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肝素缓释系统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Sun J  Xie LX  Yao Z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7):406-410
目的 探讨肝素缓释系统抑制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 30只(30只眼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后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组 (术后生理盐水滴眼 )、B组(术中后房内植入空白缓释系统 )及C组 (术中后房内植入肝素缓释系统 )。术后 12周对 3个组兔眼进行裂隙灯显微镜、组织病理学及电镜检查 ,并检测血、房水肝素浓度和晶状体后囊膜的湿重。结果(1)术后 12周A、B及C组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眼数分别为 10、10及 4只眼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 =14 0 9,P =0 0 0 1)。 (2 )术后 12周A、B及C组晶状体后囊膜的平均湿重分别为 (15 8± 5 )、(16 0± 9)及(2 0± 3)mg,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F =116 8 99,P =0 0 0 0 )。 (3)C组房水中的平均肝素浓度为 (2 6± 12 )mg/L。 (4)光镜和电镜下C组兔眼晶状体后囊膜细胞增殖不活跃 ,未发现眼内毒性反应。 (5 )术中和术后无眼内出血现象。结论 后房内植入肝素缓释系统 ,可明显提高并长期维持房水中的肝素浓度 ,有效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该方法毒副作用小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2.
肝素缓释系统预防兔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孙洁  谢立信  姚瞻 《眼科新进展》2003,23(5):328-331
目的探讨肝素缓释系统(heparinn drug delivery system,HEP DDS)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5只50眼新西兰大白兔,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出术.随机分为生理盐水滴眼组、载体空白对照组、50g·L-1肝素滴眼液滴眼组、HEPDDS结膜下植入组和HEPDDS后房内植入组.术后行裂隙灯、组织病理学、电镜检查,血、房水肝素浓度检测及后囊湿重的称取.结果术后12周发生后囊混浊的眼数分别为10、10、8、7、4眼(P=0.002),后囊湿重均值分别为157.919、160.091、81.114、71.827、19.984mg(P=0.000).后3组房水肝素浓度均值分别为10.279、13.246、25.964mg·L-1(P=0.000).HEP DDS后房内植入组后囊细胞增生不活跃,未发现眼内毒性反应.术中、术后无眼内出血现象.结论后房内植入肝素缓释系统,可有效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珊珊  王传富  姜涛  梁涛  赵桂秋 《眼科》2006,15(1):63-68
目的观察兔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全反式维甲酸缓释系统(atRA DDS)植入对后囊膜混浊(PCO)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及应用的可行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 3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行双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照组不植入DDS,其余三组囊袋内分别植入不同的DDS。主要指标术后不同时期房水中的atRA浓度,不同的DDS植入对兔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晶状体后囊膜情况及眼内其他组织情况。结果 75μg和150μg atRA DDS植入组在术后7-15天内保持较稳定的房水atRA浓度,术后2-30天PCNA呈低表达(P<0.05);电镜观察75μg和150μg atRA DDS植入组RLEC移行不明显。各DDS 植入组术后未见毒性反应。结论 atRA DDS可在晶状体摘除术后长期维持较高的房水中atRA浓度,有效抑制RLEC的增生、移行,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有可能成为防治后囊膜混浊的有效方法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3种不同材料及设计的人工晶体对兔眼晶状体后囊混浊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48只随机分成A、B、C、D4个组,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在囊袋内分别植入不同的人工晶体.A组植入三片式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MMA)材料、光学部边缘为圆形设计的人工晶体;B组植入三片式硅胶(Silicon)材料、光学部边缘也为圆形设计的人工晶体;c组植入丙烯酸酯(Acrylic)材料、光学部边缘为直角方型侧缘设计的人工晶体,D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只行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 d、1周、1月、3月分别进行了术眼的裂隙灯检查及照像、术后3月行病理及电镜检查.结果 术后第1天,(1)前节炎症反应:A、B、C、组瞳孔区都有膜形成.角膜轻度水肿,D组瞳孔区未见膜形成,角膜轻度水肿.术后1周时A、B、C组前房闪光阳性,三组瞳孔区渗出膜均较前吸收,D组前房闪光消失,A、B、C组后囊膜清亮,D组(空白对照组)后囊膜已有明显混浊.术后1月时,A、B组瞳孔区渗出膜仍未完全吸收,前房闪光均阳性.C组瞳孔区渗出膜完全吸收.前房闪光消失.(2)后囊膜及人工晶体在囊袋内位置情况:术后1月A、B组中央视区后囊膜轻度混浊,并发现2组中各有10只眼人工晶体在囊袋内偏位和囊膜夹持.C组后囊膜清亮,有2只眼发生了囊膜夹持,其余10只眼的人工晶体在囊袋内具有良好的居中性,D组(空白对照组)后囊膜已完全混浊.术后3月时,A、B组中央视区后囊膜混浊情况相似,均较前更加明显,C组只有2例中央视区后囊膜有轻度的混浊,其它10例术眼均保持清亮.