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目的:观察浮刺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加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浮刺疗法。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比较上肢FMA功能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MA评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FM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首次治疗前后,两组疼痛VAS评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各时点,两组疼痛VAS评分均存在上升趋势,但治疗24 h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总体治疗前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浮刺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显著缓解患肢疼痛,改善其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简版:目的:观察改良药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伴有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改良药熨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比较2组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和治疗2疗程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2疗程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纽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疗程后,2组FM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治疗脾胃虚寒性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捻转补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热补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2星期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补针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疗效肯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杵针联合综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40例气滞血瘀型LDH患者,按就诊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接受综合疗法(电针、中药熏蒸和通络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角度,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VAS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111/1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10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4/120),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核心肌力理论,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常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的Barthel(MBI)指数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对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FMA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针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电针配合针罐疗法,对照组予电针配合拔罐疗法。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M-JOA评分及V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JOA评分均升高(P0.05),VAS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电针配合针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点穴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FMA量表、BI量表评分及上肢肌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Hmax/Mmax值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对于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便秘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便秘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臭氧穴位(肩髃、肩髎、阿是穴)注射疗法,均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简化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量表)中的上肢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量表、M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药棒循经推按法对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药棒循经推按法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FMA积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FMA积分及MB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药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配合药棒循经推按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玲 《河南中医》2012,32(10):1304-130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30例(采用针灸结合传统推拿),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简式Fugl - 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7d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 - Ⅱ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术后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椎间孔镜术后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联用独活寄生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在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进行比较;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变情况;比较2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腰椎功能均得到改善,JOA评分均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JOA评分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疼痛均得到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间孔镜术的基础上,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明显疗效,效果优于单独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因手术带来的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崔娜  刘君  于博 《西部中医药》2016,(12):70-71
目的:观察复方蜈蚣散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蜈蚣散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NHISS评分及FM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06%,对照组为7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ISS及FMA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蜈蚣散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药泡洗与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患者的临床实效性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选择本医院自2011年8月至2014年5月接诊的SHS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泡洗与针灸推拿治疗以及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护理干预;而对照组40例则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2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统计上肢运动功能(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FM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范围评分以及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并评进行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FMA、肩关节活动度范围以及肩关节疼痛程度NR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肩关节活动度范围以及NRS积分分别为(1.36±0.92)分、(2.49±0.45)分和(41.89±6.67)分,对照组为(33.58±4.53)分、(1.67±0.37)分、(3.16±1.13)分,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有效率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洗与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CI后SHS疗效显著,是临床上治疗SHS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观察逍遥散联合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并探析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相关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措施,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舍曲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逍遥散,2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Fugl-Mayer评估量表(FMA)的变化及单胺类递质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SQI评分及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SQI评分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SQI评分及FMA评分均进一步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的趋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HT、NE水平上调,5-HIAA水平下降,其中观察组变化的趋势更为明显(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更明显,且神经递质水平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逍遥散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睡眠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单胺类递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7.
孙国彬 《新中医》2020,52(5):91-94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方剂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和补肾中药方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BM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腰椎、股骨颈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腰椎、股骨颈BMD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B-ALP、TRACP-5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LP、TRACP-5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12.5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中药方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还能显著改善患者BMD及骨代谢,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分(FMA)、痉挛指数评分等评估偏瘫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MBI、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NIHSS、MAS、MBI、下肢FMA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指数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痹散外敷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探讨通痹散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寒湿痹阻证的原发性KOA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通痹散外敷,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青鹏软膏外涂,每日2次,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VAS及WOMAC评分的变化,统计分析以评价通痹散对原发性KO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VAS及WOM-AC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WOMAC综合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痹散、青鹏软膏均能有效改善原发性KOA(寒湿痹阻证)患者的疼痛及临床症状,且通痹散的临床疗效优于青鹏软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