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以来 ,有关新生儿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皮试问题 ,各医院缺乏统一明确的界定及操作标准。由于此二种药物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甚至有的由此产生医疗纠纷。我院新生儿病房 1995年以来发生新生儿青霉素类药物过敏 12例 ,病房及门诊观察室发生小儿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 3例。现结合有关文献 ,对两类药物相关皮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例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新生儿均为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 ,其中男 8例 ,女 4例 ,早产儿 2例 ,足月儿 10例 ,出生体重 <2 5 0 0g 2例 ,2 5 0 0~ 40 0 0 g 10例 ,平均出生体重 …  相似文献   

2.
小儿药疹2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共收治小儿药疹2 1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男 112例 ,女 10 6例 ,年龄 5d~ 12a,新生儿 8例 ,婴儿 32例 ,幼儿 5 5例 ,学龄前 5 8例 ,学龄儿童 6 5例。原发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 (4 8.5 % ) ,其次支气管炎2 8.4% ,消化系统疾病 7.5 % ,心血管疾病 5 .2 % ,结缔组织病 2 .4% ,神经系统疾病 2 .4% ,其他 5 .6 %。二、致敏药物 共 2 9种 ,其中抗生素 92例 (头孢菌素 36例 ,氨苄青霉素 31例 ,其他青霉素类 18例 ,PPA 2例 ,氟哌酸3例 ,其他 2例 ) ,解热镇痛药 46例 (抗感冒药 30例 …  相似文献   

3.
氨苄青霉素引起药疹在国内报道较多,但有关新生儿引起药疹的报道极少。我院新生儿室于1991年9月~1992年12月对361例新生儿应用氨苄青霉素治疗,其中发生药疹2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出现药疹日龄 用药后1周内发生药疹11/106例(占10%),用药后1~2周内发生药疗9/122例(占7%),2周以上则为8/114例(占7%)。 二、出现药疹时间 28例出现药疹患儿中,13例在用药后4~7天出现(占46.4%),10例在8~14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了解目前哈尔滨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现状 ,以制定相应对策 ,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对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12月住院的 2 35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5例共分离出病原菌 2 76株 ,以葡萄球菌居多 (2 0 8/ 2 76 ,75 4% )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19株 ,表皮葡萄球菌46株 ;微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各 10株 ,链球菌属 8株 ;其它革兰阳性球菌 6株 ;革兰阴性杆菌 2 0株 ;芽孢杆菌属 11株 ;棒状杆菌属 3株。并分离出 1株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菌球菌。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均在 80 %或更高 ,敏感药物主要有万古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肟。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的总耐药率 >80 % ,敏感药物主要为第三代头孢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 2 35例中治愈 136例 ,好转 73例 ,放弃治疗 18例 (多伴有颅脑损伤 ) ,死亡 8例 (3 4% )。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为本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 ,达 90 %以上。多重耐药葡萄球菌占检出葡萄球菌的 2 8%。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减少。  相似文献   

5.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我国古代称“沙虱热”,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恙虫病临床易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现把我院从1995年5月至1998年11月收治的25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1岁~14岁,其中1岁~3岁5例,~7岁8例,~14岁12例。就诊时间3天~21天,平均7天。18例确诊前经青霉素、先锋霉素5号、双黄连及复方新诺明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梅毒38例临床分析与随访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经临床、X线检查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的先天性梅毒进行资料分析与随访.结果正规青霉素治疗后,临床痊愈28例,好转8例,放弃治疗2例.16例获得随访,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6个月转阴率为62.5%,1岁时转阴率达81.25%;血清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持续阳性.骨损害于1岁左右恢复正常.结论先天性梅毒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青霉素治疗要足量,疗程应正规,以免复发.  相似文献   