结论 C组单片式丙烯酸酯材料、光学部边缘为直角方型侧缘的人工晶体,可能对减少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维持人工晶体正位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在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106例(152只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98只眼为研究组(A),植入HQ-201HEP型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54只眼为对照组(B),植入MA-60MB型人工晶状体。比较术后视力、眼压、前房闪辉、房水细胞、虹膜后粘连、后囊膜混浊等结果。结果研究组(A)中98只眼有前房闪辉30只眼(30.6%),房水细胞阳性26只眼(26.5%),虹膜后粘连17只眼(17.3%),后囊膜混浊2只眼(2.04%),高眼压2只眼(2.04%)。而对照组(B)54只眼有前房闪辉42只眼(77.8%),房水细胞阳性43只眼(79.6%),虹膜后粘连24只眼(44.4%),后囊膜混浊7只眼(12.7%),高眼压6只眼(11.1%)。结论临床研究发现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在减轻眼内炎症反应、异物反应、细胞在人工晶状体表面沉着(前房闪辉、房水细胞、虹膜后粘连、后囊膜混浊)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尤其对于有葡萄膜炎病史、青光眼术后、局部和全身应用类固醇激素者尤为适合,可减轻高眼压和前房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汉防己甲素抑制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uo L  Zhang X  Zhang S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4):235-238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对白内障摘除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48只实验兔行单眼囊外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随机分为A组对照、B组术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C组术后结下注射汉防己甲素和D组术中植入汉防己甲素镀膜人工晶状体。术后不同时间检测各组术眼的房水细胞数、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记录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程度和湿重。结果 除术后14d房水丙二醛含量外,囊外晶状体摘除术后不同时间4个组的房水细胞数、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以及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程度和湿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B和C组术后不同时间房水细胞数、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C和D组术后不同时间晶状体后囊膜混混的程度和湿重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防汉己甲素可有效抑制兔眼晶状体摘除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其最佳用药剂量和途径尚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IL-1受体拮抗剂缓释系统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1受体拮抗剂(IL-1ra)缓释系统抑制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0眼)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后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囊袋内植入空白缓释系统)及C组(囊袋内植入IL-1ra缓释系统).术后8周对3组兔眼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角膜内皮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电镜观察,并检测房水中IL-1的质量浓度.结果 术后12周A、B、C组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分别为10、10、3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C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14、28、56 d,C组IL-1质量浓度与A组和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7、14、28、56 d,A组和B组比较IL-1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和电镜下C组兔眼晶状体后囊膜细胞增生不活跃,未发现眼内毒性反应.结论 后房内植入IL-1ra缓释系统,可明显抑制房水中的IL-1质量浓度,可有效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丝裂霉素-C眼内应用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眼内应用浓度为0.2mg/ml的丝裂霉素-C(MMC)对于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32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B,C,D四组。所有的实验动物均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A组为对照组,B组术中应用0.2mg/ml的MMC溶液作水分离,C组术中将混有0.2mg/mlMMC的粘弹剂注入囊袋中,D组将MMC溶于配好的灌注液,术中应用。术后进行术眼裂隙灯检查、房水免疫球蛋白测定及角膜内皮细胞分析,术后1月进行术眼后囊照相。结果 术后1天和1周,D组角膜水肿的例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角膜内皮细胞分析显示D组的角膜内皮数量明显低于其余三组。术后1天、1周1月时D组房水中IgG含量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其余三组。其余三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月术眼后囊照相可见A组中央后囊明显混浊,B、C、D组中央后囊清亮。结论 实验显示眼内应用0.2mg/ml的MMC明显抑制了后囊膜混浊的发展。尽管眼内应用0.2mg/ml的MMC可以导致眼内组织毒性反应,但通过用药方法的改进和保护措施的加强是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的。  相似文献   

9.
