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锦  王雄 《现代临床医学》2015,41(4):298-299
观察碘伏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口咽护理中的作用。将气管插管全麻患者20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麻醉插管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口腔护理,实验组在麻醉插管前用250 mg/L碘伏溶液口腔护理。2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后均在口腔两颊部、舌面、咽部各擦拭2次细菌采样,手术结束后在气管导管气囊表面均细菌采样,作细菌培养,将2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口腔护理前2组患者口腔菌落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口腔护理后实验组细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口咽部细菌下移、黏附、定植气管导管气囊表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50 mg/L碘伏溶液用作口咽护理,杀菌效果显著,可明显地降低口咽部细菌下移、黏附、定植气管导管气囊表面,从而降低气管插管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率,减少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套囊充气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在急诊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是常用的急诊插管方式,但传统的经鼻插管耗时长,一次成功率低。我们自1996年1月以来,在急诊插管中采用咽部气管导管套气囊充气法行经鼻插管术,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妇科全麻气管插管术后行雾化吸入改善咽部不适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行全麻气管插管术后有咽喉部不适的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雾化吸入)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抗炎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咽部不适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行全麻气管插管术后的患者,给予雾化吸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咽部不适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清醒期对气管耐受的I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160例拟施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用石蜡油均匀地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治疗组患者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地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比较两组患者术毕清醒期的呛咳、血压、心率、躁动、术后3d内咳嗽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出现呛咳、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躁动、术后3d内咳嗽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术毕清醒期患者不能耐受气管引起的呛咳、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躁动等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小玲  王福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498-1499
目的:观察利宁凝胶涂布气管导管减轻插(拔)管期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随机分为利宁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50例,L组插入前端1/3涂布有利宁凝胶的气管导管,C组插入未处理的导管,记录各时点两组患者的HR、SBP、DSP,观察拔管期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情况,术后患者咽喉部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拔管期血液动力学变化C组较L组明显,L组较C组对导管耐受更好,术后咽喉不适L组较C组少.结论:气管内插管全麻使用涂布有利宁凝胶的导管能抑制插(拔)管期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对导管的耐受减轻插管后咽喉部不适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套囊气管导管在0~6岁患儿全麻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以来,215例0~6岁(体质量≥3 kg)患儿应用带套囊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有5例因导管插入声门受阻,换小一号的导管插入成功,其余均为一次插管成功;术中均无喉部漏气现象;5例饱胃患儿在术中或术毕拔管前发生反流或呕吐,但均未吸入气道;术后仅有1例断肢再植手术(手术时间长达14 h)发生喉头水肿,经喉头喷雾、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保守治疗后缓解,其余病例均未发生术后喉头水肿及声门下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只要选择材料和工艺良好的带套囊气管导管,麻醉操作、管理得当,对足月新生儿(体质量≥3 kg)~6岁的患儿应用带套囊气管导管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操作简便,换管率低,气道密封性好,并发症少,便于气道监测、管理及控制呼吸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口气管插管气囊充气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和气囊放气状态下边吸痰边拔除气管导管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30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气囊充气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气囊完全放气后边吸痰边拔除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声嘶、咽痛、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严重呛咳的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囊充气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可减少拔管后并发症及拔管放气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拔管后即刻行雾化吸入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120例全麻苏醒期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使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悬液2.0mg+0.9%氯化钠溶液30ml,经口鼻氧气驱动雾化,B组不雾化。术后随访患者在术后6h,第2天早晨及第3天早晨咽喉部不适的情况。结果:术后6h及术后第2天晨,B组咽部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经口鼻氧气驱动雾化有助于减轻炎症,消除咽喉部肿胀,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全麻气管插管时,导管气囊压力不当可致气管黏膜缺血损伤、术后声嘶、咽喉痛等并发症[1,2].常用的套囊充气法有:手指捏感法、最小容积阻塞法和套囊充气测压仪(Cuff Pressure Gauge,CPG)充气法.手指捏感法盲目性很大,最小容积阻塞法太繁锁,套囊充气测压仪(Cuff Pressure Gauge,CPG)充气法是一种科学、理想的方法,但不是每家医院或每个手术间都能配备套囊充气测压仪.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实用的替代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武  陈沂  雷李培 《医药导报》2011,30(9):1174-1176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作为气管导管润滑剂对全麻气管插管、拔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组(L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S组)各50例。L组的气管导管前端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3 mL均匀涂抹至超过套囊,S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3 mL涂抹,插管成功后套囊压力调节至20 mmHg。术中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采用靶控输注,使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维持在40~60。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时的心率(HR )、平均动脉压(MAP)。