7.
1984年5月至1989年7月,我们收治小儿斑疹伤寒54例,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31例,女23例。年龄8月~11(7/12)岁,平均5(9/12)岁。全年散发,以8~10月多见,共45例,占83.3%。发病至就诊时间2~16天,平均5.6天。43例就诊前用过复方新诺明或青霉素等治疗。  相似文献   

8.
1984年5月至85年10月,我科共收治斑疹伤寒23例,全部病例均误诊。经外裴氏试验确诊后,用四环素或氨苄青霉素治疗,疗效满意。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年龄最小2岁半,最大6岁2月,男17例,女6例。全年均有发病,以8至10月份最多见,占总病例数的78.3%。发病至就诊最短2天,最长15天,平均5.7天。其中20例入院前  相似文献   

9.
近 5年来我们采用综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 )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1997~ 2 0 0 2年收治的急性肾炎 10 8例 ,均符合全国儿科肾脏病科研协作组标准 ,随机分为观察组 5 4例 ,男 33例 ,女 2 1例 ;2~ 7岁 4 1例 ,~ 14岁 13例。对照组5 4例 ,男 35例 ,女 2 9例 ;2~ 7岁 38例 ,~ 14岁 1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二、方法 两组均给予青霉素 10~ 15万U/ (kg·d) ,1次/d静滴 ;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 ,适当卧床 ,低盐饮食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加用复肾…  相似文献   

10.
自1992年5月至8月,收治新生儿非消化道感染性疾病72例,其中用头相隆琳钠(先锋V)治疗42例(治疗组),17例引起消化道真菌感染;用青霉素G钠及氢等青霉素治疗30例(对照组),2例引起消化道真菌感染.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72树新生儿非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中,肺炎48例,防炎18例,脓疮疹6例.年龄~1天8例,~14天53例,~28天11例,男41例,女3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均用先锋V#点及其他辅助治疗(局部处理,对症支持疗法等),最短治疗时间5天.县长14天。其中引起消化道真菌感染者治疗5…  相似文献   

11.
小婴儿输液反应诊治分析(附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90年至1999年14例小婴儿输液反应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2例,15天~2个月5例,3个月~1岁9例。肺炎8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颅内出血恢复期2例,败血症2例,高胆红素血症1例。输入药品分别有青霉素、先锋霉素V、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钠、能量合剂等。2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呕吐5例,为原发病病情无法解释的喷射性呕吐,于输液开始后15~40分钟出现。首发寒战、鸡皮样疹、皮肤花纹、手足凉者4例,出现于输液开始后30~40分钟。首发异常烦躁哭闹、相继出现面色发灰者3例,于输液后15~40分钟出现。首发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口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1例(男,8岁)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后经青霉素和氯霉素静脉滴注,脱水剂和激素等治疗,病情改善。于入院后11天,在椎管内注入青霉素40万u,50分钟后患儿突然双眼上翻、全身抽搐、神志  相似文献   

13.
氨氯西林钠致血小板减少症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射用氨氯西林钠 (商品名爱罗苏 ,山西博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是氯唑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合成物 ,而氯唑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为 β 内酰胺类半合成青霉素 ,它们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副作用较小等优点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但药物的副作用也随之增多。为此 ,我们将氨氯西林钠所致的 4例血小板减少症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999年 6月~ 1999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 4例患儿 ,其中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10个月~ 7岁 ;3例诊断为肺炎 ,1例为病毒性脑炎。氨氯西林钠按 2 0~ 40mg/ (kg·d) ,分 2次静脉滴入 ;4例均…  相似文献   

14.
思密达治疗小儿慢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从1993年10月至1994年6月应用思密达加羟氨苄青霉素治疗小儿慢性胃炎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结果 一、临床资料 53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及胃活组织检查确诊,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3~13  相似文献   