胡爱华  施玉英 《眼科》2005,14(3):175-178
目的观察不同材料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患眼后引起的前房炎症反应有无差异。设计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67例(6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方法将患者分成A(24例)、B(21例)、C(22例)三组,A组植入第三代硅凝胶IOL,B组植入亲水丙烯酸酯IOL,C组植入肝素表面修饰的亲水丙烯酸酯IOL。手术前及术后第1、7、28天用激光房水闪光细胞仪测量前房房水的闪光(flare)和细胞(cell)计数值,以判断前房炎症反应程度。主要指标激光房水闪光细胞仪测量的flare值、cell值。结果A、B、C三组术后第1天的flare值分别为(17.5±7.9)、(17.0±6.7)、(11.6±5.8)光子数/毫秒(pc/ms),cell值分别为(13.1±5.9)、(13.7±5.8)、(9.4±3.7)个/立方毫米(num/mm3);A、B、C三组术后第7天的flare值分别为(9.5±5.6)、(8.8±5.0)、(5.6±3.0)pc/ms,cell值分别为(6.5±4.6)、(5.6±2.9)、(3.6±2.9)num/mm3。术后第1、7天C组的flare和cell值明显小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术后第28天,三组之间flare和cell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植入肝素表面处理的人工晶状体者白内障术后早期炎症反应较其它两种轻,激光房水闪光细胞仪是定量测量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安全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简称三联术)后炎症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并盲法给药。在三联手术中,对照组灌注液为9g/L氯化钠注射液,低分子肝素组(LMWH)在9g/L氯化钠灌注液中加入博璞青(low molecular weijht heparin calcium injection)浓度为5U/mL,术后2,4,7d观察眼内纤维蛋白渗出,房水混浊情况。结果:LMWH组术后2,4,7d,眼内纤维蛋白的渗出及膜形成,房水混浊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LMWH能有效抑制三联术后眼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heparin drug delivery system (HEP DDS) for prevention of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PCO) in rabbits. METHODS: Fifty New Zealand albino rabbits (50 eyes) undergoing phacoemulsification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receiving normal saline eye drops (group A), a carrier DDS implanted into the posterior chamber (group B), 5% heparin eye drops (group C), a HEP DDS implanted subconjunctivally (group D) and a HEP DDS implanted into the posterior chamber (group E). All the 50 eyes were examined by slit-lamp microscopy. The heparin levels in blood and aqueous humor were measured, and the wet posterior capsules were weighed. RESULTS: All eyes in groups A and B had PCO at 5-7 days, much earlier than in groups C, D and E. Two eyes in group C, three eyes in group D and six eyes in group E showed no signs of PCO throughout the 12-week study. The mean weight of wet posterior capsules from groups A-E was 157.919 mg, 160.091 mg, 81.114 mg, 71.827 mg and 19.984 mg respectively. The mean aqueous humor heparin level in groups C, D and E was 10.279 microg/ml, 13.246 microg/ml and 25.964 microg/ml respectively. Cell proliferation of the posterior capsules in group E was not active. The conjunctiva, cornea, iris, ciliary body and retina remained intact, and no significant toxic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No intraocular hemorrhage occurred during the follow-up. CONCLUSION: Implantation of a HEP DDS into the posterior chamber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significantly maintained a higher heparin level in aqueous humor for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findings indicate potential prevention of PCO with minimum toxic and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12.
