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冰敷和消肿散外敷对损伤骨骼肌IGF-1 mRNA表达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86只SD大鼠,取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80只随机分为损伤模型组、消肿散治疗组、冰敷组、冰敷消肿散联合组,并采用打击造模的方法造成急性骨骼肌损伤模型。观察损伤1 d、3 d、7 d、14 d损伤组织IGF-1的mRNA表达及组织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各组之间损伤1 d后,无明显差异。损伤3 d、7 d、14 d后,消肿散组和冰敷消肿散联合组IGF-1的mRNA表达均高于损伤模型组(P0.05)。损伤1 d、3 d冰敷治疗组表现与损伤模型组患侧表现基本一致;消肿散和冰敷消肿散联合组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稍轻于损伤模型组患侧。损伤14 d后:损伤模型组患侧腓肠肌局部血肿机化,瘢痕组织形成,横纹肌纤维再生;消肿散组损伤局部血管再生,瘢痕组织与肌管并存;冰敷治疗组肌纤维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肌小管和再生的横纹肌纤维排列不规则,间或有结缔组织填充;冰敷消肿散联合组水肿与炎症细胞吸收,肌管修复良好,出现排列较整齐致密的肌纤维组织,与正常组织较为接近。损伤后1 d、3 d、7 d、14 d,冰敷消肿散联合组及消肿散组损伤积分低于损伤模型组患侧(P0.05)及冰敷治疗组(P0.05)。结论消肿散能增加损伤组织IGF-1的mRNA表达,促进骨骼肌的修复。而冰敷并不能增加损伤组织IGF-1的mRNA表达。冰敷对于骨骼肌损伤的修复改善不明显,消肿散组损伤局部血管再生,能改善肌肉组织形态修复程度,冰敷消肿散联合组的肌肉修复与正常组织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刺对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血清LDH活性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59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出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余53只为实验组,对实验组大鼠进行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的制备,造模成功后随机抽取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各3只进行骨骼肌(股外侧肌)HE染色及血清LDH活性检测以判断是否造模成功,然后将剩余50只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刮痧组、推拿组、针刺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不做治疗,造模结束后处死取材;自然恢复组不做治疗,造模结束笼内自由活动7天后取材;刮痧组采用局部刮痧治疗;推拿组采用小指法、揉法治疗;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均治疗7d后取材。空白对照组不进行造模,笼内自由活动直至取材。采用ELISA法对血清中LDH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干预后,针刺组、推拿组及刮痧组大鼠血清中LDH活性下降显著,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自然恢复组(P0.05),其中针刺组大鼠血清LDH活性明显低于刮痧组和推拿组,而刮痧组与推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刮痧均可降低大鼠血清LDH活性,其中针刺影响明显;针刺、推拿、刮痧治疗慢性骨骼肌损伤均有疗效,针刺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组织及病理变化探讨筋针疗法对慢性骨骼肌损伤的效应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造模成功后不处理;实验组6只,造模成功后给予筋针疗法治疗。比较2组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乙酰化酶3(SIRT3)、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蛋白表达,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 实验组ERRα、SIRT3、SOD2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K、LDH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筋针治疗慢性骨骼肌损伤通过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有利于慢性骨骼肌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局部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20只)和非空白大鼠组(60只),非空白大鼠组均需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获得缺血模型组(B组)、阿替普酶治疗组(C组)和阿替普酶联合三七总皂苷治疗组(D组),每组20只。A组、B组均不进行治疗,C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D组在C组基础上给予三七总皂苷治疗,均治疗5 d。比较4组首次治疗后24 h神经功能评分;比较4组治疗后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首次治疗后24 h,B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A组(P<0.05);C组、D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B组(P<0.05),D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C组(P<0.05)。治疗后,B组脑组织MDA水平高于A组(P<0.05),脑组织SOD水平低于A组(P<0.05);C组、D组脑组织MDA水平均低于B组(P<0.05),脑组织SOD水平均高于B组(P<0.05);D组脑组织MDA水平低于C组(P...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逆汤对脾阳虚、肾阳虚、心阳虚大鼠线粒体MDA/GSH-px的影响,揭示四逆汤的抗氧化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肾阳虚模型组、脾阳虚模型组、心阳虚模型组、肾阳虚干预组、脾阳虚干预组、心阳虚干预组,每组20只。造模成功后均予四逆汤灌胃15d,测定MDA含量和GSH-px活性。结果:造模成功后,肾阳虚、心阳虚、脾阳虚模型大鼠线粒体MDA含量增高,GSH-px活性降低,GSH-px/MDA比值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四逆汤干预后,MDA含量降低,GSH-px活性增高,GSH-px/MDA比值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具有提高机体GSH-px活力,减轻自由基损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牛占忠  刘丁丁  岳雁  张喜平 《河北中医》2020,42(1):96-100,131