专人评估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情况,随访观察拔管后24h患者的咽喉部舒适程度。结果L组和S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1±13),(69±15) min(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时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拔管即刻的HR、M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血流动力学较S组平稳。L组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力好于S组(P<0.05),L组患者手术后咽喉痛少于S组(P<0.05)。结论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作为全麻气管导管润滑剂,对减轻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无明显改善,但可以提高全麻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力,使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减少全麻插管后咽喉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气管内麻醉拔管后常出现咽喉痛、咳嗽等并发症.为减少这一并发症可采用选择优质导管、大容量低压套囊、插管时操作轻柔、导管表面涂润滑剂等方法.目前对气管导管表面涂润滑剂使用后的效果评价不一.为此,我们观察了不同润滑剂一生理盐水和金霉素眼膏对术后咳嗽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诊经口和经鼻气管内插管的比较(附2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允孚  张翔宇 《江苏医药》1996,22(7):453-453
为了比较经口和经鼻气管插管的优缺点,作者于1993年4月~1995年3月,对211例急诊室内气管插管进行了分析,两者一次插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经鼻和经口插管相比,具有患者反应小,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可以适当进食等优点,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211例中男117例,女94例。年龄5~84岁,平均57.4岁。病种分布:呼吸心跳骤停41例;中毒合并呼吸衰竭14例;慢性阻塞性防疾患78冽;脑卒中31例;上呼吸道梗阻12例;颅脑外伤28例;多发伤7例。采用美国产高容量低压气囊导管或等压气囊导管,内径5.0~8.0mm。经口气管插管185例,经鼻气管插管26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后气管导管套囊内注入利多卡因对拔管后咳嗽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手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对照组(C组)各30例,L组和C组分别于气管插管后气管导管套囊内注入碳酸利多卡因5mL或空气5mL,观察拔管后咳嗽反射的例数和强度。结果 L组有3例发生咳嗽反射(10%);C组有9例发生咳嗽反射(30%),L组咳嗽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全麻插管后气管导管套囊内注入利多卡因可有效的减少拔管后的咳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3例ASA为Ⅰ~Ⅱ级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31例)和(气管插管组,32例),全麻诱导和维持所用药物相同,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插管(罩)前后与拔管(罩)前后等时点的血压、心率的改变;拔管(罩)前后患者是否出现了呛咳、误吸、体动、返流、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有无咽喉不适、疼痛等并发症。结果喉罩组插管和拔管期间以及拔管(罩)后10 min的血压、心率变化均较插管组降低;喉罩组患者在拔管期间呛咳、误吸、体动、返流、恶心呕吐等情况发生明显少于插管组;喉罩组术后随访咽喉不适、疼痛发生率较插管组有所下降。结论喉罩在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不如气管插管剧烈,且操作简单,拔罩前后出现呛咳、体动、返流、误吸、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减少,对咽喉刺激小,术后咽部不适、疼痛发生率也下降,因此在择期手术中应用喉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声门上通气装置,可替代气管插管用于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5.
小儿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延迟拔管致痰栓阻塞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全麻术后延迟气管导管拔管致痰栓阻塞的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例小儿口腔、颌面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术后延迟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分别9小时25分和21小时出现窒息.结果 2例当时剖开原拔出的气管导管见有干结及粘稠的痰液阻塞导管.结论 小儿气管插管全麻术后不宜长时间留置气管导管,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盲插气管导管套胃管的方法对饱胃急诊手术患者洗胃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饱胃行急诊手术的患者60例,在半清醒或清醒状态下经口腔盲插气管导管封闭食管,再由气管导管内置入胃管,接洗胃机洗胃.洗胃完毕,根据需要可拔出气管导管保留胃管.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置入气管导管套胃管后行洗胃术,无1例患者出现口咽部黏膜损伤及反流误吸现象.结论 盲插气管导管套胃管行洗胃术插管顺利,能避免口腔咽喉部损伤及反流误吸,节省时间,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96年1~6月,对154倒全麻病人采用胸骨上窝触摸套囊法判定其气管导管的插管深度,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身麻醉比率不断增高,气管插管例数增多,气管插管致声音嘶哑病例数也相应增加.我院在1997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治疗因施行插管全麻中发生持续性声音嘶哑患者3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新型喉罩与气管插管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手术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术前明确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新型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45例.新型喉罩组使用新型喉罩,气管插管组予气管插管建立气道进行麻醉,比较并记录两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新型喉罩组置入喉罩后血压轻度下降,心率减慢,但麻醉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气管插管后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加快,气管插管后1 min和3 min明显,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5 min上述症状好转,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新型喉罩组血压、心率均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氧饱和度与气管插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喉罩组未发生术中误吸,术后出现咽部明显不适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气管插管组术中误吸2例,术后出现咽部明显不适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全麻时应用新型喉罩建立气道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且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快诱导麻醉引导管引导经鼻插管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需全麻插管手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5岁,无经鼻插管禁忌证,Mallampati分级Ⅰ~Ⅱ级。按照静脉快诱导方案行全麻诱导后,先将引导管(可塑软管,长90cm,直径5mm,头端弯曲15°)头端向前缓慢匀速插入鼻腔,到达咽腔后,由助手固定引导管以防导管拔出或插入更深,将准备好的气管导管套入引导管,缓慢插入鼻腔,气管导管通过鼻后孔后,会有明显突破感,退出引导管,此时口腔置入喉镜,暴露会厌声门,并在直视下将气管导管送入气管。如果导管前端直接进入声门有困难,可借助置管钳将气管导管送入气管内。结果全组患者均在2min内插管成功。其中2例患者更换小一号导管后完成插管。11例患者拔管时鼻腔有少量出血,其余29例未见黏膜损伤表现。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对插管过程无记忆,无鼻腔、咽后壁疼痛等不适。结论快诱导麻醉引导管引导法经鼻气管插管法:操纵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安全无痛苦,而且插管所需器材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