彭莹  杜岱雪 《眼科新进展》2001,21(2):100-102
目的 观察柔红霉素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2只患白内障眼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白内障囊外摘出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8眼,术中前房灌注液加入柔红霉素(7.5mg  相似文献   

13.
环孢素A缓释系统眼内植入治疗葡萄膜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孢素A缓释系统(CsA DDS)玻璃体腔植入治疗实验性葡萄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只新西兰白兔中,其中30只建立葡萄膜炎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A)6只、空白DDS植入组(B)6只、CsA口服治疗组(C)6只及CsA DDS植入组(D)12只,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兔眼前房闪辉、房水细胞、前房渗出、玻璃体细胞以及玻璃体混浊度并进行分级,并进行视网膜电图(ERG)、眼和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余13只新西兰兔右眼植入CsA DDS,检测玻璃体腔CsA药物浓度。结果(1)30只实验兔均成功诱发葡萄膜炎模型。各时间点A、B、C组各项炎性指标分级均高于D组,A、B组间及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G检查显示A、B两组b波波幅降低幅度均较D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睫状体和视网膜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明显破坏,而C、D组则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结构基本完整。(2)CsA DDS植入术后玻璃体腔药物浓度在1个月时达到(491.0±481.6)ng/ml,2个月时为(575.2±373.2)ng/ml,3个月时缓慢下降至(301.5±128.5)ng/ml。光镜检查未见眼内毒性反应。结论CsA DDS玻璃体腔植入能够在眼内维持安全有效的药物浓度,明显减轻兔眼葡萄膜炎性反应,为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预防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03/2011-09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糖尿病患者173例296眼随机分为3组。A组(102眼)使用平衡盐液进行水分离,B组(93眼)使用稀释的曲安奈德液进行水分离,C组(101眼)使用稀释的曲安奈德液进行水分离联合前房冲洗。分别于术后1wk;1,3,6,12mo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ty,PCO)分级情况。结果:术后1wk时A组与B,C组,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A,B,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与B,C组PCO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安奈德进行水分离联合前房冲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且眼内使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的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PDR患者72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联合方式不同,分为A组28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同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4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及玻璃体切割术,同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30眼,Ⅰ期行玻璃体切割术,Ⅱ期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3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mo.A组、B组、C组的术后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1.007±0.455、1.000±0.482、1.033±0.531,3组较术前均有较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6、5.113、5.496,P<0.05).A组、B组和C组的术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70,P=0.195).术后并发症:A组发生前房渗出性反应6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黄斑水肿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玻璃体再出血2眼;B组发生一过性高眼压4眼,玻璃体再出血1眼.C组发生前房渗出性反应1眼,一过性高眼压10眼,玻璃体再出血3眼.3组间前房渗出性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6,P=0.008),A组与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4,P=0.016);A组与C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69,P=0.03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两种联合方式均可较早恢复患者视力,避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同期联合方式与二期联合方式相比,术中观察眼底清晰,便于后节操作;同期联合方式前房渗出性反应较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减轻同期联合方式的前房渗出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晶状体摘除术时灌注液中加入低分子肝素(LMWH)对幼年新西兰白兔术后早期前房纤维性渗出的抑制作用,了解LMWH对血-房水屏障的影响。方法:幼年新西兰白兔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在Linger液中加入浓度6IU/mL的LMWH———Clexane(克赛),对照组采用单纯Linger液前房灌注,两组均行右眼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观察术后1,3,7,14d时两组兔前房纤维性渗出、角膜水肿和前房出血情况,并应用分子荧光标准曲线法测定上述时间点的房水荧光素含量。结果:实验组术后1,3d时前房纤维性渗出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0),7d时两组前房纤维渗出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8),14d时两组前房渗出均吸收;两组角膜水肿在术后1d和3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2,0.362),7d时角膜全部透明;术后各时间点两组兔均未观察到前房出血;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各时间点房水荧光素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9,0.152,0.696,0.703)。