目的研究补肾疏肝汤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抗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及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均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制备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在造模同时,空白组、模型组均予0.9%氯化钠注射液40 m L/(kg·d)灌胃;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补肾疏肝汤40 m L/(kg·d)灌胃,生药含量分别为17.28、34.56、69.12 g/(kg·d),分别相当于人体用量1、2、4倍,均14 d。比较各组大鼠第1 d首次、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比较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下丘脑5-羟色胺(5-HT)含量,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含量。结果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均较模型组延长(P<0.05),且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大鼠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最长(P<0.05)。补肾疏肝汤低剂量组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较第1 d首次力竭游泳时间缩短(P<0.05);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较第1 d首次力竭游泳时间延长(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水平低于空白组(P<0.05),MDA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补肾疏肝汤低、中剂量组血清MD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水平高于补肾疏肝汤低、高剂量组(P<0.05),MDA水平低于补肾疏肝汤低、高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补肾疏肝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高于补肾疏肝汤高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骨骼肌PGC-1α、COX含量均低于空白组(P<0.05)。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骨骼肌PGC-1α、COX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大鼠骨骼肌PGC-1α、COX水平最高(P<0.05)。结论补肾疏肝汤能增强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抗疲劳作用,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ypoxis Hemerocallidea(AP)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①40只雄性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30只高脂喂养1月,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造模,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AP组,分组灌胃5周。取骨骼肌组织包埋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p-AMPKα、p-AS160、GLUT4蛋白表达情况;②使用100 mmol·L-1葡萄糖诱导建立C2C12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设为模型组;另加AP含药血清设置处理组;对照组为正常细胞。检测各组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增殖情况,检测SOD、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各组p-AMPKα、p-AS160、GLUT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AP能上调DM大鼠骨骼肌组织p-AMPKα蛋白量(P<0.01),增加骨骼肌AS160的磷酸化水平(P<0.01),上调GLUT4表达(P<0.01);②与正常组比较,高糖造成了C2C12骨骼肌细胞活性下降,葡萄糖消耗量减低(P<0.05),SOD降低(P<0.01),MDA增加(P<0.01),p-AMPKα、p-AS160、GLUT4蛋白表达降低(P<0.01)。干预48 h后,AP含药血清组C2C12骨骼肌细胞SOD均显著增高(P<0.01),MDA含量降低(P<0.05),提高了AMPKα、AS160的磷酸化水平(P<0.01),增加GLUT4蛋白表达(P<0.01)。结论:诱导AMPKα、AS160磷酸化促进GLUT4表达可能是AP改善糖尿病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姬军风  关建军  吴世卫 《河北中医》2011,33(10):1554-1556
目的探讨针刺益气活血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klli-4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治疗组造模后选用百会、膈俞、气海、三阴交、膻中组成益气活血方针刺治疗;未造模大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各项指标及脑海马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每日逃避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但仍长于对照组(P〈0.01)。3组大鼠在训练第5 d后通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治疗组大鼠多于模型组(P〈0.01),但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脑海马组织中的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并且治疗组升高的SOD活性、降低的MDA含量已接近正常组(P﹥0.05)。结论针刺益气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可能与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脑海马组织中SOD活性及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灯盏细辛对SD大鼠CAT、SOD、MDA表达的影响的及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即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各给药组(灯盏细辛组、依帕司他组以及联合组)。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各组采用喂养高脂高糖饲料辅助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建模成功后,持续灌胃给药6周,对造模前与治疗过程中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血糖以及24h微量白蛋白(24hUmALb)含量进行记录和比较;给药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肾皮质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钼酸铵法,检测大鼠肾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WST1法,以及检测肾皮质中丙二醛(MDA)含量采用TBA法。结果:治疗后6周,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组大鼠体质量与模型组相比,上升最显著(P<0.01),其次是依帕司他组,最后是灯盏细辛组,联合组与依帕司他组和灯盏细辛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联合组的血糖,24hUmALb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依帕司他组和灯盏细辛组(P<0.05)。治疗后6周,各组大鼠肾皮质氧化应激指标CAT、SOD和MDA水平比较,联合组大鼠肾皮质CAT和SOD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依帕司他组和灯盏细辛组(P<0.05),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依帕司他组和灯盏细辛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联合依帕司他能有效纠正糖尿病肾病肾损伤和延缓病情发展,其可能与其上调CA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进而调控糖尿病肾病肾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和市售的益心酮片进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药效作用比较,阐明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的药效作用特点。