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小小睾并殖吸虫囊蚴和后尾蚴的超微结构,囊蚴壁是由电子密度较低而均匀的物质构成,未见细胞和微管道结构。囊内蚴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由外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外皮层为一合体层,包括外质膜、基质、基质膜,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后尾蚴的皮层细胞可见多条胞质小管,提示皮层是后尾蚴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后尾蚴的超微结构。 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结果 囊蚴壁是由电子密度中等而均匀的物质构成 ,未见细胞和微管道结构。囊内幼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由外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 ,外皮层为一合体层 ,包括外质膜、基质、基质膜 ,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 ,皮层基质内有皮棘 ,其根部位于基质膜 ,顶端被外质膜覆盖。 结论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比较 ,囊内幼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结构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后尾蚴的超微结构。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 囊蚴壁是由电子密度中等而均匀的物质构成,未见细胞和微管道结构。囊内幼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由外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外皮层为一合体层,包括外质膜、基质、基质膜、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皮层基质内有皮棘,其根部位于基质膜,顶端被外质膜覆盖。结论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比较,囊内幼虫和后尾蚴的体被结构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透射电镜首次观察了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的超微结构。虫体由体被、实质组织、肠腔及排泄囊所构成。体被由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皮层为一合体层,包括外质膜、皮层细胞质和基质膜。皮层表面见许多指状突起,突起有多级分枝。皮层基质内有皮棘,其根部位于基质膜,顶端突出于皮层表面但被外质膜覆盖,横切面上可见网格样结晶,基质内遍布球形、杆状两型分泌小体。皮层细胞位于肌层深部,细胞核位于其内,浆内可见两型特征性分泌小体,皮层细胞发生多条胞质小管穿过肌层及基底膜与皮层相连。结果提示皮层是后尾蚴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5.
异盘并殖吸虫成虫光镜与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异盘并殖吸虫成虫的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光镜下异盘并殖吸虫成虫体壁由外皮层,肌层,合体细胞和实质组织组成;肠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透射电镜下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基质中含大量球形和杆状分泌体及少量线粒体;基质膜平整;合体细胞核呈星形突起,胞浆中含大量粗而内质网;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异盘并殖吸虫成虫的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光镜下异盘并殖吸虫成虫体壁由外皮层、肌层、合体细胞和实质组织组成 ;肠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透射电镜下外皮层表面呈指状突起 ,基质中含大量球形和杆状分泌体及少量线粒体 ;基质膜平整 ;合体细胞核呈星形突起 ,胞浆中含大量粗面内质网 ;平滑肌纤维排列整齐 ;肠上皮细胞浆中含大量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分泌体 ,表面片层丰富 ;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和排泄囊组成  相似文献   

7.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小鼠细粒棘球蚴不育囊的超微结构。其囊壁由角皮层和生发膜构成,角度层含有纤维基质和不规则形颗粒,生发膜又可分皮层区和细胞区。在皮层区基部见到线粒体,微毛间见到“吞饮泡”样质膜凹陷;在细胞区主要有皮层细胞、肌细胞、含糖原细胞等,在有的含糖原细胞中还见到“核仁管系统。”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云南省勐腊县对并殖吸虫的调查和实验观察,证实云南有白水河并殖吸虫存在,对该虫种的囊蚴同小睾并殖吸虫囊蚴进行了比较,补充了白水河并殖吸虫囊蚴的形态研究,定种以囊蚴的排泄囊有树枝状分枝的特征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在体内外杀灭卫氏并殖吸虫后, 虫体体壁及卵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被药物在体内、外杀死的虫体及对照组正常虫体, 按常规方法制成电镜样品, 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在药物作用下, 体壁的外质膜及基质层裂解消失, 肌肉层有不同程度的坏死, 皮层细胞膜及卵黄细胞膜破坏消失,核膜部份破坏, 核内异染色质凝固、聚边、直至溶解。胞质内的高尔基体消失, 内质网扩张, 线粒体肿胀变性、直至溶解,但对糖原颗粒无明显影响。对体内虫体的破坏比体外严重。结论: 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的体壁及卵黄细胞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主要破坏细胞核、细胞的膜质结构以及微管系统, 并可使虫体皮层裂解消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尾蚴皮层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描述。尾蚴皮层从外向内由糖蛋白膜、外质膜、皮层基质、基质膜、基底膜组成。皮层基质为一较厚的致密层,无细胞界线及其它亚细胞结构,充满致密的细颗粒性物质。此层厚度变化较大,而致虫体表面凸凹不平。有两型致密体分布于皮层基质中。  相似文献   

