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从金线莲Anectochilus roxburhii中分离的一株曲霉属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J218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Sephadex LH-20凝胶、硅胶和高效液相制备等色谱法从J218固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化合物,采用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金线莲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J218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kotanin(1)、flavasperone(2)、aurasperone B(3)、fonsecinone B(4)、fonsecinone D(5)、tensidol A(6)、fonsecinone A(7)、fonsecinone C(8)、aurasperone A(9)和fonsecinone F(10)。结论 从金线莲内生真菌曲霉属Aspergillus sp J218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多为二聚萘并吡喃酮类化合物,提示该菌株含有丰富的二聚化合成酶,可为后续探索该菌株中二聚萘并吡喃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2株深海来源真菌Graphostroma sp. MCCC 3A00421和Aspergillus sp. MCCC 3A400414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2株深海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并初步评价其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菌株3A0042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经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5-dimethyl-8-methoxy-3,4-dihydroisocoumarin(1)、6-O-methylreticulol(2)、nectriapyrone(3)、demethyl nectriapyrone A(4);从菌株3A00414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经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2E,24R) -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5)、WIN 64821(6)、diorcinol(7)、9-十八碳烯酸(8)、9,12-十八碳二烯酸(9)。其中化合物6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为7.14~15.78 μmol/L。结论 深海真菌是重要的活性物质来源和生物资源,本研究首次从深海来源Graphostroma属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2个异香豆素和2个苯并吡喃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株分离自南海沉淀物的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XJW-56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真菌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XJW-56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分离,通过NMR、MS等波谱学技术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SRB和MTT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0个asterriquinone类单体化合物(1~10),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petromurin C methyl ether(1)、petromurin D methyl ether...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对一株南海深海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SCSIOW3)的抗Aβ聚集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 利用ThT荧光模型活性追踪分离 Aspergillus sp .SCSIOW3发酵产物中抗Aβ42多肽聚集活性物质,结合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并参阅文献确定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Aspergillus sp .SCSIOW3中分离鉴定了2个具有抗Aβ42多肽聚集活性的桔霉素类衍生物:phenol A acid(1)和Penicitrinone A(2),其中化合物2在100 uM表现出与阳性对照EGCG同等程度的活性。结论 phenol A acid(1)和Penicitrinone A(2)为橘霉素衍生物,这是首次报导该类化合物的抗Aβ多肽聚集活性,具有潜在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分析湛江观海长廊红树林内生真菌多样性,筛选具有抗肺癌活性的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其中1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H-9发酵产物4-甲基-3-甲氧基-2,4-戊二烯酸(GH-9-1)进行抗肺癌活性研究。方法 利用微生物培养和发酵技术对红树林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液体发酵,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红树林内生真菌多样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技术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特征峰追踪分离,根据核磁共振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技术评价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结果 从湛江市观海长廊采集6种红树林植物组织标本及红树林根部土壤标本,共分离得到130株内生真菌,从真菌Penicillium sp. GH-9的发酵产物中获得其主要特征性代谢产物4-甲基-3-甲氧基-2,4-戊二烯酸(GH-9-1)。化合物GH-9-1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H460细胞生长增殖,并可诱导A549和H460细胞发生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结论 湛江市观海长廊红树林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从其中1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H-9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得到的GH-9-1具有显著的抗肺癌活性。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真菌菌株2101,经鉴定该菌株发酵产物2101C是新结构化合物-脱氧新羟曲霉酸.通过rDNA-ITS和(β-tubulin等基因序列的分析比对得到与Aspergillus属中相似性较高的3株菌株(Aspergillus persii,Aspergillus bridgeri和Aspergillus sclerotiorum),结合传统真菌分类方法与这三株菌进行比对,菌株2101定名为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南极潮间带来源真菌Pseudeurotium sp. HDN17-894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方法 对目标菌株进行大量发酵获取粗提物,综合利用正相、反相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对粗浸膏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以及单晶衍射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同时对照相关文献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筛选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结果 从菌株HDN17-894中分离得到1对新的吲哚-3-酮螺环外消旋体化合物(±)-Pseudeurdole(1),其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的含吲哚-3-酮螺环己二烯酮骨架的化合物;以及2个硫赭曲菌素类化合物(2~3),3个二苯醚类化合物(4~6)和1个聚酮类化合物(7)。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7对不同致病菌展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3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6 μg/mL。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渤海海泥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LXF-80可以生产罕见的包含α-吡喃酮的三环骈合聚酮化合物肠道菌素(Enterocin)。美替拉酮是一种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抑制剂,本实验试图利用美替拉酮影响肠道菌素的生合成过程,表达获得新的聚酮类化合物。方法 向LXF-80的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酶抑制剂,结合HPLC分析确定最优条件,并进行大规模发酵和目标产物的分离。结果 从添加美替拉酮的LXF-80发酵提取物中共分离获得3个化合物,包括Enterocin(1)、5-deoxyenterocin(2)以及3-epi-5-deoxyenterocin(3)。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美替拉酮的添加,影响了菌株聚酮类化合物的生合成过程,得到两个肠道菌素的形成过程中的中间体化合物2和3。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研究北极海洋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HDN19-40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反相硅胶柱色 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发酵粗提物,通过ESI-MS、NMR等波谱数据分析并与 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肿瘤活性采用 MTT法测定。结果与讨论 从Aspergillus sp. HDN19-401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对比核磁数据确定为:6-O-methylaverufin (1)、6,8-di-O-methylaverufin (2)、6,8-di-O-methylnidurufin (3)、aversin (4)、oxisterigmatocystin A (5)、oxisterigmatocystin B (6)、 fellutamide C (7)、notoamides B (8)、notoamides C (9),除化合物2外,其余均为首次从极地来源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对 K562细胞系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7.78 μmol/L。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研究西太平洋海域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2022012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 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Aspergillus sp. 20220129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 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梯度稀释法对化合物开展抑菌活性评价。结果 共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terretonin(1)、terretonin A(2)、methyl dichloroasterrate(3)、methyl asterrate(4)、methyl 6-acetyl-5,7,8-trihydroxy-4-methoxy-2-naphthalenecarboxylate(5)、 territrem B(6)、alantrypinone(7)、butyrolactone I(8)和versicolactone B(9)。化合物5、8和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化合物5和8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0 μg/mL,化合物9为50 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