±0.14)上升,且供应室内的护士满意度(98.88%)提高,与对照阶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集中供应模式的效果更好,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供应科室的需要,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目标性培训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岗位人员器械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4月至7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从事手术组工作的 20名 33~45岁女性岗位人员作为培训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0名。 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培训方法,观察组应用目标性培训方法。培训后比较两组人员操作技能考核成绩、 培训满意度、负责清洗包装腹腔镜基础器械包的清洗质量和包装质量合格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ˉ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考核成绩、培训满意度及其负责清洗包装的腹腔镜基础器械包清洗质量、包装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2±6.1)分比(77.0± 7.5)分、(90.0±6.0)分比(72.1±9.8)分、487(97.4%)比453(90.6%)、492(98.4%)比47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岗位人员器械培训时应用目标性培训方法,可有效提高岗位人员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及其负责清洗包装的腹腔镜基础器械包清洗质量、包装质量合 格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医院供应室实施细节管理对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及降低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医院收治的50例患者及供应室13例护理人员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2016年1-6月设为常规组,对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将2016年7-12月设为细节组,对护理人员实施细节管理,统计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状况。结果:细节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服务意识、风险意识、责任心、专科知识及操作能力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细节组患者对回收效率、供给、效率、包装质量、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细节组消毒物品检查中存在异物、异味、污迹及光洁不佳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供应室实施细节管理可提升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并降低消毒物品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已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某院消毒供应中心2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组,消毒供应物品15300件;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未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某院消毒供应中心20名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消毒供应物品15280件。结果:研究组消毒供应物品的合格率99.98%,高于对照组99.92%(P<0.05);风险事件发生率0.01%,低于对照组0.06%(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消毒供应中心的布局、设施、人员配置及其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及医疗护理质量、患者的安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的前提[1,2].为了解我市公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现状,2010年5月对晋城市12所公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消毒供应中心2013年实施细节管理的情况,通过与2012年未实施细节管理时对比,分析开展细节管理前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以及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实施细节护理,消毒供应中心2013年护理服务态度、供给和回收及时率以及包装质量均明显高于2012年(P<0.05),同时消毒室内的出错率也明显少于2012年(P<0.05)。结论通过实施细节管理,可有效改善供应室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日常工作质量与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2010年6月~2012年5月在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接受手术的5232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的风险安全和差错事故发生情况,评估其满意度,再将其数据与2008年6月~2010年5月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4966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的同类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安全风险和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该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有效降低手术室安全风险及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作中进行植入物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情况,研究对象为2000件植入物器械评估情况,分析在一体化运作中植入物安全管理措施前后的效果差异,如医师对器械满意度、物品合格率等。结果在物品清洁合格率上,干预后为98.6%,干预前为72.1%;物品功能规范率上,干预后为98.4%,干预前为73.2%。结论采用专业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提升手术安全性和顺利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完毕之后,对相应的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情况与相关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观察和评估,并与2017年5月至2017年11月未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别对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情况进行评估,统计相应的有效率并进行比较,可得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有效率得到明显提升(P <0.05)。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分别对相关科室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不同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的满意情况,经比较可得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之后,相关科室的满意度评分得到明显提升(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有效率,并提高相关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质量满意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总结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经验,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方法在实施传统护理服务方法基础上,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工作人员考核成绩、各区工作质量(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无菌物品抽样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科室满意度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工作人员考核成绩、各区工作质量、临床科室满意度均有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为临床科室服务,确实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唐素英 《北方药学》2014,(5):185-185
目的:观察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2年9~12月未实施优质护理以及2013年1~4月实施优质护理的信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工作人员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疗器械消毒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护理满意度,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服务水平,增强医疗器械的消毒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室)非专业人员配置与清洗消毒质量的关系及干预效果。方法调查2012年3月~2013年9月本市的30所二、三级医院消毒供应室,根据各医院非专业人员占有比例进行分组,分为A、B、C 3组。分析不同比例配置非专业人员与物品(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关系,比较规范化培训干预前后的清洗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结果干预前C组的肉眼观察合格率和蛋白残留检测合格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B组的肉眼观察合格率和蛋白残留检测合格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C组的ATP生物荧光测定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B组的的ATP生物荧光测定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各组的肉眼观察合格率和蛋白残留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各组的ATP生物荧光测定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未进行系统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消毒供应中心(室)非专业人员配置与清洗消毒质量有一定关系,比例高者清洗消毒质量较低。经规范化培训后,非专业人员清洗消毒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支持系统,是医院的心脏.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会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也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因此,重视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各环节的监控,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是消毒供应中心的重点和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