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本研究了解辽阳县柳壕镇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8-01-15-2018-03-25在辽阳县有一定基础的乡镇选取>40岁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评估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筛查结果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 412名常住居民中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929名,检出率为38.52%;不同性别(χ~2=15.91,P<0.01)、年龄(χ~2=200.75,P<0.01)和受教育程度(χ~2=56.20,P<0.01)脑卒中危险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脑卒中危险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83,P=0.45。在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暴露率顺位为高血压病(92.03%)、血脂异常(67.38%)、脑卒中家族史(53.82%)、吸烟(46.07%)、糖尿病(41.66%)、缺乏运动(32.62%)、明显超重或肥胖(29.60%)、心房颤动(1.72%);不同性别高危人群中,吸烟(χ~2=169.03,P<0.01)、血脂异常(χ~2=4.15,P=0.04)、糖尿病(χ~2=10.04,P<0.01)、缺乏运动(χ~2=18.08,P<0.01)的暴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的高血压病(χ~2=13.52,P<0.01)、血脂异常(χ~2=10.60,P=0.02)、脑卒中家族史(χ~2=28.41,P<0.01)、明显超重或肥胖(χ~2=80.20,P<0.01)、缺乏运动(χ~2=42.52,P<0.01)的暴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辽阳县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和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均较高,针对较高的高危人群检出率,应采取有效的三级预防措施,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南桥社区脑卒中的筛查情况,及早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为脑卒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南桥社区≥40岁的常住居民6 284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以脑卒中风险评分卡为依据,评估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6 284名研究对象中,筛查出脑卒中高危者959人(15.26%);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88.22%)、很少进行体育活动(63.30%)、肥胖(51.72%)、高血脂(46.40%)、心房颤动或瓣膜心脏病(31.49%)、吸烟(29.61%)、糖尿病(26.38%)和脑卒中家族史(3.34%)。高危人群中男性的检出率(16.74%)高于女性(1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44,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危人群检出率逐渐增高(χ2=26.638,P<0.001)。结论 应早期识别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并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提高人群健康意识,做到早发现与及时干预,从而进一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宁波市2013—2015年城市居民癌症风险评估和临床筛查结果,为恶性肿瘤患者早诊早治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宁波市海曙、江北、原江东区常住户籍人口,采用国家癌症中心开发的防癌风险评估问卷和软件系统评估患肺癌、肝癌、乳腺癌、上消化道癌和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并进行临床筛查,分析5大恶性肿瘤的高风险率、筛查率和检出率。结果共完成51 276名城市居民防癌风险评估问卷,对11 006人次进行了临床筛查,共筛查出1 054例恶性肿瘤或疑似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女性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高风险率分别为16.10%、10.97%、28.00%、9.92%和9.04%;筛查率分别为40.40%、50.97%、15.73%、57.07%和20.33%;检出率分别为2.16%、0.24%、0.31%、2.93%和1.06%。结论宁波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早诊早治项目提高了高危人群早诊早治比例,但技术和管理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适合江苏省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方法 2013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内抽取40~69岁常住居民,利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1分钟风险评估调查问卷和桡骨远端超声骨密度检查,进行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结果有效调查5 537人,有效率为98.8%。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1分钟问卷风险评估法为44.0%,桡骨远端超声骨密度检查法为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3,P0.001)。2种方法筛查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系数及其95%可信区间为0.048(0.022~0.074)。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地区差异(P0.05)。结论 1分钟问卷风险评估和桡骨远端超声骨密度检查法均可作为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筛查工具,但一致性较差,实际工作中建议联合运用,以便互相补充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山东省金乡县农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影响因素,为心血管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选取2020-07-01-2022-06-30金乡县农村居住>6个月35~75岁的7 011名居民为筛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筛查出心血管病高危人数为1 502人,高危率为21.42%。其中男性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4.64%,女性为19.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31.30,P<0.001)、年龄(χ2=389.30,P<0.001)、婚姻状况(χ2=8.33,P=0.004)、超重(χ2=115.10,P<0.001)、肥胖(χ2=122.30,P<0.001)、吸烟(χ2=4.59,P=0.032)、收入高低(χ2=4.79...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泰日社区大肠癌筛查情况,探讨大肠癌筛查效果。方法按照《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实施方案》,对50~79岁奉贤区泰日社区常住居民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和大便隐血试验(FOBT)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的人群进行电子肠镜检查。结果在参加大肠癌筛查的2 643人中,确定初筛阳性者995例,阳性率为37.6%。其中522例进行了肠镜检查,肠镜检查率为52.46%。检出病变117例,病变检出率为22.41%,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1.28%,女性检出率为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1,P0.01);筛查出大肠癌3例,大肠腺瘤79例,非腺瘤性息肉35例。结论危险度评估和FOBT相结合的筛查方法可以有效检出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对于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泰日社区大肠癌检出率相对较高,病变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应着重加强重点人群的大肠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分析肺癌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地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及肺癌危险因素资料,筛查出肺癌高危人群,肺癌高危者由专业放射科医生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扫描并根据诊断标准完成诊断。