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我院从634例胃切除术中,经病理证实为胃结核者3例,占0.47%。由于胃结核在术前诊断较困难,易造成延误和错误治疗。因此,本文重点对胃结核的诊断问题提出讨论。病例摘要例1男,64岁,住院号72779。右上腹隐痛10年余,于10年前食后上腹胀痛,无反酸嗳气,近半年食后腹胀加重,呕吐频繁,吐物为胃内容物。体质逐渐消瘦,贫血颜貌。上腹偏右侧有轻度压痛,并可触到  相似文献   

2.
作者观察了既往无胃肠道病史的18~40岁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恢复期患者42例,并在出院后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内容包括临床观察、胃分泌机能、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 82%病后患者未提供上腹疼痛和消化不良的主诉,18%有胃损害的临床表现。胃分泌机能测定(五肽胃泌素刺激试验和胃内蛋白水解作用测定),54%恢复期患者胃酸过少和消化能力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呈胃弥漫性炎症的特征,个别有粘膜下出血。66%的患者缺乏可见的内窥镜图像变化。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饮食调整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振娥 《泰山卫生》2004,28(1):32-33
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者,据统计约占56%。糖尿病胃轻瘫是胃动力障碍,排空延迟,但不伴有机械性梗阻的一级综合证。它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嗳气、返酸、上腹钝痛、体重下降、胃潴留等,此类病人极易形成胃结石,使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又因进食后胃排空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4.
秦明 《现代保健》2009,(8):27-2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胃大部切除术后26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在术后4~8d进食后出现上腹腹胀、恶心和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性胃液及食物,呕吐后症状缓解。检查均发现上腹饱满,全腹无明显压痛,肠鸣音减弱。插胃管后可排出大量食物残渣和消化液(800~1500m1)。行胃造影(60%泛影葡胺)26例均显示胃无蠕动。保守治疗后全部的患者于胃瘫术后6~31d恢复胃动力。结论 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8岁。以腹痛1天来诊。开始时为剧痛,固定于上腹,渐扩散至全腹。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不发烧。既往“胃痛”多年。查体:T36.2℃,Bp:13.3/10.6kPa痛苦面容。腹式呼吸受限;全腹压痛,以右上腹为著,伴反跳痛、肌紧张;肠鸣弱。WBC18.0×10~9/L分叶78%,腹透未见异常。当时疑消化道穿孔急诊全麻下开腹探查:腹腔内血性渗出液约有200ml,胆囊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例 1,刘× ,男 ,4 6岁 ,农民 ,因“球部溃疡”于入院 3月前在当地卫生院行“毕氏Ⅱ式”手术治疗。术后伤口愈合不久开始呕吐进食物 ,偶有酸水和隔日食物。由于进食少 ,身体虚弱消瘦 ,经送来我院就诊 ,初步以“吻合口梗塞”收住入院。平素身体尚好 ,除有“溃疡病”外无其他慢性疾病和特殊嗜好。入院后查体 :重病容 ,神志清 ,精神差 ,检查基本合作。贫血消瘦 ,皮肤粘膜无黄染和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心肺正常 ,腹部平坦 ,上腹正中可见一手术刀痕。胃型和压痛不明显 ,震水音 (± ) ,肝脾不大 ,余腹无异常 ,双下肢不肿。入院后…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患者男,41岁。上腹隐痛4天,突然持续性全腹剧痛2天,急诊入院。既往有“胃溃疡”病史。体检:体温36.6℃,脉搏不清,血压“0”,意识清楚,皮肤粘膜苍白,无黄染,心音纯,心率130次/分,心律整,两肺呼吸音正常,肺肝界消失,全腹有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音消失。血红蛋白13g%,白细胞9700,分叶91%,淋巴9%。  相似文献   