15.
任静  孙斌  王莹 《临床儿科杂志》2019,37(9):646-648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2例早发型血培养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儿中男8例、女4例,10例为早产儿。临床表现为体温异常,呼吸急促、窘迫或呼吸暂停,惊厥,皮疹及肺出血等。血培养为李斯特菌,其中1例脑脊液培养也为李斯特菌。治疗上予单用或联合美罗培南、青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等抗感染。好转4例,死亡8例。结论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是一类极其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起病急,感染重,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3月龄以下婴儿B族链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耐药性、抗生素治疗及预后的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内科收治的35例经血、脑脊液、鞘膜积液培养证实为B族链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发病年龄、生产史(生产方式、羊水有无污染)、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药敏试验、脑脊液检验结果、抗生素治疗过程(抗生素种类及疗程)以及临床预后。结果 35例患儿中男23例,女12例。血培养31例,脑脊液培养3例,鞘膜积液培养1例。顺产27例,剖宫产8例,其中羊水污染3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14例(40%),正常13例(37.1%),降低8例(22.9%),C反应蛋白(CRP)升高15例(42.9%),正常20例(57.1%);8例检测降钙素原,7例(87.5%)升高。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提示B族链球菌菌株对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7.0%、66.0%,对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抗生素治疗:初始治疗时使用青霉素10例,头孢类17例,美罗培南8例,合用万古霉素2例,合用利奈唑胺5例。化脑性脑膜炎10例中,初始治疗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共4例,美罗培南6例。此后因脑脊液检查蛋白未恢复正常,更换为美罗培南1例,万古霉素1例,利奈唑胺2例,而此4例出院时脑脊液蛋白也未改善。本组病例患儿病情均有好转,出院随访3~6个月临床治愈,其中合并大肠埃希菌感染1例遗留有动眼神经损伤后遗症。结论 B族链球菌感染在3月龄以内小婴儿中并不少见;对败血症及脑膜炎的患儿应按照药敏实验给予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不必升级抗生素;B族链球菌脑膜炎的预后均较好,无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乳链球菌(GBS)败血症合并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例无乳链球菌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儿中,男女各6例,均为足月儿,早发型4例、晚发型8例,顺产7例、剖宫产5例,母亲均无明显感染病史,亦未行常规GBS筛查。新生儿血降钙素原均升高。头颅磁共振(MRI)可见脑膜强化,5例硬膜下积液,3例脑实质受累。1例单用青霉素,1例应用美罗培南之后降阶梯单用青霉素效果良好,大部分患儿需联合用药。随访20~29个月,1例语言发育落后,2例运动发育落后,其余9例发育正常。结论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合并脑膜炎病情危重,需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必要时联合用药。建议完善产前筛查。  相似文献   

18.
中毒     
451212 庆大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8例报告翁庆瑞等吉林医学6(2):56~57,1985 该组8例,儿童患者4例。例1,男,13岁。因发热、咽痛,经检查诊断为化脓性扁桃腺炎。青霉素试敏阳性,改用庆大霉素8万u,2次/日肌注。首次注射中,病人诉难受  相似文献   

19.
臀小肌挛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臀肌筋膜挛缩症2 14例 ,2 0 0例臀肌筋膜挛缩患儿有反复接受臀肌注射史 ,14例仅有 1~ 4次臀肌注射史 ,其中 9例为同一村医疗站接受反复臀肌青霉素注射。臀小肌挛缩型2 2例 ,其中男 9例 ,女 13例 ;单侧 15例 ,双侧 7例 ;年龄 4~ 12岁 ,平均 7.5岁。2 0例为农村患儿 ,2例来自城镇。其中15例在多家医院就医都未能确诊。 8例通过平均 6个月推拿、按摩等保守治疗无效。全部伴有骨盆倾斜 ,即立正时双下肢不能同时着地。2 .术前检查 臀小肌挛缩患儿临床表现为走路跛行 ,立正时双下肢不能同时着地 ,但双下肢可以翘“二郎…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脑病综合征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青霉素常是首选药物之一,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脑病综合征是其中之一。本文限于短时间内大剂量静滴青霉素的观察,不包括鞘内及其它药物。现将资料较全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