结论:6IU/mL的LMWH前房灌注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术后眼内纤维蛋白渗出和炎症反应,无明显毒副作用,但并不具有对血-房水屏障直接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蛹虫草提取物(cordyceps militaris extract,CME)对碱烧伤所致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碱烧伤法制作大鼠CNV模型,7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为模型对照组,B组为阳性对照组,C组、D组、E组分别为高、中、低剂量CME治疗组,造模后每组均隔日给药,A组给予生理盐水结膜下注射,B组给予0.5g·L-1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C组、D组、E组分别给予10.0mg、5.0mg、2.5mg CME结膜下注射。于造模后第4天、第8天、第14天测量CNV的生长面积,并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第4天,C组、D组、E组的CNV面积分别为(4.23±1.62)mm2、(6.15±3.52)mm2、(7.78±1.33)mm2,第8天分别为(6.89±1.93)mm2、(10.19±3.37)mm2、(11.51±3.70)mm2,第14天分别为(12.55±3.96)mm2、(17.14±2.71)mm2、(19.77±5.75)mm2,均较A组(12.03±2.09)mm2、(22.09±4.24)mm2、(25.19±2.22)mm2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与B组表达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角膜组织中VEG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与B组表达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能有效抑制碱烧伤所致大鼠CNV的形成,抑制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CNV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曾莉  常以力  邵毅 《眼科新进展》2012,32(10):905-908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联合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5只和糖尿病组55只,糖尿病组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饲养3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定DR大鼠模型且视网膜病变程度相仿的大鼠,随机抽取45只分为DR对照组(B组,5只)、PBS缓冲液对照组(C组,10只)、VEGF ASODN干预组(D组,10只)、Ang-1干预组(E组,10只)、联合干预组(F组,10只).C组玻璃体内注射PBS缓冲液5μL;D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00 μmol·L-1 VEGF ASODN 5 μL;E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60 mg·L-1Ang-1 5 μL;F组玻璃体内注射100 μmol·L-1 VEGF ASODN及160 mg·L-1 Ang-1各5μL;3 d后再次行上述操作.各组大鼠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病理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突破内界膜的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 A、B、C、D、E和F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分别为0、( 20.98±1.14) mm2、(21.47±1.65) mm2、(14.60±1.55) mm2、(13.80 ±1.19) mm2、( 10.81±1.35) mm2;D、E、F组新生血管渗漏面积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99,P <0.05);F组渗漏面积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94,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2,P>0.05).A、B、C、D、E和F组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分别为(1.13±0.31)个、(80.31±5.21)个、(81.08 ±2.57)个、(37.37±3.41)个、(41.07±2.09)个、(14.41±1.23)个;D、E、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9.41,P<0.05);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14.91,P <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结论 VEGFASODN联合Ang-1玻璃体内注射能明显抑DR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  相似文献   

19.
IL-1ra-壳聚糖缓释剂对兔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IL-1ra-壳聚糖缓释剂对兔眼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后房水中炎性细胞因子IL-1含量及后囊膜混浊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A,B,C3组,对右眼30只均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术,术中囊袋内分别注入缓冲液0.1mL(A组),注入5g/LIL-1ra0.1mL(B组),置入IL-1ra-壳聚糖缓释剂一粒(C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56,84d抽取房水0.1~0.2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IL-1的含量。定期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前房及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术后84d处死白兔,做病理标本,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术后84dA,B,C组之间后囊膜混浊情况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房水中IL-1含量测定表明B组较A组IL-1峰值明显降低;C组与A组IL-1含量差异显著,且C组呈持续下降趋势。光镜观察A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并有多层皮质纤维出现,B组偶见晶状体上皮细胞,C组晶状体后囊膜增生不活跃,囊膜光滑,后囊表面几乎无细胞及纤维蛋白粘附。结论:IL-1ra-壳聚糖缓释剂具有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较单纯用IL-1ra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