8.
人们经常出现的上腹饱张、餐后不适、食欲不振、上腹痛、烧心及反酸等不适,有时持续时间较短,不经治疗可缓解或消失;有时症状可长时间存在,影响工作和学习。有这些胃部不适的人经胃镜、胃肠造影及有关血液化验检查若均无异常,则是患了“功能性消化不良”。此类疾病还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胃轻瘫”、“肠易激  相似文献   

9.
胃病是指上腹隐隐不适,或无节律性疼痛。不能接纳食物,或不能正常腐熟输化水谷。临床上一般症状表现多有吐酸水、嗳气、食后痞满、恶心欲呕吐、脘腹闷塞不舒感,部分胀痛,或连及肋胁。现代医学称“胃炎”、“胃脾功能紊乱综合症”等。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都以胃为根本,胃是全身营养供应之源泉。胃主受纳,脾主消导,一纳一消运行不息,造化精、气、神,精是营养物质基础,气是人体生理活动功能,神是人体一切机能活动的外象表现。所以说有精才有气,有气才有神。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异位胰腺少见,多于尸解或手术时偶然发现。我院外科所遇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8~54岁,平均41岁。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病程12小时~24年。3例发生在胃的均有长期(5~24年)的上腹不适或上腹疼痛史,发作无规律性,服用碱性药物后无明显缓解,其中1例因腹痛加剧1月就诊,2例因解柏油便入院。1例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者,亦有多年的“胃病”史,因频繁呕吐所“幽门不全梗阻”入院。而位于空肠的2例中,1例因血便1周就诊,另1例则因进行性中上腹部疼痛伴呕吐12小  相似文献   

11.
火锅胃     
火锅,特别是川味火锅,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如今吃火锅已呈普及之趋势。但嗜食火锅、麻辣烫或暴食火锅、麻辣烫,或吃火锅、麻辣烫等食物方法不得当,往往容易引起一些疾病,特别是急性胃痛等病。笔者将因吃火锅、麻辣烫等食物而导致的急性胃痛称为“火锅胃”。 火锅胃的具体表现是:①突然发作的上腹近心窝部疼痛、灼痛,或伴有嗳气、吐酸、泛吐清水  相似文献   

12.
我们收集(1971~1978年)胃手术中(包括胃大部分切除和胃切开探查)上消化道重要病变漏诊10例,其漏诊情况,均经再次手术证实。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特将其中有代表性的4例重点介绍,并就漏诊原因作一分析。病例分析例1:男,33岁。因上腹疼痛、反酸、黑便和间或有吞咽梗塞感而剖腹探查,发现胃小弯溃疡即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疼痛不见缓解,反有加重趋势,经3个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中发现残胃贲门部大弯侧有2×1.5厘米的溃疡,周围有数个肿大的淋巴结,而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术后痊愈出院。病理报告:残胃腺癌已浸润肌层,贲门部淋巴结转移腺癌。  相似文献   

13.
通常情况下,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其病变多限于肝。大肠、肠系膜和小肠。如果虫体或虫卵在此范围以外的脏器组织寄生并发生病变,称为异位血吸虫病‘”。近年来,对肺脑性血吸虫病的研究颇多,但对肺脑以外异位血吸虫病只见散在报道,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及其机理综述如下。一、胃血吸虫病胡氏等”’胃镜检查4537人次,检出胃溃疡合并血吸虫病9例,占0.2%。9例患者中,有上腹部不规则钝痛伴返酸暧气5例,互例常头昏、腹痛、大便每天多次,食后上腹疼痛2例,上腹部胀痛伴黑便1例,均眼过抗溃疡药物,疗效均不佳。程氏‘”内镜检查927…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残胃癌是一种胃手术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因本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易延误诊断。本文报告1976~1984年遇到的3例经病理证实的残胃癌,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例1:男,60岁。因吞咽不畅,上腹胀痛逐渐加重3月余于1976年10月入院。患者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于1962年行B_Ⅱ胃大部切除术,术后良好。从1976年7月起上腹胀,进食有吞咽不畅,餐后腹胀加剧。7月下旬行X线吞钡造影,提示“贲门痉挛”,经治疗上述症状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本组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 (简称FDGE) 2 2例。男性 16例 ,女性6例。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32岁。年龄≥ 6 0岁 15例 ,<6 0岁 7例。胃癌 18例 ,其中行胃癌根治术D2 、D3 或D4 共13例 ,行早期胃癌切除术D1或晚期胃癌姑息切除术共 5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 4例 ,其中并发溃疡穿孔 3例。本组 2 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重建方式 :Bilroth-Ⅱ式 2 0例 ,Bilroth -Ⅰ式 2例。 2 2例FDGE出现症状时间均在术后 3~ 10d。2 2例均有上腹饱胀及烧灼感 ,恶心呕吐症状 ;12例查体肠鸣音弱 ;6例上腹振水音阳性 ;其…  相似文献   