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心酮片组、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组,每组10只。益心酮片组和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组大鼠均ig给予17.28 mg·kg-1剂量的山楂叶提取物,每天1次,连续7 d;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大鼠ig等体积蒸馏水(10 mL·kg-1)。第5天和第6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在给药后1 h分别ip异丙肾上腺素4.2 mg·kg-1,每天1次,以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相应ip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 h后,用10%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以大鼠血清心肌酶 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主要脏器系数作为观察指标,比较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及市售益心酮片对“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特点。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ST,LDH,CPK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极显著性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益心酮组仅LDH活性、MD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组AST,LDH,CPK活性均显著性或极显著降低(P < 0.05或P<0.01),MD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SOD活性极显著性升高(P<0.01);与益心酮组比较,山楂叶提取物类脂体组AST,LDH,CPK活性和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OD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对大鼠主要脏器系数未见明显影响。 结论: 山楂叶提取物类脂体和益心酮片在临床等效剂量下均明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血清心肌酶损伤程度,降低MDA的含量,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益心酮片对SOD的活性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山楂叶提取物类脂体对SOD的活性显著性升高。  相似文献   

11.
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2,22(8):9-17
通过史学研究的方法对“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从而能更准确地理解任脉、冲脉学说正确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护士之间冲突与暴力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主要讨论护士之间为何会有冲突、暴力现象的发生,及如何制止该现象循环发生。方法:通过调查320位临床护士。结果:34%护士有被欺负行为,3%有被正式的抱怨而苦恼,而3%受到言语威胁,结论:我们有权利关爱自己,关爱同事。  相似文献   

14.
论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科中调理脾胃的若干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肝郁证与血糖、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衡先培 《光明中医》2001,16(2):15-17
目的 :初步探讨肝郁证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用记分的方法将就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区分为肝郁证 ( 46例 )与非肝郁证 ( 2 4例 ) ,同时对眼底视网膜、尿蛋白、足拇趾音叉震动觉及空腹血糖作检测 ,在两组间作比较研究 ,并对肝郁证组患者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作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肝郁证组糖网病、尿蛋白及音叉震动觉异常的发病率都高于非肝郁证组 (但P >0 0 5) ,空腹血糖肝郁证组显著高于非肝郁证组 (P <0 0 0 1 ) ,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 (γ =0 52 3,P <0 0 0 1 ) ,回归方程为 ^Y =4 2 2 4 +0 566x。结论 :肝郁对糠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影响。提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 ,应注意对肝郁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从肝气虚的理论渊源、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法、病案举例方面探讨肝气虚的证治。在治疗上重视补肝气,调理脏腑,可取得成效。对肝气虚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丰富临床诊断知识,拓展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17.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科中调理脾胃的若干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其职能。一般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同样是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包括中医药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鉴定,传承中医药历史、反映当代中医药科技、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素质教育;服务社会变革等。因此认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职能重在面向全社会,承担其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9.
《内经》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是沟通天人之间联系的中介物质。气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生成了天地、万物,也生成了人类。因此自然界的日月运行、季节转换、气象等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即为"天人相应"。"天人相应"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观在中医学中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人们可通过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参悟来探求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即通过分析天人关系的原理来探析形神关系的内涵,从而调节自身生命活动,而达到"形与神俱","天人合一"的和谐平衡,对于临床与养生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是围绕着“寒邪伤阳”这个主线展开,一般情况下阴进阳退为病进、阳进阴退为病退,有一分发热,则留有一分阳气;在《伤寒论》中发热是正气与寒邪争抗所产生的症状体征。然而寒邪作用不同的病所(六经各具有其生理病理特点)、兼夹不同的病因、结合不同的体质,所产生的发热则各具其特点,从中也可提示疾病各自不同的传变规律。本文对《伤寒论》太阳经发热进行整理研究,从而展示伤寒六经发热与疾病传变转归的关系,以便于外感发热性疾病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