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医学个体化诊疗特色.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依据准确辨证确立的治法与方药才能发挥更具针对性的治疗作用.正是基于辨证在中医诊疗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证候规范化研究始终是中医学现代化和标准化研究的热点.相继开展的研究从证候概念及其内涵探讨、证候分类和命名以及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系统回顾研究过程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对准确把握证候规范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带动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和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就证候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论点出发,反思有关于中医证候诊断的不足和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困惑问题,以促进中医证候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整个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是连接临床和基础理论的桥梁。文章主要从证候规范化研究和证候基础性研究两大方面入手,回顾分析了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今后证候研究的发展思路及趋势。提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应以证素的提取为前提,从病证结合入手,逐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体系;中医证候基础性研究应建立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运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从生物学层面探讨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袁静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296-297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证的规范化、标准化受到历代医家长期关注并不断完善。证候规范研究于1980年逐渐开展起来,包括证候概念、证候分类、证候命名、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研究。许多专家对此投入很大的精力,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现行的证候规范尚未得到统一,因此证候规范研究工作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证候规范研究的投入,期望在今后的几年内取得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证候是中医辨证论治之核心,中医证候缺乏客观、量化评估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中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组学技术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揭示证候实质并实现中医证候客观化提供可能的方法与途径。梳理了近5年来现代组学技术在不同系统疾病证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探讨证候组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证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但临床辨证的不规范、不客观影响着中医药疗效的评价并阻碍中医学的研究及发展。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特点的蛋白质组学与中医学"证"的特点相符合,将其运用于肾病中医证候的研究中,对于探讨肾病证候的证本质、证候演变规律及疗效确切的经方、验方的作用机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超  商滨  鞠建伟 《北京中医药》2005,24(2):118-121
中医辨证的不规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是阻碍中医学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故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在肾病领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证候规范化等问题,诸多医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尤其是积极开展了与客观量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进展.由于CRF的中医证候复杂,并且呈动态变化,故应进一步加强对其辨证客观化和证候规范化的研究.现将近年来国内中医CRF的证候研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证候研究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的“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及病势等所做的病理概括,是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两方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做的结论。辨证论治在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证候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中医学向客观化和科学化迈进的重要基础。简单回顾了证候研究的成果,分析了目前证候研究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证候研究有重要意义,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中医证候的特点,提出证候具有动态性与过渡性。通过对中医证候擎的历史回顾,进一步解析和认识中医证候学的模糊性量化概念,提出量化研究是中医证候规范化和发展中医学科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0.
“肾精亏虚证”证候名称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肾精亏虚证"是中医的一个独立证候,其表述方式存在着国家标准与高校教材、重要书籍的不统一,重要书籍中前后命名的不一致,严重影响着中医学的国际认同。因此,"肾精亏虚证"证候名称规范化研究至关重要。通过检索文献资料,进行资料录入和提取,提取出与"肾精亏虚证"病机内涵相同但表述不同的10种名称,以频数为依据初步确定"肾精亏虚证"为规范化名称。进而根据证候命名原则对"肾精亏虚证"名称进行考量,最后确定"肾精亏虚证"为其诸多命名方式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