11.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受肺巨噬细胞损伤后的超微结构改变。后尾蚴与肺巨噬细胞孵育后,表面出现糜烂、肿胀、水泡、皮棘消失,感觉器消失或变形,指状突起变短或消失和外质膜局灶性溶解,基质内出现多层膜包裹的小体;加肺巨噬细胞上清液可致同样的病变。本文结果提示,肺巨噬细胞对后尾蚴有损伤作用,损伤的部位主要在皮层,其机制主要通过肺巨噬细胞分泌的可溶性介质。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body wall of adult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nfected crabs were collected from Siyen, Hubei Province, and adult worm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lungs of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dogs 90 days post-infection. The normal structure of body wall of the P. skrjabini is composed of tegument, tegument cell, muscle muscle cell and protoplasmic tubules, all of which form together syncytium. The tegument contains external plasma membrane, tegument matrix and basal plasma membrane. The cell coat in fine granules is distributed over the whole external plasma membrane surface. The tegument matrix contains various secretory bodies, vesicles and mitochondria. The tegument cell is irregular in shape. Golgi complex, ribosome, autolysosome are seen in the cytoplasm. There are two layers of muscle, the external circular muscle and the inner longitudinal muscle layers. The nucleus of immature muscle cell has many heterochromatins, while the nucleus of mature muscle cell is large and round in shape. Mitochondria and glycogen granules are transmitted from muscle cell proper to the muscle by protoplasmic tubules (Figs. 1 approximately 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武夷山中段闽江流域并殖吸虫中间宿主蟹类种群及其感染情况,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和寄生虫资源库样本扩充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4月,在武夷山山脉沙溪和富屯溪闽江水系的建宁县及其周边宁化、邵武、将乐、顺昌县开展调查,选择居民区附近山涧水沟采集溪蟹标本。根据雄蟹第一腹肢末节形态特征进行蟹种鉴定,采用直接压片法、双筛法检测捕获的溪蟹并殖吸虫感染。分离并殖吸虫囊蚴,根据囊蚴大小、囊壁厚薄和排泄囊及肠管形态鉴定囊蚴种类,并计算溪蟹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和感染指数。结果 建宁县及周边闽江流域6条水系存在将乐华溪蟹、福建华溪蟹、黎川华南溪蟹、林氏华南溪蟹、沈氏华南溪蟹、平肢华南溪蟹、恩氏博特溪蟹等7种溪蟹分布,在蟹体内检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43.6%(125/287)。将乐华溪蟹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57.1%(48/84)、26.2%(22/84)、61.8%(21/34);福建华溪蟹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52.6%(51/97)和30.9%(30/97);黎川华南溪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6.9%(5/72),此为该蟹卫氏并殖吸虫感染首次记录。建宁县调查点溪蟹多为卫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混合感染,并殖吸虫感染率为70.4%(76/108),平均每只感染溪蟹检出囊蚴15.3个、平均每克溪蟹检出囊蚴1.9个,囊蚴感染指数为20.5。建宁县周边调查点溪蟹体内检出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52.3%(56/107),平均每只感染溪蟹检出囊蚴9.8个、平均每克溪蟹检出囊蚴0.9个,囊蚴感染指数为4.6。结论 建宁县及周边闽江流域蟹类种群资源丰富,且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高,为高度感染风险的并殖吸虫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广州北部(从化市、增城市、龙门县、新丰县)山区淡水螺、淡水蟹感染并殖吸虫尾蚴、囊蚴的情况,了解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方法采集山溪螺蛳、溪蟹,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鉴定并殖吸虫虫种。结果 从化市良口镇螺蛳尾蚴感染率0.32%,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100%,蟹种为平和华溪蟹。吕田镇螺蛳尾蚴感染率0.03%,螺种为拟钉螺;溪蟹感染率为36.73%,蟹种为平远南海溪蟹。龙门县南昆山尾蚴感染率0.15%,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为100%, 溪种为平和华溪蟹。增城市、新丰县各调查点收集的螺蛳、溪蟹均未检测到尾蚴及囊蚴。结论 首次发现广州北部山区从化市良口镇、南昆山为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Ⅰ级)。吕田镇为斯氏狸吸虫中度疫源地(Ⅲ级)。  相似文献   

15.
用DNA序列分析我国5种并殖吸虫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河口并殖吸虫、白水河并殖吸虫、勐腊并殖吸虫、曼谷并殖吸虫及象山并殖吸虫的分类地位。 方法 用明胶、乙基苯基聚乙二醇(NP40)、聚山梨酸200法抽提基因组DNA,用特异引物,PCR扩增ITS2和部分CO基因的目的基因。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其同源性,构建种系发生树。 结果与结论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白水河并殖吸虫、勐腊并殖吸虫、曼谷并殖吸虫及象山并殖吸虫之间存在较小的差异。种系发生树可见,这4种并殖吸虫在并殖吸虫属中彼此比较接近,分类地位位于卫氏并殖吸虫与斯氏并殖吸虫之间。河口并殖吸虫与斯氏并殖吸虫在进化及亲缘关系上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广州北部山区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现状。方法采集并解剖调查点山溪中螺蛳、溪蟹,检查并 殖吸虫尾蚴、囊蚴。用所获囊蚴人工感染猫、犬,解剖猫、犬查找并殖吸虫成虫。取成虫样本,进行COI 基因、ITS2基因序列分析,与GenBank检索并殖吸虫,COI基因与ITS2基因序列相比较。结果良口螺蛳尾蚴 感染率0.32%(4/1 21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100%(35/35)。感染度:79.4个囊蚴/只 蟹,11.12个囊蚴/g蟹,最高只蟹检出囊蚴1 050个,蟹种平和华溪蟹。南昆山螺蛳尾蚴感染率0.15%(3/2 00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 100%(59/59),感染度:105.66个/只蟹,7.87个/ g蟹。蟹 种为平和华溪蟹。吕田螺蛳尾蚴感染率0.03%(1/310),螺蛳种为拟钉螺。溪蟹囊蚴感染率36.73% (36/98),感染度4.55个囊蚴/只蟹,0.53个囊蚴/ g蟹,蟹种为平远南海溪蟹。良口和南昆山成虫COI、 ITS2基因DNA序列与GenBank检索卫氏并殖吸虫COI、ITS2基因序列相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9%、98%和98%、 97% 。结论广州北部山区新发现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两处,两疫源地虫种无差异。斯氏狸殖吸虫中 度疫源地一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