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及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980名研究对象中肺癌高危评估率为19.96%(3589/17980),LDCT筛查依从率为34.99%(1256/3589)。3589例肺癌高危人员的肺癌确诊率为2.17%(78/3589),其中男性占61.54%(48/78),女性占38.46%(30/78),40~50岁占17.95%(14/78)、51~60岁占33.33%(26/78)、61~74岁占48.72%(38/7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130)、年龄越大(OR=1.408)、BMI≥24.0 kg/m2(OR=2.349、2.375)、中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OR=2.008、3.251)、饮酒(OR=1.498)、吸烟(OR=2.239)、被动吸烟(OR=2.428)、有肺癌家族史(OR=2.081)、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OR=2.006)及不经常体育锻炼(OR=2.130)的肺癌高危者具有更高的筛查依从性。结论广州地区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普遍较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族病史等均与筛查依从性有关,肺癌高危筛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及相关疾病,改善国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太行山食管癌高发区农村高危人群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内窥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对调查对象进行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结果 共筛查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1 200名,根据内窥镜检查条件,共筛查高危人群865名,其中共检出阳性病例111例,总阳性病检出率12.8%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60岁(OR = 1.411,95%CI:1.1470~2.192)、腌制食品 (OR = 1.736,95% CI:1.149 ~ 2.625)、饮用水来源为井水(OR = 1.789,95%CI:1.119~2.861)或其他水源(OR = 2.143,95%CI:1.086~4.228)、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OR = 1.850,95%CI:1.219~2.8077)是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地区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仍然较高,年龄大、吃腌制食品、饮用水来源为井水、河水、雨水等,以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本地区农村居民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4):445-448
目的对广州市黄埔区≥40岁常住居民进行筛查,了解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6—12月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黄埔区5个街道,对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利用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简易评估工具,计算识别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10年发病绝对危险。结果共有效调查802人,其中男性371人,女性431人。年龄为40~92岁,平均(55.20±11.10)岁;多为已婚,占比90.15%,受教育程度分布均衡,职业占比最高的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8.88%)。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195例(检出率24.31%),男性检出率(34.50%)高于女性(15.55%)(P0.01)。高危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10年发病绝对危险为4.76%。19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暴露率最高的前5项危险因素是高血压(76.92%)、血脂异常(64.10%)、缺乏运动(61.54%)、吸烟(43.08%)、糖尿病(33.33%)。结论广州市黄埔区≥40岁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应普及筛查工作,并通过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用于徐州地区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界定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人群血清PGI、PGⅡ水平,计算PGI/PGⅡ,并行胃镜及病理检查;运用ROC曲线法确定适合徐州地区居民胃癌高危人群的血清PG异常界定值。结果共筛查142人,年龄35~70岁,胃癌高危组45人、非高危组97人。高危组血清PGI水平低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7,P=0.000);高危组血清PGⅡ水平与非高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7,P=0.266);高危组血清PGI/PGⅡ水平低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6,P=0.039)。以胃镜及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根据ROC曲线法确定筛查的临界值:当PGI119.52μg/L,筛查灵敏度为95.80%,特异度为42.42%;当PGI/PGⅡ11.32,筛查灵敏度为69.80%,特异度为82.21%。结论血清PGI119.52μg/L或PGI/PGⅡ11.32,可以作为筛查胃癌高危人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且对CHAT-23量表筛查出的阳性儿童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方法在天津市中心城区随机抽取2个辖区,对辖区内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接受常规健康体检儿童中符合条件并知情同意的2 358名儿童进行CHAT-23量表筛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Promax旋转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对其中基本信息填写完整的1 238名儿童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CHAT-23问卷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分别为儿童的反应、与家长/陌生人的互动、指向动作、互动游戏,共解释了50.87%的变异。CHAT-23问卷筛查出阳性儿童121人,筛查阳性率5.13%(121/2 358)。1 238名儿童χ~2检验显示筛查阳性组与筛查正常组在儿童性别(χ~2=4.77,P=0.03)、母孕期先兆流产史(χ~2=4.02,P=0.05)、母孕期服药史(χ~2=6.1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男童(OR=1.92,95%CI=1.08~3.42)、母孕期服药史(OR=2.66,95%CI=1.01~6.70)是筛查阳性组儿童的危险因素。结论 CHAT-23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可作为初级医疗保健机构有利的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12.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致病的恶性肿瘤,对其病变过程筛查,能够早期发现与治疗,有效遏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当前的筛查方法包括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测和联合筛查(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测)。采取何种筛查方案,对子宫颈癌的防治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对子宫颈癌筛查方案的选择存在一些困惑和争议。针对各种筛查方案的优劣性,我们对子宫颈癌筛查中获得的大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细胞学能有效筛查出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高危型HPV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在部分正常人群中亦可检出HPV阳性,且检测出HPV的不同型别可为临床分类管理患者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依据。而按筛查效果分析,细胞学联合高危型HPV检测仍是目前最佳的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13.