16.
<正>胃病是指上腹隐隐不适,或无节律性疼痛,不能接纳食物,或不能正常腐熟输化水谷。临床上一般症状表现多有吐酸水、嗳气、食后痞满、恶心欲呕吐、脘腹闷塞不舒感,部分胀痛,或连及肋胁。现代医学称“胃炎”、“胃脾功能紊乱综合症”等。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都以胃为根本,胃是全身营养供应之源泉。胃主受纳,脾主消导,一纳一消运行不息,造化精、气、神,精是营养物质基础,气是人体生理活动功能,神是人体一切机能活动的外象表现。所以说有精才有气,有气才有神。《承安遗集》称“有胃气,得神者生;无胃气,失神者凶。”即“脾胃为后天之根本”,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这种纳运协调、升降有序、燥湿相济的默契配合,在人体饮食、消化、吸收等生理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我所近年共发生心肌梗死病人14例,年龄最小64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68.5岁,有典型心前区或胸骨后剧烈疼痛症状的8例,占57%,无典型症状6例,占43%,其中以上腹疼痛、恶心、呕吐为主诉3例,占21%,以牙痛为主诉1例占7%,完全无症状2例,占14%。较特殊的病例有3例:①例1,患者女,66岁,上腹疼痛3h,因患者有胃炎病史,自服胃药制酸止痛,2h后上腹疼痛加剧伴恶心、呕吐,到卫生所诊治。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与T波融合为单向曲线。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予绝对卧床,吸氧、镇痛,同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86年1月-1999年6月间手术治疗196例食管癌中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瘤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全组均采用左颈、右胸、上腹正中三切口路径、切除大部分食管,横结肠带部分降结肠代食管合并瓶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结果:9例均为鳞瘤,其中1例为多原发瘤;5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5.6%,颈部、上中下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2.2%、55.6%和22.2%。并发症率33%,无吻合口瘘发生。全组均痊愈出院。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6%、22.2%。结论:要重视对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瘤的食管切除长度和三野淋巴结清扫。右胸三切口路径、横结肠带部分降结肠代食管术为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消化能力不足导致腹泻被中医称为“脾虚泄泻”。从西医角度出发,“脾虚泄泻”的病因来自胃动力不足,社会上已有多种胃动力药问世,所以治疗上可以使用各式各样的胃动力药,但是出于保健目的,饮食疗法比较合适且效果不错。 《本草纲目》中指出“扁豆调肝和胃,清暑祛湿,止泄泻。”《名医别录》记载,扁豆“和中下气”可升清降浊,因而有调肝和胃的功用。现代医学分析,扁豆含蛋白质22.7%,脂肪0.75%,水分12.99%,灰分2.75%,纤维7.8%,还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泛酸、酪氨  相似文献   

20.
王先生68岁,10年前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身体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近一年上腹饱胀时有剑突下隐痛,曾在院外按“胃病”治疗,但症状逐渐加重。门诊胃镜检查见胃小弯侧有一溃疡面,经活组织检查及病理报告为胃低分化腺癌,入院后开腹手术治疗,术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