陈德喜  陈磊  朱晓云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180-1183
目的 了解金山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特异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年9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金山区某社区35岁以上户籍居民2 102人,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疾病既往史、疾病行为和危险因素信息等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高危人群检出率、危险因素暴露率等指标。 结果 检出高危人群669人,检出率31.83%,其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者或者卒中史者90人(检出率4.28%),脑卒中危险因素≥3 项者579人(检出率27.55%)。男性检出率(38.27%)高于女性(27.32%)(χ2=28.09,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危人群检出率逐渐增高(χ2趋势=41.46,P<0.001)。在579名危险因素≥3的高危人群中,同时有3种和4种危险因素共计502例,所占比例达到86.70%。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依次是高血压(90.33%)、血脂异常(64.59%)、超重(48.53%)、缺乏运动(39.38%)、糖尿病(39.03%)、吸烟(34.72%)、卒中家族史(25.04%)以及房颤(13.82%),其中男性的吸烟率(65.42%)高于女性(2.82%)(χ2=250.25,P<0.001),女性的血脂异常率(69.01%)、房颤率(17.25%)高于男性(血脂异常60.34%、房颤10.85%)(血脂χ2=4.76,P=0.029;房颤χ2=4.94,P=0.026)。高血压(χ2=0.17,P=0.680)、超重(χ2=0.74,P=0.390)、缺乏运动(χ2=0.10,P=0.755)、糖尿病(χ2=1.93,P=0.165)、卒中家族史(χ2=3.59,P=0.058)的暴露率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金山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超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与低剂量螺旋CT影像学特点及其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6例肺癌患者的胸部DR与CT资料,对其DR和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盲法分析,了解2种影像学方法在筛查肺癌中的意义。结果 156例肺癌患者中,通过DR筛查出的阳性结果为58例,阳性检出率为37.18%,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出的阳性结果为112例,阳性检出率为71.79%,低剂量螺旋CT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68,P0.05);不同类型的肺癌比较发现,通过低剂量螺旋CT检出周围型肺癌的比例(51.79%)明显高于DR(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3,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优于胸部DR,且辐射剂量低,有利于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适合大规模人群的肺癌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开展糖尿病筛查项目,了解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糖代谢异常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通过筛查筛选出的1,545例糖尿病高危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和生物样本检测。结果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糖代谢异常检出率为15.53%,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检出率分别为7.7.%和7.83%。糖代谢异常组体质指数(BMI)、腰围、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末梢血糖和静脉血糖等指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随着高危人群年龄的增加,并伴随危险因素的增多,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检出率呈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危人群出现临床症状项目的数量(OR=6.58,95%CI:4.28~10.10)、中心性肥胖(OR=1.96,95%CI:1.23~3.13)和收缩压水平(OR=1.02,95%CI:1.00~1.04)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继续加大糖尿病的筛查力度,对糖尿病进行三早预防。加强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宣传教育,控制社区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高台县食管癌、贲门癌及胃癌内镜筛查情况,为科学防治上消化道肿瘤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抽取高台县40~69岁常驻人口2 800例,应用内镜下碘染色、指示性活组织检查及病理检查的方法进行筛查。结果本次共筛查出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及癌前病变70例,总检出率为2.50%(70/2 800);其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30例,检出率为1.07%(30/2 800);贲门癌及癌前病变16例,检出率为0.57%(16/2 800);胃癌及癌前病变24例,检出率为0.86%(24/2 800)。高台县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的增加检出率逐渐上升。结论高台县的上消化道肿瘤患病率较高,50岁以上男性为发病重点人群,内镜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上消化道肿瘤,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布特征,为制定精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风险评估表于2016年1—12月调查丽水市城郊社区居民6 445例,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分布特征及共患情况。 结果 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21.88%,危险因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高血压病(86.88%)、运动缺乏(76.38%)、超重或肥胖(60.57%)、吸烟(40.92%)、糖尿病(33.97%)、血脂异常(27.52%)、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12.27%)、脑卒中家族史(9.36%)。女性高血压病(92.36%)、血脂异常(30.38%)、糖尿病(41.26%)、超重或肥胖(66.04%)、运动缺乏(79.63%)的检出率均高于男性(高血压病82.95%、血脂异常25.46%、糖尿病28.75%、超重或肥胖56.64%、运动缺乏74.06%)(χ2高血压病=26.65,P<0.001;χ2血脂异常=4.19,P=0.041;χ2糖尿病=23.93,P<0.001;χ2超重或肥胖=12.70,P<0.001;χ2运动缺乏=5.90,P=0.015)。高血压病、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运动缺乏随年龄的升高检出率升高(χ2高血压病=36.55,P<0.001;χ2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76.10,P<0.001;χ2运动缺乏=84.66,P<0.001)。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共患组合是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33.83%),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检出率均较高。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和高血压+吸烟+运动缺乏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和高血压+血脂异常+运动缺乏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需要根据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特征制定精准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食管癌早期没有症状,出现症状就诊的患者基本处于晚期,预后差。本研究分析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筛查检出率和早诊率,为肿瘤早诊早治理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河南省2015-2018年16个食管癌高发区筛查现场,对40~69岁人群进行食管内镜下碘染色检查及指示性活检及病理学诊断。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筛查的阳性检出率及早诊率差异。结果 2015-2018年河南省共完成71 601例首轮筛查,食管癌筛查阳性检出率为0.86%,早诊率为85.23%。男性食管癌筛查阳性检出率为1.07%,高于女性的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1,P0.001,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χ~2=468.43,P0.001。男性早诊率为84.76%,女性早诊率为85.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739;各年龄组间早诊率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887。结论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40~69岁人群中不同年龄和性别食管癌阳性检出率有所不同,但早诊率无明显差别,与检出率相比,早诊率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健康查体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及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30 151例无痛胃镜检查人群,其中男20 696例,女9 455例(男女比为2.19∶1),平均年龄(48.73±8.02)岁。分析其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及其病变特点,并研究其与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等的关系。结果 30 151例无痛胃镜体检人群中共检出反流性食管炎3 759例,男性显著高于女性(16.65%vs. 3.32%,P=0.0000),女性在50岁以上时显著高发。检出食管癌32例,,其中早癌9例,进展期癌23例。食管平滑肌瘤361例,平均年龄为(51.46±7.95)岁,以中段检出率最高,随年龄增加,检出率增加。胃息肉检出2 071例,女性高于男性(10.97%vs. 5.00%,P=0.0000)。胃间质瘤665例,平均年龄为(52.04±9.28)岁,随年龄增加,检出率增加。胃恶性肿瘤检出146例,男性患病率(0.56%)高于女性(0.27%)。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方便、无痛苦的检查方法,是筛查健康体检人群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手段,重视胃镜在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有助于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3岁前儿童视力发育过程,早期筛查视力异常儿童,为异常视力诊断提供高危人群。【方法】采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对婴幼儿进行视力筛查,对筛查结果的球、柱镜屈光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107名6个月至3岁儿童双眼球径平均数随年龄增长有减少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柱径平均数随年龄增长减小显著。球径异常发生率在5.31%~5.98%,柱径异常发生率在44.28%~22.57%。球径异常发生率不随年龄发生变化,柱径异常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儿童球、柱径异常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球径异常发生率左眼均高于右眼,柱径异常发生率左、右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双眼球径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小,柱径随年龄增长明显减小。各年龄组柱径异常均远超过球径异常发生。建议婴幼儿球径偏离出P25~P95、柱径偏离出者应列为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球径偏离出P5~P95、柱径偏离出者应列为可疑人群,应立即给予散瞳验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